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在接手了許棟殘餘勢力後,將貿易基地轉移到了定海的烈港,也就是烈表山。


    此前汪直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首領,即使他自己做航海貿易的時候,也是和人合夥的,一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成為了一個首領。而從他成為一個首領的時候起,他就開始顯示了與其他海商不同的特性。


    他和一般的海商不一樣,雖然他也有一樣擁有武裝力量,但是他卻一直在與明政府接觸談判乃至合作,試圖說服明政府開放海禁,從而取得合法進行海外貿易的身份,而不是一味地和明政府進行敵對行動。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一股海盜盧七集團搶劫戰船,攻擊杭州江頭西興壩堰,劫掠婦女、財貨。浙江的海道副使丁湛以“拿賊投獻始容互市”為條件,要汪直前去剿滅盧七集團。結果雙方一戰下來,汪直繳獲船隻十三艘,消滅千餘人,俘虜七人,並將他們解送至定海衛交由明軍處理,還解救出被擄去的婦女兩名。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另一大海商陳思盼,將帶船二十艘前來加盟他的海商王丹殺死,吞併了其船隊。其時陳思盼集團勢力相當大,當地明軍不能與其相抗,而且連汪直這樣比較大勢力的海商也一樣經常被其搶劫,更不用說其他小海商了。由是海道副使李文進命寧波府通判唐時雍、把總張四維前去和汪直商議,希望能合力消滅陳思盼這一實際已經是海盜的海商集團。汪直遂與原來屬於王丹的陳部取得聯繫,以海道官兵、寧波慈谿縣柴美德家丁數百人為外援,裏應外合發動攻擊,燒毀大船七艘,小船二十艘,俘虜一百六十四人,解救被擄婦女十二名,全部押解至海道副使丁湛處。而陳思盼部下外出船隊在回來後,則全部投靠了汪直。


    同年,汪直再應寧波府通判之請,消滅了盜賊陳四集團。


    至此,從規模上講,汪直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從事航海貿易的海商集團,“凡五六年間,致富不貲,夷人信服,皆稱‘五峰舡主’。……威望大著,人共奔之。……邊衛之官,有與柴德美通番往來、五峰素熟者,近則甘為臣僕,為其送貨,一呼即往,自以為榮”(《玩鹿亭稿》)。


    在這樣的情況下,汪直再次向朝廷提出了要求開放海禁允許互市的要求,以“殺思盼為功,叩關獻捷求通市”(《籌海圖編》)。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另一股大海商,原來汪直的部下徐海自日本來到烈港,但和他隨行的倭人卻搶劫了汪直的船貨,畏於汪直的聲威,徐海被迫離開了烈港。


    而這個時候,大約萬餘名福建漳、泉海盜聯合倭寇又進犯舟山群島。當時東南沿海的海盜大多為福建人,其他地方人氏頗少從此業者,其中又以漳、泉人為多,朱紈的筆記裏黃綰所做的序道:“凡浙之寇皆閩之人也。閩之人始為回易,交通島夷,以其貨挾其人來吾海上,雲為賈或有為盜者,非盡為也,然而駕巨舶,運輕帆,行於無涯之浸,飛槍機銃以為利,人莫敢攖之,則皆習為盜矣。”


    明海道副使李文進聞訊,遂又一次派出了汪直的老熟人,以前和他合作愉快的明軍把總張四維,要求再次聯合行動剿滅倭寇,雙方一拍即合,最後擊破一股倭寇,俘獲倭寇海船兩艘,但是倭寇多處登陸,其他地方被荼毒的不少。


    通過類似的一係列和明政府合作的大規模打擊海盜、倭寇的行動,汪直終於得以實現了他的願望——他的互市要求。汪直船隊的互市開始為沿海的部分明政府地方官員所默許。於是在舟山定海關,他開始公開主持互市貿易,在這樣一個雙贏局麵下,一時間隻要江浙海麵上的商船掛著汪直的五峰旗號,便可往來自如,即無遭劫之憂,也無被官府捉拿之虞。


    然而好景不長,汪直取得的並非是明中央政府的允許,而隻是部分地方官員們為了自身利益而默許他進行互市,因此在明中央政府以及另外一些反對開放海禁的官員們眼裏,這依然是違禁的、可以殺頭的嚴重犯罪行為。


    所以當一直在北方防備蒙古入侵,和汪直毫無關係的山東巡撫王忬轉為巡視浙江及福、興、漳、泉四府提督軍務後,就立刻調來了抗倭名將俞大猷等人,又上奏釋放了在朱紈邀殺互市商人一案中被下獄的大將盧鏜,命令他們率軍前去突擊汪直,相持一段時間後,在一代名將俞大猷的打擊下,汪直損失慘重,最後突圍而去。


    三,大唐來的“五峰舡主”


    汪直也許是意識到了在東南沿海的安全係數並不高,因此開始在日本的薩摩的淞浦津(今平戶)以及附近五島列島一帶建立了基地。


    這裏要提一句的是,汪直在日本薩摩洲的地位是相當高的,日本的《大曲記》就這樣說道:“道可君(鬆浦隆信)係福祿、武運具昌之人,故有五峰者自大唐至平戶津,於今之印山舊址建唐式宅而居。用其所長,而大唐商船不絕於途,甚至南蠻黑船亦初泊平戶津。唐與南蠻之珍貨年年充盈,京、界諸國商人亦雲集於次,有西都之稱。”把汪直的到來,看成是當地城主賢德的象徵,這個恭維不可謂不高。


    從另一個意義來說,汪直甚至可以算是結束日本戰國混戰局麵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如果沒有他,恐怕日本至少還要再多亂上一段軍閥混戰的時間。根據日本《南浦文集·鐵炮記》的記載,在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汪直從暹羅帶著三名葡萄牙商人抵達了日本九州南方的種子島,正是通過汪直的推薦、介紹和翻譯,種子島島主時堯才從這三名葡萄牙人那裏購買並引進了西洋火槍和彈藥的製造技術,這就是在日本赫赫有名的“鐵炮”。隨後這種火槍和彈藥的製造技術很快在日本流傳,最後為日本戰國天才霸主織田信長認識到了其劃時代的意義,他後來消滅號稱戰國第一的武田騎兵軍團時使用的武器,就是這種鐵炮,並從此開始了日本大兵團作戰使用火槍的時代,也成就了他的一代霸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風/唐曉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風/唐曉鵬並收藏右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