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認真較量的一次,是艾克任命查爾斯·波倫當駐莫斯科大使這個問題。艾森豪和杜勒斯很看重波倫。他是國務院裏蘇聯問題專家。他以此身份在雅爾達會議中當羅斯福的譯員。但對共和黨右派說來,誰和雅爾達這個可憎的名宇有聯繫,就是要不得。在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關於批準波倫任命的聽證會上,波倫堅決拒絕否定雅爾達會議。他甚至在那些批評雅爾達會議的參議員麵前為之辯護,說這個會議在當時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於是,兩方劍拔弩張。這是權力誰屬問題,不是你勝,便是我負。
極端保守派就波倫的任命進行愈來愈厲害的攻擊。布裏奇斯對參院說,駐莫斯科大使該是“一個稱職的共和黨人”。3月20日,麥卡倫提出指責,說國務院保衛處處長斯料特·麥克勞德這個麥卡錫的人,根據“聯邦調查局得來的情報,不能通過”波倫的審查,而杜勒斯又“獨斷地推翻了”麥克勞德的決定。國務卿立即否認。同一天,麥卡錫就罵杜勒斯撒謊,要求他起誓作證。他聲稱他知道波倫檔案裏有什麽材料,把他稱為“危險分子”還是“說得太輕”。但麥克勞德這時左右為難。他夾在兩個互相廝殺的巨人當中,最後隻好向白宮求援。他對亞當斯和珀森斯說,這其實是莫大的誤會。他隻不過是叫杜勒斯注意聯邦調查局裏波倫檔案中的“有損於他聲譽的材料”而己。麥克勞德提出要辭職。但亞當斯說如果他辭了職,這個己經很不愉快的局麵隻有變得更為糟糕而已。
杜勒斯向外交關係委員會保證,說聯邦調查局並沒有“懷疑”波倫的忠誠問題。但是對參議院的極端保守派說來,甚至保守的國務卿也是可疑的。隻有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由塔夫脫和阿拉巴馬州的斯帕克曼(此人曾是史蒂文森的副總統候選人)組成一個兩人委員會,共同對聯邦調查局的波倫的檔案進行研究。3月25日,塔夫脫將結果向參院匯報:
『沒有任何跡象說明有任何人在任何方麵表示對波倫的忠誠有任何懷疑,或認為他和共產黨有任何聯繫、或支持共產黨或甚至容忍共產黨。……沒有住何跡象使我認為對波倫先生可以提出任何不良行為的證據確鑿的案件或證據確鑿的控訴。』
但是,麥卡錫還是非把波倫置於死地不可。艾森豪對白宮記者們說,這位外交家的任命問題仍提交參議院研究批準。任命他擔任這個職務是符合美國最大利益的。總統說,問題就是這樣。共和黨的領袖們沒有什麽辦法。塔夫脫本人對波倫的評價不高,但作為多數黨的領袖,他很難帶頭反對艾克,特別是所有證據都是對艾克有利的。於是他費盡氣力,以七十三票對十三票通過任命。
驟然看來,麥卡錫似乎遭到了挫折。實際上則恰巧相反。這個問題的爭論,把塔夫脫力量分化了;他不想再次出現這樣的爭論。於是他向艾克提出要他支持必須付的代價,就是“不要再來波倫那樣的事件。”總統的助手們也得出同樣的結論。與此同時,那個威斯康星州的參議員又計劃進行新的活動。看來,在整個華盛頓市,沒有一個共和黨人是準備公然和約瑟夫·麥卡錫對抗的。
※※※
新政府要組成反對他的陣線,可是因為競選期間總統對選民作了一些很不明智的諾言,因此政府的力量就削弱了。在芝加哥市通過的共和黨競選綱領是個大雜燴;它反映了這個黨這廿年來並沒有實現的希望、在失敗中的胡思亂想和對大力資助經費的人所開下的支票。其中一個諾言就是:艾森豪保證將富饒的沿海岸的海底陸地交還各州。盡管韋恩·莫爾斯發表長篇演說進行阻撓,總統還是全部兌現了這個諾言。這樣他的威信就受到影響。他參加政治活動,是以保衛社會利益的戰鬥者姿態出現的,但潮淹區石油歸誰所有的問題,並不是保衛社會利益的問題。他又在喬治·漢弗萊的極力要求下,在2月6日兌現另一個諾言:命令立即停止凍結工資,並將類別繁多的消費品,包括肉、家具、衣服、餐室的飯菜和零售店出售的各種物品,都取消價格管製。接著漢弗萊又要求將聯邦信貸收縮,將國防經費撥款削減。這次,艾克又屈服了。這使消費者利益的支持者們感到失望,而從後來的發展看來,也為1953年末和1954年上半年的經濟哀退鋪平了道路。
共和黨人的胡思亂想,莫過於在外事方麵的了。台灣就是其中一個問題。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派遣艦隻和飛機到朝鮮時,曾同時宣布:
『共產黨軍隊對台灣進行占領,將成為對太平洋地區的安全的直接威脅,也是對在那裏執行合法的必需的任務的美軍的威脅。為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台灣的一切進攻。作為這一行動的必然結果,我要求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在空中和海上對大陸作戰。第七艦隊要負責使上述要求得以實現。』
艾奇遜說這是使台灣“中立化”。但共和黨的極端保守派並不贊成這樣做。在他們看來,採取將蔣介石中立化的措施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忠於美國利益的。他們不顧一切客觀事實,竟然認定蔣當時很容易就可以打敗毛澤東的軍隊,而把他困在那個島嶼就是陰險的陰謀的一部分。作為表示他們相信國民黨力量的一種姿態,麥卡錫、諾蘭、布裏奇斯參加了中國大使館的一次正式晚宴,和國民黨同呼口號:“反攻大陸!”他們站起來高呼,中國大使則拚命鼓掌。
</br>
極端保守派就波倫的任命進行愈來愈厲害的攻擊。布裏奇斯對參院說,駐莫斯科大使該是“一個稱職的共和黨人”。3月20日,麥卡倫提出指責,說國務院保衛處處長斯料特·麥克勞德這個麥卡錫的人,根據“聯邦調查局得來的情報,不能通過”波倫的審查,而杜勒斯又“獨斷地推翻了”麥克勞德的決定。國務卿立即否認。同一天,麥卡錫就罵杜勒斯撒謊,要求他起誓作證。他聲稱他知道波倫檔案裏有什麽材料,把他稱為“危險分子”還是“說得太輕”。但麥克勞德這時左右為難。他夾在兩個互相廝殺的巨人當中,最後隻好向白宮求援。他對亞當斯和珀森斯說,這其實是莫大的誤會。他隻不過是叫杜勒斯注意聯邦調查局裏波倫檔案中的“有損於他聲譽的材料”而己。麥克勞德提出要辭職。但亞當斯說如果他辭了職,這個己經很不愉快的局麵隻有變得更為糟糕而已。
杜勒斯向外交關係委員會保證,說聯邦調查局並沒有“懷疑”波倫的忠誠問題。但是對參議院的極端保守派說來,甚至保守的國務卿也是可疑的。隻有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由塔夫脫和阿拉巴馬州的斯帕克曼(此人曾是史蒂文森的副總統候選人)組成一個兩人委員會,共同對聯邦調查局的波倫的檔案進行研究。3月25日,塔夫脫將結果向參院匯報:
『沒有任何跡象說明有任何人在任何方麵表示對波倫的忠誠有任何懷疑,或認為他和共產黨有任何聯繫、或支持共產黨或甚至容忍共產黨。……沒有住何跡象使我認為對波倫先生可以提出任何不良行為的證據確鑿的案件或證據確鑿的控訴。』
但是,麥卡錫還是非把波倫置於死地不可。艾森豪對白宮記者們說,這位外交家的任命問題仍提交參議院研究批準。任命他擔任這個職務是符合美國最大利益的。總統說,問題就是這樣。共和黨的領袖們沒有什麽辦法。塔夫脫本人對波倫的評價不高,但作為多數黨的領袖,他很難帶頭反對艾克,特別是所有證據都是對艾克有利的。於是他費盡氣力,以七十三票對十三票通過任命。
驟然看來,麥卡錫似乎遭到了挫折。實際上則恰巧相反。這個問題的爭論,把塔夫脫力量分化了;他不想再次出現這樣的爭論。於是他向艾克提出要他支持必須付的代價,就是“不要再來波倫那樣的事件。”總統的助手們也得出同樣的結論。與此同時,那個威斯康星州的參議員又計劃進行新的活動。看來,在整個華盛頓市,沒有一個共和黨人是準備公然和約瑟夫·麥卡錫對抗的。
※※※
新政府要組成反對他的陣線,可是因為競選期間總統對選民作了一些很不明智的諾言,因此政府的力量就削弱了。在芝加哥市通過的共和黨競選綱領是個大雜燴;它反映了這個黨這廿年來並沒有實現的希望、在失敗中的胡思亂想和對大力資助經費的人所開下的支票。其中一個諾言就是:艾森豪保證將富饒的沿海岸的海底陸地交還各州。盡管韋恩·莫爾斯發表長篇演說進行阻撓,總統還是全部兌現了這個諾言。這樣他的威信就受到影響。他參加政治活動,是以保衛社會利益的戰鬥者姿態出現的,但潮淹區石油歸誰所有的問題,並不是保衛社會利益的問題。他又在喬治·漢弗萊的極力要求下,在2月6日兌現另一個諾言:命令立即停止凍結工資,並將類別繁多的消費品,包括肉、家具、衣服、餐室的飯菜和零售店出售的各種物品,都取消價格管製。接著漢弗萊又要求將聯邦信貸收縮,將國防經費撥款削減。這次,艾克又屈服了。這使消費者利益的支持者們感到失望,而從後來的發展看來,也為1953年末和1954年上半年的經濟哀退鋪平了道路。
共和黨人的胡思亂想,莫過於在外事方麵的了。台灣就是其中一個問題。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派遣艦隻和飛機到朝鮮時,曾同時宣布:
『共產黨軍隊對台灣進行占領,將成為對太平洋地區的安全的直接威脅,也是對在那裏執行合法的必需的任務的美軍的威脅。為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台灣的一切進攻。作為這一行動的必然結果,我要求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在空中和海上對大陸作戰。第七艦隊要負責使上述要求得以實現。』
艾奇遜說這是使台灣“中立化”。但共和黨的極端保守派並不贊成這樣做。在他們看來,採取將蔣介石中立化的措施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忠於美國利益的。他們不顧一切客觀事實,竟然認定蔣當時很容易就可以打敗毛澤東的軍隊,而把他困在那個島嶼就是陰險的陰謀的一部分。作為表示他們相信國民黨力量的一種姿態,麥卡錫、諾蘭、布裏奇斯參加了中國大使館的一次正式晚宴,和國民黨同呼口號:“反攻大陸!”他們站起來高呼,中國大使則拚命鼓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