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將軍是在國會圖書館後麵一間平時沒有用的房間和國會領袖們見麵的。現在公開的聽證會已經無法進行。政治火氣太大了。他是從背後馬路來到國會山的,心裏很不安地意識到,士兵在鬧事時高聲叫“我們喜歡艾克”是因為他們以為艾克那句含混其詞的表態就是贊成他們造反。他對國會議員們說,他無論如何得有一百五十五萬人。他引用駐日的第八集團軍參謀長的話說:“如果日本人認為時機成熟要造反的話,那麽他們選擇起事的時機,必然是他們以為美國軍隊內部存在不滿的時候。看來有些顛復的勢力在有意起作用,要破壞我軍士氣,原因還沒有弄清。”艾森豪補充說,在他看來,由於美國“自動放棄”,也許不得不讓美國在歐洲的影響落在“某一其他國家手中”了。


    他沒有點明是哪個國家。在日本投降後那幾個月裏,把無論哪一個國家說成是潛在敵人,是不流行的。但有力量能與美國為敵的,隻有一個國家。戰爭結束時,紅軍有一千萬,這一幹萬人現在還在那裏。俄國的駐在蘇聯境外的部隊沒有發生“要回家”的騷動。史達林在整個東歐都可以為所欲為。由於國會偏聽選民的要求,而不顧艾森豪和杜魯門的反對,到了1946年夏季,美國的軍力隻剩下兩個半師,而且大部份是換防的新兵,其戰鬥力隻達戰爭高潮時的一半。在邱吉爾喚起人們注意蘇聯的鐵幕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一直廷伸到亞得裏亞海的的裏雅斯特後,有很大一部分輿論卻轉過來狠狠地攻擊杜魯門。曾經遊行示威的復員軍人,曾把嬰孩的小鞋子寄給國會議員的軍人妻子,竟把造成國外這個局麵的責任推在總統、國務院、知識分子和同路人身上。就已知情況來說,他們沒有一個人照一照鏡子。


    ※※※


    威廉·海特爵士有一次曾把同克裏姆林宮談判比做麵對一台老式的自動售貨機。你要的東西它總不出來,但一般你總會得到些什麽東西。“有時你得把機器搖幾下,出貨就會快些”。可是“和它講道理卻毫無用處”。羅斯福在雅爾達同它講了道理,但他還未來得及向國會匯報俄國作出了什麽承諾,他們就已公開不認帳。在史達林看來,他肯和這些西方盟國打交道,就已經夠寬宏大量的了。他說,打贏德國,英國隻是為戰勝希特勒贏得了時間,美國提供了供應品,而俄國則有六百萬人戰死,“付出了血的代價”。從莫斯科看來,杜魯門看上去象個膿包,美國正在分崩離析。蘇聯的經濟學家向他們的這位領袖保證:美國快要陷入大蕭條,行將一片混亂。因此,史達林提出要控製達達尼爾海峽,割占土耳其一塊領土,中東石油分杯羹,割占裏海一塊領士做巴庫油田的屏障,由狄托控製的裏雅斯特,由奧國管理卡林西亞,參加占領日本,甚至要駐軍魯爾。


    杜魯門在1945年4月23日痛斥莫洛托夫。這是第一個跡象,說明這位新總統並不打算在上述任何問題作出讓步。俄國人震動之下,正式邀請杜魯門參加波茨坦會議。會議本來是要討論如何將雅爾達協定付諸實施。杜魯門對參加這次會議有些顧忌,但他有很多原因要參加。後來他寫道,“在我心裏最迫切的一個原因是要史達林本人重申俄國要參加對日作戰,這也是我們軍事首腦最急於要抓住的問題。”其實,他真正感興趣的是乘美國軍艦“奧古斯特”號作一次遠洋航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還沒出過國。我們從他給“親愛的媽媽”和瑪麗那些東拉西扯的家信中,就可以看出他那副快樂高興的情景。他身穿敞領短袖衫,頭戴水手帽,在艦上到處跑,個個角落都要看看,還在水手中認個遠親,和水手們一起進餐而冷落了軍官。旅程結束後就是波茨坦會議。這次會議對他頗有啟發,但使他非常沮喪。現在他毫不懷疑:“俄國人隻懂實力”,他們的“計劃是要征服全世界”。會議以後他“很高興走上回家的道路”了。


    波茨坦會議開完以後,以前軸心國的衛星國的命運並無變化。這就是說,它們在模稜兩可的紙上條文的掩蓋下,被俄國占領著。會議確如杜魯門所預料的那樣毫無意義。在會議期間,他有一陣子很心灰意冷,竟然向艾森豪將軍表示要把白宮讓給他。歷史上常有這種令歷史學家揣測紛紜的著迷的時刻,這就是其中之一。當時他們兩人在巡視劫後的柏林,見到一片瓦礫,總統突然轉過頭來說:“將軍,凡是你想要的什麽東西,我無不努力幫你弄到。我具體而肯定地對你說,這包括1948年的職位。”艾森豪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就把總統的這個表示當作開玩笑:“總統先生,我不知道誰會是你的競選對手,但絕不會是我。”


    幾個月過去了,俄國人的態度愈來愈惡劣。以奧本海默為首的美國科學家經過艱巨努力才製訂了一個通情合理的控製原子武器的計劃,但安德烈·葛羅米柯卻隨口加以拒絕。蘇聯的許多外圍組織隻要一有機會,表現尤為惡劣。副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百忙中抽空去參加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的蘇美友好全國委員會大會。他發表講話,希望國寫國間的分歧能夠和解,而不要發展到“半夜一敲門,人心盡惶惶”的地步。聽眾噓聲四起,尖聲怪叫,使他不得不離開會場。他後來說“我常常覺得奇怪,不知是誰使共產黨國家的外交部認為,處理國際關係的一條基本要求是,態度一定要粗暴無禮,是馬克思,還是思格斯?不管是誰,都可說是不幸之至。”【攻擊艾奇遜的人,後來將他這次參加麥迪遜廣場花園的集會,說成是他同情共產主義的證據。】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