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結束以後,杜魯門在基韋斯特休整了一周,接著就埋頭於準備將要發表的國情谘文。這篇谘文後來確是會改變歷史進程的。但在1948年最後幾周所出現的新設想中,那個後來被認為和杜魯門名字最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卻不是在1月5日那個國情谘文中發表的,而是等到又過兩周總統就職的演說中發表的。(據克拉克·克利福德後來回憶說,“12月末我們在起草就職演說稿時,我們確實覺得不好辦。我們的頭頭在選舉中獲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勝,他和我們大家都認為,到了1月20日他宣誓就職時,他應該有些規摸巨大的、嶄新的、吸引人的東西向全國提出來。”向國會提出的谘文論述了國內問題,就職演說就應著眼於國外問題。困難是杜魯門的對外政策的重大環節已經在希臘、土耳其、柏林和歐洲復興計劃方麵體現出來了。於是,克利福德想起“幾星期或幾個月以前,有一份國務院備忘錄放在我的辦公桌上。當時在拉丁美洲已經在進行一個小規模的技術援助計劃。這份備忘錄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計劃能不能運用於遠東,仿佛歐洲復興計劃。在我記憶中,當時提出這問題,並不認為是完全可行的。”克利福德向總統提出這個計劃,總統考慮片刻以後說,“看來可行。我們就採用這個計劃吧。如何執行的細節我們以後再製訂。”杜魯門原來己決定在就職典禮時對群眾說明:在和別國打交道時,美國作為後盾的將是它對聯合國、馬歇爾計劃和新的北大西洋聯盟的信念。除了這三點以外,他現在又加上了一點,就是對落後國家進行技術援助。在最後的演說稿中,這一點是這樣說的:


    『第四,我們必須提出一個大膽的新計劃,使我們科學進步與工業發展的成就可以用於改善和發展不發達地區。……』


    “第四點計劃”轟動了世界。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於1949年3月表示贊同這個計劃。這在人們心裏激起了希望。有了美國的技術,就可以把原始的農業技術進行革命,提高亞洲非洲的生活水準,以及有象田納西河流管理局那樣的辦法來馴服它們的江河。“盡管有人批評總統不問情由先開了槍再說”,詹姆斯·賴斯頓在華盛頓寫道,“但此間普遍贊同他這個殖民地發展計劃。”《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說:“杜魯門總統把美國的技術用來為世界上那些不夠幸運的人們改善處境,打開了英國和全西歐有識之士的眼界。”可以預料,美國國會會有人持有異議而發出不滿之聲的。迪安·艾奇遜稱他們為“原始人”。參議員肯尼思·惠利和喬·馬丁就在那裏抱怨,印第安納州的參議員詹納說這都是厄爾·白勞德出的點子,參議員塔夫脫則提出他想知道錢從那裏來呢?


    塔夫脫知道的。錢當然隻能來自國會。但許多靠著總統選入國會的民主黨人,原來卻是忘恩負義之輩。共和黨和南部的民主黨又一次聯在一起反對政府。參院中十八個有權力的委員會主席都是來自南部各州,而參院的臨時議長、眾院議長和兩黨領袖都是這個聯盟的人。第四點計劃和它的微不足道的四千五百萬美元的撥款,要到1950年6月5日才來到杜魯門的辦公桌上,而且還有很多限製性的條文,正如卡貝爾·菲利普斯所說,大大降低了“在杜魯門最初提出時所具有的巨大宣傳價值”。


    大選以後,國外問題特別緊急,都壓在杜魯門身上。馬歇爾將軍在沃爾特·裏德醫院切掉一個腰子;他在總統舉行就職典禮之前,仍繼續擔任國務卿,但總統就職時他就辭職。杜魯門再三考慮繼任人選。挑一個密友、一個無籍籍名的官僚或一個捐助大選競選經費的人都不行。後者如路易斯·詹森在3月份就要代替詹姆斯·福雷斯特出任國防部長。但馬歇爾的繼任者必須是受到各友好使節的尊敬、受到莫斯科尊重和在國會裏享有令譽的人物。


    在當選後三星期,總統請退職後私人開業當律師的迪安·艾奇遜來。據艾奇遜回憶,他穿過總統府,這座大廈隻剩下外牆,那是為了“留為紀念”。接著他就被帶進布萊爾賓館裏總統的“小型辦公室”。總統請他坐下,接著笑著說:


    “聽到我就要對你說的話,你還是坐下來好,”他這麽開場,接著馬上就說,“我想請你回來任國務卿,你願意嗎?”


    按照艾奇遜回憶,他當時“瞪目不知所答。”總統建議他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艾奇遜夫人沒意見,她的丈夫就接受了。他在1月21日宣誓就職,成為第五十二任國務卿。可能除了西沃德以外,美國史上他是引起最多爭議的國務卿了。


    就在一批工人修繕白宮的同時,另外有很多批的工人以美國各大城為中心,在修建新郊區——諸知希倫代爾、加登維爾、諾思伍德、派克維爾、斯通利、貝思斯維爾、德魯姆卡斯爾、安妮斯利、威爾頓代爾、鄧巴頓和塞達克羅夫特等這樣的小鎮。萊維特鎮已成為美國的特色,效法營建這樣市鎮的數以千計。在芝加哥市外,一群商人又破土動工,建造另一種新型住宅區,叫帕克福雷斯特。他們知道復員軍人小有積蓄,工作穩定,迫切需要房子,於是他們先營建出租的“花園公寓”,中間辟個市場中心。然後,在承租人存款增加時,再由他們自己出資增建錯層式住宅。結果是居民層層增加,數達三萬,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就由市場中心供應,而這些商店,又是這些商人所擁有,住在那裏的人知道他們是被剝削的,但也樂於如此。連那裏的建築工人也很眼熱,都想捷足先登,成為這些郊區居民。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