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第一屆艾森豪政府已成為過去的事,有些顯赫一時的人物也隨之銷聲匿跡。約·麥卡錫因飲酒過度於1957年5月2日死去。(喬治·索科爾斯基寫道:“他泄了氣,認為自己被人出賣了。他特別感到自己被原來一直十分信賴的副總統尼克森出賣了。”)他的遺孀琴·克爾·麥卡錫仍住在華盛頓,四年後,她同民用航空委員會一個委員結了婚。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活到89歲,死去時留下一個勢將引起紛紛議論的定時炸彈,這就是他最後的一件主要設計——紐約市造價達300萬元的所羅門·古根海姆博物館。遊藝界去世的有埃羅爾·弗林、馬裏奧·蘭紮、馬克斯韋爾·安德森和盧·科斯特洛。約翰·劉易斯辭去了礦工聯合會主席的職務。貨運司機工會的戴夫·貝克進了監獄,留下了他的繼任者詹姆斯·霍法接著去和參議院調查委員會委員約翰·甘迺迪以及該委員會首席顧問羅伯特·甘迺迪進行難分難解的鬥爭。35歲的瑪麗亞·卡萊斯拋棄義大利的百萬富翁季奧瓦尼·梅內吉尼,嫁給了船舶大王亞裏斯多德·蘇格拉底·奧納西斯。好事者認為,年已53歲的奧納西斯對卡萊斯來說,怕未免太老了。
有人越來越喜歡拿20年代同目前這十年相比。50年代雖然也很荒唐,但直到1958年我們還沒看到可以和尤克裏裏琴或爬到旗杆頂上待著不下來相比的東西,而這一不足之處,1958年卻由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的兩個年輕玩具製造商極為出色地加以彌補了。理察·內爾和阿瑟·梅林是一家名叫惠姆-奧製造公司的合夥老闆,在二次大戰後,以不到一千元的資金開始製造彈弓。他們第一次賺大錢是在1957年製造弗裏茲比。弗裏茲比是一種輕巧的塑料盤,一個人扔給另一個人時,它會在空中慢慢飄滑過去。1958年3月,在紐約的一次玩具博覽會上,有個熟人告訴他們,有一種大木圈很快在澳大利亞到處流行,孩子把它套在屁股上轉著玩。回到公司後,內爾和梅林便開始製造木圈。但做了二十來個,就停下了。他們不喜歡木頭的,想用塑料來試一試。到5月,他們做出了符合他們要求的東西,他們用花花綠綠的聚乙烯管做成三英尺大的圈,每隻售價九角三分,可得毛利16%。惠姆-奧公司的這種新玩具定名為呼拉圈。
要取得這種玩具的專利權是不可能的,到勞工節時,便已有十多家公司依樣仿製,另立商標出售。即使如此,惠姆-奧公司到9月初仍售出兩百萬個呼拉圈,獲得純利三十多萬美元。接著,成年人也開始用呼拉圈來鍛鍊身體。生產數量激增,惠姆-奧公司的會計忙得不可開交。工人開始實行三班製。這年秋天,若把國內外的仿製品通通計算在內,呼拉圈的總銷售量估計有幾千萬個。使用的人多得使歐洲的醫學刊物紛紛發出警告,謹防因過度激烈而損傷身體。實際受傷的例子非常多。在荷蘭的萊登,有個荷蘭婦女被送往外科手術室去割除闌尾,但經醫生檢查,發現她的病實際上是腹肌受到損傷,而這完全是因為套上呼拉圈旋轉過猛引起的。在英國,呼拉圈的銷售量達到25萬個,英國醫學會發出警告說:“凡是已發現有心髒病的人都不能玩呼拉圈,凡是缺乏訓練的人都不能一開始就玩得太猛。”在日本,醫院急診室裏擠滿了因玩呼拉圈而引起腰間盤脫出和脊椎骨錯位的病人。有一次,一個孩子在東京街上因追趕一個滾跑的呼拉圈被車軋死,從此就嚴禁在街上玩呼拉圈。盡管如此,東京呼拉圈的銷售量還是超過了三百萬個。而且還有許多日本人排長隊等候購買呼拉圈,隊伍在銀座一帶長達幾個街口。岸信介首相62歲壽辰的時候,竟收到一個呼拉圈禮物。
約旦的紮伊奈太後旅歐返國時,行李中也裝著一個呼拉圈,按說這已足以證明呼拉圈並非不正當的玩意兒。可是,有些玩具製造商仍不免心情緊張。成年人所以願意觀看別人玩呼拉圈,是因為有些人屁股的扭動頗富誘惑性。那年秋天,每當舉行橄欖球賽時,常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樂事:那就是觀看迷人的樂隊女隊長發狂般地扭動著自己的腰部,引得成千上萬的觀眾歡叫不已。在法國,有個名叫雅克·德·聖-法爾的呼拉圈製造商,深恐會引起教會的注意和反對。他不願丟失過去的好名聲,因為在呼拉圈出現以前,他一直靠為醫院和實驗室製造塑料管為生。現在為了自衛,他設法讓法國名流都戴上呼拉圈拍照。在芬蘭,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舞台上舉辦呼拉圈持久比賽,參加者要長時間同時轉動環繞在頸部、臀部和膝部的三個呼拉圈。
不管看的人會有什麽樣下流的想法,這種美國新玩意兒在其他國家照樣十分風行。在德國,使呼拉圈獲得推廣的是職業拳擊家馬克斯·施梅林和他的妻子安妮·昂德拉。沒有孩子的德國人要買玩具總有點說不過去,為了避免讓人看見,他們請商店把貨包好,在夜間送到家裏去。一支比利時探險隊出發去南極時,在他們的行裝裏也有20個呼拉圈,這筆錢是作為文娛費用開支的。在某些國家,呼拉圈供不應求的現象很嚴重。在約翰內斯堡,一個呼拉圈賣六角五分,記者報導說,這隻有白人顧客才買得起;當地土人未免十分眼熱,後來慈善機構隻好免費供應。阿姆斯特丹的《自由人民報》指出,荷蘭需用塑料管的其他工業已陷於停頓;而在華沙,一家為青年辦的周報竟談到:“如果輕工業部和手工業局還不開始生產呼拉圈,我們在這方麵的進展,特別從國際範圍來看,就將大大落後了。”這兩個部門仍然拖拖拉拉,於是呼拉圈就通過東德走私進來。
</br>
有人越來越喜歡拿20年代同目前這十年相比。50年代雖然也很荒唐,但直到1958年我們還沒看到可以和尤克裏裏琴或爬到旗杆頂上待著不下來相比的東西,而這一不足之處,1958年卻由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的兩個年輕玩具製造商極為出色地加以彌補了。理察·內爾和阿瑟·梅林是一家名叫惠姆-奧製造公司的合夥老闆,在二次大戰後,以不到一千元的資金開始製造彈弓。他們第一次賺大錢是在1957年製造弗裏茲比。弗裏茲比是一種輕巧的塑料盤,一個人扔給另一個人時,它會在空中慢慢飄滑過去。1958年3月,在紐約的一次玩具博覽會上,有個熟人告訴他們,有一種大木圈很快在澳大利亞到處流行,孩子把它套在屁股上轉著玩。回到公司後,內爾和梅林便開始製造木圈。但做了二十來個,就停下了。他們不喜歡木頭的,想用塑料來試一試。到5月,他們做出了符合他們要求的東西,他們用花花綠綠的聚乙烯管做成三英尺大的圈,每隻售價九角三分,可得毛利16%。惠姆-奧公司的這種新玩具定名為呼拉圈。
要取得這種玩具的專利權是不可能的,到勞工節時,便已有十多家公司依樣仿製,另立商標出售。即使如此,惠姆-奧公司到9月初仍售出兩百萬個呼拉圈,獲得純利三十多萬美元。接著,成年人也開始用呼拉圈來鍛鍊身體。生產數量激增,惠姆-奧公司的會計忙得不可開交。工人開始實行三班製。這年秋天,若把國內外的仿製品通通計算在內,呼拉圈的總銷售量估計有幾千萬個。使用的人多得使歐洲的醫學刊物紛紛發出警告,謹防因過度激烈而損傷身體。實際受傷的例子非常多。在荷蘭的萊登,有個荷蘭婦女被送往外科手術室去割除闌尾,但經醫生檢查,發現她的病實際上是腹肌受到損傷,而這完全是因為套上呼拉圈旋轉過猛引起的。在英國,呼拉圈的銷售量達到25萬個,英國醫學會發出警告說:“凡是已發現有心髒病的人都不能玩呼拉圈,凡是缺乏訓練的人都不能一開始就玩得太猛。”在日本,醫院急診室裏擠滿了因玩呼拉圈而引起腰間盤脫出和脊椎骨錯位的病人。有一次,一個孩子在東京街上因追趕一個滾跑的呼拉圈被車軋死,從此就嚴禁在街上玩呼拉圈。盡管如此,東京呼拉圈的銷售量還是超過了三百萬個。而且還有許多日本人排長隊等候購買呼拉圈,隊伍在銀座一帶長達幾個街口。岸信介首相62歲壽辰的時候,竟收到一個呼拉圈禮物。
約旦的紮伊奈太後旅歐返國時,行李中也裝著一個呼拉圈,按說這已足以證明呼拉圈並非不正當的玩意兒。可是,有些玩具製造商仍不免心情緊張。成年人所以願意觀看別人玩呼拉圈,是因為有些人屁股的扭動頗富誘惑性。那年秋天,每當舉行橄欖球賽時,常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樂事:那就是觀看迷人的樂隊女隊長發狂般地扭動著自己的腰部,引得成千上萬的觀眾歡叫不已。在法國,有個名叫雅克·德·聖-法爾的呼拉圈製造商,深恐會引起教會的注意和反對。他不願丟失過去的好名聲,因為在呼拉圈出現以前,他一直靠為醫院和實驗室製造塑料管為生。現在為了自衛,他設法讓法國名流都戴上呼拉圈拍照。在芬蘭,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舞台上舉辦呼拉圈持久比賽,參加者要長時間同時轉動環繞在頸部、臀部和膝部的三個呼拉圈。
不管看的人會有什麽樣下流的想法,這種美國新玩意兒在其他國家照樣十分風行。在德國,使呼拉圈獲得推廣的是職業拳擊家馬克斯·施梅林和他的妻子安妮·昂德拉。沒有孩子的德國人要買玩具總有點說不過去,為了避免讓人看見,他們請商店把貨包好,在夜間送到家裏去。一支比利時探險隊出發去南極時,在他們的行裝裏也有20個呼拉圈,這筆錢是作為文娛費用開支的。在某些國家,呼拉圈供不應求的現象很嚴重。在約翰內斯堡,一個呼拉圈賣六角五分,記者報導說,這隻有白人顧客才買得起;當地土人未免十分眼熱,後來慈善機構隻好免費供應。阿姆斯特丹的《自由人民報》指出,荷蘭需用塑料管的其他工業已陷於停頓;而在華沙,一家為青年辦的周報竟談到:“如果輕工業部和手工業局還不開始生產呼拉圈,我們在這方麵的進展,特別從國際範圍來看,就將大大落後了。”這兩個部門仍然拖拖拉拉,於是呼拉圈就通過東德走私進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