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6月中旬參觀紐約博覽會的有不少外賓,其中有一位是說話結結巴巴的英國人,名為喬治六世。此人一身兼任奉天承運的大不列顛、北愛爾蘭、以及其他屬地的國王,印度帝國的皇帝,大英國協的元首,基督教的保衛者。陪同前來參觀的還有英國王後(閨名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和一大群儀仗人員、秘書人員、隨從人員。惠倫一輩子最得意的大概是這一時刻了。他繫著寬大的白領帶,滿臉堆笑,畢恭畢敬地領著英王到各處走了一圈,然後送他們上車直駛海德公園村羅斯福公館去。
羅斯福那天盡地主之誼,親自開車陪英國貴賓環遊全縣(汽車是“福特”牌特製產品,煞車用手扳,不用腳踩),請他吃紅腸麵包,還特意斟上英王要喝的“魯伯特”牌啤酒。華盛頓有六十萬人夾道歡迎;副總統加納笑哈哈地說,“英國人來了!”凱特·史密斯也應貴賓的邀請,高唱《明月照山頭》。沒有什麽鋪張,可是政治意義極其重大。三個月前,希特勒已經奪取了捷克的殘存國土,戰爭迫在眉睫,羅斯福現在想要讓全世界知道,除向德國總理府拍發一些空談原則的電報外,他還能做好些事情呢。他公開說,美國是一個沉睡的巨人,可是現在已經醒過來了,侵略者還是當心一點吧。但是德國元首照樣對總統不客氣,說羅斯福是“詭計百出的猶太人”,還說“羅斯福大人模樣很象黑人”,可見“是個雜種”。
德國國會崇拜希特勒,美國國會可聯合反對羅斯福,二者截然相反,白宮的人們想起就痛心。羅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證不進攻弱國,據威廉·l.夏勒報導,希特勒果然在國會裏嚴肅地保證,決不進攻美國,弄得“那些大腹便便的議員們放聲大笑”。參議員奈伊是孤立派的代言人,他說這是羅斯福自討沒趣。中期選舉時,羅斯福種下了惡根,這時從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得到惡果:慕尼黑事件曾經震動全國,人們本以為外交委員會要提出取消中立法的,可是結果反而是以十二對十一票反對取消。投反對票的有沃爾特·喬治和蓋伊·吉勒特兩位參議員,羅斯福早就想叫他們退休的。
在當時的知名人物中還有個查爾斯·a.林白,他的廣播聽眾之多,僅次於羅斯福。林白說:“有人說,我們的國境線就在歐洲,這是外國的宣傳,千萬不要上當。我們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這還不夠了嗎?大洋是個大屏障,連現化飛機也難以飛越。”這種意見,他後來更說得振振有辭。參議員阿瑟·h.範登堡發誓,不論發生什麽情況,決不同意派美軍到國外參戰。厄爾·白勞德在維吉尼亞大學夏令政治講習所演講,有人問他史達林會不會跟希特勒結成聯盟,據白勞德的回憶,“我當時的回答是,這比選我當美國商會主席還難以想像”。弗裏茨·庫恩因偽造文件和盜竊罪判刑,他所領導的德裔美國人同盟叫嚷說,羅斯福由於政治原因把人關起來,庫恩是第一個。8月20日希特勒首次要求波蘭割讓但澤,第二天柏林和莫斯科就聯合公布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顯然波蘭人是陷於絕境了。可是美國軍事評論家還老是說波蘭怎麽道路不修,“泥將軍怎麽妨礙進軍”,好象天氣既然不好,第二次大戰就不會爆發似的。
美國人看問題愛簡單化,所以關於外交政策和本國所受的威脅,沒有運用理智來好好辯論。英國人的安全全靠捷克在蘇台德區設防,張伯倫看不到;美國除海洋外還需要屏障,美國人也看不到。可是羅斯福和赫爾知道,大英帝國再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安定力量了,因為英國的軟弱性已經在慕尼黑暴露無遺。英國艦隊固然還安然無恙,可是萬一法國淪陷,英國人困守本島,“地理政治”1的引力中心必然西移。希特勒已經直認不諱,最後目標是征服全世界,德國間諜在阿根廷也已大肆活動。羅斯福知道,為他自己這一代人乞求和平是做得到的,可是代價未免太高。到了下一代,美國就隻能孤軍作戰,危乎殆哉了。林肯說過,有了輿論支持就什麽都做得成,沒有輿論支持就什麽也辦不到。如今美國的輿論情況怎樣呢?據蓋洛普博士的報導,經過調查,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贊成抵製德國:百分之五十七要修訂中立法;百分之五十一預料1939年歐戰會爆發;百分之五十八以為美國會參加歐戰;百分之九十說,一旦美國被侵略,他們就參加抗戰;但是隻有百分之十說,即使美國不受侵略,他們也願意打仗。
【1又譯作“地緣政治學”,這種理論把國家比作為生物有機體,因此為了生長與發展,國家就要求奪取別國的領土,開拓自己的疆界和獲得“生存空間”。這是一種為帝國主義擴張侵略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動學說,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首先出現於歐洲,後成為德日法西斯擴張侵略的理論根據。——譯者】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如果這時美國政府要採取類似宣戰的行動,人們必將起而反對。羅斯福身為總統,不能不體察民情,審慎行事。這可教他為難了。但是他還有兩個重要步驟可以採取:一是向參議院領導人隨時匯報情況,二是加強陸軍(當年夏季美國陸軍兵力還不如波蘭)。總統不知道——知道了也無法證實——早在5月裏,希特勒已經決心先滅掉波蘭,隨即進攻英法。不過美國情報人員成績不差,根據他們那些堆積如山的資料,已經得出了唯一的結論:德軍要向鄰國進攻了。
</br>
1939年6月中旬參觀紐約博覽會的有不少外賓,其中有一位是說話結結巴巴的英國人,名為喬治六世。此人一身兼任奉天承運的大不列顛、北愛爾蘭、以及其他屬地的國王,印度帝國的皇帝,大英國協的元首,基督教的保衛者。陪同前來參觀的還有英國王後(閨名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和一大群儀仗人員、秘書人員、隨從人員。惠倫一輩子最得意的大概是這一時刻了。他繫著寬大的白領帶,滿臉堆笑,畢恭畢敬地領著英王到各處走了一圈,然後送他們上車直駛海德公園村羅斯福公館去。
羅斯福那天盡地主之誼,親自開車陪英國貴賓環遊全縣(汽車是“福特”牌特製產品,煞車用手扳,不用腳踩),請他吃紅腸麵包,還特意斟上英王要喝的“魯伯特”牌啤酒。華盛頓有六十萬人夾道歡迎;副總統加納笑哈哈地說,“英國人來了!”凱特·史密斯也應貴賓的邀請,高唱《明月照山頭》。沒有什麽鋪張,可是政治意義極其重大。三個月前,希特勒已經奪取了捷克的殘存國土,戰爭迫在眉睫,羅斯福現在想要讓全世界知道,除向德國總理府拍發一些空談原則的電報外,他還能做好些事情呢。他公開說,美國是一個沉睡的巨人,可是現在已經醒過來了,侵略者還是當心一點吧。但是德國元首照樣對總統不客氣,說羅斯福是“詭計百出的猶太人”,還說“羅斯福大人模樣很象黑人”,可見“是個雜種”。
德國國會崇拜希特勒,美國國會可聯合反對羅斯福,二者截然相反,白宮的人們想起就痛心。羅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證不進攻弱國,據威廉·l.夏勒報導,希特勒果然在國會裏嚴肅地保證,決不進攻美國,弄得“那些大腹便便的議員們放聲大笑”。參議員奈伊是孤立派的代言人,他說這是羅斯福自討沒趣。中期選舉時,羅斯福種下了惡根,這時從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得到惡果:慕尼黑事件曾經震動全國,人們本以為外交委員會要提出取消中立法的,可是結果反而是以十二對十一票反對取消。投反對票的有沃爾特·喬治和蓋伊·吉勒特兩位參議員,羅斯福早就想叫他們退休的。
在當時的知名人物中還有個查爾斯·a.林白,他的廣播聽眾之多,僅次於羅斯福。林白說:“有人說,我們的國境線就在歐洲,這是外國的宣傳,千萬不要上當。我們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這還不夠了嗎?大洋是個大屏障,連現化飛機也難以飛越。”這種意見,他後來更說得振振有辭。參議員阿瑟·h.範登堡發誓,不論發生什麽情況,決不同意派美軍到國外參戰。厄爾·白勞德在維吉尼亞大學夏令政治講習所演講,有人問他史達林會不會跟希特勒結成聯盟,據白勞德的回憶,“我當時的回答是,這比選我當美國商會主席還難以想像”。弗裏茨·庫恩因偽造文件和盜竊罪判刑,他所領導的德裔美國人同盟叫嚷說,羅斯福由於政治原因把人關起來,庫恩是第一個。8月20日希特勒首次要求波蘭割讓但澤,第二天柏林和莫斯科就聯合公布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顯然波蘭人是陷於絕境了。可是美國軍事評論家還老是說波蘭怎麽道路不修,“泥將軍怎麽妨礙進軍”,好象天氣既然不好,第二次大戰就不會爆發似的。
美國人看問題愛簡單化,所以關於外交政策和本國所受的威脅,沒有運用理智來好好辯論。英國人的安全全靠捷克在蘇台德區設防,張伯倫看不到;美國除海洋外還需要屏障,美國人也看不到。可是羅斯福和赫爾知道,大英帝國再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安定力量了,因為英國的軟弱性已經在慕尼黑暴露無遺。英國艦隊固然還安然無恙,可是萬一法國淪陷,英國人困守本島,“地理政治”1的引力中心必然西移。希特勒已經直認不諱,最後目標是征服全世界,德國間諜在阿根廷也已大肆活動。羅斯福知道,為他自己這一代人乞求和平是做得到的,可是代價未免太高。到了下一代,美國就隻能孤軍作戰,危乎殆哉了。林肯說過,有了輿論支持就什麽都做得成,沒有輿論支持就什麽也辦不到。如今美國的輿論情況怎樣呢?據蓋洛普博士的報導,經過調查,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贊成抵製德國:百分之五十七要修訂中立法;百分之五十一預料1939年歐戰會爆發;百分之五十八以為美國會參加歐戰;百分之九十說,一旦美國被侵略,他們就參加抗戰;但是隻有百分之十說,即使美國不受侵略,他們也願意打仗。
【1又譯作“地緣政治學”,這種理論把國家比作為生物有機體,因此為了生長與發展,國家就要求奪取別國的領土,開拓自己的疆界和獲得“生存空間”。這是一種為帝國主義擴張侵略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動學說,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首先出現於歐洲,後成為德日法西斯擴張侵略的理論根據。——譯者】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如果這時美國政府要採取類似宣戰的行動,人們必將起而反對。羅斯福身為總統,不能不體察民情,審慎行事。這可教他為難了。但是他還有兩個重要步驟可以採取:一是向參議院領導人隨時匯報情況,二是加強陸軍(當年夏季美國陸軍兵力還不如波蘭)。總統不知道——知道了也無法證實——早在5月裏,希特勒已經決心先滅掉波蘭,隨即進攻英法。不過美國情報人員成績不差,根據他們那些堆積如山的資料,已經得出了唯一的結論:德軍要向鄰國進攻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