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做黑市買賣的人,或者所住地區確是得天獨厚的人(比如底特律市的居民,就可以溜過加拿大邊境,把繁榮的溫莎港的商店滿目琳琅的商品一掃而光),對大多數平民來說,就不得不清心寡欲,但是他們也是樂意這樣做的。當時有一幅戰時公債廣告,畫著一個垂死的美國兵,下麵的標題說:“他獻出了他的生命——而你不過是把錢借給國家。”站在這樣的廣告畫下麵,還敢嘟囔抱怨,確實是要有膽量的。當然,有些東西缺乏,還是較易忍受的。比如戰時生產局從1942年秋起到1944年夏止,很少威士忌酒供應市麵。但除了潦倒流浪的酒鬼而外,很少美國人為此感到恐慌。(喝酒成習的人隻好湊合喝奧爾德斯卜德那樣的代用品,這是從人們扔掉的馬鈴薯和皮蒸餾出來的。吸菸成癮的人們則拚命抽著什麽佛裏特伍德這一類誰都沒聽過的牌子的香菸)。
另一個問題是交通。1942年2月1日,底特律市把最後剩下的一條汽車裝配線也轉入戰時生產,那時寶貴的新汽車的庫存還有五十萬輛。物價管理局把它全部買下,放在政府倉庫裏,購買都要申請。誰該優先照顧,都有極其嚴格規定,比如鄉村醫生等。到了1944年7月,就隻剩下三萬輛汽車了。這個數字,和平時期即使是在頗為寒酸的三十年代,也隻夠汽車推銷員三天之用。物價管理局又把每月出售定額再裁減百分之二十二。
即使有了汽車,還有汽油短缺問題。一個普通市民,沒有擔任國防工作,他的汽車擋風屏上就蓋上了一個黑色的“a”字,一星期隻能買三加侖汽油。這就等於把什麽賽車場、郊外小旅店都判處死刑;他們隻好關門大吉。城市裏無軌電車變得很普通。當然距離不遠的話,可以步行解決。但是即使走路也有一些問題,因為平民每年隻配售兩雙鞋子。埃德加·胡佛報告說,路劫犯的目標中,鞋子列居第三位,僅次於酒和人造纖維。到了戰爭最後一年,美國的交通工具,真是五花八門,花樣很多:什麽兩輪馬車,改裝的雙人自行車,精巧的貝克電動車,以及噗噗噴汽的斯坦利牌汽車,這種汽車最新的是1925型,即斯坦利公司停業那年製造的。
政府機關辦事手續繁多,官僚們盛氣淩人,人們對此至感不滿。在這方麵,年青的理察·尼克森曾正確地分析過當時人們的心情。男人長褲腳沒有翻邊,上衣沒有翻領,他可以不在乎;婦女可以把絲林畫在腿上,用畫眉鉛筆把襪筒線畫下來,她們也沒有意見;兒童吃不到牛油,牛肉減少,豬肉完全沒有,這點他們也習慣了。但物價管理局發的那些代用幣和配給票,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連雜貨店老闆也莫名其妙。後來連肉類、脂肪和乳酪也列入配給,用分數製度限製購買,他們幾乎急得發瘋了。使得這種情況特別不能忍受的是,幾乎人人都從朋友那裏聽到傳說,在那些舒服的戰俘營中,被俘的納粹分子吃得如何如何好。
但是政府有時不得不採取嚴厲措施。羅斯福把鐵路接管過來,給鐵路的經理人員們穿上上校軍服:這是他使要罷工的火車司機回到火車上去唯一辦法。蒙哥馬利·沃德公司董事長休厄爾·艾弗裏拒絕遵守戰時勞動局的一條命令,就由兵士把他從辦公室趕走。(於是那個星期就流行這樣的笑話:“你見過蒙哥馬利·沃德公司新商品目錄冊的封麵麽?‘如蒙訂貨,一概照辦!’”)【“訂貨”和“命令”在英語中是一個詞,故有此笑話。——譯者】戰時人力管理署署長保羅·麥克納特真的把底特律市六十萬名技工,西海岸十一萬商船船員,一百五十萬名飛機製造業工人全部“凍結”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
1942年是戰爭最困難的一年。軸心國擊毀了一千六百六十四艘船隻,超過七百七十九萬噸。德國海軍上將鄧尼獲當時這樣計算,如果他的“狼群”戰術潛艇突襲小隊每個月平均能擊沉七十萬噸,英國就要挨餓,他的計算極其準確。他取得多次勝利以後,得意洋洋,就想把全部潛艇派到美國沿海地區去。這樣做會改變整個戰爭進程,後果不堪設想,使人不寒而慄。可是希特勒不讓他的海軍上將這樣做。他當時又靈機一動。他強調說,挪威才是“決定命運的地區”。什麽?挪威?鄧尼茨簡直難以相信。他把地圖攤開,說明在美國海岸附近隻有十二艘德國潛艇,而在幾個星期裏,就已擊沉船隻近五十萬噸,其中百分之五十七是油船。但是希特勒把眼睛一翻,轉向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就是挪威”,他又重複一遍。於是德國的後備潛艇就往那邊駛,盟國的海軍將領們正是求之不得呢!
當然,那時盟國是不知道這個調動的。大西洋上的威脅還沒有消除,德國每個星期都有新潛艇下水,被擊沉的艦船噸數繼續上升。英國人繃著一副苦臉。美國人叫他們鼓起勇氣來。要打贏大西洋戰役,沒有別的辦法,就隻有在潛艇生產上超過對方。就在這個時刻,一位六十歲的勇於創新的實業家亨利·凱譯成了美國歷史上的一個名人。凱澤在建築波爾德水壩、大庫利水壩、波尼維爾水壩、大沙斯塔水壩和奧克蘭與舊金山之間的海灣大橋工程中,都曾經是一個關鍵人物。1942年3月,他剛把加利福尼亞州和奧勒岡州造船廠收購過來,在那裏革新技術,用預製構件和裝配的方法,大規模生產船隻,而質量又不受影響。
</br>
另一個問題是交通。1942年2月1日,底特律市把最後剩下的一條汽車裝配線也轉入戰時生產,那時寶貴的新汽車的庫存還有五十萬輛。物價管理局把它全部買下,放在政府倉庫裏,購買都要申請。誰該優先照顧,都有極其嚴格規定,比如鄉村醫生等。到了1944年7月,就隻剩下三萬輛汽車了。這個數字,和平時期即使是在頗為寒酸的三十年代,也隻夠汽車推銷員三天之用。物價管理局又把每月出售定額再裁減百分之二十二。
即使有了汽車,還有汽油短缺問題。一個普通市民,沒有擔任國防工作,他的汽車擋風屏上就蓋上了一個黑色的“a”字,一星期隻能買三加侖汽油。這就等於把什麽賽車場、郊外小旅店都判處死刑;他們隻好關門大吉。城市裏無軌電車變得很普通。當然距離不遠的話,可以步行解決。但是即使走路也有一些問題,因為平民每年隻配售兩雙鞋子。埃德加·胡佛報告說,路劫犯的目標中,鞋子列居第三位,僅次於酒和人造纖維。到了戰爭最後一年,美國的交通工具,真是五花八門,花樣很多:什麽兩輪馬車,改裝的雙人自行車,精巧的貝克電動車,以及噗噗噴汽的斯坦利牌汽車,這種汽車最新的是1925型,即斯坦利公司停業那年製造的。
政府機關辦事手續繁多,官僚們盛氣淩人,人們對此至感不滿。在這方麵,年青的理察·尼克森曾正確地分析過當時人們的心情。男人長褲腳沒有翻邊,上衣沒有翻領,他可以不在乎;婦女可以把絲林畫在腿上,用畫眉鉛筆把襪筒線畫下來,她們也沒有意見;兒童吃不到牛油,牛肉減少,豬肉完全沒有,這點他們也習慣了。但物價管理局發的那些代用幣和配給票,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連雜貨店老闆也莫名其妙。後來連肉類、脂肪和乳酪也列入配給,用分數製度限製購買,他們幾乎急得發瘋了。使得這種情況特別不能忍受的是,幾乎人人都從朋友那裏聽到傳說,在那些舒服的戰俘營中,被俘的納粹分子吃得如何如何好。
但是政府有時不得不採取嚴厲措施。羅斯福把鐵路接管過來,給鐵路的經理人員們穿上上校軍服:這是他使要罷工的火車司機回到火車上去唯一辦法。蒙哥馬利·沃德公司董事長休厄爾·艾弗裏拒絕遵守戰時勞動局的一條命令,就由兵士把他從辦公室趕走。(於是那個星期就流行這樣的笑話:“你見過蒙哥馬利·沃德公司新商品目錄冊的封麵麽?‘如蒙訂貨,一概照辦!’”)【“訂貨”和“命令”在英語中是一個詞,故有此笑話。——譯者】戰時人力管理署署長保羅·麥克納特真的把底特律市六十萬名技工,西海岸十一萬商船船員,一百五十萬名飛機製造業工人全部“凍結”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
1942年是戰爭最困難的一年。軸心國擊毀了一千六百六十四艘船隻,超過七百七十九萬噸。德國海軍上將鄧尼獲當時這樣計算,如果他的“狼群”戰術潛艇突襲小隊每個月平均能擊沉七十萬噸,英國就要挨餓,他的計算極其準確。他取得多次勝利以後,得意洋洋,就想把全部潛艇派到美國沿海地區去。這樣做會改變整個戰爭進程,後果不堪設想,使人不寒而慄。可是希特勒不讓他的海軍上將這樣做。他當時又靈機一動。他強調說,挪威才是“決定命運的地區”。什麽?挪威?鄧尼茨簡直難以相信。他把地圖攤開,說明在美國海岸附近隻有十二艘德國潛艇,而在幾個星期裏,就已擊沉船隻近五十萬噸,其中百分之五十七是油船。但是希特勒把眼睛一翻,轉向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就是挪威”,他又重複一遍。於是德國的後備潛艇就往那邊駛,盟國的海軍將領們正是求之不得呢!
當然,那時盟國是不知道這個調動的。大西洋上的威脅還沒有消除,德國每個星期都有新潛艇下水,被擊沉的艦船噸數繼續上升。英國人繃著一副苦臉。美國人叫他們鼓起勇氣來。要打贏大西洋戰役,沒有別的辦法,就隻有在潛艇生產上超過對方。就在這個時刻,一位六十歲的勇於創新的實業家亨利·凱譯成了美國歷史上的一個名人。凱澤在建築波爾德水壩、大庫利水壩、波尼維爾水壩、大沙斯塔水壩和奧克蘭與舊金山之間的海灣大橋工程中,都曾經是一個關鍵人物。1942年3月,他剛把加利福尼亞州和奧勒岡州造船廠收購過來,在那裏革新技術,用預製構件和裝配的方法,大規模生產船隻,而質量又不受影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