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軍令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是定式,但帶來大家渴望的勝利也是定式。一個月後,雨過天晴。司馬懿巡視後認為時機已到,立即合圍襄平猛攻不息。雲梯衝車弓箭投石,史稱“矢石雨下”,同時挖地道竭盡全力。公孫淵這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城中人多嘴巴也多,糧食已經吃光,餓孚遍地又怎能打仗?這樣的窘境下,手下的人馬也漸漸地有人開始投降。他沒辦法,派“相國”王建和“禦史大夫”柳甫來請求投降,要司馬懿退後一步然後他自縛出降。司馬懿當即把這兩個人斬首,寫檄文明告公孫淵:“當年楚鄭同為列國,鄭伯出降時還袒胸牽羊。如今我身為太尉,又是代表大魏天子來討伐你,你居然就派這麽兩個話都說不清楚的老頭來!他們已經被我斬首示眾。如果你真的有誠意,再派個年輕利索的來!”
公孫淵無法,隻好再派“侍中”衛演來,聲稱願意先送兒子為人質然後親自投降。司馬懿嘿嘿冷笑不屑一顧:“軍事上的大計不外乎五條: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不能走則降,不能降則死。你們既然不肯當麵授首,可以決一死戰。人質?我不希罕!”(注1)眼看襄平覆滅在即,走投無路的公孫淵隻好奮力突圍,被司馬懿截擊後斬首於遼河河畔。司馬懿入城後,點招燕國的公卿百官以及一些“偽軍”,共有七千多人。司馬懿一聲令下,七千人人頭落地。隨後,司馬懿開始清理內政,遼東連帶著它的四萬戶三十萬口重入魏國版圖。公孫淵的權力奪自他叔叔公孫恭,自從將他叔叔公孫恭趕下台後一直囚禁,司馬懿首先放了這位公孫恭。隨後,他又把曾經勸阻公孫淵反叛而被殺害的大臣祭奠一番。當時漸進隆冬,來自中原的魏軍哪裏受得了遼東的嚴寒,紛紛來求司馬懿多發一件冬衣(襄平城內有許多現成的戰利品),司馬懿也不同意:“這些都是國家的財產,我不能私自處置。”說完後,命令軍中六十歲以上的老兵一千多人回家頤養天年,並對戰死的士兵發喪。隨後下令班師。
當年冬,司馬懿班師到了薊縣(今北京市郊)時,遇到了曹睿派來慰勞的使者。曹睿論功行賞,增封昆陽縣為司馬懿封地,使其封地達到舞陽昆陽兩縣(除曹魏宗族外,司馬懿是第一個封地超過一縣的大臣),並命令他回長安鎮守。然而沒幾天,當司馬懿到了白屋(今河南省境內)時,又接連幾次受到了詔書,要他立刻回洛陽親自麵見曹睿。這樣的“三日之間,詔書五至”而且內容相左,令司馬懿大吃一驚,莫非宮廷有變?他當即拋下大軍,和使者來個午夜狂奔,到洛陽的四百裏路一晚上就趕到了(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六十一歲了,真是硬朗)。司馬懿的擔心不是多餘的,這翻來覆去的幾份詔書背後確實有一番明爭暗鬥。曹睿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病重不起。他自知來日無多,開始考慮起後事,先立八歲的曹芳為太子,並任命了大將軍曹宇為首,夏侯獻,曹爽,曹肇和秦朗五人為輔政大臣。這五個人中,秦朗是曹操養子,實際上全都是宗族,並沒有考慮戰功政績威望資歷都無可挑剔的司馬懿(注2)。然而,曹睿信任的兩個內臣孫資劉放與夏侯獻曹肇私交惡劣,擔心這些人當政後會不利於自己,因此趁隻有曹爽在場時對病榻上的曹睿說曹宇難堪大任,曹肇秦朗調戲宮女目無法紀,並推薦了曹爽司馬懿。曹睿極為憤怒,立刻著手修改輔政大臣的名單。曹睿問跟前的曹爽:“你能堪當大任嗎?”曹爽這個廢物卻冷汗淋淋,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還得靠孫資劉放打圓場(這一幕,並不亞於後來劉禪著名的樂不思蜀)。曹睿知道曹爽是個繡花枕頭,猶豫再三,但終於在孫資劉放的勸說下安排了以曹爽為首,司馬懿為輔的新輔政班子,並專門任命了年富力強的孫禮為曹爽的長史。司馬懿前後收到的自相矛盾的詔書,就是這一係列變故的“物證”。司馬懿到了洛陽後立刻晉見曹睿。氣若遊絲的曹睿泣不成聲,以最後的力氣擠出了幾句話:“我死後,後事就全靠您了。死沒什麽可怕,能挺到現在見您一麵,我也瞑目了。”曹睿隨後把他的兩個養子曹芳曹旬兩人叫來,指著曹芳說:“就是這個孩子,不要認錯。”司馬懿同樣老淚縱橫:“當年文皇帝(曹丕)把您託付與老臣時,我盡心竭力輔佐,這十幾年的所作所為您都是親眼所見啊。”經過這麽一番費心勞力,曹睿的病情迅速惡化,不久後去世。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歲的年齡登基為大魏的皇帝,曹睿的皇後郭氏以太後的身份臨朝主政。
公認的是,曹睿的這份安排給後來江山易手埋下了隱患,但其中的原因則各有說法。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原因並不是重用“鷹揚之臣”司馬懿,也不是大草包曹爽,而是這個小皇帝太小,控製不了天下因此大權必然旁落他人而重蹈東漢宮廷內亂不已的覆轍。陳壽指出曹睿應擇立有為的長君,以維持曹氏的國祚,是極中肯的。此時的司馬懿對曹魏政壇最大的影響力其實來自兩個方麵:第一,他幾十年的政績戰功威望資歷;第二,他與郭太後的交情。郭太後沒有子女,很喜愛他的兩個侄子郭德郭建,而這兩人的夫人卻不偏不巧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女兒,可見兩家關係之近。這兩點都與輔政大臣的身份無關。沒有輔政大臣的頭銜,司馬懿仍然會是司馬懿。當然,曹爽就完全不是曹爽了。
</br>
公孫淵無法,隻好再派“侍中”衛演來,聲稱願意先送兒子為人質然後親自投降。司馬懿嘿嘿冷笑不屑一顧:“軍事上的大計不外乎五條: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不能走則降,不能降則死。你們既然不肯當麵授首,可以決一死戰。人質?我不希罕!”(注1)眼看襄平覆滅在即,走投無路的公孫淵隻好奮力突圍,被司馬懿截擊後斬首於遼河河畔。司馬懿入城後,點招燕國的公卿百官以及一些“偽軍”,共有七千多人。司馬懿一聲令下,七千人人頭落地。隨後,司馬懿開始清理內政,遼東連帶著它的四萬戶三十萬口重入魏國版圖。公孫淵的權力奪自他叔叔公孫恭,自從將他叔叔公孫恭趕下台後一直囚禁,司馬懿首先放了這位公孫恭。隨後,他又把曾經勸阻公孫淵反叛而被殺害的大臣祭奠一番。當時漸進隆冬,來自中原的魏軍哪裏受得了遼東的嚴寒,紛紛來求司馬懿多發一件冬衣(襄平城內有許多現成的戰利品),司馬懿也不同意:“這些都是國家的財產,我不能私自處置。”說完後,命令軍中六十歲以上的老兵一千多人回家頤養天年,並對戰死的士兵發喪。隨後下令班師。
當年冬,司馬懿班師到了薊縣(今北京市郊)時,遇到了曹睿派來慰勞的使者。曹睿論功行賞,增封昆陽縣為司馬懿封地,使其封地達到舞陽昆陽兩縣(除曹魏宗族外,司馬懿是第一個封地超過一縣的大臣),並命令他回長安鎮守。然而沒幾天,當司馬懿到了白屋(今河南省境內)時,又接連幾次受到了詔書,要他立刻回洛陽親自麵見曹睿。這樣的“三日之間,詔書五至”而且內容相左,令司馬懿大吃一驚,莫非宮廷有變?他當即拋下大軍,和使者來個午夜狂奔,到洛陽的四百裏路一晚上就趕到了(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六十一歲了,真是硬朗)。司馬懿的擔心不是多餘的,這翻來覆去的幾份詔書背後確實有一番明爭暗鬥。曹睿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病重不起。他自知來日無多,開始考慮起後事,先立八歲的曹芳為太子,並任命了大將軍曹宇為首,夏侯獻,曹爽,曹肇和秦朗五人為輔政大臣。這五個人中,秦朗是曹操養子,實際上全都是宗族,並沒有考慮戰功政績威望資歷都無可挑剔的司馬懿(注2)。然而,曹睿信任的兩個內臣孫資劉放與夏侯獻曹肇私交惡劣,擔心這些人當政後會不利於自己,因此趁隻有曹爽在場時對病榻上的曹睿說曹宇難堪大任,曹肇秦朗調戲宮女目無法紀,並推薦了曹爽司馬懿。曹睿極為憤怒,立刻著手修改輔政大臣的名單。曹睿問跟前的曹爽:“你能堪當大任嗎?”曹爽這個廢物卻冷汗淋淋,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還得靠孫資劉放打圓場(這一幕,並不亞於後來劉禪著名的樂不思蜀)。曹睿知道曹爽是個繡花枕頭,猶豫再三,但終於在孫資劉放的勸說下安排了以曹爽為首,司馬懿為輔的新輔政班子,並專門任命了年富力強的孫禮為曹爽的長史。司馬懿前後收到的自相矛盾的詔書,就是這一係列變故的“物證”。司馬懿到了洛陽後立刻晉見曹睿。氣若遊絲的曹睿泣不成聲,以最後的力氣擠出了幾句話:“我死後,後事就全靠您了。死沒什麽可怕,能挺到現在見您一麵,我也瞑目了。”曹睿隨後把他的兩個養子曹芳曹旬兩人叫來,指著曹芳說:“就是這個孩子,不要認錯。”司馬懿同樣老淚縱橫:“當年文皇帝(曹丕)把您託付與老臣時,我盡心竭力輔佐,這十幾年的所作所為您都是親眼所見啊。”經過這麽一番費心勞力,曹睿的病情迅速惡化,不久後去世。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歲的年齡登基為大魏的皇帝,曹睿的皇後郭氏以太後的身份臨朝主政。
公認的是,曹睿的這份安排給後來江山易手埋下了隱患,但其中的原因則各有說法。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原因並不是重用“鷹揚之臣”司馬懿,也不是大草包曹爽,而是這個小皇帝太小,控製不了天下因此大權必然旁落他人而重蹈東漢宮廷內亂不已的覆轍。陳壽指出曹睿應擇立有為的長君,以維持曹氏的國祚,是極中肯的。此時的司馬懿對曹魏政壇最大的影響力其實來自兩個方麵:第一,他幾十年的政績戰功威望資歷;第二,他與郭太後的交情。郭太後沒有子女,很喜愛他的兩個侄子郭德郭建,而這兩人的夫人卻不偏不巧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女兒,可見兩家關係之近。這兩點都與輔政大臣的身份無關。沒有輔政大臣的頭銜,司馬懿仍然會是司馬懿。當然,曹爽就完全不是曹爽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