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繪畫和其他材料的印證,我門也許會用現代體育館的眼光來看待這片綠茵場。


    而現在,當我們仰望平台高處的神廟時,又不得不聯想到瑪雅社會中習以為常的人祭場麵,


    聯想到角鬥場。


    各個瑪雅部落之間,有時會為了獲得俘虜做人祭,而商議好某月某日進行一場“戰爭”,


    以便雙方都可以完成求雨的儀式。於是,到了那天,雙方各派出武士,在預先商定的地點,


    開戰。被對方俘獲者就作為戰俘在對方部落祈求雨神降雨或其他儀式上做人祭。照樣是剖胸


    取心,有時某些骨頭還被雕上花紋留給抓獲戰浮的人,充當他的戰利品。那樣的有預謀的互


    鬥實在跟羅馬角鬥士被迫互戕沒什麽兩樣。一旦真打起來,你死我活的,也就跟真正的戰爭


    毫無二致了。


    弗洛伊德說,戰爭是殺父娶母力比多的代償性發泄。不過,近代研究攻擊性行為的生理


    心理學認為,人類作為一種生物具有與生俱來的攻擊性。文化使人們和平相處,共同抵禦來


    自自然和其他猛獸的威脅,將這種存在於個性身上的生物性(也是生命力的一種表現)引向


    對群體有利而無害的方向。


    隨著人口的日益增加,彼此互相侵占生存空間,比如可耕地、海岸線:礦藏等等,不同


    人群之間劃地為界,瓜分領土。一旦在食物、人口、配偶、領地等方麵出現利益的衝突或僅


    僅是因為少了覺得不公,多了還想更多,就會把生物本能和靈長類的智慧結合起來,訴諸武


    力,運用策略,務必使身、心兩方麵的能量發揮到淋漓盡致。


    在這方麵,實際上人和其他動物有很多類似之處。動物有尖牙利爪,人類隻能靠肉搏(情


    急之中也會使出原始招數)。但人類製造各種利器延伸自己,其殺傷力遠勝於動物。對於人


    類內部的互相殘殺而言,同類間的殺傷率當然也遠勝於動物,隻是人類高速的繁衍力(人類


    嬰兒存活率較高,女性育齡較長)為這種殘殺提供了很好的藉口和很強的後盾。


    人類有史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戰爭。在人口眾多的今天,由於武器的發展日益獨立於人


    類的操作,向高科技、高精度和自動化發展,戰爭對人的體能的要求減至最小,國家問武裝


    衝突也在世界文化交流、合流的作用下減到了較小程度。但是,也就在同時,人類體能在體


    育運動中的表現和自我超越從來也未像今天這麽成功,這麽世界化。如果說過去世界各國、


    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健身強體、克敵製勝之道,比如中國的武術,南亞的散打,日本的武士刀


    (或棍)、西方人的擒拿格鬥術等等,現在則一律歸為體育比賽項目。並且對抗程度極強的


    拳擊、摔跤、柔道等運動紛紛越過各自的國界,在世界各地以遊戲或運動的形式,為人們喜


    愛、為人們仿效實踐。各國優秀運動員的增多迫使國際奧委會不得不修改有關標準,以限製


    有資格參賽人員的數額。各項世界紀錄不斷地被刷新。而且,由於發泄了體能而並不導致傷


    亡,反而增強了體魄,所以世界人口的身高增長趨勢、體重增長趨勢(當然這還有其他原因


    的共同作用)也有提高。


    但是,僅僅用體能和生命力的宣洩來解釋體育,總是有欠妥當的。田徑賽的收視率遠低


    於對抗性的球賽和拳擊,尤其是對抗性強的集體比賽。當自己群體(小到鄰近街區,大到國


    家)成員組成的球隊上場比賽時,那種集體榮譽感、集體凝聚力的迅速喚起作用,簡直難以


    用推理和理性來解釋。所以,在狂熱的球迷中往往有比較激進的愛國主義者。而在觀看兩支


    與本群體無關的球隊的比賽中,僅僅衝撞、對抗就足以讓人興奮。什麽全攻全守、包抄、突


    圍、以多打一、單刀赴會、直搗龍門,球賽實際就是戰爭,是戰爭在文化中的象徵物。


    由此,我們再去回想瑪雅球賽的那種嚴酷性,或許更為有趣。瑪雅人以球賽的勝負決定


    人的死活,把生死攸關和你死我活的事盡量變成遊戲,而現代人卻千方百計想把遊戲變成性


    命交關的大事(用職業運動員製、高額獎金、僱傭費和家喻戶曉的明星地位)。瑪雅人的規


    則是要人死,攻擊性的調動是被迫的,但其強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現代人的規則是在不死傷


    的情況下發泄攻擊性,同時坐收漁利者利用調動起來的生命力和代償性發泄攻擊性的願望牟


    利。兩類文化活動的表象都是假的戰爭,瑪雅人調動它的手段和目的都是借神的名義,現代


    人調動它的手段和目的有時是為了健身強體,有時是為了不同群體間榮譽戰爭的得失,有時


    則純粹是為了錢。從瑪雅的球賽中我們看到,戰爭這種原始、本能的生物競爭方式在人類文


    化的文飾下可以成為一種象徵。從現代的球賽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出於什麽目的,生物性的


    對抗本能在文化中總能找到存在和表現的方式,文化的世故化總會為它提供各種各樣精緻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瑪雅的智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大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大雄並收藏瑪雅的智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