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3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韓遂、馬騰兩個難兄難弟被李催郭汜打敗回到涼州後,基於在並肩進行革命戰鬥時產生的深厚的階級友情而互結為異姓兄弟,開始時親熱得不得了,但不久就因為各自部曲互相侵掠爭鬥而反目。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馬騰率先攻擊韓遂。韓遂不肯吃虧,回去後組織大軍反攻,殺了馬騰的老婆兒子,這下子雙方殺紅了眼,連那個後來勇冠三軍的馬超都差點在混戰中被殺掉。雖然建安二年雙方和解,但畢竟結下了深仇大恨。總體上馬騰鬥不過當時西涼實力最為雄厚的韓遂。這大概也是他最終離開西涼心甘情願地跑去給曹操當人質的原因之一。


    注4個人對孔融,並無好感。後漢書及資治通鑑稱孔融"負其高氣,誌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訖無成功。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簡單地說,就是自以為是空談扯淡,而沒有任何實際的政績戰功。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譚攻破青州後孔融逃到曹操手下,曹操看在往日交情上給了這個儒生個職位,一度做到九卿之一的少府。然而,他對曹操的一係列政策幾乎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因為糧食短缺曾下禁酒令,這在那個大家餓肚子的年代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少一罈子酒可以節省多少糧食拯救多少餓孚?後來劉備亦有類似的禁令。然而,它卻遭到了"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孔融的冷嘲熱諷。作為朝廷官員,曹操殺孔融雖然談不上大公無私,但決非單純的心胸狹隘假公濟私。孔融被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個了不起的祖宗而已。但是,這實在不能保證什麽。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曹操在荊州的一帆風順,當然驚動了一江之隔的孫權。劉表去世的時候,魯肅就建議孫權:“荊州是我們的鄰居,沃野萬裏國險民富。如果能夠據為己有,則是建立帝王霸業的根本。如今劉表去世,他的兩個兒子不和,軍中的將領也分為幾派。劉備是天下的梟雄,與曹操又有仇。如今他客居劉表處,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加重用。如果荊州的文臣武將能與劉備和好,那麽我們就加以安撫結盟,否則就另想辦法圖謀這塊沃土來成就大業。我願意前去弔喪並慰勞其文武官員,並遊說劉備統領劉表部將後同心協力抗擊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聽從,那樣我們就能夠平定天下了。如果不早去,肯定會被曹操搶先。”然而,魯肅腦子動得快,曹操手動得更快。魯肅到了夏口,就聽說曹軍到了荊州;魯肅日夜兼程到了南郡(郡治江陵,很多場合二者通用),就聽說曹操日夜兼程將劉備打敗,劉琮投降。一番奔波,魯肅終於在當陽長阪見到了落魄的劉皇叔。魯肅先表達了孫權的問候,然後談論起天下大勢,最後問劉備有什麽打算。劉備說,和蒼梧太守吳巨有交情,打算去投靠。魯肅一聽,直搖頭:“我家主公討虜將軍孫權聰明仁愛禮賢下士,在江東深得人心。如今兵精糧足,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您不如派心腹結交我家主公,然後共圖大業。吳巨又沒什麽了不起,地處偏遠而且早晚是別人的魚肉,您怎能去投靠那種人!”劉備一聽,孫權當然比吳巨強多了,正中下懷當然高興。魯肅進一步拉關係:“這位就是孔明吧?我是你哥哥子瑜的好朋友呀。”於是,雙方初步確定了聯盟的意向,這就是有名的孫劉聯盟。


    曹操在江陵,順江東下的態勢一目了然。諸葛亮立刻動身與魯肅一同去見孫權,勸說道:“如今海內鼎沸,將軍您起兵江東,劉豫州馳騁中原和曹操爭奪天下。曹操如今已經大致平定北方,消滅了幾個強敵,並且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劉豫州逃難到這裏。如今我為您打算,希望您量力而行。如果您認為以吳越的人馬能夠和中原抗衡,不如立刻和曹操一刀兩斷公然對抗;否則,就請打白旗稱臣投降!現在將軍您表麵上服從內心猶豫,當斷不斷,大禍就在眼前!”孫權看到曹操兵力強大正是戰不敢降不甘的時候,聽到諸葛亮如此一番言語,當時就一楞:“要是這樣,劉豫州為什麽不投降?(難道他現在不是走投無路了嗎?)”諸葛亮回答:“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都能守義不辱。劉豫州是皇族,英才蓋世,天下人對其的仰慕有如百川歸海。如果不能成就大業,那是天意,怎麽等屈膝於這樣的苦難!”(注2)孫權勃然大怒:"我不能拿著江東的地盤十萬大軍投降!我決定了!天下英雄,隻有劉豫州可以抗衡曹操。然而,劉豫州剛剛打了敗仗,是否還能有所作為?"諸葛亮回答:"我們雖然敗於長阪,但召集的殘部以及關羽的水軍合在一起還有一萬人,劉琦在江夏的人馬也不下萬人(這個數字也有水分,諸葛亮既然在勸說孫權抗戰,當然會誇張己方的實力來堅定孫權的決心)。曹操的人馬遠來已經疲憊,追擊我們是輕騎一日一夜急行三百裏,已經是強弩之末。這是兵法中所忌諱的,正所謂必蹶上將軍。北方的人馬不擅長水戰,荊州的人民也沒有心服於曹操。將軍您如果能派遣精兵猛將和我們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打敗曹操。曹操兵敗後必然返回北方,那麽荊州東吳的勢力強盛,鼎足的局麵形成。成敗在此一舉!"孫權聽後,非常高興,就和部下商量抗戰的事宜。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稱周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稱周郎並收藏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