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到建業後立即晉見孫權。病榻上的孫權任命他以大將軍身份加太子太傅,任命孫弘為少傅,並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諸葛恪,除生殺大事以外可以先斬後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四月,孫權病逝,享年七十一歲。作為江東的領袖,孫權和曹操劉備齊名,其實年紀小得多。與劉備的大器晚成相比他可謂少年得誌。自從孫策身亡孫權接掌江東以來,有聲有色。赤壁和夷陵是曹操和劉備生平最大的敗仗,就是敗在了這個碧眼兒的手上,難怪曹操會以“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讚嘆。孫家自江北而來,能在江南立足與取得當地豪族的支持而密不可分。孫權確定丞相人選時,之所以選擇顧雍而沒有選擇德高望重的張昭,不僅僅是因為張昭“囉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拉攏江東豪族(顧雍陸遜互為姻親,都是吳郡,如今浙江一帶人,而張昭是江北彭城,如今的徐州人)。與蜀漢的大權基本掌握在諸葛等荊州外來戶不同,除英年早逝的周瑜魯肅呂蒙外,孫權重用的其實是顧陸朱全等本地大世族。與蜀漢相比,孫權更重視團結本地人才。同時,孫權能夠忍辱負重,夷陵之戰前後根據實際需求而靈活調整外交方針並不惜稱臣於魏(注1),確實如陳壽所言“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孫權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身後事上的糊塗。他在太子廢立一事上的胡來,不亞於袁紹。他去世後,這方麵的內訌愈演愈烈,不斷折騰著東吳那本來就不算雄厚的國力。
劉備諸葛亮去世前後西蜀都曾發生變故,孫權死後東吳也重蹈覆轍。東吳地位僅次於諸葛恪的孫弘和諸葛恪私人關係惡劣,擔心被諸葛恪收拾而密不發喪,反而要偽造孫權的詔書殺諸葛恪。諸葛恪得到孫峻的舉報後(滑稽的是,後來殺諸葛恪的就是這個孫峻)先下手為強,假裝請孫弘商議政務而殺掉了這個“趙高”,這才將孫權病逝的消息公開並請孫登麵南背北,並尊諡孫權為大皇帝。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恪當政後確實也有些作為。他勵精圖治精兵簡政輕徭薄賦,大家當然都高興起來。諸葛恪一旦出門,總有人扯著脖子希望一睹他的風采,東吳一派新人新政的新氣象。
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後不久,曾在巢湖附近的東興做大堤。後來征討淮南吃了敗仗後認為堤壩反而遏製了自己水軍的發揮,因此廢而不再建。諸葛恪當政不久,於當年十月再次重建,還依靠山勢修築兩座城,各留兵一千鎮守。對魏國來講,這無異於公然挑釁,當時邊關的守將諸葛誕、毌丘儉、王昶和胡遵等人就紛紛出謀劃策,要給東吳點顏色看看。對於他們各自不同的計劃,司馬師拿不定主意,先徵求尚書傅暇的意見。傅暇認為,他們的計劃都是老生常談,而東吳自立幾十年可見沒有點新點子是無法攻克的。同時,他認為諸葛恪既然擺了這麽一副架勢自然會有他的道理,而魏軍駐紮在距離邊境遠的地方,又沒有得到任何確切的情報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就是兵法所反對的“戰而求勝”而不是“勝而求戰”了。他反過來列舉了七條建議,建議司馬師命令大家堅守險要屯田積穀,並大舉將防線前壓壓迫東吳,迫使其放棄淮南一帶肥沃的土地。這樣,既能夠招降納附又便於抓住戰機。總之他的意思是現在動手沒有成算,應當先想辦法將東吳先壓癟拖垮了再痛打。然而,司馬師或許是因為立功心切未能採用這樣的建議。當年十一月,他任命安東將軍司馬昭為監軍後下令三路並進。王昶毌丘儉分別攻擊南郡武昌,而胡遵諸葛誕則帶領七萬主力猛攻東興。
十二月,戰役正式打響。吳國大將軍諸葛恪立即帶著四萬大軍馳援東興。東興的守軍雖然少,但仗著地勢險要堅守,一時間魏軍也無可奈何。諸葛恪則以老將丁奉為先鋒,帶著呂據唐谘等部將救援。丁奉告訴大家,兵多跑得慢,如果魏軍明白過來搶先在要地布防那麽就完了。於是,他帶著本部三千人晝夜兼程急進,趁著風大掛滿帆的船隊兩天就趕到了東興。這時候正是農曆臘月,天寒地凍又下起了鵝毛大雪,胡遵等人正在營寨裏飲酒取暖。丁奉看到魏軍前軍人數不多,當即明白勝利在望:“立功封侯的時候到了!”說完,命令部下脫去鎧甲卸下矛戟,全都改為手持短刀。魏軍看到後,大笑不止:這樣的天氣凍也能把你們凍死!大概正是因為太冷了,不運動運動就得凍死,丁奉這幾千人上岸後立刻大砍大殺,戒備鬆懈的魏國前軍頓時就從魚肉被剁成了肉餡。此時,呂據等後續部隊也到了,接著丁奉的勝利擴大戰果。驚慌失措的魏軍急忙奔浮橋逃生,但短時間內哪裏能渡過幾萬大軍?浮橋反而被亂軍踩壞,魏軍光掉進水裏淹死的就不計其數,幾萬兵馬喪生。東吳大獲全勝,繳獲的戰車牛馬各有好幾千,打著得勝鼓就返回了江南。
東興兵敗的消息傳來,王昶毌丘儉立刻燒掉營寨撤兵逃命。東興之戰是司馬師和諸葛恪執掌朝政以來的第一次動武,結果以東吳大勝魏國大敗告終。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件事卻將魏吳的朝廷引向了兩個相反的方向。興師動眾卻一敗塗地,魏國的朝廷立即要追究責任。司馬師此時體現了大氣的一麵,自攬責任而對手下一概不於追究:“我沒有聽大家的良言,責任在我。”他僅僅削掉了監軍司馬昭的爵位以示懲處。不久後北方的羌胡少數民族反叛,他再次引咎自責。司馬師這兩次自我批評,不但安定了朝野人心更令兵敗的將士汗顏,既解消了大家的疑慮又鼓舞了大家的鬥誌。當然,這僅僅在朝廷都是正人君子的情況下才行得通,否則就成了姑息養奸了。反過來,東吳的諸葛恪因此軍功進位為太傅後卻從此飄飄然開始輕敵。他認為魏國不過如此,立即召集大家商議第二年春天大舉北伐的事宜。哪知道,大家全都搖頭不同意,認為歷年出師兵馬疲憊沒有獲勝的把握。孫權認為諸葛恪剛愎自用,以碧眼兒的火眼金睛當然不會看錯。他果然一意孤行,長篇大論一番後執意出兵(注2)。大家看他鐵了心,雖然不以為然但也無法再勸,隻好由他去。同時,他派使者入蜀請求薑維同時舉事,還稱魏國如今司馬專權於內,軍兵大敗於外,自曹操以來從來沒有這麽虛弱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東西並進一定能將其滅亡。然後他集中二十萬大軍開始準備動武。諸葛恪得人心本來靠的是精兵簡政輕徭薄賦,而這一來當然要“日費千金”勞動百姓,大家也立刻就開始發起了牢騷。
</br>
劉備諸葛亮去世前後西蜀都曾發生變故,孫權死後東吳也重蹈覆轍。東吳地位僅次於諸葛恪的孫弘和諸葛恪私人關係惡劣,擔心被諸葛恪收拾而密不發喪,反而要偽造孫權的詔書殺諸葛恪。諸葛恪得到孫峻的舉報後(滑稽的是,後來殺諸葛恪的就是這個孫峻)先下手為強,假裝請孫弘商議政務而殺掉了這個“趙高”,這才將孫權病逝的消息公開並請孫登麵南背北,並尊諡孫權為大皇帝。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恪當政後確實也有些作為。他勵精圖治精兵簡政輕徭薄賦,大家當然都高興起來。諸葛恪一旦出門,總有人扯著脖子希望一睹他的風采,東吳一派新人新政的新氣象。
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後不久,曾在巢湖附近的東興做大堤。後來征討淮南吃了敗仗後認為堤壩反而遏製了自己水軍的發揮,因此廢而不再建。諸葛恪當政不久,於當年十月再次重建,還依靠山勢修築兩座城,各留兵一千鎮守。對魏國來講,這無異於公然挑釁,當時邊關的守將諸葛誕、毌丘儉、王昶和胡遵等人就紛紛出謀劃策,要給東吳點顏色看看。對於他們各自不同的計劃,司馬師拿不定主意,先徵求尚書傅暇的意見。傅暇認為,他們的計劃都是老生常談,而東吳自立幾十年可見沒有點新點子是無法攻克的。同時,他認為諸葛恪既然擺了這麽一副架勢自然會有他的道理,而魏軍駐紮在距離邊境遠的地方,又沒有得到任何確切的情報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就是兵法所反對的“戰而求勝”而不是“勝而求戰”了。他反過來列舉了七條建議,建議司馬師命令大家堅守險要屯田積穀,並大舉將防線前壓壓迫東吳,迫使其放棄淮南一帶肥沃的土地。這樣,既能夠招降納附又便於抓住戰機。總之他的意思是現在動手沒有成算,應當先想辦法將東吳先壓癟拖垮了再痛打。然而,司馬師或許是因為立功心切未能採用這樣的建議。當年十一月,他任命安東將軍司馬昭為監軍後下令三路並進。王昶毌丘儉分別攻擊南郡武昌,而胡遵諸葛誕則帶領七萬主力猛攻東興。
十二月,戰役正式打響。吳國大將軍諸葛恪立即帶著四萬大軍馳援東興。東興的守軍雖然少,但仗著地勢險要堅守,一時間魏軍也無可奈何。諸葛恪則以老將丁奉為先鋒,帶著呂據唐谘等部將救援。丁奉告訴大家,兵多跑得慢,如果魏軍明白過來搶先在要地布防那麽就完了。於是,他帶著本部三千人晝夜兼程急進,趁著風大掛滿帆的船隊兩天就趕到了東興。這時候正是農曆臘月,天寒地凍又下起了鵝毛大雪,胡遵等人正在營寨裏飲酒取暖。丁奉看到魏軍前軍人數不多,當即明白勝利在望:“立功封侯的時候到了!”說完,命令部下脫去鎧甲卸下矛戟,全都改為手持短刀。魏軍看到後,大笑不止:這樣的天氣凍也能把你們凍死!大概正是因為太冷了,不運動運動就得凍死,丁奉這幾千人上岸後立刻大砍大殺,戒備鬆懈的魏國前軍頓時就從魚肉被剁成了肉餡。此時,呂據等後續部隊也到了,接著丁奉的勝利擴大戰果。驚慌失措的魏軍急忙奔浮橋逃生,但短時間內哪裏能渡過幾萬大軍?浮橋反而被亂軍踩壞,魏軍光掉進水裏淹死的就不計其數,幾萬兵馬喪生。東吳大獲全勝,繳獲的戰車牛馬各有好幾千,打著得勝鼓就返回了江南。
東興兵敗的消息傳來,王昶毌丘儉立刻燒掉營寨撤兵逃命。東興之戰是司馬師和諸葛恪執掌朝政以來的第一次動武,結果以東吳大勝魏國大敗告終。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件事卻將魏吳的朝廷引向了兩個相反的方向。興師動眾卻一敗塗地,魏國的朝廷立即要追究責任。司馬師此時體現了大氣的一麵,自攬責任而對手下一概不於追究:“我沒有聽大家的良言,責任在我。”他僅僅削掉了監軍司馬昭的爵位以示懲處。不久後北方的羌胡少數民族反叛,他再次引咎自責。司馬師這兩次自我批評,不但安定了朝野人心更令兵敗的將士汗顏,既解消了大家的疑慮又鼓舞了大家的鬥誌。當然,這僅僅在朝廷都是正人君子的情況下才行得通,否則就成了姑息養奸了。反過來,東吳的諸葛恪因此軍功進位為太傅後卻從此飄飄然開始輕敵。他認為魏國不過如此,立即召集大家商議第二年春天大舉北伐的事宜。哪知道,大家全都搖頭不同意,認為歷年出師兵馬疲憊沒有獲勝的把握。孫權認為諸葛恪剛愎自用,以碧眼兒的火眼金睛當然不會看錯。他果然一意孤行,長篇大論一番後執意出兵(注2)。大家看他鐵了心,雖然不以為然但也無法再勸,隻好由他去。同時,他派使者入蜀請求薑維同時舉事,還稱魏國如今司馬專權於內,軍兵大敗於外,自曹操以來從來沒有這麽虛弱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東西並進一定能將其滅亡。然後他集中二十萬大軍開始準備動武。諸葛恪得人心本來靠的是精兵簡政輕徭薄賦,而這一來當然要“日費千金”勞動百姓,大家也立刻就開始發起了牢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