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聽起來有點像是原始生活,那麽我們還要補充幾句。正如卡羅琳·伯德所指出的,當時美國社會的某些方麵是令人感到愉快的。當然,要有錢才行,但不必很多。每年有五六千元收入,甚至更少一點,就能過今天無法得到的舒適生活了。中產階級的生活環境比現在安靜得多。那時沒有超音速噴氣機的震耳噪音,沒有風動碎石機、強衝力鑽岩機、空氣壓縮機,也沒有鏈鋸;沒有高保真度收音機、磁帶錄音機、錄音擴放裝置;沒有125分貝晶體組,也很少鉚釘槍。人們彼此之間的往來也不那麽多,聯邦調查局隻有三百多萬個手指印;社會保險沒有數字代號,全國沒有劃分郵區,自撥長途電話沒有裝上,也沒有信用卡電腦儲存銀行。那時上大學相當容易,1932年隻有3.5萬人考大學。如果你想坐飛機的話,班機很少,但是對旅客們卻招待得很殷勤,因為當時勞力過剩,航空公司可以要求那些持有護士執照的女服務員伺候得特別周到。


    你完全用不著預先通知旅館、高級餐館、理髮店或者醫院給你留地方。誰也不擔心汙染問題,因為工廠煙囪根本不冒煙。家庭教師、理髮師、女裝裁縫、音樂教師,甚至內科醫生都會一請就登門服務。如果你在辦公室工作,秘書會每天早上準時上班,絕不隨便跑出去喝咖啡。她們不在辦公室打私人電話,也不因為工作超時就提意見。“隻要有人在工廠門口排長龍等活幹,廠裏工作效率就一定高。”這是塞繆爾·英薩爾的說法(他是會這樣說的)。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則把這條原理說得含蓄些:經濟越衰退,活兒就幹得越出色。


    除環境舒適外,用70年代的眼光來看,當時的生活最喜人的是外事。美國不僅不用為國外的危機操心,而且就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國外好像根本沒發生過什麽事情似的。日本人在中國胡作非為,但是誰有閑工夫去過問它呢?德國舉行了總統競選,84歲的保羅·馮·興登堡擊敗了43歲的阿道夫·希特勒;但是對於他們兩人,美國人同樣不感興趣。在倫敦,威爾斯親王跟一個叫沃利斯·辛普森夫人的女人談情說愛,不久前她入宮覲見過英王【後來辛普森夫人跟丈夫離婚,和威爾斯親王即後來的愛德華八世結婚。辛普森夫人是平民身份,又屬再嫁人,為英皇室所不許,因此愛德華八世於1936年退位。這件事當時是轟動一時的新聞,引起種種議論。——譯者】,可是這當然不會有什麽結果,因為她是有夫之婦嘛。西貢當時是那麽遠的地方,隻能做好萊塢一部電影的背景,片名《紅塵》,由克拉克·加布爾主演,是逃避現實的影片。中東地區比美國中西部地區還要平靜。正如《時代》周刊4月4日所報導的:“在巴勒斯坦,猶太人是隻占居民16.9%的少數民族,沒有任何政治權力。隻是十年前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該地時,曾經給過猶太人代辦處一些提出參考意見的權利罷了。”


    盡管已經是30年代的第二年了,但是許多日後被認為代表30年代的著名人物當時還沒有出名。溫斯頓·邱吉爾的名字在書報上出現,隻不過因為他是一本反共小冊子《在暴風雨中》的作者。(1932年的其他作家有威廉·福克納、克裏斯多福·莫利、奧爾德斯·赫克斯利、約翰·多斯帕索斯、魯濱遜·傑弗斯、t.s.斯特裏布林、亨德裏克·威廉·房龍、詹姆斯·m·巴裏、查爾斯·諾德霍夫和詹姆斯·諾曼·霍爾。)那些出生年月為眾所周知的人——例如喬治·蕭伯納、拉迪亞德·吉卜齡、喬治·m·科漢,以及約翰·高爾斯華綏——人們是把他們當做前輩人物看待的。這在文娛界尤其如此,五個最賣座的電影明星是瑪麗·德雷斯勒、珍妮特·蓋納、瓊·克勞福德、查爾斯·法雷爾和格裏塔·嘉寶。這時艾琳·鄧恩剛剛上銀幕;克勞黛·考白特(與莫裏斯·薛瓦利埃合演電影)也是初出茅廬。琴逑·羅傑斯隻不過是巴斯比·伯克利的歌舞團裏一名跳踢踏舞的舞女。納爾遜·埃迪和弗雷德·阿斯泰爾一年以後才到好萊塢。四歲的雪莉·鄧波兒剛在國內的標準銀幕(高18英尺,寬24英尺)初露頭角,她那些影片都是單盤膠捲短片,名叫《娃娃戲》。本尼·古德曼和湯米·多爾西同住在一個寓所,在紐約各劇場的樂隊裏工作,並在推銷霍夫曼薑汁啤酒的廣播節目裏吹單簧管,表演許多新鮮手法。在德克薩斯州博芒特市,16歲的哈裏·哈格·詹姆斯跑去找一個名叫勞倫斯·韋爾克的旅行樂團團長,問他說:“你不是要找一個喇叭手嗎?”隊長要他表演一下,詹姆斯便拿起喇叭拚命地吹。韋爾克搖頭說:“孩子,你吹得太響了,我們樂隊不好用。”


    回頭看來,那時美國人好像完全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奧古斯特·皮卡特教授坐著氣球穿過了同溫層,便在飛行日誌裏寫道:“我們已經達到了54,120英尺的高度,打破了人類的一切紀錄!”那時人們無法知道,再過一些時候,這件事就成了明日黃花了。威廉·畢比博士坐在潛水器裏,在百慕達群島附近海裏下沉到2,200英尺,人們覺得他真了不起。他們誰會相信,30年後,海底觀察員能夠在同樣的深度生活整整一個月呢?1932年美國海軍舉行演習,有一艘航空母艦在瓦胡島的東北麵從幾艘擔任警戒的驅逐艦旁邊溜過去,拂曉時“襲擊”珍珠港,“炸沉”了停泊在那裏的好些軍艦。那時有日本人在檀香山窺探,可是沒有人注意;東京還有關於這次演習中“襲擊得手”的長篇官方密報,可是也沒有人知道。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