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東漢的光武帝劉秀為後世留下了一句名言:"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占領漢中後,曹操的手下們立刻就想起了這一古訓。當時擔任丞相主簿的司馬懿提議:"劉備雖然從劉璋手上騙到了益州,但蜀人對他並未心服口服。如今他又和孫權結仇,為了江陵糾纏不休(劉備雖然和孫權和解,但直到當年十一月左右才回到成都),這樣的天賜良機不能放過。如今攻克漢中,西川頗有唇亡齒寒之感。如果進兵,對手必然土崩瓦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想不到,一直"壯心不已"的曹操這時卻搖了搖頭沒有效仿漢光武,或許他是想起了赤壁的前車之鑑,認為攻取西川決不會那麽容易;或許是他還惦記著其他的地方,不能在此泥足深陷。劉曄也跟著說:"劉備是人中豪傑,進退有度但做決定不太迅速。如今他剛剛得到西蜀,還沒能使手下心服口服。如今我們兵鋒所向,蜀人震恐,形勢一邊倒。如今以您的英明,趁勢進取沒有不克的理由。如果稍微慢一點,那麽諸葛孔明明於治國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為將,蜀地人民安定後則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曹操還是沒有聽從。畢竟,劉秀得隴望蜀時已經沒有別的擔心,而曹操卻做不到。七天後,曹操的部下帶來了幾個從蜀中逃來的人。曹操問起西蜀的情況,他們老實交待:"西蜀聽說您攻克了漢中,相當驚恐。一天裏的大驚小怪幾十次,守將殺都沒用。"曹操有點動心,又問劉曄:"現在進兵,如何?"沒想到,這次輪到劉曄搖頭說no:"如今西蜀已經有了防備,不靈了。"曹操於是留夏侯淵為主將鎮守漢中,自己回師。當年董卓李催禍亂長安時,不少人避亂從斜穀等道路入漢中,不下幾十萬人。如今北方平定了,漢中長安又成了一家,他們懷念故土,共有八萬多戶的居民跟著曹操離開了漢中。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與劉備達成妥協的孫權趁曹操西征漢中的良機,帶領十萬大軍發動了對合肥的大規模攻勢,深入長江以北幾百裏。當時的合肥隻有七千守軍,由張遼李典樂進三員虎將統領。曹操西征時未雨綢繆,考慮到了合肥的安危,給合肥的護軍薛悌留下了一封錦囊妙計,上寫著:“吳軍不到,不許開拆。”麵對著孫權的兵臨城下,大家打開了這封信,上麵卻隻有寥寥數語:“如果孫權到了,張李兩位將軍出戰,樂將軍堅守,薛護軍不得幹擾作戰。”大家麵麵相覷,嘴巴上雖然不說心裏麵卻都嘀咕:七千人馬怎能抵抗十萬大軍?張遼看到大家的猶豫,胸有成竹地分析道:“魏公遠在漢中,因此孫權才敢大動幹戈趁火打劫。坐等救兵,我們早就完了。這就是為什麽魏公叫我們先趁其立足未穩先發製人的原因:挫敗敵人的銳氣安定我方的心態,然後可以堅守。”樂進等人仍然有顧慮,沉默不言。張遼大怒:“成敗在此一舉。你們若是狐疑顧慮,我自己也要決一死戰!”這一番言語,終於打動了向來和張遼不睦的李典:“這是國家大事,我怎敢因為私怨而荒廢公事!願隨將軍出戰!”當天晚上,張遼募集了八百敢死隊員,殺牛宰馬激勵士氣。
第二天清晨,還在作著攻克合肥美夢的孫權,遇到的卻是一位披堅執銳身先士卒的勇士。張遼率領他的八百鐵騎給了孫權當頭一棒,並親自斬殺幾十名江東將士。麵對吳國的十萬大軍,他放肆地大叫:“我就是合肥主將張遼!孫仲謀,快來決一死戰!”然後旋風一般地沖向孫權的麾蓋。孫權大驚失色手足無措,逃到一處小山上暫避。張遼跟著就殺到,示威般地大喊要孫權出來決戰。孫權到底不是孫策,不敢應戰,躲在人群裏手裏拿著長戟戰戰兢兢。然而,驚魂初定的他看清張遼隻不過有幾百騎兵後,鎮靜下來,立刻指揮人馬把這些“送死”的傢夥分割包圍,嘴角開始浮現出了微笑。不過,他的微笑不久就凝固了:就在他眼皮底下張遼越戰越勇,帶著幾十名騎兵左衝右突,東吳的人馬根本就擋不住這位橫衝直撞的張文遠,他帶著幾十名騎兵一舉衝破了孫權的包圍。還在包圍圈中奮戰的士兵們見到,高聲大喊:“張將軍,你就這麽捨棄我等嗎!”張遼聽到後,眉頭都不皺就翻身躍馬再次殺進重圍,完全不把“多英俊”的江東子弟放在眼裏,又將這些人馬帶出。孫權的人馬完全泄了氣,沒人敢擋一招半勢。這樣,自從早晨到中午,張遼將誌在必得的吳軍蹂躪一番後回到合肥堅守。魏吳雙方這下子都相信了,合肥決不是可以輕易攻克的!孫權勉強在城底下又磨蹭了十幾天後,無奈地對一鼓喪氣,如今再竭三完蛋的部隊下了撤退的命令。大軍都已經上路了,孫權還在帶領幾名親隨將領在逍遙津北部戀戀不捨地看著合肥城。他明白,曹操西征東線空虛這樣的天賜良機是不會再有了。如今不但未能將合肥守軍擊敗並一舉攻克,還弄了個灰頭土臉,看來近在眼前的合肥註定要成為自己遠在天邊的一個夢了。然而,正在他出神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個夢成了個徹頭徹尾的惡夢:張遼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帶著他那精銳騎兵追了上來!而孫權的部隊,早已離開了戰場,叫都叫不回來了,十萬大軍的頭腦全都落了單!此時他身邊隻有甘寧淩統等的一千多人馬(按吳書,甘寧一千淩統三百),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他居然成了被張遼圍攻的窩囊態勢!甘寧一邊激勵東吳將士擊鼓鼓舞士氣,一麵與呂蒙等死死抗擊著這位張文遠。淩統則親自保護孫權殺出重圍後,自己又翻身回頭阻擋張遼的人馬,直到全軍覆沒自己掛彩。倚仗部下的拚死奮戰,孫權終於逃到了逍遙津的邊上,剛剛鬆了一口氣的他卻發現,橋,橋,橋早就被人拆了!一丈多的距離,沒有一片木板!他的親身護衛穀利急中生智,叫他稍微退後,然後快馬加鞭終於藉助於慣性跳過了橋。就這樣,這位後來的吳大帝改立定跳遠為助跑,終於擺脫了被活捉的危險,隨即被南岸的吳軍接應入船。虎口脫險的他麵對垂淚相賀的公卿也是心有餘悸:"這樣的屈辱,我銘記在心。"
</br>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東漢的光武帝劉秀為後世留下了一句名言:"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占領漢中後,曹操的手下們立刻就想起了這一古訓。當時擔任丞相主簿的司馬懿提議:"劉備雖然從劉璋手上騙到了益州,但蜀人對他並未心服口服。如今他又和孫權結仇,為了江陵糾纏不休(劉備雖然和孫權和解,但直到當年十一月左右才回到成都),這樣的天賜良機不能放過。如今攻克漢中,西川頗有唇亡齒寒之感。如果進兵,對手必然土崩瓦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想不到,一直"壯心不已"的曹操這時卻搖了搖頭沒有效仿漢光武,或許他是想起了赤壁的前車之鑑,認為攻取西川決不會那麽容易;或許是他還惦記著其他的地方,不能在此泥足深陷。劉曄也跟著說:"劉備是人中豪傑,進退有度但做決定不太迅速。如今他剛剛得到西蜀,還沒能使手下心服口服。如今我們兵鋒所向,蜀人震恐,形勢一邊倒。如今以您的英明,趁勢進取沒有不克的理由。如果稍微慢一點,那麽諸葛孔明明於治國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為將,蜀地人民安定後則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曹操還是沒有聽從。畢竟,劉秀得隴望蜀時已經沒有別的擔心,而曹操卻做不到。七天後,曹操的部下帶來了幾個從蜀中逃來的人。曹操問起西蜀的情況,他們老實交待:"西蜀聽說您攻克了漢中,相當驚恐。一天裏的大驚小怪幾十次,守將殺都沒用。"曹操有點動心,又問劉曄:"現在進兵,如何?"沒想到,這次輪到劉曄搖頭說no:"如今西蜀已經有了防備,不靈了。"曹操於是留夏侯淵為主將鎮守漢中,自己回師。當年董卓李催禍亂長安時,不少人避亂從斜穀等道路入漢中,不下幾十萬人。如今北方平定了,漢中長安又成了一家,他們懷念故土,共有八萬多戶的居民跟著曹操離開了漢中。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與劉備達成妥協的孫權趁曹操西征漢中的良機,帶領十萬大軍發動了對合肥的大規模攻勢,深入長江以北幾百裏。當時的合肥隻有七千守軍,由張遼李典樂進三員虎將統領。曹操西征時未雨綢繆,考慮到了合肥的安危,給合肥的護軍薛悌留下了一封錦囊妙計,上寫著:“吳軍不到,不許開拆。”麵對著孫權的兵臨城下,大家打開了這封信,上麵卻隻有寥寥數語:“如果孫權到了,張李兩位將軍出戰,樂將軍堅守,薛護軍不得幹擾作戰。”大家麵麵相覷,嘴巴上雖然不說心裏麵卻都嘀咕:七千人馬怎能抵抗十萬大軍?張遼看到大家的猶豫,胸有成竹地分析道:“魏公遠在漢中,因此孫權才敢大動幹戈趁火打劫。坐等救兵,我們早就完了。這就是為什麽魏公叫我們先趁其立足未穩先發製人的原因:挫敗敵人的銳氣安定我方的心態,然後可以堅守。”樂進等人仍然有顧慮,沉默不言。張遼大怒:“成敗在此一舉。你們若是狐疑顧慮,我自己也要決一死戰!”這一番言語,終於打動了向來和張遼不睦的李典:“這是國家大事,我怎敢因為私怨而荒廢公事!願隨將軍出戰!”當天晚上,張遼募集了八百敢死隊員,殺牛宰馬激勵士氣。
第二天清晨,還在作著攻克合肥美夢的孫權,遇到的卻是一位披堅執銳身先士卒的勇士。張遼率領他的八百鐵騎給了孫權當頭一棒,並親自斬殺幾十名江東將士。麵對吳國的十萬大軍,他放肆地大叫:“我就是合肥主將張遼!孫仲謀,快來決一死戰!”然後旋風一般地沖向孫權的麾蓋。孫權大驚失色手足無措,逃到一處小山上暫避。張遼跟著就殺到,示威般地大喊要孫權出來決戰。孫權到底不是孫策,不敢應戰,躲在人群裏手裏拿著長戟戰戰兢兢。然而,驚魂初定的他看清張遼隻不過有幾百騎兵後,鎮靜下來,立刻指揮人馬把這些“送死”的傢夥分割包圍,嘴角開始浮現出了微笑。不過,他的微笑不久就凝固了:就在他眼皮底下張遼越戰越勇,帶著幾十名騎兵左衝右突,東吳的人馬根本就擋不住這位橫衝直撞的張文遠,他帶著幾十名騎兵一舉衝破了孫權的包圍。還在包圍圈中奮戰的士兵們見到,高聲大喊:“張將軍,你就這麽捨棄我等嗎!”張遼聽到後,眉頭都不皺就翻身躍馬再次殺進重圍,完全不把“多英俊”的江東子弟放在眼裏,又將這些人馬帶出。孫權的人馬完全泄了氣,沒人敢擋一招半勢。這樣,自從早晨到中午,張遼將誌在必得的吳軍蹂躪一番後回到合肥堅守。魏吳雙方這下子都相信了,合肥決不是可以輕易攻克的!孫權勉強在城底下又磨蹭了十幾天後,無奈地對一鼓喪氣,如今再竭三完蛋的部隊下了撤退的命令。大軍都已經上路了,孫權還在帶領幾名親隨將領在逍遙津北部戀戀不捨地看著合肥城。他明白,曹操西征東線空虛這樣的天賜良機是不會再有了。如今不但未能將合肥守軍擊敗並一舉攻克,還弄了個灰頭土臉,看來近在眼前的合肥註定要成為自己遠在天邊的一個夢了。然而,正在他出神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個夢成了個徹頭徹尾的惡夢:張遼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帶著他那精銳騎兵追了上來!而孫權的部隊,早已離開了戰場,叫都叫不回來了,十萬大軍的頭腦全都落了單!此時他身邊隻有甘寧淩統等的一千多人馬(按吳書,甘寧一千淩統三百),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他居然成了被張遼圍攻的窩囊態勢!甘寧一邊激勵東吳將士擊鼓鼓舞士氣,一麵與呂蒙等死死抗擊著這位張文遠。淩統則親自保護孫權殺出重圍後,自己又翻身回頭阻擋張遼的人馬,直到全軍覆沒自己掛彩。倚仗部下的拚死奮戰,孫權終於逃到了逍遙津的邊上,剛剛鬆了一口氣的他卻發現,橋,橋,橋早就被人拆了!一丈多的距離,沒有一片木板!他的親身護衛穀利急中生智,叫他稍微退後,然後快馬加鞭終於藉助於慣性跳過了橋。就這樣,這位後來的吳大帝改立定跳遠為助跑,終於擺脫了被活捉的危險,隨即被南岸的吳軍接應入船。虎口脫險的他麵對垂淚相賀的公卿也是心有餘悸:"這樣的屈辱,我銘記在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