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逆耳忠言中,有一人與眾不同。崇華殿遭火災時,曹睿問太史令高隆堂,這有沒有什麽風水上的問題?高隆堂說這是老天懲罰作威作福的君主,再順勢勸曹睿收手,曹睿當然不聽。剛剛開工,上麵忽然發現了個鵲巢,曹睿又把這個太史令招來,高隆堂卻以鳩占鵲巢來解釋:"這樣的徵兆,恐怕意味著宮殿建成後,他的主人已經不姓曹了。如今的解決方法,還是停建,讓這幾萬民工回去務農。您如果能罷徭役興德政,那麽即使是三皇五帝也可以相提並論。"曹睿聽的悚然動容,但還是不停工。高隆堂的話,一方麵有歷代失政的君主必定亡國的古訓,一方麵有對曹魏疏遠親族政策的擔憂。曹丕登基後,限製他的兄弟們的權限,雖然有王位卻將他們封地從一個郡削減為一個縣,手下也隻有一百多老兵。曹睿當政後雖然復他們的封地為一個郡,但仍然不給實際的職權。才高八鬥的曹植屢次上表要為國效勞,都被他的這個侄子婉言謝絕,禮貌而堅定。這樣的政壇,自然是君輕臣重,或許這時的高隆堂已經預見到了魏國亡於宮廷政變的前景。第二年,彗星出現,高隆堂再次趁機勸曹睿停止這些勞民傷財的無用功,兩年後病死前更直言要曹睿防範"鷹揚之臣"(多半,指的就是司馬懿)。曹睿對他的態度,則和對陳群楊阜等人差不多,禮貌地不聽。不知道他是否沒聽懂。
景出元年(公元237年),鑑於公孫淵出爾反爾,又聯結東吳,曹睿任命了毌丘儉為幽州刺史作進兵討伐的準備。毌丘儉得此重任後,到也兢兢業業,不久後上表稱要出兵,信誓旦旦地說手到擒來。群臣大都議論紛紛,說公孫家在遼東已經幾代人了,根深蒂固;而毌丘儉說這麽輕鬆就能獲勝,恐怕是吹牛。曹睿不聽,他命令毌丘儉進兵的同時,還下旨征公孫淵進京,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公孫淵一看,當即就公然反叛,來了個兵來將擋抗拒毌丘儉。這時候正逢雨季,遼河漲水後毌丘儉打不贏,壓不住這個地頭蛇,隻好撤兵。公孫淵得意忘形,魏國就這麽兩下子啊?立即稱燕王,改元並任命百官,公開地造了反,還對鮮卑一通封官許願,拉著一起要給曹魏點顏色看看。
禍不單行,這年九月各地發了洪水。這個時候的曹睿,外不修長城內不壘堤壩,仍然在忙著“裝修”自己的私宅。曹睿為了求長生不老的辦法,又命令把漢武帝在長安的銅人和呈露盤等運到洛陽,給自己新建的宮殿添彩。銅人太重,半道隻好放棄;而漢武帝建的呈露盤半道也斷了,摔在地上的聲音幾十裏外都能聽到。於是他就命令在洛陽另行鑄龍造鳳。大概是認為宮殿建設進度遲緩,他在洛陽讓公卿全都跟著他挖土建殿,自己也不偷懶。魏國前有夏侯惇後有鄧艾,確實曾經親手幹農活來以身作則鼓勵農墾屯田,您堂堂的魏明帝,就這麽承上啟下地帶著大家“幹活”?如果您能效仿大禹即使是秦始皇也比這強啊。這樣的胡來,當然又遭致了反對。有一個叫董尋的小官,言辭激烈地上表,直斥曹睿修建宮殿本身就勞民傷財,還說讓公卿百官動手簡直是丟人現眼。如此一番痛斥後,董尋就等死不想活了;而曹睿果然龍顏大怒,但也是一如既往地既不聽也不罪。或許,他雖然胡來卻不傻;或許,他忙得沒空?高隆堂衛覬等要員也是連連上表,先說如今天下三分,雖然有人為了取悅大家,說我們是堯舜吳蜀是“土鼠”,實際上天下三分,大家各為其主,和春秋戰國的形勢沒什麽兩樣。如今還有些地方千裏沒有人煙,您不加以注意,恐怕無法振興國家。當年武皇帝(曹操)在世,“後宮食不過一肉,衣不用錦繡,茵蓐不緣飾,器物無丹漆”,因此才能剿滅群雄給您留下這麽個天下,這都是您親眼所見。吳蜀這樣的對手,並非呼嘯山林的草寇,都是各自獨立稱孤道寡的強敵。如果有人來告訴大家,孫權劉禪都勵精圖治,輕徭薄賦,舉賢任能,有禮有度,您能不擔心?反過來,如果他們揮霍無度苛捐雜稅,您難道不拍手慶幸?如今我們還是應該聚集群臣,量入為出,否則早晚國庫見底,那時候就悔之晚矣。
自從吳蜀的進攻被打退,諸葛亮病死的隨後幾年,是最能夠體現曹睿為人的幾年。曹睿在封建君主中可算個異類,簡單的說,他昏而不庸,私事昏而公事不庸。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克鄴城後,曹丕娶了袁熙的夫人甄氏為妻,於建安十一年(注2)生下曹睿。曹睿小時候就很聰明,曹操對這個孫子也是寵愛有加。三國誌明帝紀記載,曹操“每朝宴會同,叡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曹丕雖然因為他的母親甄氏失寵被殺而不曾正式立他為太子,其實早就心有所屬。三國誌記載,曹睿“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他在位的十二年中,軍事上可謂頗有建樹,吳蜀的攻勢都被遏製,無論孫權陸遜還是諸葛亮都未能從他手裏得到任何便宜,孫權甚至可謂出盡了洋相。臨終前又派司馬懿平叛公孫淵,使遼東重入魏國版圖。同時,他並沒有不切實際的伐吳滅蜀的計劃。曹休兵敗淮南,他能亡羊補牢;曹真遭遇大雨,他也能適可而止。政治經濟上,他注重法理,明於斷獄,五銖錢的恢復也堪稱大手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私生活糜爛。修宮殿招宮女,為此犯顏直諫的大臣不下二十多人,曹睿對他們的態度也是一視同仁:既不聽,也不罪,相當的寬容和固執。楊阜把那個芝麻官打扁後,他處處躲著這位楊少府,看來也知道自己理虧;陳群高隆堂的奏章,他看後也能動容收斂。既然如此,您為什麽不徹底來個知錯就改,那樣您不就是有口皆碑的明君了嗎?作為個人悲劇,曹睿荒淫的私生活直接造成了他的短命。曹丕曹睿都好色,甚至是荒淫。這大概也是他們以四十歲和三十四歲英年去世的原因之一。幸運的是,曹睿在位時期,魏國疆域龐大,總的講軍事政治經濟諸情況也相當不錯,加之他有一批忠誠正直的手下,他的上樑不正並沒有導致下樑歪。他本人也痛恨下樑歪,浮華的他卻屢次三番地下令不得錄用浮華的“同夥”。反過來下樑不歪或多或少緩解了他的上樑不正,曹魏這輛火車並未脫軌。
</br>
景出元年(公元237年),鑑於公孫淵出爾反爾,又聯結東吳,曹睿任命了毌丘儉為幽州刺史作進兵討伐的準備。毌丘儉得此重任後,到也兢兢業業,不久後上表稱要出兵,信誓旦旦地說手到擒來。群臣大都議論紛紛,說公孫家在遼東已經幾代人了,根深蒂固;而毌丘儉說這麽輕鬆就能獲勝,恐怕是吹牛。曹睿不聽,他命令毌丘儉進兵的同時,還下旨征公孫淵進京,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公孫淵一看,當即就公然反叛,來了個兵來將擋抗拒毌丘儉。這時候正逢雨季,遼河漲水後毌丘儉打不贏,壓不住這個地頭蛇,隻好撤兵。公孫淵得意忘形,魏國就這麽兩下子啊?立即稱燕王,改元並任命百官,公開地造了反,還對鮮卑一通封官許願,拉著一起要給曹魏點顏色看看。
禍不單行,這年九月各地發了洪水。這個時候的曹睿,外不修長城內不壘堤壩,仍然在忙著“裝修”自己的私宅。曹睿為了求長生不老的辦法,又命令把漢武帝在長安的銅人和呈露盤等運到洛陽,給自己新建的宮殿添彩。銅人太重,半道隻好放棄;而漢武帝建的呈露盤半道也斷了,摔在地上的聲音幾十裏外都能聽到。於是他就命令在洛陽另行鑄龍造鳳。大概是認為宮殿建設進度遲緩,他在洛陽讓公卿全都跟著他挖土建殿,自己也不偷懶。魏國前有夏侯惇後有鄧艾,確實曾經親手幹農活來以身作則鼓勵農墾屯田,您堂堂的魏明帝,就這麽承上啟下地帶著大家“幹活”?如果您能效仿大禹即使是秦始皇也比這強啊。這樣的胡來,當然又遭致了反對。有一個叫董尋的小官,言辭激烈地上表,直斥曹睿修建宮殿本身就勞民傷財,還說讓公卿百官動手簡直是丟人現眼。如此一番痛斥後,董尋就等死不想活了;而曹睿果然龍顏大怒,但也是一如既往地既不聽也不罪。或許,他雖然胡來卻不傻;或許,他忙得沒空?高隆堂衛覬等要員也是連連上表,先說如今天下三分,雖然有人為了取悅大家,說我們是堯舜吳蜀是“土鼠”,實際上天下三分,大家各為其主,和春秋戰國的形勢沒什麽兩樣。如今還有些地方千裏沒有人煙,您不加以注意,恐怕無法振興國家。當年武皇帝(曹操)在世,“後宮食不過一肉,衣不用錦繡,茵蓐不緣飾,器物無丹漆”,因此才能剿滅群雄給您留下這麽個天下,這都是您親眼所見。吳蜀這樣的對手,並非呼嘯山林的草寇,都是各自獨立稱孤道寡的強敵。如果有人來告訴大家,孫權劉禪都勵精圖治,輕徭薄賦,舉賢任能,有禮有度,您能不擔心?反過來,如果他們揮霍無度苛捐雜稅,您難道不拍手慶幸?如今我們還是應該聚集群臣,量入為出,否則早晚國庫見底,那時候就悔之晚矣。
自從吳蜀的進攻被打退,諸葛亮病死的隨後幾年,是最能夠體現曹睿為人的幾年。曹睿在封建君主中可算個異類,簡單的說,他昏而不庸,私事昏而公事不庸。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克鄴城後,曹丕娶了袁熙的夫人甄氏為妻,於建安十一年(注2)生下曹睿。曹睿小時候就很聰明,曹操對這個孫子也是寵愛有加。三國誌明帝紀記載,曹操“每朝宴會同,叡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曹丕雖然因為他的母親甄氏失寵被殺而不曾正式立他為太子,其實早就心有所屬。三國誌記載,曹睿“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他在位的十二年中,軍事上可謂頗有建樹,吳蜀的攻勢都被遏製,無論孫權陸遜還是諸葛亮都未能從他手裏得到任何便宜,孫權甚至可謂出盡了洋相。臨終前又派司馬懿平叛公孫淵,使遼東重入魏國版圖。同時,他並沒有不切實際的伐吳滅蜀的計劃。曹休兵敗淮南,他能亡羊補牢;曹真遭遇大雨,他也能適可而止。政治經濟上,他注重法理,明於斷獄,五銖錢的恢復也堪稱大手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私生活糜爛。修宮殿招宮女,為此犯顏直諫的大臣不下二十多人,曹睿對他們的態度也是一視同仁:既不聽,也不罪,相當的寬容和固執。楊阜把那個芝麻官打扁後,他處處躲著這位楊少府,看來也知道自己理虧;陳群高隆堂的奏章,他看後也能動容收斂。既然如此,您為什麽不徹底來個知錯就改,那樣您不就是有口皆碑的明君了嗎?作為個人悲劇,曹睿荒淫的私生活直接造成了他的短命。曹丕曹睿都好色,甚至是荒淫。這大概也是他們以四十歲和三十四歲英年去世的原因之一。幸運的是,曹睿在位時期,魏國疆域龐大,總的講軍事政治經濟諸情況也相當不錯,加之他有一批忠誠正直的手下,他的上樑不正並沒有導致下樑歪。他本人也痛恨下樑歪,浮華的他卻屢次三番地下令不得錄用浮華的“同夥”。反過來下樑不歪或多或少緩解了他的上樑不正,曹魏這輛火車並未脫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