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事兒臣好幾天前就知道了,也不對,國策頒布前,臣就料到了。”


    張世康坐在了小矮木墩上道。


    京城物價上漲隻是個前奏,張世康以雷霆之勢將這股子邪火撲滅,嘉定伯周奎和成國公朱純臣便是京城物價保衛戰的犧牲品。


    這世上大抵如此,對局勢沒有足夠的認知,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可能在一瞬間失去。


    嘉定伯中風後沒幾天就倆腿兒一蹬上了西天。


    朱純臣如今還在陰冷的詔獄裏喝粥。


    令人意外的是,抄成國公府時竟然又意外的抄出了白銀二十多萬兩,這老貨果然留了一手。


    隨著張世康的到來,五個大臣終於重新穩了穩心神坐直了身子,而崇禎皇帝也終於不在大殿內溜達了。


    “既然你早便料到,也有了對策,為何遲遲不肯說?”崇禎皇帝不滿道。


    不過自打張世康到了大殿,崇禎皇帝的眉頭就不皺了,如今看起來甚至有點氣定神閑。


    如同張世康料定商賈會哄抬物價,崇禎皇帝也早已料到張世康這小子肯定有法子解決這問題。


    “陛下這急脾氣啥時候能收一收,您可是天子。”張世康勸說道。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勸了,崇禎老哥有點急功近利,他一早就知道。


    若是普通人,有這個小缺點倒也沒什麽,可這老哥可是皇帝,若這毛病不改,日後指不定還會壞多少事。


    得虧現在萬事都有他盯著,可張世康本就沒打算一直當救火隊員,所以他當然希望這老哥的臭毛病多少能改一些。


    最重要的是張世康發現,除了自己,好像沒人敢說天子的不是。


    雖然總有點傷崇禎老哥自尊,可這事兒不說也不成啊。


    自己本想擺爛躺平過舒坦日子,如今都快被逼成勞模了,找誰說理兒去?


    崇禎皇帝聞言倒是也沒生氣,他其實心裏清楚張世康沒有別的意思。


    左右殿內的大臣都是自己一邊的,每日都在一塊議事,權當這小子又欠收拾了。


    “朕隻是不想百姓受難,你別轉移話題,你有什麽主意快說。”


    張世康仍舊不急,他看著在場的範景文道:


    “諸位大人可有什麽想法嗎,不妨都說一說。”


    雖然如今的朝堂多少有點離譜,天子和冠軍侯幾乎穿一條褲子,旁人的意見天子根本不怎麽理會,大多數時候都以張世康的為準。


    但張世康卻從沒想過當一言堂,隻要你說的在理,或者比自己的法子更有效果,他還是聽的。


    當然,如果你之乎者也搞一堆廢話,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可就怪不得張世康這小子不講武德。


    範景文瞅了一眼李邦華,發覺對方沒有先開口的意思,便道:


    “陛下,目前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商賈之所以如此漲價,還幾乎都是同一時間,同一套說辭。


    臣以為,這群商賈背後定是有人指使,而能同時調動如此多的商賈行事,這指使之人身份必然不簡單。


    臣還以為,這指使之人可能並非一個人,大明地大物博,南北往返路途遙遠。


    他們或許早有預謀,已經提前在北方以及江南布局。


    為今之計,臣以為,下策可使各地官府需要拿出強硬態度抑製物價。


    對漲價幅度過甚的商家予以懲處,但罪名卻難以擬定,畢竟這也算不上囤積居奇。


    上策自然最好是將這群背後指使之人全都揪出來,沒了帶頭的人,那些商家也就沒了靠山,一切或可迎刃而解。”


    張世康認真的聽完,時而微微點點頭。


    在沒有足夠的消息渠道獲取信息的情況下,能從蛛絲馬跡中摸索出一點眉目,也算是經驗豐富了。


    不過張世康還是覺得過於懷柔,便又看向其他人。


    吏部尚書倪元璐接過話茬道:


    “範大人言之有理,不過本官以為,範大人不該對各州府官員抱有太高期望。”


    倪元璐說完這話就閉上了嘴。


    在場的人聞言都在咀嚼倪元璐的言下之意,張世康倒是以欣賞的目光看了一眼對方。


    是啊,倘若天下官員都跟朝廷站一塊,或許就沒那麽多事了。


    壞就壞在四個字,官商勾結。


    東林黨人可不隻是在京城,更多的還是分布在大江南北,他們或許是生員、教書先生、退休或被罷免的官員,當然也包括在職的。


    不能將期望放在不確定的事情上,倘若各地官府與那群人以及商賈同流合汙,那剛才說的一切就都不成立。


    “倘若連各地官員都不能信任,那此事可就難辦了。


    當令都察院去各地巡防,但有發現官商勾結者,立即查辦,重罪之。


    這樣或可使其他官員不敢太過放肆。”李邦華皺眉道。


    張世康聞言微微笑著對李邦華道:


    “據我所知,都察院可向來是東林黨人的大本營,這些人果真靠得住嗎?”


    張世康可是知道,當初彈劾自己的那幾大口箱子奏疏,裏頭有將近一半都是拜都察院所賜。


    “哼,張大人不該一概論之,都察院或有同流合汙之輩,但兩京十三省,十三道監察禦史一百十人,也是有不少心向朝廷的忠臣。


    奸臣當道時,他們和光同塵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政令清明,不少人皆已拜會過我,希望加入這場事關朝廷大計的鬥爭。”


    李邦華顯然對混不吝的張世康很看不對眼,他甚至連裝都懶得裝。


    這就是不畏死的底氣。


    不過張世康也不生氣,他的嘴角甚至仍舊帶著笑意。


    “就算有三成是忠於朝廷的,也就三十個人,就算這些人跑斷了腿,想跑遍兩京十三省,偵查辦案到最終落實,又需要多久呢?


    那些買不起糧食的百姓,又能等多久呢?”


    李邦華也好,範景文也罷,他們商議出的對策或許有效,但效率都太慢了。


    其實倒也不怪他們,若是按照他們的意思,即使稅製要改革,從開始研討到達成定論,再到最終落實,這一過程都是按年計的。


    可張世康將這一過程縮短到了一個月,這才致使所有的矛盾都在一塊爆發。


    張世康這麽一說,其他幾個大臣都不吭氣了,是啊,就算再多出兩倍的人,監察全國各地官員的效率也提高不了多少。


    老百姓又能忍受多久呢,萬一查到一半,老百姓忍不住造起了反,這責任誰擔得起?


    崇禎皇帝見狀瞅了一眼張世康,意思很明白。


    你小子別裝了,有話快說。


    張世康這才正色道:


    “嘿嘿,諸位不會以為朝廷近來那大幾百萬兩銀子,都是白花的吧?


    東緝事廠一萬番役已萬事俱備。


    錦衣衛衙門八千緹騎整裝待發。


    京營四萬新軍日夜操練,四萬老兵枕戈待旦。


    他們,等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