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粉墨春秋(汪精衛政權的登場與散場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看出來的這個矛盾是,日本跟中國,一麵作戰,一麵 想求和。所以”重慶分子”如果是小腳色,有為日本憲兵逮 捕,隨時送命的危險。但如真的能跟國民政府要人接得上頭, 反能受日本軍人的尊重。
繆斌就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大吹起牛;他說他跟”何 敬之”是如何如何深的關係;由於他當過北伐東路軍司令部 政治部主任,日本人相信了。
他說他跟”顧墨三”如何如何深的關係;由於他當過顧 祝同的民政廳長,而且有將當年同僚——江蘇省保安處長李 明揚拉到汪政府這麵來的實績,日本人更相信了。
他說他跟”吳稚老”如何如何深的關係;由於他是吳稚 暉的小同鄉,且當年確蒙賞識,所以日本人也相信了。
今井武夫所以找到他的原故,主要的也是看中了他跟吳 稚暉的關係。因為大家都知道吳稚暉”以布衣而為國之大 老”,素來受蔣委員長的尊敬。日本人感覺到重慶求和最大的 困難,就是無法經過一重關係,便能”通天”。而繆斌卻說, 隻要他跟”稚老”說明了,”稚老”隨時可以去見委員長;而 且也不必像別人那樣,跟委員長說話,先要考慮考慮,什麽 話能說,什麽話不能說。稚老向來口沒遮攔;公開演講能用 ‘x寬債緊’這樣的譬喻,是大家知道的。所說的話如果過於 率直,委員長一定也能諒解的。
這番說法,使得今井武夫大為動心;反映到日本內閣,受 小磯委任,專門掌管此項工作的,出身《朝日新聞》的國務 大臣兼情報局總裁緒方竹虎,同樣地,大感興奮,決定請繆 斌正式向重慶接觸。
但繆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必須先能覲見裕仁天皇;親 身聽到裕仁天皇願意談和的話,才能取信於重慶;同時非如 此不足以使蔣委員長對日本的意向作鄭重的考慮。
日本人向來有一種尊重對方——哪怕是敵人的身分的習 慣。他們以前認為以近衛公爵作蔣委員長的對手,身分相似; 現在中國已躍為四強之一,蔣委員長與羅斯福、邱吉爾、斯 大林是同一等級的國際領袖;則理應由天皇致意,才合道理。 所以原則上接納了繆斌的要求。
就在今井武夫返東京與上海之間,聯絡此事之際,林柏 生到了名古屋,由於汪精衛的堅持,林柏生對整個局勢的發 展,都告訴了他,對於日本戰敗的戰況,他是有保留的,因 為怕太刺激汪精衛,而且也怕日本人知道了,指他危言聳聽, 不過東京通過繆斌的關係,直接向重慶求和這一點,林柏生 是不敢也不能瞞他的。
然而就是這一點,已使得汪精衛大為傷心。當初是近衛 發表聲明,不以國民政府,實際是不以蔣委員長為交涉對象, 他才出來的。結果是日政府仍舊要以國民政府,也就是蔣委 員長為交涉對象。而且為了表示誠意,竟允許隻有廳長資格, 而且因貪汙撤職,聲名狼藉的繆斌所提出的要求,由裕仁天 皇接見。這使得他有被日本軍閥出賣了的感覺;心情惡劣,病 勢立即大增。並且有嚴重貧血的現像。由他的兩個兒子及血 型相同的侍從,各輸血50,卻仍無補於已入膏肓的痼疾。
4其言也哀
陳公博為中央接收鋪路。
到了10月裏,汪精衛自知為日無多,決定留下一篇最後 的文章;但已無法書寫,隻能口述,由陳璧君紀錄。
就在這時候,小磯國昭突然來探病,事實上是來”送 終”。汪精衛覺得這個機會必須把握;他要把他最大的一個心 願,向這個已在求和的日本首相作最後的”奮鬥”。 ”首相先生,”他說:”關於中國東北及內蒙的地位問題, 日本必須重新考慮。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滿足中國人的 願望,中日之間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你們現在所作的 努力,完全是白費氣力。”
小磯聽了這話,閉上眼作了有兩三分鍾的考慮,然後睜 開眼來,以鄭重的語氣答說:”我可以負責奉告主席閣下,這 個問題,並非不能解決;中國東北及內蒙的地位,應該有變 更的餘地。但是變到什麽樣子,完全視乎在談判時,對於解 決中日共同利害問題的談判而定。此刻,我無法作任何預測。”
小磯等於來替汪精衛打了一劑強心針。從”滿洲國”成 立以來,日本的軍部也好,內閣也好,在這個問題上,從沒 有讓過步,即使是9月17日的”禦前會議”,對於對華談和 的條件,仍然堅持”滿洲國”的”現狀不得變更”。可是終於 有”改變的餘地”了!縱或小磯的話中暗示”改變的餘地”極 其有限,或者需要中國在另一方麵作極大的犧牲,以為交換; 但畢竟是一項原則的打破,有了一個起點,就能站住腳,逐 步推進,不難達到恢復原狀的終極目標。
因此,汪精衛便有了一段比較能自我鼓舞的《最後之心 情》。他在題記中說:
兆銘來日療醫,已逾八月,連日發熱甚劇,六二之齡,或
有不測。念銘一生隨 國父奔走革命,不遑寧處;晚年
目睹巨變,自謂操危慮深。今國事演變不可知;東西局
勢亦難逆睹,口授此文,並由冰如譽正,交專人妥為保
存,於國事適當時間,或兆銘沒後二十年發表。
</br>
繆斌就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大吹起牛;他說他跟”何 敬之”是如何如何深的關係;由於他當過北伐東路軍司令部 政治部主任,日本人相信了。
他說他跟”顧墨三”如何如何深的關係;由於他當過顧 祝同的民政廳長,而且有將當年同僚——江蘇省保安處長李 明揚拉到汪政府這麵來的實績,日本人更相信了。
他說他跟”吳稚老”如何如何深的關係;由於他是吳稚 暉的小同鄉,且當年確蒙賞識,所以日本人也相信了。
今井武夫所以找到他的原故,主要的也是看中了他跟吳 稚暉的關係。因為大家都知道吳稚暉”以布衣而為國之大 老”,素來受蔣委員長的尊敬。日本人感覺到重慶求和最大的 困難,就是無法經過一重關係,便能”通天”。而繆斌卻說, 隻要他跟”稚老”說明了,”稚老”隨時可以去見委員長;而 且也不必像別人那樣,跟委員長說話,先要考慮考慮,什麽 話能說,什麽話不能說。稚老向來口沒遮攔;公開演講能用 ‘x寬債緊’這樣的譬喻,是大家知道的。所說的話如果過於 率直,委員長一定也能諒解的。
這番說法,使得今井武夫大為動心;反映到日本內閣,受 小磯委任,專門掌管此項工作的,出身《朝日新聞》的國務 大臣兼情報局總裁緒方竹虎,同樣地,大感興奮,決定請繆 斌正式向重慶接觸。
但繆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必須先能覲見裕仁天皇;親 身聽到裕仁天皇願意談和的話,才能取信於重慶;同時非如 此不足以使蔣委員長對日本的意向作鄭重的考慮。
日本人向來有一種尊重對方——哪怕是敵人的身分的習 慣。他們以前認為以近衛公爵作蔣委員長的對手,身分相似; 現在中國已躍為四強之一,蔣委員長與羅斯福、邱吉爾、斯 大林是同一等級的國際領袖;則理應由天皇致意,才合道理。 所以原則上接納了繆斌的要求。
就在今井武夫返東京與上海之間,聯絡此事之際,林柏 生到了名古屋,由於汪精衛的堅持,林柏生對整個局勢的發 展,都告訴了他,對於日本戰敗的戰況,他是有保留的,因 為怕太刺激汪精衛,而且也怕日本人知道了,指他危言聳聽, 不過東京通過繆斌的關係,直接向重慶求和這一點,林柏生 是不敢也不能瞞他的。
然而就是這一點,已使得汪精衛大為傷心。當初是近衛 發表聲明,不以國民政府,實際是不以蔣委員長為交涉對象, 他才出來的。結果是日政府仍舊要以國民政府,也就是蔣委 員長為交涉對象。而且為了表示誠意,竟允許隻有廳長資格, 而且因貪汙撤職,聲名狼藉的繆斌所提出的要求,由裕仁天 皇接見。這使得他有被日本軍閥出賣了的感覺;心情惡劣,病 勢立即大增。並且有嚴重貧血的現像。由他的兩個兒子及血 型相同的侍從,各輸血50,卻仍無補於已入膏肓的痼疾。
4其言也哀
陳公博為中央接收鋪路。
到了10月裏,汪精衛自知為日無多,決定留下一篇最後 的文章;但已無法書寫,隻能口述,由陳璧君紀錄。
就在這時候,小磯國昭突然來探病,事實上是來”送 終”。汪精衛覺得這個機會必須把握;他要把他最大的一個心 願,向這個已在求和的日本首相作最後的”奮鬥”。 ”首相先生,”他說:”關於中國東北及內蒙的地位問題, 日本必須重新考慮。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滿足中國人的 願望,中日之間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你們現在所作的 努力,完全是白費氣力。”
小磯聽了這話,閉上眼作了有兩三分鍾的考慮,然後睜 開眼來,以鄭重的語氣答說:”我可以負責奉告主席閣下,這 個問題,並非不能解決;中國東北及內蒙的地位,應該有變 更的餘地。但是變到什麽樣子,完全視乎在談判時,對於解 決中日共同利害問題的談判而定。此刻,我無法作任何預測。”
小磯等於來替汪精衛打了一劑強心針。從”滿洲國”成 立以來,日本的軍部也好,內閣也好,在這個問題上,從沒 有讓過步,即使是9月17日的”禦前會議”,對於對華談和 的條件,仍然堅持”滿洲國”的”現狀不得變更”。可是終於 有”改變的餘地”了!縱或小磯的話中暗示”改變的餘地”極 其有限,或者需要中國在另一方麵作極大的犧牲,以為交換; 但畢竟是一項原則的打破,有了一個起點,就能站住腳,逐 步推進,不難達到恢復原狀的終極目標。
因此,汪精衛便有了一段比較能自我鼓舞的《最後之心 情》。他在題記中說:
兆銘來日療醫,已逾八月,連日發熱甚劇,六二之齡,或
有不測。念銘一生隨 國父奔走革命,不遑寧處;晚年
目睹巨變,自謂操危慮深。今國事演變不可知;東西局
勢亦難逆睹,口授此文,並由冰如譽正,交專人妥為保
存,於國事適當時間,或兆銘沒後二十年發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