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7年,讓-雅克·塞爾旺-施賴貝爾曾以率直的斷言使美國讀者大為吃驚,他說“自從大戰結束以來,聯邦機構一直同美國大公司合作發展尖端技術,”還說“幾乎所有美國的主要工業都得到了聯邦的大量補助。”這些話似乎很難令人置信。羅斯福的繼承者們仍然盤據在華盛頓,他們蔑視經濟方麵的保守派和貨幣兌換商;而全國製造商協會中的董事長們譴責華盛頓的政治上的幹涉;美國商會的發言人繼續解說,政府由於它從來都不製造什麽,基本上是寄生性的,而一切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為了謀利而不惜用資金冒風險的企業家。


    對於為了歌頌自由企業不惜用報紙上整版廣告加以讚揚的兒童擺設的檸檬水攤子,這一切可能都是正確的——可是擺攤子兒童沒有父母資助行不行,這一點卻沒有加以說明——但是對於象到了六十年代占全國工業產量三分之二的五百家大公司,這種說法就完全不適用了。蘭德公司的整個預算都由美國空軍保了險,它有什麽風險可冒?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投資五十億美元來改進其第三代計算機上的集成電路,既知道每一元開支都有五角大樓作後盾,它又能算冒了什麽風險?國際電報電話公司為電子儀器小型化進行的工作,在國家航空和宇宙骯行局明知道沒有這些儀器,載人飛行到月球就不可能的情況下,又怎能夠叫作冒險呢?隨著技術的日益複雜和新產品從設計到投產所需時間越來越長,受委託進行創新的公司都要求訂立長期合同。企業經理人員和政府官僚目標一致,實際是一起製訂預算,作出決定。如果完成的產品可以在市場上出售,什麽也限製不住讓公司大撈一筆。他們也往往是大撈一筆的。集成電路——即免除了一連串互相聯繫的電子部件:電晶體、電阻、電容器、電子管等的微型電路——便是一個例子。沒有集成電路,巨大的宇宙火箭就不能從發射台上起飛。集成電路使北極星飛彈和折翼式f-111型殲擊機的製造成為可能。波音飛機公司的超音速運輸機需要集成電路。歐洲製造的協和式的原型樣機也需要。歐洲國家的政府不象美國政府那麽合作,當歐洲的製造廠需要這種微型電路時,他們隻好同製造這種電路的僅有的三家廠商做交易,三家都是美國的:費爾柴爾德公司、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和摩托羅拉公司。他們發現這種裝置是昂貴的。


    那種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納稅人受到欺騙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政府承擔了發展宇宙航行的義務;電子計算機成了國家戰略機器所必不可少的東西;改進運輸方法是為了公眾的利益;這一切對國家的威望也有好處。塞爾旺-施賴貝爾就曾不勝欣羨地讚揚美國佬的機靈:“他們近來的革新大都有聯邦的金庫作後盾,政府資金資助了任何民族從未迸行過的最有利的投資。”光是空間探索的副產品就使我們了解到在真空中工作時所需要的耐熔金屬和設備,這本身就是巨大而極其寶貫的收穫。由於聯邦保證大量支付資金,五角大樓、國家骯空和宇宙航行局、原子能委員會和聯邦骯空署才有可能創造出不少奇蹟,如果不是這樣,這些奇蹟可能還得等待一代之久。從發明攝影術到照相機投產經歷了一百一十二年(自1727年至1839年)。電話的這種間隔是五十六年,無線電是三十五年。用支付研製費用和保證成果有市場的方法,華盛頓把原子彈所需的這種間隔縮短到六年,電晶體縮短到五年,集成電路三年。對於這種作法可以有理由加以反對,但這種理由是反對進步的。若說這理由能使許多美國人信服,恐怕未必。


    但是,要說工業始終擁有自己的主權——說它可以自由反對華盛頓所做出的決定——那是不可能的。由於政府每年用於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工作的費用達一百五十億美元,與之對比,企業和私營機構每年此項費用僅隻六十億美元,那麽政府居專橫的支配地位也就是不可避免了。1929年時,聯邦、州、市政府負責美國全部經濟活動的百分之八。到六十年代時,這項比例達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之間,遠遠超過印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比例。按照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計算,聯邦資金支付了航空與航天方麵研究費用的百分之九十,電氣和電子設備方麵的百分之六十五,科學儀器方麵的百分之四十二,機械方麵的百分之三十一,合金方麵的百分之二十八,汽車方麵的百分之二十四,化學工業方麵的百分之二十。華盛頓處於握大公司的存亡於手中的地位。當然這種情況從沒有發生過,也沒有誰如此粗暴,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提到過。然而,大企業確實已交出了一大部分自主權。


    在另一個時候,這種情況可能隻關係到很少的一些美國人,關心它的人就更少。社會各階層都享受著詹森富裕時代的生活。除非在嚴重危機的時代,美國很少擔心示威者湧上街頭,咒罵政府。大多數的人都同現行的製度有利害關係:各種激進運動在美國擴大影響向來都會遭到挫折。但是詹森的年代中還經歷著另一種重大的新變化。自從大戰以來,全國增加了大量的學生人口。珍珠港事件的時候,達到大學年齡的美園人中隻有百分之十五在念大學。到了1965年秋季,其中有百分之四十在念大學——即五百多萬年齡在十八歲至二十一歲的大學生。四年之內這一數字將達到六百七十萬。這時每年頒發的學士學位幾達五十萬個。每年用於正規教育的費用超過三百億美元。事實上,上學成了美國最大的企業,學生成了國內最大的單一的共同利益集團。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