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到了舉行儀式向祖先報告了。公產逐漸縮小,現在留下的少許不過是名義罷了,但長久以來與祖先共傳的田產一旦廢了。沉痛的感受很深。從老阿公起,各代表恭恭敬敬的在祭壇前焚五香。老阿公更對於自己的不德向祖先謝罪,他那悲痛的樣子,撼動了大家的心。大家都悲痛起來。儀式完畢退下時,老阿公因為太過於悲傷腳步站不穩而踉蹌,由大家扶著才走出公廳。連鴉片桶都說:‘都是誌達這傢夥提出的才這樣……’到了這地步,他想藉貶斥自己的兒子,至少來緩和老阿公的悲哀。這是僅由誌達一人的策謀,而無可奈何的善良人們的悲劇。
這個消息立刻傳遍村中。
‘胡家也已不再用傳統的拳頭(空手)做法了,終於與祖先一決勝負啦。’村人這樣說著,為胡家嘆息。
然而,這件事情不隻是胡家的不幸,漸漸地發展至全體村子的不幸。由於誌達嚐到因分割胡家公產的甜頭,他就更加肆無忌憚,把向來由保正(村長)調解的村人之間一些糾紛,從旁插嘴,慫恿人由法律途徑來解決。屢次如此保正的力量減弱,相反的誌達的勢力壯大,遇有糾紛爭端,這很奸智的律師通譯和他的主人律師的口袋就變成鼓鼓的了。
另一方麵,老阿公自從分割公產以後突然元氣大傷,村子裏人家的招待他也不應酬,老阿公的和善,與臨事判斷不誤的中庸精神,在胡家裏,不問男女老幼都絕對信賴他,所以老阿公的這種變化如太陽西斜陰暗了似的,使胡家的空氣冷清。看來老阿公淡淡地順應大勢,而公產分割之事,對他來說,顯然還是很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不久,老阿公因為偶然的感冒而臥床不起,臥床一周之間已無法遏止病勢很快的亢進,老阿公在家人的看護之下,終於寂寞地度完其長長的一生。但即使在他最後的彌留瞬間,他仍然保持著溫暖的、開朗的心。而太明的心,因為老阿公的死,心裏有一個大洞似的空虛。
阿玉的悲哀
老阿公的喪期將盡時,太明仍然還沒有找到工作。不僅如此,太明的身邊還湧來種種麻煩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分家的問題。太明對於分家或繼承財產這些事情,如他一向的做法並不認為是愉快的事,若是有繼承的財產,不如淡泊地捐給公益事業。但是他母親阿茶徹底反對太明的這種想法,她一看到太明,便極力對他說財產是多麽的重要,而且主張趁阿玉還沒有生很多小孩之前分家。胡文卿之妾阿玉也有她自己的看法,她希望在胡文卿健朗時,把這問題清楚的決定。太明之兄誌剛,以及阿三和阿四,也由於各人有各個的考慮,而希望早日分家。老阿公死後,胡文卿看來顯著地一下子老了,使大家更覺得不安。
關於分家的問題各人有各自的打算和主張中,最強烈的撼動太明之心的,便是父親之妾阿玉的立場。胡文卿若死了,阿玉便將孤立無援。阿玉擔心的是,文卿的長男誌剛,貪婪成性,若是順著他的貪性,也許會任意支配全部財產呢。
若是由誌剛任意支配財產,她是妾,她的孩子是庶子,縱然爭取也沒有把握能夠得到,那麽她將抱著兩個孩子流落街頭。她因為一直擔心著這問題,所以希望在胡文卿健在時,把一切問題做個明確的決定,這也是合乎常情的想法。
阿玉這種不安定的立場,太明對她感到同情。這使太明想到因為他一個人固執地反對分家,而發覺到周圍者的都要應付他。阿玉流淚向太明訴說,使太明感動。阿玉的淚是糊塗的淚,但那是一個但願活下去的人從切實之心所流出來的眼淚。而比較起來,太明覺得自己太過於理想論的。沒有血緣關係徒具形式的理想論,在阿玉這一個為了活下去而竭力為自己設想的人麵前,太明便感覺到自己的理想論之無力,對阿玉根本無濟於事。總之,他希望早日解決這個麻煩的問題。而把分家的事,一切由父母處理。
終於到了分家的安排。誌剛以太明用了一筆學資金為藉口,要求屬於他的長孫田增加一些。但母親阿茶堅持不額外多分他田產。鴉片桶、阿三、阿四等人每天晚上,再三商量這些問題,大約經過半個月的努力,分家的問題便有了眉目。長孫田一百石,父母的養老田,父親五十石,母親五十石,其餘財產分為三等分,因為阿玉的孩子是庶子,她的兩個兒子合得一份。太明反對這種對庶子特別的做法,但無可奈何,然而,他也沒有把自己分得到的那一份割愛的積極同情心。
分家的吉日到了。母親的娘家、阿玉的娘家、嫂嫂的娘家,都各贈送廚房的用具來,從此將分為三個新家庭,因此親戚或村人來道賀。已經決定了父親和阿玉住在後堂,阿兄誌剛住前廳左廁的一棟,太明住右側的一棟。誌剛指望母親的養老田,所以多方想說動母親跟他一起住,但母親硬不肯。母親和妹妹跟著太明住在一起。親子三人在一起忽然倍感親密,太明好像恢復在日本時的那種心情。由於爭執不下的分家問題完全解決了,他舒一口氣。於是他像從一切的麻煩事情中脫身般,多數日子都在書房裏看書。
有一天,他散步途中,走進村子裏的一家茶店,那家茶店是在路旁的一間獨屋,接連著廣闊的田圃,店前種著兩三棵苦楝樹,樹下的竹長條椅上有農民和年輕人在那裏休息。他們一看到太明便站起來跟他打招呼,稱呼太明‘新頭家(地主)’,以前人家跟太明打招呼都稱他‘先生’或‘太明桑’,不稱他‘頭家’。他對於這新‘尊稱’感到不好意思。那茶店賣一碗二分錢的‘仙草’。老闆娘連忙端了一碗請太明吃。他並不想吃,但又不能無視於老闆娘的盛意,隻得吃一碗,想不到卻是美味可口,農民們看了,喃喃高興的說:“入鄉隨俗‘。當時有身份的人是不吃仙草的,太明這種隨和的作風,使大家覺得他平易近人。
</br>
這個消息立刻傳遍村中。
‘胡家也已不再用傳統的拳頭(空手)做法了,終於與祖先一決勝負啦。’村人這樣說著,為胡家嘆息。
然而,這件事情不隻是胡家的不幸,漸漸地發展至全體村子的不幸。由於誌達嚐到因分割胡家公產的甜頭,他就更加肆無忌憚,把向來由保正(村長)調解的村人之間一些糾紛,從旁插嘴,慫恿人由法律途徑來解決。屢次如此保正的力量減弱,相反的誌達的勢力壯大,遇有糾紛爭端,這很奸智的律師通譯和他的主人律師的口袋就變成鼓鼓的了。
另一方麵,老阿公自從分割公產以後突然元氣大傷,村子裏人家的招待他也不應酬,老阿公的和善,與臨事判斷不誤的中庸精神,在胡家裏,不問男女老幼都絕對信賴他,所以老阿公的這種變化如太陽西斜陰暗了似的,使胡家的空氣冷清。看來老阿公淡淡地順應大勢,而公產分割之事,對他來說,顯然還是很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不久,老阿公因為偶然的感冒而臥床不起,臥床一周之間已無法遏止病勢很快的亢進,老阿公在家人的看護之下,終於寂寞地度完其長長的一生。但即使在他最後的彌留瞬間,他仍然保持著溫暖的、開朗的心。而太明的心,因為老阿公的死,心裏有一個大洞似的空虛。
阿玉的悲哀
老阿公的喪期將盡時,太明仍然還沒有找到工作。不僅如此,太明的身邊還湧來種種麻煩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分家的問題。太明對於分家或繼承財產這些事情,如他一向的做法並不認為是愉快的事,若是有繼承的財產,不如淡泊地捐給公益事業。但是他母親阿茶徹底反對太明的這種想法,她一看到太明,便極力對他說財產是多麽的重要,而且主張趁阿玉還沒有生很多小孩之前分家。胡文卿之妾阿玉也有她自己的看法,她希望在胡文卿健朗時,把這問題清楚的決定。太明之兄誌剛,以及阿三和阿四,也由於各人有各個的考慮,而希望早日分家。老阿公死後,胡文卿看來顯著地一下子老了,使大家更覺得不安。
關於分家的問題各人有各自的打算和主張中,最強烈的撼動太明之心的,便是父親之妾阿玉的立場。胡文卿若死了,阿玉便將孤立無援。阿玉擔心的是,文卿的長男誌剛,貪婪成性,若是順著他的貪性,也許會任意支配全部財產呢。
若是由誌剛任意支配財產,她是妾,她的孩子是庶子,縱然爭取也沒有把握能夠得到,那麽她將抱著兩個孩子流落街頭。她因為一直擔心著這問題,所以希望在胡文卿健在時,把一切問題做個明確的決定,這也是合乎常情的想法。
阿玉這種不安定的立場,太明對她感到同情。這使太明想到因為他一個人固執地反對分家,而發覺到周圍者的都要應付他。阿玉流淚向太明訴說,使太明感動。阿玉的淚是糊塗的淚,但那是一個但願活下去的人從切實之心所流出來的眼淚。而比較起來,太明覺得自己太過於理想論的。沒有血緣關係徒具形式的理想論,在阿玉這一個為了活下去而竭力為自己設想的人麵前,太明便感覺到自己的理想論之無力,對阿玉根本無濟於事。總之,他希望早日解決這個麻煩的問題。而把分家的事,一切由父母處理。
終於到了分家的安排。誌剛以太明用了一筆學資金為藉口,要求屬於他的長孫田增加一些。但母親阿茶堅持不額外多分他田產。鴉片桶、阿三、阿四等人每天晚上,再三商量這些問題,大約經過半個月的努力,分家的問題便有了眉目。長孫田一百石,父母的養老田,父親五十石,母親五十石,其餘財產分為三等分,因為阿玉的孩子是庶子,她的兩個兒子合得一份。太明反對這種對庶子特別的做法,但無可奈何,然而,他也沒有把自己分得到的那一份割愛的積極同情心。
分家的吉日到了。母親的娘家、阿玉的娘家、嫂嫂的娘家,都各贈送廚房的用具來,從此將分為三個新家庭,因此親戚或村人來道賀。已經決定了父親和阿玉住在後堂,阿兄誌剛住前廳左廁的一棟,太明住右側的一棟。誌剛指望母親的養老田,所以多方想說動母親跟他一起住,但母親硬不肯。母親和妹妹跟著太明住在一起。親子三人在一起忽然倍感親密,太明好像恢復在日本時的那種心情。由於爭執不下的分家問題完全解決了,他舒一口氣。於是他像從一切的麻煩事情中脫身般,多數日子都在書房裏看書。
有一天,他散步途中,走進村子裏的一家茶店,那家茶店是在路旁的一間獨屋,接連著廣闊的田圃,店前種著兩三棵苦楝樹,樹下的竹長條椅上有農民和年輕人在那裏休息。他們一看到太明便站起來跟他打招呼,稱呼太明‘新頭家(地主)’,以前人家跟太明打招呼都稱他‘先生’或‘太明桑’,不稱他‘頭家’。他對於這新‘尊稱’感到不好意思。那茶店賣一碗二分錢的‘仙草’。老闆娘連忙端了一碗請太明吃。他並不想吃,但又不能無視於老闆娘的盛意,隻得吃一碗,想不到卻是美味可口,農民們看了,喃喃高興的說:“入鄉隨俗‘。當時有身份的人是不吃仙草的,太明這種隨和的作風,使大家覺得他平易近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