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袁紹不動另有人動。曹操在許昌,也在謀劃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計。曹操的部下也並非全部雙手贊成。荀彧就勸說大家:“當年晉文公輔佐周襄王使天下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蒙難後,曹將軍首先興兵討逆,隻是因為關東動亂才未能成行。如今車駕回來而洛陽卻破落不堪。天下的義士心懷漢室,各地的人民也留戀過去的美好時光。這個時候奉迎天子來獲得人望,秉公執法讓天下服從,是無比的功德宏大的戰略。四方雖有動亂,有什麽了不起?楊奉韓暹這種人,有什麽可擔心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不動手,將來就來不及了。”曹操當機立斷,派曹洪領兵去迎接天子。然而,董承等占據險要,曹洪無法前進。董昭看到楊奉兵力最強卻孤立無援,為曹操寫了一封信給楊奉,大意是說您有兵我(曹操)有糧,正好優勢互補,不妨合作一番。楊奉被打動,推薦曹操為鎮東將軍,並繼承他父親曹嵩的爵位。
這時候,董承看到韓暹居功自傲,又改了主意,暗中招曹操兵馬前來對抗姓韓的。這下子曹操暢通無阻。見到獻帝後,曹操立即就表奏獻帝韓暹、張楊等的胡作非為。獻帝念及他們護駕有功,網開一麵不予追究。獻帝一路顛沛流離苦不堪言,每次看到有人來朝貢都是心花怒放封官許願,這次也不例外,任命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從此曹操掌握了實權。曹操又聽從董昭的建議,先派使者去楊奉那裏感謝他的保薦,然後告訴他洛陽糧草短缺(洛陽確實已經殘破不堪),因此打算迎接天子去魯陽。穩住楊奉後,車駕於建安元年八月離開洛陽到了許昌。到許昌後獻帝進一步升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並在許昌建立了皇室的宗廟(看來獻帝確實打算在許昌常住了)。曹操終於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也隻有聰明的漁翁才能得利。袁紹本來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機會。以他的實力,如果和曹操同時動手可謂穩操勝券,但他卻白白錯過。幾個月後,袁紹看到曹操利用天子的名義指手畫腳時就後悔了;幾年後,官渡之前更是因為拉不到盟友而大吃苦頭。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和曹操對抗,因為他頭上有了一頂令人生畏的帽子。沮授的建議和荀彧的沒什麽兩樣,但袁紹卻遠遠不及曹操的英明果斷。爭霸天下的主動就這樣被曹操奪走了。
魏武揮鋤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爭霸天下邁出了關鍵的兩步。第一步,他把漢獻帝遷到許都(今河南許昌東),取得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第二步,與政治上的成功相對應的是,經濟上他開始實行屯田。
自中平以來,天下大亂,各地的農民沒人能夠安心地從事耕作生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侯們都為軍糧所困擾而無法製定長遠的規劃。缺糧時就搶,有糧時也不知道珍惜。結果必然是"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的軍隊靠採桑椹充飢,袁術的人馬靠撿河蚌裹腹。曹操征陶謙討呂布時都曾因為軍糧短缺而被迫撤兵,和呂布對抗到關鍵時刻時甚至不得不裁軍,對此有切膚之痛。因此,當他征服兗州遷回天子,其他的方麵暫時告一段落後,就集中全力開始解決軍糧的問題。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曹操誘降了青州的百萬黃巾。建安元年春正月,曹操又征服了依附於袁術的黃巾軍何儀等,繳獲了大量的生產工具和勞動人口。這時曹操的部下棗祗提出了屯田的建議。具體的說,曹操兩次俘獲的黃巾軍都是農民起義軍,種田耕地本來就是他們的本行。如果把土地和鋤犁耕牛租給他們,他們是願意墾荒的。實事求是地講,起源於黃巾的青州兵戰鬥力不敢恭維(注1),幹農活卻是得心應手。曹操接納了這個建議,以“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為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並任命棗祗任峻等人具體負責,規定如果自己有生產工具的人,收取收成的50%為地租;租用官府鋤犁耕牛的則收取60%。租稅重了點,但是不用服徭役。這在當時是相當優惠的條件,和其他諸侯根本沒有什麽動作更是天壤之別。這一政策立竿見影,招募到農民在以許昌為中心的地區耕作,"得穀百萬斛"。曹操逐漸推廣了這一做法,各個州郡都任命了田官,招募流民屯田,後來更在司馬懿的建議下開始了軍屯。就這樣,魏武在瀟灑揮鞭之前老實揮鋤。正因屯田製之成功,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生產恢復欣欣向榮的景象;正因採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曹操也基本上擺脫了軍糧短缺帶來的困擾,東征西討再無後顧之憂,「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雄心勃勃的曹操強大後,槍口自然要對準其他的諸侯。那麽這時天下形勢如何?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南方崛起了一股新興的勢力,他就是孫堅的長子小霸王孫策。
孫堅死後,他的家屬全都投靠了袁術。平心而論,袁術對孫家相當不錯。孫策年輕有為,袁術也相當賞識其為人,頗有“生子當如孫伯符”之嘆。然而,袁術雖然也讓孫策東征西討,卻不願意痛痛快快地歸還孫堅的舊部,也沒有給孫策任何的實權。孫策屢立戰功卻沒有相應的升遷,當然日益失望。丹楊人朱治是孫堅的舊吏,看到袁術胡作非為不是個東西,就暗地裏勸說孫策找機會離開,取江東立足。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朝廷任命了劉繇為揚州刺史。然而,州治壽春被袁術占據,劉繇哪敢去?就南渡長江到了曲阿,受到了吳景(孫策的舅舅)孫賁(孫策的堂兄)等人的歡迎。袁術暗中有反叛之意,到處扇風點火惹事生非。袁術自稱徐州伯,要打徐州,向廬江太守索要軍糧。太守不給,袁術大怒,興平元年十二月命令孫策出征。廬江打下來了,軍糧也搶到了,卻把那個正式的揚州刺史劉繇給打怕了。袁孫兩家關係太近,劉繇怕袁術早晚會打到自己頭上,就把吳景孫賁轟走。這下子兩邊結了仇,吳景孫賁在袁術的支持下和劉繇的部將樊能張英幹了起來。
</br>
這時候,董承看到韓暹居功自傲,又改了主意,暗中招曹操兵馬前來對抗姓韓的。這下子曹操暢通無阻。見到獻帝後,曹操立即就表奏獻帝韓暹、張楊等的胡作非為。獻帝念及他們護駕有功,網開一麵不予追究。獻帝一路顛沛流離苦不堪言,每次看到有人來朝貢都是心花怒放封官許願,這次也不例外,任命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從此曹操掌握了實權。曹操又聽從董昭的建議,先派使者去楊奉那裏感謝他的保薦,然後告訴他洛陽糧草短缺(洛陽確實已經殘破不堪),因此打算迎接天子去魯陽。穩住楊奉後,車駕於建安元年八月離開洛陽到了許昌。到許昌後獻帝進一步升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並在許昌建立了皇室的宗廟(看來獻帝確實打算在許昌常住了)。曹操終於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也隻有聰明的漁翁才能得利。袁紹本來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機會。以他的實力,如果和曹操同時動手可謂穩操勝券,但他卻白白錯過。幾個月後,袁紹看到曹操利用天子的名義指手畫腳時就後悔了;幾年後,官渡之前更是因為拉不到盟友而大吃苦頭。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和曹操對抗,因為他頭上有了一頂令人生畏的帽子。沮授的建議和荀彧的沒什麽兩樣,但袁紹卻遠遠不及曹操的英明果斷。爭霸天下的主動就這樣被曹操奪走了。
魏武揮鋤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爭霸天下邁出了關鍵的兩步。第一步,他把漢獻帝遷到許都(今河南許昌東),取得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第二步,與政治上的成功相對應的是,經濟上他開始實行屯田。
自中平以來,天下大亂,各地的農民沒人能夠安心地從事耕作生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侯們都為軍糧所困擾而無法製定長遠的規劃。缺糧時就搶,有糧時也不知道珍惜。結果必然是"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的軍隊靠採桑椹充飢,袁術的人馬靠撿河蚌裹腹。曹操征陶謙討呂布時都曾因為軍糧短缺而被迫撤兵,和呂布對抗到關鍵時刻時甚至不得不裁軍,對此有切膚之痛。因此,當他征服兗州遷回天子,其他的方麵暫時告一段落後,就集中全力開始解決軍糧的問題。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曹操誘降了青州的百萬黃巾。建安元年春正月,曹操又征服了依附於袁術的黃巾軍何儀等,繳獲了大量的生產工具和勞動人口。這時曹操的部下棗祗提出了屯田的建議。具體的說,曹操兩次俘獲的黃巾軍都是農民起義軍,種田耕地本來就是他們的本行。如果把土地和鋤犁耕牛租給他們,他們是願意墾荒的。實事求是地講,起源於黃巾的青州兵戰鬥力不敢恭維(注1),幹農活卻是得心應手。曹操接納了這個建議,以“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為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並任命棗祗任峻等人具體負責,規定如果自己有生產工具的人,收取收成的50%為地租;租用官府鋤犁耕牛的則收取60%。租稅重了點,但是不用服徭役。這在當時是相當優惠的條件,和其他諸侯根本沒有什麽動作更是天壤之別。這一政策立竿見影,招募到農民在以許昌為中心的地區耕作,"得穀百萬斛"。曹操逐漸推廣了這一做法,各個州郡都任命了田官,招募流民屯田,後來更在司馬懿的建議下開始了軍屯。就這樣,魏武在瀟灑揮鞭之前老實揮鋤。正因屯田製之成功,地方變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生產恢復欣欣向榮的景象;正因採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曹操也基本上擺脫了軍糧短缺帶來的困擾,東征西討再無後顧之憂,「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雄心勃勃的曹操強大後,槍口自然要對準其他的諸侯。那麽這時天下形勢如何?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南方崛起了一股新興的勢力,他就是孫堅的長子小霸王孫策。
孫堅死後,他的家屬全都投靠了袁術。平心而論,袁術對孫家相當不錯。孫策年輕有為,袁術也相當賞識其為人,頗有“生子當如孫伯符”之嘆。然而,袁術雖然也讓孫策東征西討,卻不願意痛痛快快地歸還孫堅的舊部,也沒有給孫策任何的實權。孫策屢立戰功卻沒有相應的升遷,當然日益失望。丹楊人朱治是孫堅的舊吏,看到袁術胡作非為不是個東西,就暗地裏勸說孫策找機會離開,取江東立足。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朝廷任命了劉繇為揚州刺史。然而,州治壽春被袁術占據,劉繇哪敢去?就南渡長江到了曲阿,受到了吳景(孫策的舅舅)孫賁(孫策的堂兄)等人的歡迎。袁術暗中有反叛之意,到處扇風點火惹事生非。袁術自稱徐州伯,要打徐州,向廬江太守索要軍糧。太守不給,袁術大怒,興平元年十二月命令孫策出征。廬江打下來了,軍糧也搶到了,卻把那個正式的揚州刺史劉繇給打怕了。袁孫兩家關係太近,劉繇怕袁術早晚會打到自己頭上,就把吳景孫賁轟走。這下子兩邊結了仇,吳景孫賁在袁術的支持下和劉繇的部將樊能張英幹了起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