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粉墨春秋(汪精衛政權的登場與散場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此,這晚上仍舊有緊張的政治行動。除了東鄉趨訪木 戶外;8點鍾左右,阿南陸相赴日皇幼弟三笠宮的府邸,要求 進見。
阿南擔任過日皇的侍從長,當三笠宮還是學生時,便很 熟悉,因此,說話很坦率;他說他雖有帷幄上奏權,但要見 天皇,必須通過木戶內府,而木戶一定會從中阻撓。豈不得 已來向三笠宮提出請求。
“懇請殿下,麵奏天皇陛下,改變意見;容陸軍有一個捐 軀報國的最後機會。”
“今日之下,你還說這種話!”三笠宮年少氣盛,毫不顧 慮阿南的作為陸軍首腦的麵子。
9時半,木戶內府在宮中約見鈴木首相,詢問閣議的情 形。 ”陸相與外相各執一見,相持不下;決定等四國答覆的正 式照會到達以後再討論。” ”正式照會,不是已經到達了嗎?”木戶詫異地問說。 ”是的。”鈴木解釋已收到而作為未收到的原因:”為了緩 和陸軍方麵的情緒,外務省鬆本次官秘而不宣;有一夜的時 間來疏通彼此的歧見。” ”陸軍不是與外相有歧見。”木戶平靜地說:”實在是與天 皇陛下有歧見。陛下之意,應斷然接受四國的條件。” ”聖斷如此,唯有斷然接受。”
鈴木的態度,等於平沼的態度;到這時為止,天皇及皇 族、重臣、首相、樞府都已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原則,隻有軍 部,特別是陸軍,尚無甘心聽從命運安排的跡象。
前一天下午收到的四國正式答覆,為鬆本蓋上一個”8月 13日午前7時40分到達”的戳記後,立即複製數份,以極機 密的程度,送達有關方麵。內閣官房亦隨即發出了上午9時 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通知。
開會地點在首相官邸的防空洞內,6個人分成三派,陸相 及陸海兩統帥部長是一派;外相是相對的一派,東鄉以一對 三,展開激辯。鈴木首相及米內海相,不大發言,似乎保持 中立的態勢,但大致是支持東鄉的。
強硬的一派對國體及占領範圍,主張追加條件。東鄉則 表示,若無決裂的決心,即無修正的必要。
追加條件的提出,於事無補,且亦違反禦前會議的裁決。 而且一再強調,再照會即等於交涉決裂;在目前的情況下,多 延一天即多受一天損失,而且可能導致第三枚原子彈的降落 ——事實上美國一共隻有兩枚原子彈;不過東鄉不會知道而 已。
此外,東鄉一再解釋,國民意誌維持天皇製,則天皇製 一定會繼續存在。他並且提出德國”薩爾”公民投票,決定 歸屬的例子,作為佐證。但爭辯了3個小時,在會議桌上,草 草以”壽司”果腹。繼續再辯,又是3個小時,始終並無結 果。鈴木首相隻好宣布,暫時休會。
陸海兩統帥的軍官知道,隻要不再召集禦前會議,形成 僵持的情勢,將四國答覆拖延下去,交涉決裂,最後便非繼 續作戰不可。為了施行這一拖延戰術,由軍令部次長大西中 將去拜訪陸軍出身的高鬆宮,請他勸導米內海相及海軍元帥 永野修身,不必主張和平;同時也拜訪了其他軍部極力疏通, 希望支持繼續作戰的主張,但一無結果,於是陸軍省軍務局 及參議本部第二課的將校,決定以武力彈壓和平派。
使用兵力彈壓計劃的起草人,就是擅自發布陸相”告全 軍將士書”的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長荒尾大佐;他是阿南的 親信;此外的參與者,還有阿南的表弟竹下中佐等。
這個計劃綱要,共分五目;目的是”在取得於護持國體 之確實保持以前決不投降,繼續交涉。”計劃動用陸相權限內 所能緊急調動的東部軍及近衛師團,截斷皇宮與”和平派”要 人的聯絡,另外以兵力”阻離”;實在就是幽禁木戶、鈴木、 東鄉、米內四要人於私宅內,隨即宣布戒嚴,將政府,特別 是外務省,置於軍部控製之下。
不過這個計劃附有一項”條件”,須由”陸軍大臣、參謀 總長、東部軍管區司令官及近衛師團長等四人,一致承認後 實施之。”8月14日舉行;阿南表示,須徵求參謀總長的意見。 但竹下及其他參預者,向荒尾表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不 顧一切進行。
第二天,8月14日上午7時,阿南帶著荒尾去看梅津;結 果是梅津對於荒尾的計劃,不表贊成。同時情勢急轉直下,美 國以無線電廣播及派遣飛機投擲傳單的方式,公布了日本秘 密交涉無條件投降的來往文件。日本民心,頓時浮動;而且 也有軍方不穩的消息,因此木戶採取了不尋常的措施,帶著 一份來自美機的日語傳單,向昭和建議:”迅速命令完成終戰 手續。”否則刺激主張作戰到底的軍人,會造成不可收拾的混 戰狀態。
昭和完全同意,責成木戶準備。在這一套手續中,最重 要的一步是召集禦前會議。
向來遇有重大問題,需要召開禦前會議時,都是事先已 由軍部與內閣取得協議;禦前會議不過是完成”奏請聖裁”的 一個形式,除了非常罕見的例外,通常日皇隻是聽取報告,始 終沉默,連可否都不作表示的。
如照正常手續,這個禦前會議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召開; 甚至由於軍部的杯葛,始終開不成,亦在意料之中。因此,木 戶與鈴木商量,所見相同,決定採取非常手段,由於天皇直 接下令,召集包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及內閣全體閣員 在內的禦前會議。時間定在昭和召見三元帥以後;這天照例 有閣議,全體閣員正集合在首相官邸,所以隻須一通電話,便 可宣召進宮。進謁天皇例應著小禮服;由於事出非常,當然 亦不必講究這些禮節了。
</br>
阿南擔任過日皇的侍從長,當三笠宮還是學生時,便很 熟悉,因此,說話很坦率;他說他雖有帷幄上奏權,但要見 天皇,必須通過木戶內府,而木戶一定會從中阻撓。豈不得 已來向三笠宮提出請求。
“懇請殿下,麵奏天皇陛下,改變意見;容陸軍有一個捐 軀報國的最後機會。”
“今日之下,你還說這種話!”三笠宮年少氣盛,毫不顧 慮阿南的作為陸軍首腦的麵子。
9時半,木戶內府在宮中約見鈴木首相,詢問閣議的情 形。 ”陸相與外相各執一見,相持不下;決定等四國答覆的正 式照會到達以後再討論。” ”正式照會,不是已經到達了嗎?”木戶詫異地問說。 ”是的。”鈴木解釋已收到而作為未收到的原因:”為了緩 和陸軍方麵的情緒,外務省鬆本次官秘而不宣;有一夜的時 間來疏通彼此的歧見。” ”陸軍不是與外相有歧見。”木戶平靜地說:”實在是與天 皇陛下有歧見。陛下之意,應斷然接受四國的條件。” ”聖斷如此,唯有斷然接受。”
鈴木的態度,等於平沼的態度;到這時為止,天皇及皇 族、重臣、首相、樞府都已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原則,隻有軍 部,特別是陸軍,尚無甘心聽從命運安排的跡象。
前一天下午收到的四國正式答覆,為鬆本蓋上一個”8月 13日午前7時40分到達”的戳記後,立即複製數份,以極機 密的程度,送達有關方麵。內閣官房亦隨即發出了上午9時 召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通知。
開會地點在首相官邸的防空洞內,6個人分成三派,陸相 及陸海兩統帥部長是一派;外相是相對的一派,東鄉以一對 三,展開激辯。鈴木首相及米內海相,不大發言,似乎保持 中立的態勢,但大致是支持東鄉的。
強硬的一派對國體及占領範圍,主張追加條件。東鄉則 表示,若無決裂的決心,即無修正的必要。
追加條件的提出,於事無補,且亦違反禦前會議的裁決。 而且一再強調,再照會即等於交涉決裂;在目前的情況下,多 延一天即多受一天損失,而且可能導致第三枚原子彈的降落 ——事實上美國一共隻有兩枚原子彈;不過東鄉不會知道而 已。
此外,東鄉一再解釋,國民意誌維持天皇製,則天皇製 一定會繼續存在。他並且提出德國”薩爾”公民投票,決定 歸屬的例子,作為佐證。但爭辯了3個小時,在會議桌上,草 草以”壽司”果腹。繼續再辯,又是3個小時,始終並無結 果。鈴木首相隻好宣布,暫時休會。
陸海兩統帥的軍官知道,隻要不再召集禦前會議,形成 僵持的情勢,將四國答覆拖延下去,交涉決裂,最後便非繼 續作戰不可。為了施行這一拖延戰術,由軍令部次長大西中 將去拜訪陸軍出身的高鬆宮,請他勸導米內海相及海軍元帥 永野修身,不必主張和平;同時也拜訪了其他軍部極力疏通, 希望支持繼續作戰的主張,但一無結果,於是陸軍省軍務局 及參議本部第二課的將校,決定以武力彈壓和平派。
使用兵力彈壓計劃的起草人,就是擅自發布陸相”告全 軍將士書”的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長荒尾大佐;他是阿南的 親信;此外的參與者,還有阿南的表弟竹下中佐等。
這個計劃綱要,共分五目;目的是”在取得於護持國體 之確實保持以前決不投降,繼續交涉。”計劃動用陸相權限內 所能緊急調動的東部軍及近衛師團,截斷皇宮與”和平派”要 人的聯絡,另外以兵力”阻離”;實在就是幽禁木戶、鈴木、 東鄉、米內四要人於私宅內,隨即宣布戒嚴,將政府,特別 是外務省,置於軍部控製之下。
不過這個計劃附有一項”條件”,須由”陸軍大臣、參謀 總長、東部軍管區司令官及近衛師團長等四人,一致承認後 實施之。”8月14日舉行;阿南表示,須徵求參謀總長的意見。 但竹下及其他參預者,向荒尾表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不 顧一切進行。
第二天,8月14日上午7時,阿南帶著荒尾去看梅津;結 果是梅津對於荒尾的計劃,不表贊成。同時情勢急轉直下,美 國以無線電廣播及派遣飛機投擲傳單的方式,公布了日本秘 密交涉無條件投降的來往文件。日本民心,頓時浮動;而且 也有軍方不穩的消息,因此木戶採取了不尋常的措施,帶著 一份來自美機的日語傳單,向昭和建議:”迅速命令完成終戰 手續。”否則刺激主張作戰到底的軍人,會造成不可收拾的混 戰狀態。
昭和完全同意,責成木戶準備。在這一套手續中,最重 要的一步是召集禦前會議。
向來遇有重大問題,需要召開禦前會議時,都是事先已 由軍部與內閣取得協議;禦前會議不過是完成”奏請聖裁”的 一個形式,除了非常罕見的例外,通常日皇隻是聽取報告,始 終沉默,連可否都不作表示的。
如照正常手續,這個禦前會議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召開; 甚至由於軍部的杯葛,始終開不成,亦在意料之中。因此,木 戶與鈴木商量,所見相同,決定採取非常手段,由於天皇直 接下令,召集包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成員,及內閣全體閣員 在內的禦前會議。時間定在昭和召見三元帥以後;這天照例 有閣議,全體閣員正集合在首相官邸,所以隻須一通電話,便 可宣召進宮。進謁天皇例應著小禮服;由於事出非常,當然 亦不必講究這些禮節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