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30年代孤立主義的大倒個,走向幹涉主義的極端。不管怎樣想入非非,都不能說美國的安全受到了威脅。在第六艦隊的70艘軍艦和42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9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黎巴嫩登陸,這是和平時期美國武裝力量最大的一次集結。接著,總統發表聲明,解釋說:“這些軍隊的任務是保護美國人的生命,因為在黎巴嫩共有約2500個美國人。”可是,實際並沒有任何跡象說明美國人(甚至黎巴嫩人也一樣)是處在危險之中。而且,總統這樣提出問題,事實上等於承認這與艾森豪主義是不相幹的。杜勒斯力圖使國會領袖們相信這與艾森豪主義有關。這位國務卿告誡說,如果美國不按照夏蒙的請求採取行動,“我們的威信就會喪盡,也沒有誰再會相信我們的話了——永遠沒有。隻有我們先到達那裏,共產黨的幹涉才可能避免。”他又說,如果不採取行動,自由世界不僅會失去中東地區和自由世界在那裏的近3/4的石油資源,而且還會失掉非洲和非共產黨統治的亞洲,這一段話後來被冷戰專家們一再引用,以證明在任何一次國際危機中,使用武力都是完全正當的,包括越南問題在內。艾森豪在1954年,曾加以抵製。這一次,進行抵製的卻是國會的領袖們了。他們毫不含糊地表明,他們對於在黎巴嫩的行動不願分擔任何責任。
艾森豪主義事實上到此已壽終正寢。四個月後,夏蒙倒台,換上了中立主義的總統和總理,在他們的要求下,美國海軍陸戰隊隨即撤走。這個事件,亞當斯最後論斷說:“對艾森豪說來是使他灰心和不快的。”這件事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在當時是看不太清楚的。總統曾警告參眾兩院說,他有可能事先不經國會討論就在中東冒開戰的風險。他說:“在那種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對行動方針進行公開辯論,那採取這種行動本身便會喪失意義。”——這是進一步批準擴大總統開戰權力的先例。
※※※
在地球的另一邊進行炮艦外交對美國來說還是新鮮事兒。這使人聯想到仿佛帝國又出現了,而這正是如《歐洲市場上的美國》的作者賴納·黑爾曼和《美國的挑戰》的作者塞爾旺·施賴貝爾一類的歐洲人自信已看到在他們西邊的地平線上正慢慢出現的東西。大戰前,在歐洲人的心目中,美國是一個富裕的、喜歡自吹的國家,每一個美國人都看上去像賈萊·古柏和琴逑·羅傑斯,他們的孩子也都像米基·魯尼和安·拉瑟福德【這些都是當時美國著名的電影明星。——譯者】。那個美國是理想主義的、天真純潔的,是全世界無限嚮往和人們私心竊慕的地方。除了在遇到自然災害時,美國人總是以大施主的麵貌出現外,他們在世界事務中幾乎就不起什麽作用。
如今,美國人遍布全世界。第四點計劃、非洲經濟委員會和各種技術援助計劃派出的人員已遍及亞洲和非洲各地。國會已經批準對不發達國家的發展貸款基金、富布賴特獎學金計劃以及同不在富布賴特計劃之內的42個國家交換留學生的史密斯·蒙特計劃。到國外旅行的美國人每年增長12%;50年代後期,到遙遠的國土去旅遊的美國人在200萬以上,他們一年花掉20億以上的美元。
這些錢並不一定都花得很明智、很漂亮。如果說有一個歐洲人和邱吉爾一樣說,“我喜歡這些美國人,他們都是那麽慷慨大方”,就有不止一個歐洲人會和讓·保羅·薩特一樣表示輕蔑地說:“那些美國人從來不懂得什麽叫存在主義。”歐洲大陸和亞洲比較古老的文化的維護者對美國化的蔓延都深感是一種威脅。他們對美國青少年文化,特別是音樂,對全世界青年產生的誘惑感到驚惶不安。爵士音樂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聽到。年輕的泰國國王那時正在為百老匯的一出歌舞劇《拉洋片》寫歌詞;柬埔寨國王則在自學吹奏火辣辣的薩克斯管。再就是美國的無酒精飲料。在曼穀,泰國總理是可口可樂的代銷商,警察局長是百事可樂的代銷商;艾德萊·史蒂文森稱他們之間的競爭是“冰冷的冷戰”。不論在泰國或其他國家,可口可樂總居於領先地位。它所到之處真已是永無落日。在國外,可口可樂每天的消費量達500億瓶,足夠使一艘輕巡洋艦漂浮起來。
塞爾旺·施賴貝爾寫道:“我們現在麵臨的不是那種由征服欲所驅使的老牌帝國主義,而是由於美國和世界其餘地區之間的‘壓力’不均而產生的一股剩餘力量。”美國工業在海外工廠的投資已達575億元,年產總值約為1000億元。塞爾旺·施賴貝爾提醒人們注意:“美國公司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建立總部,以便協調它們在整個西歐的活動。”
隨著美國大公司日益強大,歐、亞、非各洲的人便越對美國國內生活的實際情況感到好奇。他們聽到的東西並不都是十分準確和可靠的。讚賞蘇聯和新中國的人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痛加指責,把蒙哥馬利市對公共汽車的抵製行動和小石城事件說成是種族暴亂。關於美國社會的報導,大多強調美國生活水平高,但這卻變成了憤憤不平的根源。美國的生活水平和世界其他地方,特別是新興國家的生活水平之間的差距還在不斷擴大。1950年,巴基斯坦總理利阿科特·阿裏·汗訪問美國時曾說:“我一想到這個情況,我就突然覺得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孤島——一個難以想像的繁榮的孤島。而在這個孤島的周圍,我看到的卻是充滿著苦難、貧困、骯髒的可怕海洋,億萬的人在那裏掙紮著,想免遭沒頂之災。想到這裏,我像為一個老朋友擔心那樣,頗為這個偉大的國家擔心。”
</br>
艾森豪主義事實上到此已壽終正寢。四個月後,夏蒙倒台,換上了中立主義的總統和總理,在他們的要求下,美國海軍陸戰隊隨即撤走。這個事件,亞當斯最後論斷說:“對艾森豪說來是使他灰心和不快的。”這件事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在當時是看不太清楚的。總統曾警告參眾兩院說,他有可能事先不經國會討論就在中東冒開戰的風險。他說:“在那種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對行動方針進行公開辯論,那採取這種行動本身便會喪失意義。”——這是進一步批準擴大總統開戰權力的先例。
※※※
在地球的另一邊進行炮艦外交對美國來說還是新鮮事兒。這使人聯想到仿佛帝國又出現了,而這正是如《歐洲市場上的美國》的作者賴納·黑爾曼和《美國的挑戰》的作者塞爾旺·施賴貝爾一類的歐洲人自信已看到在他們西邊的地平線上正慢慢出現的東西。大戰前,在歐洲人的心目中,美國是一個富裕的、喜歡自吹的國家,每一個美國人都看上去像賈萊·古柏和琴逑·羅傑斯,他們的孩子也都像米基·魯尼和安·拉瑟福德【這些都是當時美國著名的電影明星。——譯者】。那個美國是理想主義的、天真純潔的,是全世界無限嚮往和人們私心竊慕的地方。除了在遇到自然災害時,美國人總是以大施主的麵貌出現外,他們在世界事務中幾乎就不起什麽作用。
如今,美國人遍布全世界。第四點計劃、非洲經濟委員會和各種技術援助計劃派出的人員已遍及亞洲和非洲各地。國會已經批準對不發達國家的發展貸款基金、富布賴特獎學金計劃以及同不在富布賴特計劃之內的42個國家交換留學生的史密斯·蒙特計劃。到國外旅行的美國人每年增長12%;50年代後期,到遙遠的國土去旅遊的美國人在200萬以上,他們一年花掉20億以上的美元。
這些錢並不一定都花得很明智、很漂亮。如果說有一個歐洲人和邱吉爾一樣說,“我喜歡這些美國人,他們都是那麽慷慨大方”,就有不止一個歐洲人會和讓·保羅·薩特一樣表示輕蔑地說:“那些美國人從來不懂得什麽叫存在主義。”歐洲大陸和亞洲比較古老的文化的維護者對美國化的蔓延都深感是一種威脅。他們對美國青少年文化,特別是音樂,對全世界青年產生的誘惑感到驚惶不安。爵士音樂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聽到。年輕的泰國國王那時正在為百老匯的一出歌舞劇《拉洋片》寫歌詞;柬埔寨國王則在自學吹奏火辣辣的薩克斯管。再就是美國的無酒精飲料。在曼穀,泰國總理是可口可樂的代銷商,警察局長是百事可樂的代銷商;艾德萊·史蒂文森稱他們之間的競爭是“冰冷的冷戰”。不論在泰國或其他國家,可口可樂總居於領先地位。它所到之處真已是永無落日。在國外,可口可樂每天的消費量達500億瓶,足夠使一艘輕巡洋艦漂浮起來。
塞爾旺·施賴貝爾寫道:“我們現在麵臨的不是那種由征服欲所驅使的老牌帝國主義,而是由於美國和世界其餘地區之間的‘壓力’不均而產生的一股剩餘力量。”美國工業在海外工廠的投資已達575億元,年產總值約為1000億元。塞爾旺·施賴貝爾提醒人們注意:“美國公司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建立總部,以便協調它們在整個西歐的活動。”
隨著美國大公司日益強大,歐、亞、非各洲的人便越對美國國內生活的實際情況感到好奇。他們聽到的東西並不都是十分準確和可靠的。讚賞蘇聯和新中國的人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痛加指責,把蒙哥馬利市對公共汽車的抵製行動和小石城事件說成是種族暴亂。關於美國社會的報導,大多強調美國生活水平高,但這卻變成了憤憤不平的根源。美國的生活水平和世界其他地方,特別是新興國家的生活水平之間的差距還在不斷擴大。1950年,巴基斯坦總理利阿科特·阿裏·汗訪問美國時曾說:“我一想到這個情況,我就突然覺得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孤島——一個難以想像的繁榮的孤島。而在這個孤島的周圍,我看到的卻是充滿著苦難、貧困、骯髒的可怕海洋,億萬的人在那裏掙紮著,想免遭沒頂之災。想到這裏,我像為一個老朋友擔心那樣,頗為這個偉大的國家擔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