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總統的顧問們在6月1日建議“盡快地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投向有雙重意義的目標,即投向一個軍事設施而其附近又有容易受到破壞的建築物,並且“事前不提出警告”。四位科學家提出一項一致的意見:“我們不能保證僅用技術上顯示威力的辦法就可能結束戰爭;除直接用於軍事外,看不到其他可行的辦法。”史汀生接著在向杜魯門提出的備忘錄中提出:“實際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一旦開始,”——如果杜魯門否決使用原子彈,準備進攻就得馬上著手進行——“我認為我們要進行的決戰,比之在德國所進行的還要慘烈。我們的攻擊,將促使日本種族團結,同仇敵愾,迥異於德國的情況。”一年以後,卡爾·康普頓在《大西洋》月刊上談及原子彈時說,“我相信,如果有這炸彈而不用,事後就無法向自己國人交代。”康普頓對廣島死了八萬人這個可怕事實並非視而不見。但他建議持批評意見的人,應該回憶一下轟炸德勒斯登市和漢堡市時所引起那場火暴,和b-29兩次對東京空襲投擲的燃燒彈,其中一次殺死了十二萬五幹名日本人,另一次則近十萬人。他意思是說,如果道義這個問題可用統計數字來衡量的話,那麽,決定使用核武器對付日本的人,遠遠不是最大的戰爭罪犯。
7月13日星期五,正好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溫泉逝世後三個月,那試驗裝置的兩個半邊鈾-235,中子反射器和引爆用雷管,從技術區的“後門”,就是說,一條秘密通往s發射場的路,離開了洛斯阿拉莫斯。s發射場是離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五十英裏的一片半沙漠地帶。距離那裏最近的村子叫奧布斯庫羅,西班牙語是“黑暗”的意思。當地居民管發射場所在地區叫作霍爾納達·德穆爾托,意即“死亡地帶”。這種名字上的偶然巧合,對核物理學家們來說,並沒引起可怕的感覺。他們知道他們正在向人類未知的領域邁進一大步。他們向第五0九混合大隊提出要注意閃電,並不是出自臆想。這是整個方程式中的一個無法估量的未知數。一場暴雷雨中的一道閃電也會使他們全部化為烏有。而且由於鏈鎖反應的範圍究有多大還是未知的,整個地球也是有可能被摧毀的。科學家大多數認為不會這樣,但誰都不能肯定。他們在黑暗中駛過奧布斯庫羅,沒有一個人多說話。
在霍爾納達·德穆爾托的中間地段,靠著一間舊農舍的正麵,搭起了一座一百英尺高的鐵架。炸彈的核心部分將在農舍中組裝,但是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進行。對閃電的顧慮這時更大了。在這塊荒蕪的土地上,7月份是雷暴雨很多的月份。幾天以前,在這裏曾用普通炸彈進行一次預演,剛把炸彈吊裝上,來了一道叉狀閃電,擊中了它,把它炸掉了。這個鐵架和農舍就是絕對的“零”區。洛斯阿拉莫斯中心的核彈物理小組的領導人羅伯特·貝徹博士,這天在這農舍裏麵安裝那顆真的原子彈。到了大約黃昏時分,他感到很不順手。本來每個部件都是車磨得精度極高,但竟有一件塞不進另一件裏,他停了一下,又試一試,又停一下又再試一試,終於放進去了,部件全部嚙合無縫。
奧本海默和科學家小組其他領導成員,個個手裏拿著表,在西南十英裏以外的一個掩體裏等著。同時兩架b-29機在上空巡邏,用無線電向地麵報告天候。奧本海默的那個掩體s-10是控製中心,也是總指揮部。在離“零”區一萬碼的周圍其他點上,還蓋了三座鋼筋水泥堡壘。原來的計劃,是在早上4時爆炸。但是天氣惡作劇,每次上空放晴時,b-29飛機又報告地平線上出現閃光。爆炸時刻延遲到早上5時30分。這次可以了,沒有暴風雨跡象了。7月16日5時29分15秒——也就是進入原子時代前的45秒——一位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家撥動了主導傳送器的開關,每個預先收集了的電子就在預定的極其準確的微秒時間內,進入指定位置,這樣,第二、第三級的鏈式傳動器就開動了。
5時29分50秒。
有人喚道:“還差十秒!”這是第一次報時,於是在這新穎的儀式中,人人無聲地用嘴唇默示——5時29分51秒,5時29分52秒,5時29分53秒,5時29分54秒,5時29分55秒,5時29分56秒,5時29分57秒,5時29分58秒,5時29分59秒——
5時30分,一剎那間一切都同時發生。當然,人們對以幾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時間是無從辨別的,所以可以說沒有人看到了原子彈的第一道閃光。但是他們的確看到了在遙遠群山映出來的耀眼反光。他們全都多少嚇了一跳——奧本梅默緊抱著掩體裏的柱子——30秒鍾後,一股颶風,還有震耳欲聾的吼聲,在這個沙漠中橫掃過來,又把他們震動了一下。與此同時,在“零”區上空愈升愈高的放射出來的物質更使這群發明家目瞪口呆。威廉·勞倫斯寫道,它就象:
『人們前所未見的一次日出。一輪巨大的綠色超級太陽,在不到一秒鍾裏,就升到八千多英尺的高度,愈升愈高,直抵雲層,光亮刺目,把大地與周圍天空照得通明。一個直徑大約一英裏的巨大火球往上升去,顏色不斷變化,從深紫色變成橙黃色,擴散了,變大了,愈往上沖擴散愈厲害,這是一種被禁錮了千萬年的自熱力從自身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在一眨眼之間那顏色綠得非常奇特,象人們隻有在日全蝕時才看到的日冕一樣。仿佛地球張了口,蒼天裂開來。人們感到似乎親眼得見開天闢地時上帝說:讓世間有光罷。』
</br>
7月13日星期五,正好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溫泉逝世後三個月,那試驗裝置的兩個半邊鈾-235,中子反射器和引爆用雷管,從技術區的“後門”,就是說,一條秘密通往s發射場的路,離開了洛斯阿拉莫斯。s發射場是離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五十英裏的一片半沙漠地帶。距離那裏最近的村子叫奧布斯庫羅,西班牙語是“黑暗”的意思。當地居民管發射場所在地區叫作霍爾納達·德穆爾托,意即“死亡地帶”。這種名字上的偶然巧合,對核物理學家們來說,並沒引起可怕的感覺。他們知道他們正在向人類未知的領域邁進一大步。他們向第五0九混合大隊提出要注意閃電,並不是出自臆想。這是整個方程式中的一個無法估量的未知數。一場暴雷雨中的一道閃電也會使他們全部化為烏有。而且由於鏈鎖反應的範圍究有多大還是未知的,整個地球也是有可能被摧毀的。科學家大多數認為不會這樣,但誰都不能肯定。他們在黑暗中駛過奧布斯庫羅,沒有一個人多說話。
在霍爾納達·德穆爾托的中間地段,靠著一間舊農舍的正麵,搭起了一座一百英尺高的鐵架。炸彈的核心部分將在農舍中組裝,但是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進行。對閃電的顧慮這時更大了。在這塊荒蕪的土地上,7月份是雷暴雨很多的月份。幾天以前,在這裏曾用普通炸彈進行一次預演,剛把炸彈吊裝上,來了一道叉狀閃電,擊中了它,把它炸掉了。這個鐵架和農舍就是絕對的“零”區。洛斯阿拉莫斯中心的核彈物理小組的領導人羅伯特·貝徹博士,這天在這農舍裏麵安裝那顆真的原子彈。到了大約黃昏時分,他感到很不順手。本來每個部件都是車磨得精度極高,但竟有一件塞不進另一件裏,他停了一下,又試一試,又停一下又再試一試,終於放進去了,部件全部嚙合無縫。
奧本海默和科學家小組其他領導成員,個個手裏拿著表,在西南十英裏以外的一個掩體裏等著。同時兩架b-29機在上空巡邏,用無線電向地麵報告天候。奧本海默的那個掩體s-10是控製中心,也是總指揮部。在離“零”區一萬碼的周圍其他點上,還蓋了三座鋼筋水泥堡壘。原來的計劃,是在早上4時爆炸。但是天氣惡作劇,每次上空放晴時,b-29飛機又報告地平線上出現閃光。爆炸時刻延遲到早上5時30分。這次可以了,沒有暴風雨跡象了。7月16日5時29分15秒——也就是進入原子時代前的45秒——一位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家撥動了主導傳送器的開關,每個預先收集了的電子就在預定的極其準確的微秒時間內,進入指定位置,這樣,第二、第三級的鏈式傳動器就開動了。
5時29分50秒。
有人喚道:“還差十秒!”這是第一次報時,於是在這新穎的儀式中,人人無聲地用嘴唇默示——5時29分51秒,5時29分52秒,5時29分53秒,5時29分54秒,5時29分55秒,5時29分56秒,5時29分57秒,5時29分58秒,5時29分59秒——
5時30分,一剎那間一切都同時發生。當然,人們對以幾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時間是無從辨別的,所以可以說沒有人看到了原子彈的第一道閃光。但是他們的確看到了在遙遠群山映出來的耀眼反光。他們全都多少嚇了一跳——奧本梅默緊抱著掩體裏的柱子——30秒鍾後,一股颶風,還有震耳欲聾的吼聲,在這個沙漠中橫掃過來,又把他們震動了一下。與此同時,在“零”區上空愈升愈高的放射出來的物質更使這群發明家目瞪口呆。威廉·勞倫斯寫道,它就象:
『人們前所未見的一次日出。一輪巨大的綠色超級太陽,在不到一秒鍾裏,就升到八千多英尺的高度,愈升愈高,直抵雲層,光亮刺目,把大地與周圍天空照得通明。一個直徑大約一英裏的巨大火球往上升去,顏色不斷變化,從深紫色變成橙黃色,擴散了,變大了,愈往上沖擴散愈厲害,這是一種被禁錮了千萬年的自熱力從自身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在一眨眼之間那顏色綠得非常奇特,象人們隻有在日全蝕時才看到的日冕一樣。仿佛地球張了口,蒼天裂開來。人們感到似乎親眼得見開天闢地時上帝說:讓世間有光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