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天步維艱—慕容垂評傳 作者:總老師麥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註:宇文部在與慕容部的較量中屢處下風,但老天爺其實一點也沒有虧待它的意思,現在雖然比較黴,但它後世的傳承遠比慕容部綿長。宇文逸豆歸之後的第五世孫,就出了大名鼎鼎的宇文泰,成為北周帝國的實際創建人。宇文部滅亡時,還有少部份族人沒有被燕國吸納,因為逃得更遠,避開了後來魏孝文帝時的漢化大潮,經過漫長的演變,演化成了庫莫奚和契丹兩族,其中的契丹人更是建立了立國長達三百年的強大遼帝國(包括西遼),可見宇文部的後勁之足!而此時的慕容部,不管是本家的諸多燕國,還是分家的吐穀渾,都早已融化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小評:慕容垂少年時的這幾次征戰,他都不是主帥,沒有獨當一麵。這一階段慕容部在軍事上的真正主角是他的伯父慕容翰(也不是《五胡錄》認為的慕容恪),他給人的感覺,也還隻是一員猛將,他真正的成名之役,是在征討宇文部之役中,斬殺宇文部的擎天柱涉夜幹,雖然表現稱得上勇冠三軍,還沒有在指揮藝術上表現出過人的才能,但十六國時代最耀眼的將星,已躍出地平線,即將升起。
趙失其鹿
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九月十七日,燕主慕容皝逝世,終年五十一歲。臨終前,他對他的繼承人慕容俊說:“你的四弟慕容恪智勇雙全,才堪重任,是你可以倚重的,陽婺品行高尚,廉潔奉公,又精明幹練,也是可以託付大事的人。你們應該一起完成我進取中原的未了心願。”
遺囑中為什麽沒有推薦他最欣賞的五子慕容霸?在下猜想,大概他早已看出老二與老五的關係不睦。作為過來人,他對這種事情是很清楚的。這在慕容家早已是“光榮傳統”了:從他老爸那年代開始就流行兄弟間對著幹了,先是老爸慕容瑰逼走伯父慕容吐穀渾,之後慕容家這兩個支係老死不相往來。到了他這一代更狠,先逼走庶長兄慕容翰,又和弟弟慕容仁打內戰,又折騰好幾年,直到慕容仁戰敗被殺。總算清淨沒幾天,他又把好容易回歸,且為前燕立下大功的慕容翰給賜死了。雖然殺兄屠弟這種事他也沒少做,但作為一個父親,他自然不希望他的兒子們學習父祖輩的樣子,為慕容家的兄弟相殘史再添新篇章。
想想看,如果讓老二重用老五,很可能會因為慕容俊的逆反心理而產生反效果,加速禍事的到來。所以故意不提慕容霸,為的就是盡量打消慕容俊對弟弟的嫉妒吧?正好他有個為人溫和的四子慕容恪,差不多和所有人的關係都能交好,正好作為其中的緩衝,而且才幹也不錯,所以才會這樣囑託吧?
第二年,也就是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主宰中原十五年,惡貫滿盈的後趙太祖武皇帝石虎,終於掛掉了。他在執政期間的種種暴行與惡政,仿佛在後趙帝國的基石下,埋下了足夠多當量的梯恩梯,原先人們懾於他的威勢與殘暴,敢怒而不敢言。現在他的死,引燃了中原積蓄已久的憤怒,即將把後趙與羯民族炸個粉碎!
石虎臨終前,也已多少有點不詳預感。他欲廢掉年幼的太子石世,另立燕王石斌,但被既得利益者—石世生母劉後和鎮衛大將軍張豺所阻止。這兩位不知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還在被眼前就將到手的權勢所陶醉。石虎一死,兩位笨蛋扶持石世小孩即位。僅僅33天之後,彭城王石遵以石閔為前鋒,殺進鄴都,張豺、劉後和十一歲的石世全部被殺。緊接著,鎮守薊城沛王石沖南下與石遵爭位,被石遵派出的石閔與李農擊敗俘殺。得勝後,石閔還殘忍地將俘獲的石沖部下士卒三萬多人全部坑殺。 不過連連得手的石遵也沒有幾天好日子了,為了讓勇猛無比的石閔為他賣力,他象哄小孩一樣騙石閔說:“幹得好,就讓你當太子!”可殺了石沖之後,太子的寶座卻被石遵送給了自己的兒子石衍。說好了要給的糖,臨到頭又不算數,這樣做連小孩子都會發怒,何況石閔從來就不是一個好脾氣。石遵在寶座上待了183天之後,石閔發動政變,處死石遵,立義陽王石鑒為帝,石閔完全掌握後趙中央大權。石氏的自相殘殺,令後趙的中央政府威信掃地,手握強兵的重臣,如氐人首領蒲洪、羌人首領姚戈仲等人紛紛自立門戶,原本就無民意基礎的後趙帝國崩潰在即。時勢已漸漸明朗:趙失其鹿,天下逐之!
此時任平狄將軍,座鎮徒河(今遼寧錦州市)的慕容霸,因身處燕趙對峙的前線,對中原局勢洞若觀火。他意識到機會難得,忙上書給二哥—已成為燕主的慕容俊說:“石虎窮凶極暴,已被上天所棄,殘存的餘孽,又自相殘殺,戰亂不止。今天中原的百姓有倒懸之危,日夜企望著有仁義之師來拯救,若我大軍乘此時南下,中原士民勢必倒戈投靠。”慕容俊對這位五弟一向沒有好感,恨屋及烏,對他的建議也沒有好感,於是開始打哈哈:“啊呀!先皇去世才半年,正在守喪期間,動刀動槍的,多不孝啊!”
為了讓這位大孝子認清時勢,慕容霸隻好趕回龍城,極力苦勸:“世界上最難得到而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時機!萬一石家衰而復興,或者另有英雄控製中原,我們豈隻失掉進取的機會,連保持現有的地方都會有危險!”慕容俊還是不願接受,又搬出具體問題來反駁:“鄴都方麵雖然亂成一團,但鄧恆近在咫尺,兵強糧足,據守樂安,擋住了我們南下的東道。隻好往西走,穿過盧龍山(今河北喜峰口附近),盧龍山山勢險惡,通道狹窄,一旦後趙軍控製高處,切斷通道,我軍便首尾難顧,又怎麽過得去?”五弟隻好繼續向這位二哥解釋:“鄧恆雖然有心為石氏一戰,但他的部下家都在中原,中原大亂,他們掛念親人,豈能不思鄉欲歸,哪裏還有一戰的士氣?現在鄧恆暫時還可以用軍法壓製,一旦我大軍壓境,必然瓦解!如果殿下還不放心的話,可任我為先鋒,從徒河出擊,秘密行軍,直指令支(今河北省遷安縣),出其不意,插到趙軍側後,鄧恆一旦得知後路不保,必然驚慌失措。憑他的本事,頂多不過緊閉城門,死守待援,但以現在趙國的局勢,哪裏有援可待?所以多半的可能,他會棄城而走,倉惶南逃,自顧不暇,豈能阻撓我軍的行動?到那個時候,殿下再安步南行,保證不會有什麽阻礙!”
</br>
小評:慕容垂少年時的這幾次征戰,他都不是主帥,沒有獨當一麵。這一階段慕容部在軍事上的真正主角是他的伯父慕容翰(也不是《五胡錄》認為的慕容恪),他給人的感覺,也還隻是一員猛將,他真正的成名之役,是在征討宇文部之役中,斬殺宇文部的擎天柱涉夜幹,雖然表現稱得上勇冠三軍,還沒有在指揮藝術上表現出過人的才能,但十六國時代最耀眼的將星,已躍出地平線,即將升起。
趙失其鹿
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九月十七日,燕主慕容皝逝世,終年五十一歲。臨終前,他對他的繼承人慕容俊說:“你的四弟慕容恪智勇雙全,才堪重任,是你可以倚重的,陽婺品行高尚,廉潔奉公,又精明幹練,也是可以託付大事的人。你們應該一起完成我進取中原的未了心願。”
遺囑中為什麽沒有推薦他最欣賞的五子慕容霸?在下猜想,大概他早已看出老二與老五的關係不睦。作為過來人,他對這種事情是很清楚的。這在慕容家早已是“光榮傳統”了:從他老爸那年代開始就流行兄弟間對著幹了,先是老爸慕容瑰逼走伯父慕容吐穀渾,之後慕容家這兩個支係老死不相往來。到了他這一代更狠,先逼走庶長兄慕容翰,又和弟弟慕容仁打內戰,又折騰好幾年,直到慕容仁戰敗被殺。總算清淨沒幾天,他又把好容易回歸,且為前燕立下大功的慕容翰給賜死了。雖然殺兄屠弟這種事他也沒少做,但作為一個父親,他自然不希望他的兒子們學習父祖輩的樣子,為慕容家的兄弟相殘史再添新篇章。
想想看,如果讓老二重用老五,很可能會因為慕容俊的逆反心理而產生反效果,加速禍事的到來。所以故意不提慕容霸,為的就是盡量打消慕容俊對弟弟的嫉妒吧?正好他有個為人溫和的四子慕容恪,差不多和所有人的關係都能交好,正好作為其中的緩衝,而且才幹也不錯,所以才會這樣囑託吧?
第二年,也就是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主宰中原十五年,惡貫滿盈的後趙太祖武皇帝石虎,終於掛掉了。他在執政期間的種種暴行與惡政,仿佛在後趙帝國的基石下,埋下了足夠多當量的梯恩梯,原先人們懾於他的威勢與殘暴,敢怒而不敢言。現在他的死,引燃了中原積蓄已久的憤怒,即將把後趙與羯民族炸個粉碎!
石虎臨終前,也已多少有點不詳預感。他欲廢掉年幼的太子石世,另立燕王石斌,但被既得利益者—石世生母劉後和鎮衛大將軍張豺所阻止。這兩位不知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還在被眼前就將到手的權勢所陶醉。石虎一死,兩位笨蛋扶持石世小孩即位。僅僅33天之後,彭城王石遵以石閔為前鋒,殺進鄴都,張豺、劉後和十一歲的石世全部被殺。緊接著,鎮守薊城沛王石沖南下與石遵爭位,被石遵派出的石閔與李農擊敗俘殺。得勝後,石閔還殘忍地將俘獲的石沖部下士卒三萬多人全部坑殺。 不過連連得手的石遵也沒有幾天好日子了,為了讓勇猛無比的石閔為他賣力,他象哄小孩一樣騙石閔說:“幹得好,就讓你當太子!”可殺了石沖之後,太子的寶座卻被石遵送給了自己的兒子石衍。說好了要給的糖,臨到頭又不算數,這樣做連小孩子都會發怒,何況石閔從來就不是一個好脾氣。石遵在寶座上待了183天之後,石閔發動政變,處死石遵,立義陽王石鑒為帝,石閔完全掌握後趙中央大權。石氏的自相殘殺,令後趙的中央政府威信掃地,手握強兵的重臣,如氐人首領蒲洪、羌人首領姚戈仲等人紛紛自立門戶,原本就無民意基礎的後趙帝國崩潰在即。時勢已漸漸明朗:趙失其鹿,天下逐之!
此時任平狄將軍,座鎮徒河(今遼寧錦州市)的慕容霸,因身處燕趙對峙的前線,對中原局勢洞若觀火。他意識到機會難得,忙上書給二哥—已成為燕主的慕容俊說:“石虎窮凶極暴,已被上天所棄,殘存的餘孽,又自相殘殺,戰亂不止。今天中原的百姓有倒懸之危,日夜企望著有仁義之師來拯救,若我大軍乘此時南下,中原士民勢必倒戈投靠。”慕容俊對這位五弟一向沒有好感,恨屋及烏,對他的建議也沒有好感,於是開始打哈哈:“啊呀!先皇去世才半年,正在守喪期間,動刀動槍的,多不孝啊!”
為了讓這位大孝子認清時勢,慕容霸隻好趕回龍城,極力苦勸:“世界上最難得到而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時機!萬一石家衰而復興,或者另有英雄控製中原,我們豈隻失掉進取的機會,連保持現有的地方都會有危險!”慕容俊還是不願接受,又搬出具體問題來反駁:“鄴都方麵雖然亂成一團,但鄧恆近在咫尺,兵強糧足,據守樂安,擋住了我們南下的東道。隻好往西走,穿過盧龍山(今河北喜峰口附近),盧龍山山勢險惡,通道狹窄,一旦後趙軍控製高處,切斷通道,我軍便首尾難顧,又怎麽過得去?”五弟隻好繼續向這位二哥解釋:“鄧恆雖然有心為石氏一戰,但他的部下家都在中原,中原大亂,他們掛念親人,豈能不思鄉欲歸,哪裏還有一戰的士氣?現在鄧恆暫時還可以用軍法壓製,一旦我大軍壓境,必然瓦解!如果殿下還不放心的話,可任我為先鋒,從徒河出擊,秘密行軍,直指令支(今河北省遷安縣),出其不意,插到趙軍側後,鄧恆一旦得知後路不保,必然驚慌失措。憑他的本事,頂多不過緊閉城門,死守待援,但以現在趙國的局勢,哪裏有援可待?所以多半的可能,他會棄城而走,倉惶南逃,自顧不暇,豈能阻撓我軍的行動?到那個時候,殿下再安步南行,保證不會有什麽阻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