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當時蔣介石所以一心安內,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依賴國際社會壓迫日本撤兵。早在“九·一八”事變前1個月,麵對戰爭已無可避免的嚴峻形勢,他曾電令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在東北如何尋釁,我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朝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希望飭遵照執行。”ニ雖然不願因日本人而沖亂了他的“剿共”大業,但他同樣不希望日本人當著中國人、全世界人的麵抽他的耳光,他需要一種力量來支撐他,所以把眼光投向了國聯,一個受英、美等國操縱的鬆散的國際組織。


    起初,他對國聯是那樣的虔誠,那樣充滿幻想。他多次對外界公開說過:對國聯要充分予以相信和依賴。他的這種觀點當時感染了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張學良為此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罵名,更多的將領則是在戰場上茫然困惑,無所適從。


    “九·一八”事變,舉國震驚,全球矚目。世界的眼光都投向了中國,落在了他的身上。是戰?是和?外國人緊張地注視著這個中國的鐵腕人物將採取何種對策,中國人則是眼巴巴地期待他能指揮千軍萬馬,殺向中國北方,但他卻讓中國人跌進了失望、痛苦的深淵。


    9月22日,在南京全體國民黨員抗日救國大會上,蔣介石發表了《國存與存、國亡與亡》的演說。在演說中他說道:“……我國民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


    歷來剛愎自用,又深知日本人毫無信義的蔣這時竟也喊出了“忍痛含憤”、“逆來順受”等語,令中國人驚訝,更令他們備感屈辱,憤恨難平。


    其實蔣介石本人對國聯能否起到他所期待的那種作用也心存疑慮。經驗告訴他,無論英、美等國,還是日本,他們畢竟都不是中國人。他們利用他,無非是通過他來維護他們在中國的利益;他利用他們,也僅僅是他們之間的利益分歧。如今中國北方,尤其是東北,並沒有他們太多的利益。日本人染指北方,與他們關係不大,他們難道會為一個貧弱的中國,為一個蔣介石得罪對東方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日本帝國?況且日本人自戰敗帝俄,驕橫已極,野心畢露,他們會輕易屈從於國聯的壓力,從中國撤兵?!但他又實在不願抽出他的主力去與日本人爭鋒較力,他不會讓占據地整個身心的“剿共”大業半途而廢。雖然對國聯存疑慮,但他還是寧願相信國聯能有所作為。


    對這一切,避居山西汾陽的馮玉祥看得真切,罵得痛快:“日本大肆屠殺,不聞有備戰之舉,反以鎮靜為名,徒然日日哀求國聯。試問宰割弱小民族的國聯能代表中國求獨立,能代中國打倒該會常務理事之日本乎?與虎謀皮,自欺欺人,仍甘為帝國主義之工具而不悔。”


    蔣介石挨著罵,卻也無可奈何,心中充滿不祥之感。


    果然,事實很快印證了他的這種感覺。日本人已被嚐到的甜頭沖昏了頭,貪慾已使他們顧不得國聯的約束和國際輿論的壓力。而國聯也正如蔣所預感的那樣,對日本沒能施以強硬的製裁。


    9月22日,應中國代表施肇基的請求,國聯在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中國“東北事變”。會議雖然明確要求日本撤兵,但對日本的譴責卻是軟弱無力,致使久已對列強分贓不均而深為不滿的日本根本未予理睬,反而使日本突然窺透了國聯的底牌。1931年秋冬,戰火更加不可遏製地在中國東北擴大開來。


    當時的國聯並不像人們日後評論的那樣,20、30年代在國際上還是叫得很響的,並不比今天的聯合國遜色多少。一次大戰結束後,人類突然為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所震撼。為製止戰爭,解決國與國之間的衝突,為弱國主持公道,國際聯盟誕生了。當時號稱“萬國聯合”,參加國有60多個,日本是6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貧弱的中國當時雖是成員國,但影響相當有限。所以要靠這樣一個鬆散的組織替中國來主持公道,的確有些近乎天方夜潭。連當時的武夫軍閥韓復榘都認識到“弱國無外交”,蔣介石不可能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實上,早在10年前他第三次亡命日本時,就十分清楚強、弱國之間的關係。他在他自己主辦的《軍聲》雜誌發刊詞中曾寫道:“……西人有言曰:‘兩平等之國,論公理,不論強權;兩不平等之國,論權力,不論公理。,是則俾斯麥所倡之鐵血主義,正我國人所當奉為良師者也。”


    但有一點實實在在地影響了蔣,那就是當時世界上的兩個巨人,英國和美國。英國當時的殖民地遍布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而且是國聯的發起國,對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美國,作為新興的強國,是國聯和世界爭取的對象,在國聯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就使終日憂於自身地位較弱的蔣介石對其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直到幾十年後逃到台灣,他的這種觀點也沒變,但唯利益為一切的美英卻對他總是若即若離,僅僅是利用而已。


    “九·一八”事變初期,美英等國的態度,決定了國聯不可能對製止日本的入侵有太大的作為。當時兩國在東北,甚至華北並沒有太多的利益,日本進兵北方,對他們影響並不大。相反,他們倒一直企盼著日本在東北得手後,能與蘇聯發生戰爭,以日本來削弱他們所仇視的蘇聯。這與數年後他們綏靖德國,企圖嫁戰禍於蘇聯同出一轍。但無論當時的日本人,還是日後的德國人,都巧妙地利用了他們,在軍事上、政治上撈足了便宜。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