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官方發出的報道,令網友再也沒有心情去討論菲律賓什麽水果好吃。台風“利蘇”席卷裏可島,菲律賓北部近百萬人受災,至少十人死亡。狂風掀翻屋頂,吹倒樹木,引發山洪。簡短的文字速報,足夠所有人感受到利蘇的瘋狂。而這道瘋狂的利蘇,正在快速靠近中國海域,最晚明天進入南海海峽!悠閑的閑聊祈福終結在鄰國台風之後的慘狀裏。傍晚時分,新聞電視台直擊菲律賓災後情況,氣象局專家正在分析疾馳而來的超強台風究竟會以什麽樣的狀態來到中國。本該安寧的夜晚,南海隧道的員工依舊在探照燈照耀下進行加固。他們爭分奪秒確保橋梁的穩固,有了菲律賓的前車之鑒,更不敢懈怠半分。律風和眾人在工程作業船上,觀看新聞播放的菲律賓情況。肆虐的利蘇過後,裏可島損失慘重,數萬人流離失所,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國家設計院、建設集團送出去的援菲基建隊,在裏可島沒有負責的項目,但是他們所在的建設工程,大麵積受到洪水影響,發回來的消息占滿了會議室所有人的工作群。前線受災的程度,比新聞播報裏展現得更加嚴重。赤黃洪水淹沒了低矮樓房,竟然找不到一座高樓矗立,隻剩下殘垣斷壁。失去住所的百姓漂浮在洪水之中,用木板托起自家孩童。而麵對這樣的景象,菲律賓隻能宣布進入“重大災難狀態”並且尋求國際援助。中國不遠處的鄰國,落後得毫無抗擊超強台風的能力。居民房屋、商業樓宇毀於一旦,北部正在遭受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洪水災害。律風見到新聞之中,一掠而過的救援場景。沒有先進的直升機、沒有迅速神勇的衝鋒橡皮艇。更沒有可靠的人民子弟兵。普通民眾在這樣的天災麵前,全憑自救,然後匯聚到人頭攢動的避難所,等候國際援助。會議室沉默地響著新聞播報。對講機時不時傳來檢查完畢的匯報聲音。菲律賓情況如此慘烈,身為中國人更加能夠感同身受。中國建國後的重大災難,成為了一代傳一代的記憶,無論生活如何富裕,都會被這幅慘不忍睹的景象喚醒。瞿飛歎息一聲,“菲律賓有很多中國建設的項目,也沒逃過這次台風。我們肯定是會派出救援隊的。”“救援歸救援,老百姓還是太慘了。”翁承先搖了搖頭,在核實地圖上勾畫了一下,“今晚我們一定要完成跨海橋的加固工作,全國都盯著南海隧道呢。”立安港小風小雨不斷,建設中的南海隧道,還是第一次經曆這麽大的考驗。律風熬了一整夜,在工程作業船和跨海大橋之間來來去去,反複用儀器檢測每一棱六方三角。他這樣的行為有些多此一舉。跨海大橋的材質是全世界最穩固的碳鋼,六方三角格欄支撐起的橋體,絕不可能出現任何的問題。但是,他腦海裏揮之不去菲律賓的慘狀。他最初做六方三角格欄設計,是為了迎接凶猛的浪湧、狂風。而不是讓一道恐怖得摧毀陸地的台風通過。律風會忐忑。即使跨海大橋擁有全中國最為先進的建造技術,從腳底的海上平台到橋頂的尖角,都從實驗數據裏顯示它們能夠在16級台風中安然無恙。也揮不散他心中的害怕與恐慌。因為,利蘇將要刮過的不止是南海隧道,還有寶島重建中的橋梁建築,以及立安港整片寬闊城市與村莊。跨海大橋深入南海的最後一段加固結束。為了防止造成危害,工程師們拆除了平時施工搭建的臨時平台與扶梯,放回工程作業船,準備返航。可律風依然站在甲板上,眺望遠處台風將來的方向。本該熹微的晨光斂去蹤影,變得陰沉無比,預示著那道恐怖台風即將進入南海。“回船艙吧,台風要來了,我們得快點返航。”翁承先的聲音,清淺地從律風身邊傳來。“翁總工。”律風看著身邊的老人,問道:“您遇見過這麽強的台風嗎?”他一貫溫和的笑意,不見了痕跡,隻剩下眉心深重的皺紋。“遇見過。”翁承先扶了扶眼鏡,“96年我在廣東造橋。那時候我們技術還沒現在這麽強,能抗住的台風,也不過是10級左右……那時候,來了一個破壞力遠超我們認知水平的超強台風。”“樓塌了、橋毀了、人沒了。”他聲音變得很輕,視線變得極遠,好像透過遼闊海域,重回了曾經的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