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更替,各行各業都經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電視節目作為大眾娛樂和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也不例外,並且變化更大、創新更多、提高最快。


    技術創新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後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形成了影視高度繁華的浪潮。


    內容創新同樣非常重要,就比如紀錄片。


    傳統的節目形式,內容往往局限於講述、總結、歸納,還沒有完全跳出文學創造的圈子。


    但隨著觀眾口味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後期紀錄片開始探索更多元和創新的內容形式。


    楊曉帆和白冰主任講的思路建議,主要特意突出了兩點,也是後世紀錄片通常遵守的方法。


    其一是紀實。多拍實景鏡頭,多采訪基層職工,盡量用原始的鏡頭講述,讓觀眾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其二是跟蹤。印刷廠的新書發行、銷售情況,可以現場錄製,將實況錄像,以及通過這次拚搏的變化,做成續集。


    總體其實是一個原則,就是真實。


    白冰起初是有些猶豫的,因為以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采訪普通人,效果不好,很緊張,話都說不出來。


    當她慢慢了解到,印刷廠這殊死一搏,都是因為這個剛剛畢業的高中生時,也下了決心。


    但她有個條件,這次拍攝,楊曉帆不但要參與指導,後續如果有機會,還要進行合作。


    特別印刷廠如果這次真能夠反敗為勝、起死回生,後續楊曉帆要接受她的一次專訪。


    楊曉帆當時想了一下,對自己影響不大,就點頭同意的。畢竟這事是他一手推動,金老破例點頭同意。


    在拍攝的過程,楊曉帆也漸漸被印刷廠的故事所吸引,很多職工心路曆程和所感所想,很有啟發,值得思考。這也是時代大背景下,所有國營大廠艱難改革的縮影。


    楊曉帆開始出書的出發點或許簡單,就是想推動教培公司的發展,順便自己賺一筆錢。


    但隨著事情的發展,參與的事情越來越多,他也不可自拔地陷入了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中。


    他或許能夠力挽狂瀾,憑借一己之力,讓印刷廠重現輝煌。那成百上千的廠子呢?上萬的家庭呢?


    楊曉帆第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無力感。“達者兼濟天下”,或許他距離那個高度,還有很遠很遠吧。


    但種子已經萌芽,理想已經紮根,他內心中再次為了華夏的崛起以及壯大,又一次燃起了萬丈雄心。


    這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成就,更是為了民族的複興和國家的繁榮。


    他知道,這將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願意為之付出一切努力。


    楊曉帆想的轟轟烈烈,而杜麗雲、金德寶看的津津有味,


    這種寫實的紀錄,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客觀存在,很吸引人。


    雖然印刷廠被采訪的職工,麵對鏡頭,說話不夠順暢,有的還很緊張。雖然很多鏡頭不夠清晰,工廠生產的噪音也不小。但越是這樣,越是真實,越能描述出工廠的現狀。


    鏡頭又轉向了劉前進的個人采訪,此刻的他非常興奮,臉紅撲撲的,聲音也有些顫抖。


    “我們全廠一直沒有放棄,我們更不會拋棄,一直在努力前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遇到了一個機會,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下出版了四本新書,將引領一個行業的變革,勢必將改寫印刷廠的命運。”


    “這將是我們印刷廠最大的一個機會,也是最後的一次機會。”


    白冰好聽的聲音適時響起。“劉廠長,看來您對這次的產品非常有信心,能不能給我們觀眾介紹一下呢?”


    劉前進雖然提前做了準備,但麵對鏡頭,也很難保持平靜。有些台詞記得,不是很清楚,有些順序有些顛倒,但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卻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講道:


    “對不起,這是我們的商業機密,不便透露。我們626新華書店見。”


    “626新華書店見。”絲毫不用質疑,這句話也是楊曉帆出品,特意為新書量體打造的。


    6月27日,全省公布高考分數,新科狀元就要出來了。那《狀元筆記》、《狀元字帖》必須要提前準備到位。


    白冰的演技非常精湛,屏幕上的她,也宛如剛剛知道這個消息一樣。目露震驚,眼含好奇,麵帶微笑,她說:


    “劉廠長的商業保密,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及好奇。6月26日,我們欄目組將到新華書店現場采訪並錄像,有關情況下一期節目播出。”


    白冰最後問了一個問題,“劉廠長,請問您現在還有什麽想說的嗎?”


    劉前進想起了困難中的掙紮,想起了兩次核查的遭遇,氣不打一處來,直接瞪大了眼睛,嚴肅地對著鏡頭,說道:


    “我們確實曾經很艱難,沒落了。但我們全廠職工,也一直在努力,在拚搏,在進取,始終堅持正規生產,誠信經營。”


    “這當然離不開很多單位和個人對我們的關心和厚愛。四本新書的作者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地區工行的楊騰飛科長為了爭取了專項貸款,我們都表示深深的感謝。”


    “但請大家再給我們多一點信任,再給我們多一點時間,我們將努力做到更好,實現振興。”


    節目到了最後,開始播放拍攝中的一些花絮,有職工接受采訪時發生笑場,有的發言帶有濃重方言,有的則走路出現了順拐。


    自然十分好笑,以往這些鏡頭都是切掉扔掉,也是楊曉帆建議做成花絮,放在尾部播放。


    白冰的話外音適時響起,依然清脆好聽。


    “印刷廠全體職工,在困難中進取,在改革中前進,在競爭中奮發。請讓我們再多給他們一點信心,期待他們的結果。”


    “據財務人員介紹,近期印刷廠的對公賬戶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也請相關部門多給他們一點幫助,切實幫助企業減負。”


    好巧不巧,此刻播放的正是省工行麵包車和警車一前一後,開出印刷廠的鏡頭。


    自然這也是楊曉帆的傑作,春秋筆法,有所暗示,又遮遮掩掩,欲蓋彌彰。


    他放開了,也是真的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飛翔的翅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飛翔的翅膀並收藏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