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戲劇界這時有個有趣的特點,就是演員改名挽姓,免致人家看出祖先是外國移民。三十年後人們反對這樣做,可是在三十年代,著名演員都裝成英國血統的。目前這種習慣仍然存在,不過是好是壞,各人看法不同。例如多麗絲·戴原名是多麗絲·卡普爾霍夫、朱迪·加蘭原名是弗朗西斯·古姆……(略)】
喬治·阿利斯儀表莊嚴,態度沉著,所以在影片裏老是演歷史人物。有一位督學說,三十年代的小學生,長大以後恐怕仍然以為歷史上的大人物部是阿利斯那個樣子的呢。在故事片裏,他表現得比格拉德斯通【英國政界人物(1809-1898年),歷任首相。——譯者】還狡計多端,比達塔尼安和“三劍客”【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年)的小說《三劍客》中的人物。——譯者】還足智多謀,比羅思柴爾德弟兄們【十八、十九世紀歐洲著名猶太人財閥。——譯者】還更揮金如土。不過,阿利斯所演的歷史片雖是教人開心的,法國革命故事片可教人傷心。在《瑪麗皇後》裏,瑙瑪·希拉不動聲色地坐上囚車往斷頭台去。在《雙城記》裏,羅納德·考爾門也坐囚車跟在希拉的後麵。到了斷頭台,他便伸頸就刑。頭還沒落地,人們已經知道他“所幹的是空前未有的好事,會得到空前未有的安息的。”【考爾門在影片裏演西德尼·卡頓這個角色,卡頓因為愛露西,冒充她的丈夫代上斷頭台。本書原文暗用狄更斯《雙城記》裏的話。——譯者】
※※※
這一年歐美兩洲冬季都非常冷,是歷史上有名的嚴冬。西班牙有一百萬人死於內戰。海因裏希·希姆萊禁止美國《時代》周刊在德國發行,周刊出版商亨利·盧斯反而因此非常高興。希特勒出過主意幫助設計售價三百九十六美元的“大眾”牌小轎車,現在已經製成,他站在車前照相。(後來價錢漲了,可是式樣未改。)1939這一年,美國同時開了兩個世界博覽會,要是你有錢的話,兩處都可以去看看,有減價遊覽車可坐。不過雖有便宜可撈,卻沒有多少人這樣做,多數人覺得著一個就夠了,而且要看的是紐約的那個。另一個設在舊金山,叫金門博覽會,設計是文雅大方的,航空表演驚險異常,采色泛光照明也別出心裁,可惜既沒有新巧玩藝和華麗裝飾,又沒有傳統派頭和馬戲之類的雜耍,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了格羅弗·惠倫這樣的人。
惠倫那時已經五十三歲了,但是每次在社交場所出現,上衣翻領上還是帶上一朵梔子花。他是博覽會的紐約市官方招待員。如果哪個前來參觀的外國達官貴人得不到他親自招待,獻上一個紐約市門匙徽章,就覺得挺不光采(理應有此感覺),象是美國要跟他們斷絕外交關係了。這個博覽會叫做“明日世界”,是惠倫精心設計的傑作。他希望,無論遊客要看什麽,都能看到:上自名家藝術,下至裸體跳舞;新奇的如叫做“埃萊克特羅”的會說話、會抽菸的機器人;莊嚴的如用三百種不同語言譯出的《主禱文》,總之應有盡有。博覽會閉幕那一年,西德尼·m.謝萊特在《哈潑斯》雜誌上寫道:“這個博覽會十分不統一,不諧調。有好東西,又有壞東西;愚蠢粗俗到了極點,聰明高雅也到了頂峰。”《紐約時報》記者邁耶·伯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瘋人園地”。可是這個博覽會設想雖然瘋狂,布局卻有條理,今天看來,它本身所具有的明確目標比其中的庸俗布置更值得注意。納粹德國沒來參加(這是唯一不參加博覽會的強國),可是關係不大。總而言之,這個博覽會在技術上非常成功,對於戰後美國社會的發展影晌很大。
博覽會裏最成功的是通用汽車公司的“未來全景”部分,每天有二萬八千人來買票參觀。他們一個個坐在扶手椅上,下麵有輸送帶托著,緩緩往前移動十五分鍾之久,沿途一邊看著諾曼·貝爾·格迪斯所設想的1960年的美國風光,一邊聽著錄音解說辭。格迪斯的對於未來的估計並不是全都準確的。他預料到了1960年,美國人會個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精力充沛,玩兒的時間比幹活的還多。(沒有提到黑人,他顯然以為那時已經沒有黑人了)那時美國人對衣服家具之類已不感興趣,所以博覽會裏沒擺出多少這樣的東西,在未來的美國的鄉村,公路寬廣,縱橫交錯。汽車都有空氣調節,售價卻隻有二百元。全國各地多數綠樹成蔭,最舒服的是住在村子裏的人,全村隻有一家生產單一產品的工廠,糧食都是各家各戶自己種的。
到了那時,發明家和工程師還要用一點原子能,可是主要的動力來源已經是液態空氣了。望遠鏡功率極大,從地球看月亮,比現在清楚三百倍。癌病再也不是不治之症。人們平均壽命延長到七十五歲。房屋輕巧易拆,要是不喜歡,把它拆下丟掉就是了(丟到哪裏去可沒說)。大多數人都是中學畢業生。每個村子都有個機場,飛機不用就放進地下機庫,要用就拿出來,上上下下都利用升降機。辦公大樓和公寓大樓,每座高達一千五百英尺,四周有高速公路,能容十四輛車並排行駛。
約翰·布魯克斯指出了格迪斯的設想的顯著缺點,這就是他看不出三十年後在國內引起許多麻煩的城市問題。據格迪斯看,將來城市當中將有一條條高速公路穿過,全市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這樣的城市設計是為了汽車進城更快,可是在哪裏停車卻沒有安排。然而這恰好是格迪斯預測未來測得最準的地方,後來的實況正是如此,弄得我們無計可施。布魯克斯說得好:“格迪斯夢想的天堂已經大致成為事實,但是糟就糟在理想實現之後,倒有點象是地獄了。”
</br>
喬治·阿利斯儀表莊嚴,態度沉著,所以在影片裏老是演歷史人物。有一位督學說,三十年代的小學生,長大以後恐怕仍然以為歷史上的大人物部是阿利斯那個樣子的呢。在故事片裏,他表現得比格拉德斯通【英國政界人物(1809-1898年),歷任首相。——譯者】還狡計多端,比達塔尼安和“三劍客”【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年)的小說《三劍客》中的人物。——譯者】還足智多謀,比羅思柴爾德弟兄們【十八、十九世紀歐洲著名猶太人財閥。——譯者】還更揮金如土。不過,阿利斯所演的歷史片雖是教人開心的,法國革命故事片可教人傷心。在《瑪麗皇後》裏,瑙瑪·希拉不動聲色地坐上囚車往斷頭台去。在《雙城記》裏,羅納德·考爾門也坐囚車跟在希拉的後麵。到了斷頭台,他便伸頸就刑。頭還沒落地,人們已經知道他“所幹的是空前未有的好事,會得到空前未有的安息的。”【考爾門在影片裏演西德尼·卡頓這個角色,卡頓因為愛露西,冒充她的丈夫代上斷頭台。本書原文暗用狄更斯《雙城記》裏的話。——譯者】
※※※
這一年歐美兩洲冬季都非常冷,是歷史上有名的嚴冬。西班牙有一百萬人死於內戰。海因裏希·希姆萊禁止美國《時代》周刊在德國發行,周刊出版商亨利·盧斯反而因此非常高興。希特勒出過主意幫助設計售價三百九十六美元的“大眾”牌小轎車,現在已經製成,他站在車前照相。(後來價錢漲了,可是式樣未改。)1939這一年,美國同時開了兩個世界博覽會,要是你有錢的話,兩處都可以去看看,有減價遊覽車可坐。不過雖有便宜可撈,卻沒有多少人這樣做,多數人覺得著一個就夠了,而且要看的是紐約的那個。另一個設在舊金山,叫金門博覽會,設計是文雅大方的,航空表演驚險異常,采色泛光照明也別出心裁,可惜既沒有新巧玩藝和華麗裝飾,又沒有傳統派頭和馬戲之類的雜耍,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了格羅弗·惠倫這樣的人。
惠倫那時已經五十三歲了,但是每次在社交場所出現,上衣翻領上還是帶上一朵梔子花。他是博覽會的紐約市官方招待員。如果哪個前來參觀的外國達官貴人得不到他親自招待,獻上一個紐約市門匙徽章,就覺得挺不光采(理應有此感覺),象是美國要跟他們斷絕外交關係了。這個博覽會叫做“明日世界”,是惠倫精心設計的傑作。他希望,無論遊客要看什麽,都能看到:上自名家藝術,下至裸體跳舞;新奇的如叫做“埃萊克特羅”的會說話、會抽菸的機器人;莊嚴的如用三百種不同語言譯出的《主禱文》,總之應有盡有。博覽會閉幕那一年,西德尼·m.謝萊特在《哈潑斯》雜誌上寫道:“這個博覽會十分不統一,不諧調。有好東西,又有壞東西;愚蠢粗俗到了極點,聰明高雅也到了頂峰。”《紐約時報》記者邁耶·伯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瘋人園地”。可是這個博覽會設想雖然瘋狂,布局卻有條理,今天看來,它本身所具有的明確目標比其中的庸俗布置更值得注意。納粹德國沒來參加(這是唯一不參加博覽會的強國),可是關係不大。總而言之,這個博覽會在技術上非常成功,對於戰後美國社會的發展影晌很大。
博覽會裏最成功的是通用汽車公司的“未來全景”部分,每天有二萬八千人來買票參觀。他們一個個坐在扶手椅上,下麵有輸送帶托著,緩緩往前移動十五分鍾之久,沿途一邊看著諾曼·貝爾·格迪斯所設想的1960年的美國風光,一邊聽著錄音解說辭。格迪斯的對於未來的估計並不是全都準確的。他預料到了1960年,美國人會個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精力充沛,玩兒的時間比幹活的還多。(沒有提到黑人,他顯然以為那時已經沒有黑人了)那時美國人對衣服家具之類已不感興趣,所以博覽會裏沒擺出多少這樣的東西,在未來的美國的鄉村,公路寬廣,縱橫交錯。汽車都有空氣調節,售價卻隻有二百元。全國各地多數綠樹成蔭,最舒服的是住在村子裏的人,全村隻有一家生產單一產品的工廠,糧食都是各家各戶自己種的。
到了那時,發明家和工程師還要用一點原子能,可是主要的動力來源已經是液態空氣了。望遠鏡功率極大,從地球看月亮,比現在清楚三百倍。癌病再也不是不治之症。人們平均壽命延長到七十五歲。房屋輕巧易拆,要是不喜歡,把它拆下丟掉就是了(丟到哪裏去可沒說)。大多數人都是中學畢業生。每個村子都有個機場,飛機不用就放進地下機庫,要用就拿出來,上上下下都利用升降機。辦公大樓和公寓大樓,每座高達一千五百英尺,四周有高速公路,能容十四輛車並排行駛。
約翰·布魯克斯指出了格迪斯的設想的顯著缺點,這就是他看不出三十年後在國內引起許多麻煩的城市問題。據格迪斯看,將來城市當中將有一條條高速公路穿過,全市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這樣的城市設計是為了汽車進城更快,可是在哪裏停車卻沒有安排。然而這恰好是格迪斯預測未來測得最準的地方,後來的實況正是如此,弄得我們無計可施。布魯克斯說得好:“格迪斯夢想的天堂已經大致成為事實,但是糟就糟在理想實現之後,倒有點象是地獄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