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決心已下,但蔣介石心裏絲毫沒有輕鬆和振奮的感覺。


    他麵對的倭寇畢竟很強大,陸軍屬世界強國,海軍列世界第三,空軍雖未單獨列出軍種,但分在陸、海軍中的數千架飛機足以使其躋身當時的世界前列。日本,當時在亞洲是令任何國家生畏的一隻“倭腳虎”。


    麵對這樣的對手,蔣介石難免發怵。但老虎要吃人,不自衛也沒辦法,他沒有選擇,因而隻能操起當時尚未鑄造完畢的平倭之劍。


    早在1935年,蔣介石逐漸穩定了在長江流域的統治後,眼見西方諸國紛紛套購中國銀元,轉嫁經濟危機,遂在英國的幫助下開始實行“廢兩改圓”用法幣。


    此舉不但加強了南京中央政府混亂的金融,而且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因而建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靠此基礎,並在德國軍事顧問團的指導下,南京政府購進大批新式武器,進行國防現代化的建設。


    為了加強部隊的裝備以備對日抗戰,1936年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了個陸軍整理處,以少壯派軍事幹將陳誠為主任,負責進行陸軍的整頓和裝備工作,預計到1938年完成60個調整師。


    經過整編的調整師,人員和武器裝備為:官兵10923人,步騎槍3800餘支,輕重機槍328挺,各式火炮與迫擊炮46門,擲彈筒243具。


    “七·七”事變爆發前,隸屬國民政府的182個步兵師中,隻有50個師整編完畢,而且因中國工業落後,所謂調整師也隻充實了部分近戰武器。受外匯限製,從海外進口火炮計劃多未完成。


    此外,直屬軍政部的還有炮兵旅4個,戰車約600輛,以及高射炮部隊等。


    當時,說中國軍龐大不假。抗日戰爭爆發前,屬於國民政府的陸軍,其編製為49個軍,182個步兵師,46個獨立步兵旅,9個騎兵師,6個獨立騎兵旅,20個獨立騎兵團,總兵力高達170餘萬人。抗日戰爭開始後,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方軍閥部隊紛紛接受國民政府改編,開赴抗日戰場,蔣介石嫡係部隊也擴大編製,很快,總兵力達到200萬人。


    中國的海軍經蔣介石多年經營,在抗戰前已有艦艇100艘,總計為7萬噸,計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炮艦16艘,內河炮艦13艘,魚雷艦及運輸船8艘,陸戰隊約3800人。全部艦艇編成4個艦隊。第一艦隊係沿海艦隊,第二艦隊係長江艦隊,司令部均設在上海;第三艦隊係東北海軍,司令部駐威海衛;第四艦隊係廣東海軍,司令部設在廣州。但令蔣介石不安的是,各艦艇大都是清朝遺留下來的舊式艦船,裝備落後,火力微弱,不足與日本現代化艦隊抗衡。


    中國空軍以東北空軍為強,“九·一八”事變,數百架戰機卻均落入日本人之手。蔣介石建立南京政權後,為對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軍作戰,始積極組建空軍。截至“九·一八”事變,已有飛機100餘架。因戰鬥力弱,1932年的淤滬會戰和這之後的長城諸役均遠飛後方避戰。從1933年起,美國人幫助蔣介石擬定了建設空軍三年計劃,在杭州設立航空總校,於洛陽、廣州、龍州設立分校,培養駕駛員和地勤人員,並從美國和義大利進口飛機,空軍始初具規模。1936年夏,蔣介石搞垮陳濟棠,吞併了廣東飛機100餘架。當年冬,蔣介石50壽辰之際,發動全國各界獻機祝壽,又得飛機100餘架。至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空軍飛機數目計:偵察機251架,戰鬥機212架,轟炸機257架,全部從國外進口而來。但與日本人數千架精良的戰機相比,中國空軍仍顯遜色。


    從總體上說,蔣介石對自己手下龐大的軍隊是既寄予厚望,又深感難以倚重,尤其還有一種難以意會的內部因素。


    中國廣闊的幅員和交通不便,長期來造成了各地軍閥的武裝割據,中國對外宣稱早已統一,但中國軍隊離統一還相去甚遠。


    當時,蔣介石要想調兩廣或四川的軍隊,不知要費多大的勁,還未必能辦成。


    因此,在中國近200萬的龐大軍隊中,從北伐起跟隨蔣和被戰敗而改編為中央軍的30個師以及大量的軍閥部隊,蔣介石調動、使用均感困難。這些部隊難調、難用且不說,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強否也成疑問。當時,這些受製於某一軍閥的私人部隊有自己軍校培養出來的軍官帶領,並有完全不同於中央軍的獨立的軍需製度,而且編製也不統一,光一般的師就有甲、乙、丙三種師之別。更令蔣介石沮喪的是,這些部隊的裝備太差,武器裝備千差萬別。當時一般說來,蔣介石中央軍嫡係部隊裝備較好,旁係軍隊既得不到蔣介石從國外購買的精良武器,又無力自行籌款從國外購買武器,所以裝備極劣。當然地方軍閥中也有富戶,廣東陳濟棠、廣西李宗仁、雲南龍雲、冀察宋哲元等都能自籌款項購買武器裝備自己的部隊,因而這些軍隊也有一定戰鬥力。張學良的東北軍依靠東北財富,不僅從國外購買武器,而且在瀋陽有巨大的兵工廠可自造武器裝備自己,因而張學良雖離開了東北軍,但其裝備還是比較優越的,唯一令人遺憾的是這支軍隊軍官素質差,導致全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這就是蔣介石早早就打定主意要改編軍隊的原因。パ奐部隊遠非日本人的對手,蔣介石便把心思都放在了天時、地利、人和之上。中國抗戰是本土作戰,漫長的防線也許能彌補軍力的不足。長城這個古老而悠久的傑作,太容易喚起他這種靈感了。從1934年起,他便為早晚要到來的抗戰作起了籌劃。至1937年,大規模構築的國防工事便波及全國。ピ諡泄的兩大動脈平漢及隴海路沿線,以石家在、保定、新鄉為前進據點,洛陽、開封、徐州、海州為主要防禦地帶,築起了一係列堅固的陣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