半月時間,眨眼就過。
在波濤洶湧的海岸邊,大明水師的艦隊正準備揚帆出海。
岸邊早就站滿了文武百官,朱厚照位於百官之首,神色肅穆。
朝陽初升,金色的光芒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龐大的艦隊整齊地排列在港口,一艘艘巨艦高聳入雲,桅杆如林,船帆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大明的將士們:
“今日,你們即將踏上這偉大的征程,向著未知的海洋進發。麵對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前方或許充滿了艱難險阻,狂風巨浪可能會試圖阻擋你們的步伐,但朕堅信,你們的勇氣和決心將如鋼鐵般堅固,無可動搖。”
“你們是大明英勇無畏的戰士,是國家的脊梁。願諸位在這浩瀚的海洋上,書寫屬於你們的傳奇。”
“待你們凱旋而歸,你們將受到萬民的敬仰,你們的名字將永載史冊!”
朱厚照聲音洪亮,不怒自威。
“皇上萬歲!萬歲!萬歲!”
眾將士齊聲高喊。
“楊卿、趙卿,拜托了。”
朱厚照握住楊一清和趙謙的手,沉聲道。
楊一清和趙謙直接躬身道:“臣必將殫精竭慮,不負陛下所托!”
“好。”朱厚照爽朗一笑,“那朕就在京城靜待諸位的佳音了,等你們回來,朕親自來此接你們。”
“謝陛下!”楊一清躬身行禮。
趙謙看了一眼李初玄,淡笑道:“走了。”
李初玄回以微笑,“我等你回來。”
說完,楊一清和趙謙也不拖遝,直接領著眾將上了最大的那一艘大船。
旗艦之上,楊一清目光堅定,身姿挺拔,他身著華麗的戰甲,腰間佩劍閃爍著寒光。身旁的將領們神情肅穆,嚴陣以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士兵們在甲板上忙碌地穿梭著,他們動作熟練而敏捷,有的在檢查武器裝備,有的在調整帆索。號角聲響起,雄渾而嘹亮,回蕩在整個港灣。
“啟航!”
隨著楊一清一聲令下,鼓聲雷動,戰船緩緩啟航。巨大的船身劈開海浪,激起層層白色的浪花。海風呼嘯著,吹拂著士兵們的麵龐,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毅和勇氣。
朱厚照與李初玄目送著他們的離開。
艦隊逐漸遠離海岸,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船舷兩側,海浪拍打著船體,發出巨大的聲響。軍旗在風中飄揚,彰顯著大明水師的威嚴。
了望台上,士兵們警惕地注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的跡象。船艙內,工匠們精心維護著各種器械,確保在戰鬥中能夠發揮最大的威力。
遠處的海麵上,海鷗在船隊上方盤旋,時而俯衝而下,時而振翅高飛。整個艦隊在大海中破浪前行,帶著大明王朝的榮耀與使命,駛向未知的遠方。
……
李初玄一直目送著他們遠去,直到看不到船隻的影子後才收回目光。
“李兄,回吧。”
朱厚照喚了喚李初玄。
李初玄點點頭,“走吧。”
“如今出海事宜已了,你該放心了吧?”朱厚照淡笑道。
“等他們將外藩作物帶回來的時候,臣才能真正的安心。”李初玄輕吐了一口氣道,“不過,照這個趨勢,大概率是可以帶回來的,這也算是了卻了臣一樁心事……”
朱厚照遣散了百官,隻留下了周勤和姑蘇沐,身後跟著一眾錦衣衛。
“李兄,出海已然開始實施,接下去你有什麽想法嗎?”朱厚照低聲問道。
李初玄點點頭,“自然是有的。”
朱厚照本是隨口一問,見李初玄回答有,當即一喜,問道:“說說。”
“現在大明要解決的,無非就是兩個大問題……”李初玄緩緩道,“一,是百姓的溫飽。二,是土地兼並的問題。”
朱厚照眸子微眯,“仔細說說。”
李初玄解釋道:“溫飽問題我就不多說了,是民生的根本,如果百姓連吃飽飯都成問題,那這個國家也存在不了多久了。試問陛下,如果當年不是元廷暴虐,讓天下百姓都吃不起飯,太祖皇帝又如何會揭竿而起,推翻元廷?”
一旁的周勤和姑蘇沐聽得冷汗直流,普天之下敢這麽跟皇帝說話的,恐怕也隻有李初玄了。
朱厚照卻不以為意,他點點頭說道:“李兄你說得對,所以你這回極力引進外藩作物,為的就是百姓的溫飽問題?”
“然。”李初玄頷首道,“雖然引進外藩作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溫飽問題,可至少也能給咱們大明多一線生機,以此來應對未來的天災人禍。”
朱厚照略微沉吟道:“那該如何徹底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正在走路的李初玄停了下來,望向朱厚照,沉聲道:“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
朱厚照也停下了腳步,對於這個從未聽過的名詞,他疑惑不已。
“攤丁入畝是何意?”朱厚照問道。
李初玄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反問了朱厚照,“陛下,自秦朝以來,所有的王朝都難以存續超過三百年,何解?”
周勤和姑蘇沐不知不覺也豎起耳朵在聽。
朱厚照思考了好一會,緩緩道:“原因有多方麵,首先,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其次,苛政,還有天災人禍、外族入侵、土地兼並等等……”
“陛下英明睿智、聖明神武。”李初玄誇道,“大致就如陛下所說。”
朱厚照嘴角微掀。
“那臣再鬥膽問陛下一個問題,大明建國至今,過去多久了?”
朱厚照幾乎沒有猶豫道:“一百五十年。”
“大明可能超過三百年大限?”
李初玄語不驚人死不休。
朱厚照眉頭微皺道:“大明國運昌盛,自然是可以超過三百年的。”
李初玄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李兄,你這是何意?”朱厚照不悅道,“你認為大明國祚超不過三百年?”
“不是臣認為超不過,而是定然超不過。”李初玄淡淡道。
朱厚照麵露怒容。
“鎮北侯,放肆了啊……”周勤無奈開口道,“大明萬年,豈會三百年而亡?”
這鎮北侯真是反了天了,連這等喪心病狂的話都說的出來。
這大逆不道的話講出來,連掉腦袋都是輕的。
“陛下若是覺得臣在胡言亂語,那接下去的話臣不說也罷。”看得朱厚照麵帶怒氣,李初玄擺了擺手道。
朱厚照強忍火氣,沉聲道:“你說,朕不生氣。”
“陛下剛才說的王朝滅亡因素,都說的很好,臣就不囉嗦了,臣想和陛下說的無非就一點,土地兼並問題。”李初玄緩緩道。
“土地兼並是在任何一個王朝中都會長期存在且影響深遠的問題。”
“土地兼並指的是少數人通過各種手段,如買賣、強占、巧取豪奪等,將大量土地集中在自己手中,使得眾多農民失去土地。”
“其產生的原因較為複雜。首先,土地私有製為土地兼並提供了製度基礎,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使得有權有勢者能夠輕易獲取土地。其次,官僚貴族憑借其政治和經濟特權,能夠侵占民田。再者,商業資本投入土地購置,以及在災荒年份,農民為了生存被迫出賣土地,都加劇了土地兼並的現象。”
“土地兼並帶來了諸多嚴重後果。對於農民而言,失去土地意味著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或淪為佃農,遭受地主的高額地租剝削,生活困苦;或成為流民,流離失所,社會動蕩不安。從國家層麵看,大量自耕農的減少導致國家稅收減少,財政收入受到影響。同時,失地農民的增多容易引發社會矛盾激化,甚至導致農民起義,威脅王朝的統治根基。”
“總之,土地兼並是任何一代王朝都會麵臨的一個頑疾,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麵影響。”
李初玄一口氣闡釋了土地兼並的危害。
朱厚照點點頭,“朕自然是知道土地兼並的後果,可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土地兼並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不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那一個王朝的毀滅,也是不可避免的。”李初玄直接打斷了朱厚照。
“講粗俗一點,一個國家的土地是有限的,咱大明的地就這麽多,土地兼並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這些土地就會一直集中在少數的地主、勳貴等人的手裏,而百姓人口又越來越多,到最後土地被分完了,百姓們沒了活路,他們自然就要造反了。”
“若大明解決不了土地兼並的問題,那任憑後世之君再如何雄才偉略,也終究難逃王朝三百年周期之命運……”
聞言,朱厚照沒有生氣,而是仔細的思考了起來。
“李兄,曆史上許多王朝都試圖解決土地兼並問題,但都無疾而終,難以從根本上消除這一現象。例如,北魏至唐前期推行的均田製,在一定時期內抑製了土地兼並,但最終還是走向瓦解。”
“難道你有辦法,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看著皇帝冷靜了下來,李初玄淡淡一笑,“所以,話題就又回到了我們剛剛說的……攤丁入畝。”
朱厚照帶著一絲期待的道:“解釋解釋,何謂攤丁入畝?”
李初玄淡笑道:“攤丁入畝是將曆代相沿的丁銀並入田賦征收的一種賦稅製度。”
“咱們大明的百姓需要承擔人頭稅……即丁稅。不管有沒有土地,都要按人口交稅。這就導致了一些沒有土地的貧民也背負著沉重的賦稅負擔。”
“而攤丁入畝製度則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它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征收丁稅,而是按照田畝來計算。”
“隻收地丁銀,不收丁稅……”朱厚照皺眉沉思,“聞所未聞。”
“陛下,攤丁入畝實施的意義重大。其一,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使他們不再因人口數量而承受高額賦稅。”
“其二,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和經濟的發展,因為農民不再被束縛在土地上以逃避丁稅。”
“其三,簡化了稅收製度,降低了稅收成本,提高了稅收效率。”
“其四,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土地兼並,因為土地的賦稅負擔加重,使得兼並土地那些豪族勳貴的成本增加……說簡單點,這是可以遏製他們兼並土地的。”
李初玄耐心解釋道。
朱厚照久久不語,內心也在激烈掙紮。
片刻後,他歎了口氣,道:“縱然李兄說的攤丁入畝利國利民,可真正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啊。”
“不說別的,首先,那些既得利益集團,必定會激烈反對,地主、豪紳等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的階層,在原有的稅收製度下往往能夠逃避或減少稅負。攤丁入畝使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賦稅,因此他們會極力反對改革,通過各種手段向朝廷施壓,甚至可能煽動地方勢力進行抵製。”
“還有地方官員的執行問題,部分地方官員可能因自身利益與地主豪紳勾結,對政策陽奉陰違,不認真執行,或者在執行過程中故意曲解政策,導致改革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還有,稅收核算與管理的複雜性,你可曾考慮過?要準確地將丁稅並入田賦,需要對土地進行重新丈量和評估,這是一項極其浩大且複雜的工程。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數據不準確、遺漏或虛報等問題,影響稅收的公平性和穩定性。”
“除此之外,還得麵對百姓的誤解與抵觸,對於長期習慣於舊有稅收製度的百姓來說,新政策的推行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困惑和不安。一些人可能擔心新政策會導致稅負增加,或者對政策的具體內容和執行方式存在疑慮,從而產生抵觸情緒。”
“而財政短期壓力也是巨大的,在政策推行初期,由於改革帶來的混亂和調整,可能會導致稅收收入暫時減少,給國家財政帶來一定的壓力。”
“李兄,你,明白嗎?”
朱厚照一口氣說了許多。
短短瞬息,想出這項政策的推行困難,李初玄不禁對朱厚照大為欽佩。
“臣深知變革必有阻力。但陛下心懷天下,目光長遠,當以國家長治久安為重。雖推行此策初期或有困難,但隻要陛下決心堅定,逐步推行,必能造福萬民,成就千秋功業。”
朱厚照歎了口氣,“說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談何容易啊?”
“慢慢來吧,一口吃不成胖子。”李初玄寬慰道,“隻要陛下有此決心,臣必然全力相助。”
朱厚照明了一笑,“所以李兄你極力引進外藩作物,為的就是準備攤丁入畝吧?”
“陛下聖明。”李初玄毫不吝嗇對朱厚照的誇獎,“隻有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才能推行這項國策。”
朱厚照拍了拍李初玄的肩膀,淡笑道:“李兄,朕果然沒有看錯你!你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李初玄回以微笑。
接著,二人相談甚歡,又是一副君明臣賢的場景。
……
在波濤洶湧的海岸邊,大明水師的艦隊正準備揚帆出海。
岸邊早就站滿了文武百官,朱厚照位於百官之首,神色肅穆。
朝陽初升,金色的光芒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龐大的艦隊整齊地排列在港口,一艘艘巨艦高聳入雲,桅杆如林,船帆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大明的將士們:
“今日,你們即將踏上這偉大的征程,向著未知的海洋進發。麵對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前方或許充滿了艱難險阻,狂風巨浪可能會試圖阻擋你們的步伐,但朕堅信,你們的勇氣和決心將如鋼鐵般堅固,無可動搖。”
“你們是大明英勇無畏的戰士,是國家的脊梁。願諸位在這浩瀚的海洋上,書寫屬於你們的傳奇。”
“待你們凱旋而歸,你們將受到萬民的敬仰,你們的名字將永載史冊!”
朱厚照聲音洪亮,不怒自威。
“皇上萬歲!萬歲!萬歲!”
眾將士齊聲高喊。
“楊卿、趙卿,拜托了。”
朱厚照握住楊一清和趙謙的手,沉聲道。
楊一清和趙謙直接躬身道:“臣必將殫精竭慮,不負陛下所托!”
“好。”朱厚照爽朗一笑,“那朕就在京城靜待諸位的佳音了,等你們回來,朕親自來此接你們。”
“謝陛下!”楊一清躬身行禮。
趙謙看了一眼李初玄,淡笑道:“走了。”
李初玄回以微笑,“我等你回來。”
說完,楊一清和趙謙也不拖遝,直接領著眾將上了最大的那一艘大船。
旗艦之上,楊一清目光堅定,身姿挺拔,他身著華麗的戰甲,腰間佩劍閃爍著寒光。身旁的將領們神情肅穆,嚴陣以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士兵們在甲板上忙碌地穿梭著,他們動作熟練而敏捷,有的在檢查武器裝備,有的在調整帆索。號角聲響起,雄渾而嘹亮,回蕩在整個港灣。
“啟航!”
隨著楊一清一聲令下,鼓聲雷動,戰船緩緩啟航。巨大的船身劈開海浪,激起層層白色的浪花。海風呼嘯著,吹拂著士兵們的麵龐,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毅和勇氣。
朱厚照與李初玄目送著他們的離開。
艦隊逐漸遠離海岸,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船舷兩側,海浪拍打著船體,發出巨大的聲響。軍旗在風中飄揚,彰顯著大明水師的威嚴。
了望台上,士兵們警惕地注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的跡象。船艙內,工匠們精心維護著各種器械,確保在戰鬥中能夠發揮最大的威力。
遠處的海麵上,海鷗在船隊上方盤旋,時而俯衝而下,時而振翅高飛。整個艦隊在大海中破浪前行,帶著大明王朝的榮耀與使命,駛向未知的遠方。
……
李初玄一直目送著他們遠去,直到看不到船隻的影子後才收回目光。
“李兄,回吧。”
朱厚照喚了喚李初玄。
李初玄點點頭,“走吧。”
“如今出海事宜已了,你該放心了吧?”朱厚照淡笑道。
“等他們將外藩作物帶回來的時候,臣才能真正的安心。”李初玄輕吐了一口氣道,“不過,照這個趨勢,大概率是可以帶回來的,這也算是了卻了臣一樁心事……”
朱厚照遣散了百官,隻留下了周勤和姑蘇沐,身後跟著一眾錦衣衛。
“李兄,出海已然開始實施,接下去你有什麽想法嗎?”朱厚照低聲問道。
李初玄點點頭,“自然是有的。”
朱厚照本是隨口一問,見李初玄回答有,當即一喜,問道:“說說。”
“現在大明要解決的,無非就是兩個大問題……”李初玄緩緩道,“一,是百姓的溫飽。二,是土地兼並的問題。”
朱厚照眸子微眯,“仔細說說。”
李初玄解釋道:“溫飽問題我就不多說了,是民生的根本,如果百姓連吃飽飯都成問題,那這個國家也存在不了多久了。試問陛下,如果當年不是元廷暴虐,讓天下百姓都吃不起飯,太祖皇帝又如何會揭竿而起,推翻元廷?”
一旁的周勤和姑蘇沐聽得冷汗直流,普天之下敢這麽跟皇帝說話的,恐怕也隻有李初玄了。
朱厚照卻不以為意,他點點頭說道:“李兄你說得對,所以你這回極力引進外藩作物,為的就是百姓的溫飽問題?”
“然。”李初玄頷首道,“雖然引進外藩作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溫飽問題,可至少也能給咱們大明多一線生機,以此來應對未來的天災人禍。”
朱厚照略微沉吟道:“那該如何徹底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正在走路的李初玄停了下來,望向朱厚照,沉聲道:“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
朱厚照也停下了腳步,對於這個從未聽過的名詞,他疑惑不已。
“攤丁入畝是何意?”朱厚照問道。
李初玄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反問了朱厚照,“陛下,自秦朝以來,所有的王朝都難以存續超過三百年,何解?”
周勤和姑蘇沐不知不覺也豎起耳朵在聽。
朱厚照思考了好一會,緩緩道:“原因有多方麵,首先,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其次,苛政,還有天災人禍、外族入侵、土地兼並等等……”
“陛下英明睿智、聖明神武。”李初玄誇道,“大致就如陛下所說。”
朱厚照嘴角微掀。
“那臣再鬥膽問陛下一個問題,大明建國至今,過去多久了?”
朱厚照幾乎沒有猶豫道:“一百五十年。”
“大明可能超過三百年大限?”
李初玄語不驚人死不休。
朱厚照眉頭微皺道:“大明國運昌盛,自然是可以超過三百年的。”
李初玄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李兄,你這是何意?”朱厚照不悅道,“你認為大明國祚超不過三百年?”
“不是臣認為超不過,而是定然超不過。”李初玄淡淡道。
朱厚照麵露怒容。
“鎮北侯,放肆了啊……”周勤無奈開口道,“大明萬年,豈會三百年而亡?”
這鎮北侯真是反了天了,連這等喪心病狂的話都說的出來。
這大逆不道的話講出來,連掉腦袋都是輕的。
“陛下若是覺得臣在胡言亂語,那接下去的話臣不說也罷。”看得朱厚照麵帶怒氣,李初玄擺了擺手道。
朱厚照強忍火氣,沉聲道:“你說,朕不生氣。”
“陛下剛才說的王朝滅亡因素,都說的很好,臣就不囉嗦了,臣想和陛下說的無非就一點,土地兼並問題。”李初玄緩緩道。
“土地兼並是在任何一個王朝中都會長期存在且影響深遠的問題。”
“土地兼並指的是少數人通過各種手段,如買賣、強占、巧取豪奪等,將大量土地集中在自己手中,使得眾多農民失去土地。”
“其產生的原因較為複雜。首先,土地私有製為土地兼並提供了製度基礎,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使得有權有勢者能夠輕易獲取土地。其次,官僚貴族憑借其政治和經濟特權,能夠侵占民田。再者,商業資本投入土地購置,以及在災荒年份,農民為了生存被迫出賣土地,都加劇了土地兼並的現象。”
“土地兼並帶來了諸多嚴重後果。對於農民而言,失去土地意味著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或淪為佃農,遭受地主的高額地租剝削,生活困苦;或成為流民,流離失所,社會動蕩不安。從國家層麵看,大量自耕農的減少導致國家稅收減少,財政收入受到影響。同時,失地農民的增多容易引發社會矛盾激化,甚至導致農民起義,威脅王朝的統治根基。”
“總之,土地兼並是任何一代王朝都會麵臨的一個頑疾,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麵影響。”
李初玄一口氣闡釋了土地兼並的危害。
朱厚照點點頭,“朕自然是知道土地兼並的後果,可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土地兼並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不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那一個王朝的毀滅,也是不可避免的。”李初玄直接打斷了朱厚照。
“講粗俗一點,一個國家的土地是有限的,咱大明的地就這麽多,土地兼並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這些土地就會一直集中在少數的地主、勳貴等人的手裏,而百姓人口又越來越多,到最後土地被分完了,百姓們沒了活路,他們自然就要造反了。”
“若大明解決不了土地兼並的問題,那任憑後世之君再如何雄才偉略,也終究難逃王朝三百年周期之命運……”
聞言,朱厚照沒有生氣,而是仔細的思考了起來。
“李兄,曆史上許多王朝都試圖解決土地兼並問題,但都無疾而終,難以從根本上消除這一現象。例如,北魏至唐前期推行的均田製,在一定時期內抑製了土地兼並,但最終還是走向瓦解。”
“難道你有辦法,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看著皇帝冷靜了下來,李初玄淡淡一笑,“所以,話題就又回到了我們剛剛說的……攤丁入畝。”
朱厚照帶著一絲期待的道:“解釋解釋,何謂攤丁入畝?”
李初玄淡笑道:“攤丁入畝是將曆代相沿的丁銀並入田賦征收的一種賦稅製度。”
“咱們大明的百姓需要承擔人頭稅……即丁稅。不管有沒有土地,都要按人口交稅。這就導致了一些沒有土地的貧民也背負著沉重的賦稅負擔。”
“而攤丁入畝製度則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它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征收丁稅,而是按照田畝來計算。”
“隻收地丁銀,不收丁稅……”朱厚照皺眉沉思,“聞所未聞。”
“陛下,攤丁入畝實施的意義重大。其一,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使他們不再因人口數量而承受高額賦稅。”
“其二,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和經濟的發展,因為農民不再被束縛在土地上以逃避丁稅。”
“其三,簡化了稅收製度,降低了稅收成本,提高了稅收效率。”
“其四,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土地兼並,因為土地的賦稅負擔加重,使得兼並土地那些豪族勳貴的成本增加……說簡單點,這是可以遏製他們兼並土地的。”
李初玄耐心解釋道。
朱厚照久久不語,內心也在激烈掙紮。
片刻後,他歎了口氣,道:“縱然李兄說的攤丁入畝利國利民,可真正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啊。”
“不說別的,首先,那些既得利益集團,必定會激烈反對,地主、豪紳等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的階層,在原有的稅收製度下往往能夠逃避或減少稅負。攤丁入畝使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賦稅,因此他們會極力反對改革,通過各種手段向朝廷施壓,甚至可能煽動地方勢力進行抵製。”
“還有地方官員的執行問題,部分地方官員可能因自身利益與地主豪紳勾結,對政策陽奉陰違,不認真執行,或者在執行過程中故意曲解政策,導致改革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還有,稅收核算與管理的複雜性,你可曾考慮過?要準確地將丁稅並入田賦,需要對土地進行重新丈量和評估,這是一項極其浩大且複雜的工程。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數據不準確、遺漏或虛報等問題,影響稅收的公平性和穩定性。”
“除此之外,還得麵對百姓的誤解與抵觸,對於長期習慣於舊有稅收製度的百姓來說,新政策的推行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困惑和不安。一些人可能擔心新政策會導致稅負增加,或者對政策的具體內容和執行方式存在疑慮,從而產生抵觸情緒。”
“而財政短期壓力也是巨大的,在政策推行初期,由於改革帶來的混亂和調整,可能會導致稅收收入暫時減少,給國家財政帶來一定的壓力。”
“李兄,你,明白嗎?”
朱厚照一口氣說了許多。
短短瞬息,想出這項政策的推行困難,李初玄不禁對朱厚照大為欽佩。
“臣深知變革必有阻力。但陛下心懷天下,目光長遠,當以國家長治久安為重。雖推行此策初期或有困難,但隻要陛下決心堅定,逐步推行,必能造福萬民,成就千秋功業。”
朱厚照歎了口氣,“說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談何容易啊?”
“慢慢來吧,一口吃不成胖子。”李初玄寬慰道,“隻要陛下有此決心,臣必然全力相助。”
朱厚照明了一笑,“所以李兄你極力引進外藩作物,為的就是準備攤丁入畝吧?”
“陛下聖明。”李初玄毫不吝嗇對朱厚照的誇獎,“隻有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才能推行這項國策。”
朱厚照拍了拍李初玄的肩膀,淡笑道:“李兄,朕果然沒有看錯你!你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李初玄回以微笑。
接著,二人相談甚歡,又是一副君明臣賢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