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康將湯若望從福建帶回京城,為的就是這老頭兒所掌握的火器知識。
所以年前一回到京城,他便將湯若望帶去了西山大營裏的小工坊。
一來讓湯若望與工坊內的宋應星等人熟悉,二來,他也有點受不了那老頭兒的神神叨叨。
從歐羅巴遠渡重洋,來大明的傳教士並不少,光是有名有姓記錄在冊的就有十幾個位。
這些傳教士來大明的第一要務,當然就是為了傳播宗教,但大明這片土地傳教十分的困難。
以至於為了投上位者所好,這些傳教士們幾乎個個都是六變形戰士。
不僅懂多門外語,甚至連大明的地方方言都會,還鑽研火器、造船,諸如化學、物理數學等等,都有一定的造詣。
當然,最虔誠的教徒,自然不會忘記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任務,隻要一有機會,便會拿出他們的聖經來,向他們見到的所有人宣讀主的恩典。
茅元儀還要監督工地,張世康便帶著自己的親衛趕往西山大營。
西山大營救在工地的旁邊,張世康騎著二狗隻需要一腳油門就到了大營裏。
他在西山大營裏組建的那個小工坊,雖然也沒怎麽擴充,但經過一年多下意識的整改,如今也算是小有規模。
不僅擁有了兩三百位各式工匠,更是擁有茅元儀、宋應星、畢懋康、畢懋良、王徵等六七位各工種大佬。
畢懋康是去年四月在張世康出征之後,應召前來的,老頭兒之前擔任過大明兵部和戶部的官員,今年都七十歲了,早已告老還鄉。
不過畢懋康在得知張世康的抱負之後,還是拖家帶口的來到了京城。
不止如此,畢懋康還向張世康舉薦了陝西的王徵,張世康便給孫傳庭寫了封信讓他找人。
王徵是去年十月自陝西抵達的京城,當然這也是個老頭兒,跟畢懋康同歲,都七十了。
當張世康走向西山大營的小作坊時,大老遠便聽到湯若望慷慨激昂的聲音:
“主說,你們在我裏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主還說……”
“侯爺!”宋應星見到張世康過來,立即結束了聽講狀態,並奔著張世康迎了過去。
這段時間他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每天睜眼閉眼都是湯若望的主。
一開始還能忍受,可自打那個王徵來了,他是真的快遭不住了。
因為那個王徵也是那個主的教徒。
在此之前,宋應星算是西山大營年紀最大的人,可自打畢懋康兄弟倆和王徵來到這裏後,宋應星仿佛又成了年輕人。
宋應星跑過來,畢懋康兄弟倆也踱步走向張世康,湯若望也就沒了講經的興致。
“湯教士,軍營裏不得傳教。”張世康直言道。
他費盡心思,就是希望給這些理工科大佬們,創建一個最好的科研環境,而湯若望的傳教行為,很明顯已經影響到了大佬們的心情,這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侯爺,我隻是趁著他們閑下來的時候,好吧,我知道了。”湯若望略顯失落的道。
這時候,五六個士兵牽著兩匹馬拉過來一門炮,這炮正是張世康自葡萄牙人手裏買到的那二十門現貨火炮。
那二十門火炮除卻留給廣州鑄炮廠一門作為研究對象外,其餘十九門都由大明水師運抵了天津衛。
也是在昨天,才又從天津衛運到了西山大營。
“侯爺,這是小弗朗機人的銅炮。”湯若望一眼就認出了火炮的來曆。
畢懋康爺走過去圍著那火炮觀摩了一陣,並不時的點頭。
“侯爺,這應當是弗朗機人的二十四磅炮,這技藝,我大明已然是落後了。”畢懋康歎了口氣道。
畢懋康雖然已經七十歲,但其著作《軍器圖說》主要講述的便是火器,可謂是大明的火器專家。
畢懋康退休前,還專門為崇禎皇帝趕製武剛車、神飛炮等。
隻是他的火器思想一直不被朝廷重視,即使《軍器圖說》中已經明確記載了遂發式火銃的理念和製作方法。
畢懋康將遂發式火銃稱之為自生火銃,但這一條也並未被朝廷重視起來,一直到大明滅亡,遂發火銃也沒有被批量生產。
足以見得畢懋康在火器上的造詣。
“是啊,那個什麽書裏不是說了嗎,知恥而後有勇。
畢老,本侯的意思是,以弗朗機人的二十四磅炮為藍本,看看您能不能想辦法複刻出來。”
張世康指著那門炮道。
畢懋康沒有直接說話,而是對那門火炮又是摸又是敲的,研究了一會兒道:
“侯爺,複製這種炮的難度隻在炮管,這炮管應當是銅和其他金屬混合熔鑄。”
“畢兄猜的不錯,弗朗機人鑄炮確實尤其擅長鑄這種青銅炮,這種款式的火炮,我們歐羅巴人更喜歡叫它加農炮。”
湯若望接過了話茬道。
二十四磅炮,是歐羅巴人的稱呼,這時候的人喜歡用炮彈的重量來計算火炮的威力。
二十四磅如果換算成後世的公斤,便是將近十一公斤,在這個時代,已經絕對算得上大口徑了。
“侯爺是想造出這種火炮嗎?我想我可以幫您。”湯若望十分熱絡的道。
這老頭兒雖然在大明屢次碰壁,但仿佛心中的熱情永遠不會退散,總是一臉的熱情。
“畢老,這差事便交給你與湯教士了。”張世康十分高興的同意了湯若望的請求。
他甚至都還沒開口,不得不說跟性子更直接的歐羅人相處,還是很舒服的。
但畢懋康很顯然不是很樂意,他將張世康拉到了一邊,小聲道:
“侯爺,他如果不念經,老夫倒是可以與他一起研製這種火炮。”
畢懋康都七十了,這陣子天天被湯若望聖經轟炸,搞得晚上做夢夢到的都是湯若望的那個主。
“好說好說,我等會兒便交代他。
不過畢老,屬於咱們大明的火器機密,記得不要輕授於外藩人。”張世康提醒道。
其實目前的大明,在火器上已經逐漸開始落後,倒是也沒什麽擔心泄密的事情。
畢懋康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答應了下來。
於是張世康便留下畢懋康和湯若望繼續研究那門火炮,自己則與宋應星和王徵去了另外的房子。
“宋老,那改良過的紡紗機如今怎麽樣了?”
……
所以年前一回到京城,他便將湯若望帶去了西山大營裏的小工坊。
一來讓湯若望與工坊內的宋應星等人熟悉,二來,他也有點受不了那老頭兒的神神叨叨。
從歐羅巴遠渡重洋,來大明的傳教士並不少,光是有名有姓記錄在冊的就有十幾個位。
這些傳教士來大明的第一要務,當然就是為了傳播宗教,但大明這片土地傳教十分的困難。
以至於為了投上位者所好,這些傳教士們幾乎個個都是六變形戰士。
不僅懂多門外語,甚至連大明的地方方言都會,還鑽研火器、造船,諸如化學、物理數學等等,都有一定的造詣。
當然,最虔誠的教徒,自然不會忘記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任務,隻要一有機會,便會拿出他們的聖經來,向他們見到的所有人宣讀主的恩典。
茅元儀還要監督工地,張世康便帶著自己的親衛趕往西山大營。
西山大營救在工地的旁邊,張世康騎著二狗隻需要一腳油門就到了大營裏。
他在西山大營裏組建的那個小工坊,雖然也沒怎麽擴充,但經過一年多下意識的整改,如今也算是小有規模。
不僅擁有了兩三百位各式工匠,更是擁有茅元儀、宋應星、畢懋康、畢懋良、王徵等六七位各工種大佬。
畢懋康是去年四月在張世康出征之後,應召前來的,老頭兒之前擔任過大明兵部和戶部的官員,今年都七十歲了,早已告老還鄉。
不過畢懋康在得知張世康的抱負之後,還是拖家帶口的來到了京城。
不止如此,畢懋康還向張世康舉薦了陝西的王徵,張世康便給孫傳庭寫了封信讓他找人。
王徵是去年十月自陝西抵達的京城,當然這也是個老頭兒,跟畢懋康同歲,都七十了。
當張世康走向西山大營的小作坊時,大老遠便聽到湯若望慷慨激昂的聲音:
“主說,你們在我裏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主還說……”
“侯爺!”宋應星見到張世康過來,立即結束了聽講狀態,並奔著張世康迎了過去。
這段時間他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每天睜眼閉眼都是湯若望的主。
一開始還能忍受,可自打那個王徵來了,他是真的快遭不住了。
因為那個王徵也是那個主的教徒。
在此之前,宋應星算是西山大營年紀最大的人,可自打畢懋康兄弟倆和王徵來到這裏後,宋應星仿佛又成了年輕人。
宋應星跑過來,畢懋康兄弟倆也踱步走向張世康,湯若望也就沒了講經的興致。
“湯教士,軍營裏不得傳教。”張世康直言道。
他費盡心思,就是希望給這些理工科大佬們,創建一個最好的科研環境,而湯若望的傳教行為,很明顯已經影響到了大佬們的心情,這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侯爺,我隻是趁著他們閑下來的時候,好吧,我知道了。”湯若望略顯失落的道。
這時候,五六個士兵牽著兩匹馬拉過來一門炮,這炮正是張世康自葡萄牙人手裏買到的那二十門現貨火炮。
那二十門火炮除卻留給廣州鑄炮廠一門作為研究對象外,其餘十九門都由大明水師運抵了天津衛。
也是在昨天,才又從天津衛運到了西山大營。
“侯爺,這是小弗朗機人的銅炮。”湯若望一眼就認出了火炮的來曆。
畢懋康爺走過去圍著那火炮觀摩了一陣,並不時的點頭。
“侯爺,這應當是弗朗機人的二十四磅炮,這技藝,我大明已然是落後了。”畢懋康歎了口氣道。
畢懋康雖然已經七十歲,但其著作《軍器圖說》主要講述的便是火器,可謂是大明的火器專家。
畢懋康退休前,還專門為崇禎皇帝趕製武剛車、神飛炮等。
隻是他的火器思想一直不被朝廷重視,即使《軍器圖說》中已經明確記載了遂發式火銃的理念和製作方法。
畢懋康將遂發式火銃稱之為自生火銃,但這一條也並未被朝廷重視起來,一直到大明滅亡,遂發火銃也沒有被批量生產。
足以見得畢懋康在火器上的造詣。
“是啊,那個什麽書裏不是說了嗎,知恥而後有勇。
畢老,本侯的意思是,以弗朗機人的二十四磅炮為藍本,看看您能不能想辦法複刻出來。”
張世康指著那門炮道。
畢懋康沒有直接說話,而是對那門火炮又是摸又是敲的,研究了一會兒道:
“侯爺,複製這種炮的難度隻在炮管,這炮管應當是銅和其他金屬混合熔鑄。”
“畢兄猜的不錯,弗朗機人鑄炮確實尤其擅長鑄這種青銅炮,這種款式的火炮,我們歐羅巴人更喜歡叫它加農炮。”
湯若望接過了話茬道。
二十四磅炮,是歐羅巴人的稱呼,這時候的人喜歡用炮彈的重量來計算火炮的威力。
二十四磅如果換算成後世的公斤,便是將近十一公斤,在這個時代,已經絕對算得上大口徑了。
“侯爺是想造出這種火炮嗎?我想我可以幫您。”湯若望十分熱絡的道。
這老頭兒雖然在大明屢次碰壁,但仿佛心中的熱情永遠不會退散,總是一臉的熱情。
“畢老,這差事便交給你與湯教士了。”張世康十分高興的同意了湯若望的請求。
他甚至都還沒開口,不得不說跟性子更直接的歐羅人相處,還是很舒服的。
但畢懋康很顯然不是很樂意,他將張世康拉到了一邊,小聲道:
“侯爺,他如果不念經,老夫倒是可以與他一起研製這種火炮。”
畢懋康都七十了,這陣子天天被湯若望聖經轟炸,搞得晚上做夢夢到的都是湯若望的那個主。
“好說好說,我等會兒便交代他。
不過畢老,屬於咱們大明的火器機密,記得不要輕授於外藩人。”張世康提醒道。
其實目前的大明,在火器上已經逐漸開始落後,倒是也沒什麽擔心泄密的事情。
畢懋康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答應了下來。
於是張世康便留下畢懋康和湯若望繼續研究那門火炮,自己則與宋應星和王徵去了另外的房子。
“宋老,那改良過的紡紗機如今怎麽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