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睿的為人雖然有點“小人”,但卻有令人難以理解的相同之處,就是對同為“小人”的傢夥深惡痛絕,上樑不正還不許下樑歪。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國發生了所謂的“太和浮華案”。


    曹睿繼位後的太和初年,部分富貴子弟在京師洛陽相互結交清談名理,這就是後來玄學思潮的起源。其中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等四人稱為四聰,諸葛亮的親族諸葛誕和鄧颺等八人為八達(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也在其中),另有三個並沒有才幹而僅憑老子的地位而位居高官的傢夥稱為三豫。三豫是三個廢物,而四聰八達十二人的才能則參差不齊。他們的共同點是熱衷於當時方興未艾的玄學。玄學脫胎於老子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注2),沾染這樣思潮的人多少顯得虛浮不踏實。曹魏的老一輩革命家都是從建安的亂世中奮鬥出來的實幹家,對此相當地看不慣,曹睿本人對他們也十分厭惡。代理司徒的董昭就曾上表,要曹睿“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曹睿於是順水推舟,當年二月一道詔書把這十五個傢夥通通罷官(注3)。不過,曹睿臨死時卻託孤於與這些人相好的曹爽,他們也都紛紛“春風吹又生”。


    與此同時,孫權為連年戰事導致的兵馬人口損減而憂心忡忡,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萬多兵馬東渡夷洲(台灣)朱崖(海南)及亶洲(日本),打算遷那裏的人民到東吳作勞動力及充軍。臨行前,陸遜全琮就上表勸阻,說勞師襲遠此行兇多吉少。孫權不聽,執意命二人出師。兩位將軍於是在吳大帝的深切期盼中出海遠航,開始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注1後出師表,不見於諸葛亮的文集甚至西蜀的文獻,卻是在吳人張儼的文集裏被發現,還號稱“默記”,它的真實性自然成了議論的焦點。另外,趙雲死於第二年,這時候還沒有去世。這樣的錯漏更增加了它是偽作的懷疑。有學者認為它是諸葛瑾兒子諸葛恪的偽作。陳壽未將其收錄在三國誌裏,至少是很有道理的。


    注2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在中國封建社會,由大亂之世轉為大治都必須經過一個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過程。西漢初年盛行的黃老思想,東漢初光武“以柔道治天下”等等,都是先例。魏明帝曹睿在位時,北方也處在這麽一個休養生息的時期,這是當時玄學產生的社會背景。但是,這個“無為而治”很容易變成“無所作為”,因此被曹睿及朝中的元老們厭惡,後來晉朝的迅速墮落也證明了這一點。


    注3世說新語上如此記載,實際情況有些出入。首先,與三豫不同,四聰八達的名單不全,但按照後來事情發展的推測,與曹爽關係密切的何宴畢軌(兩人均為曹魏的駙馬)應該是其中成員。諸葛誕鄧颺確實因此丟了官,司馬師則在曹睿去世前一直賦閑“失業”(應該與此案有關)無官可丟。夏侯玄和何宴畢軌則因為是皇族,不至於“下崗”,但擔任的都是地位不高的閑職。總之,這些人在曹睿時代確實都不得誌。


    孔明仲達的初次交手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七月,魏國大司馬(注1)曹真上表,說蜀軍屢次侵犯邊境,願從斜穀進兵討伐蜀漢。如果能分兵幾路同時攻打,則必然能有所斬獲,可望一勞永逸地解決西蜀。曹睿同意後,命令大將軍司馬懿逆漢水而上,其他人則紛紛取道子午穀武威(原文如此,但武威遠在西涼,多半是武都之誤)等地,要多路共同伐蜀。陳群當時就不同意,認為這個想法太樂觀:"當年太祖(曹操)攻打張魯時,一路收割豆麥來充軍糧,仍然弄得軍糧匱乏。如今這個條件都沒有,何況斜穀道路險要,從那裏轉運則必然會招致蜀軍的劫掠,多留兵守衛糧草就會缺人打仗,不能不三思而後行啊。"曹睿把這個意見告訴了曹真,曹真又建議從子午穀進攻。陳群一看,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嘛,看來曹真是鐵了心要動兵了。見事情無法挽回,他再次發表了一通意見,不過主要是對進兵的戰術看法了。曹真就根據這些建議,出兵。


    諸葛亮聽說魏軍來勢洶洶,先在險關要路布置人馬嚴陣以待,又命令江州的李嚴(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就已經命令李嚴移駐江州這個重要的後勤基地)率領兩萬人馬北上漢中增加防務力量。李嚴人沒來,這一番部署也沒能等到對手。曹真因為老天不開眼連降三十多天大雨,棧道多有損壞而無法動彈。司馬懿郭淮等人雖然有所動作,但曹真這個大頭不動,他們也難有大的作為。魏國重臣華歆楊阜王肅(王朗的兒子)等等紛紛上表,說此行無利可圖請曹睿下旨收兵。曹睿在軍事上並不糊塗,九月命令曹真撤兵。


    東吳的孫權看到曹魏的主力向西蜀而動,立刻又開始動合肥的腦筋。揚州地區的新任首腦征東將軍滿寵於是集中兗州豫州的人馬到揚州準備應戰。看到合肥不好對付,東吳又撤了兵,於是魏國的朝廷也命令兗州豫州的兵將回去。滿寵不同意:"敵人大動幹戈卻這麽回去了,肯定是想騙我們撤兵後在捲土重來,現在不能撤兵。"十幾天後,吳軍果然捲土重來,但當然打不下有準備的合肥,隻好真的撤了兵。吳蜀對曹魏攻勢的最大缺陷,就是都想等便宜。魏國主力在東則蜀攻陳倉,魏國主力在西則吳攻合肥。然而從戰略上講,這麽做是魏國出牌吳蜀跟牌,連擲幾把色子的機會都沒有,主動權一直在魏國的手裏。魏國的戰略也很明確,就是避免兩線作戰,東攻則西守,西攻則東守,然後靜待有利的時機將吳蜀中的一個先吃掉,再收拾下一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稱周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稱周郎並收藏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