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國家共產黨在推行蘇聯模式時,照搬超越階段的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生產力還不很發達,它將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特別是在經濟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二百年的時間是不行的。列寧曾經指出,過渡到社會主義,“須要經過一個歷史時代”。


    1


    史達林卻把社會主義看作是一個很短的歷史階段。他過早地在1936年宣布社會主義在蘇聯已經建成,接著在1939年就宣布向共產主義過渡。他把生產資料的公有化和消滅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徵。這是後來“一大二公”理論的根源。


    赫魯雪夫在1961年宣布要在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


    勃列日涅夫則在1967年宣布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當時蘇聯的生產力仍然低下,國民生產總值不到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東歐國家共產黨領導人根據蘇聯的標準,在1960年左右


    1《列寧選集》第4卷,第684頁。


    06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宣布已經“建立社會主義基礎”


    ,接著在60~70年代又提出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的任務。他們把消滅私有製和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的主要標準。為此,他們急躁冒進,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合作化運動。後來為了追求“一大二公”


    ,匆促合併農業生產合作社,建立農工聯合企業,使集體所有製和國家所有製逐步融合,甚至幹脆把大型合作社升格為國營農場,並進一步限製和取消農民的個人副業,以期迅速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和早日實現“共產主義”。


    他們這種左傾教條主義的行徑,不僅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而且也超越了勞動人民的覺悟水平,嚴重地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後果。


    南斯拉夫最先摒棄高度集權的蘇聯模式並創造了社會主義自治模式。這種模式曾給南斯拉夫帶來了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但南斯拉夫模式畢竟是失敗了,它的歷史教訓同樣值得人們深思。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理論來源於馬克思關於工人階級解放、關於國家消亡、關於自由生產者聯合體的思想,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社會主義自治理論超越了南斯拉夫所處的生產力水平和勞動人民的覺悟水平,把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應辦的事提前到初級階段來辦。因此,社會主義自治理論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是左傾教條主義的另一種表現。


    在政治體製上實行分權和地方自治,貫徹民族平等原則,這固然有積極意義。但是過早地強調國家職能消亡,取消聯邦宏觀調控的權力,勢必引起分散主義、地方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經濟體製上實行工人自治和社會所有製,在強調職工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6


    的積極性和增強他們的主人翁地位方麵起過積極作用。但在生產力水平不高和勞動者現有覺悟水平的條件下,完全由工人委員會來對企業的事務作出決定和進行直接管理,不僅難以妥善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而且容易產生本位主義、福利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新的社會所有製,名義上是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


    ,實際上是生產資料產權虛置,成了無主所有製。在這種體製下,職工對企業的分配,隻注重消費,不關心積累,盡量多分少留,使積累率不斷降低,企業因缺乏後勁而無法發展。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理論的超前,同東歐國家的“發達社會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導致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和社會主義的失敗。


    第三節 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唯一途徑,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仍然是基本矛盾,同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不一樣,它不具有對抗的性質,可以通過改革來獲得解決。但是史達林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係“完全適合”


    和“自動適合”


    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理論,幾十年來一直禁錮著人們的思想,使大家不思改革,以致在30年代形成的而且早已過時的蘇聯模式在東歐國家長期存在,使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嚴重的束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世


    26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界市場的巨大作用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現象,這早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士所認識。


    列寧在十月革命後鑑於俄國的經濟落後,認為蘇維埃俄國必須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關係,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他曾用這樣的公式表示:“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製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總和=社會主義。”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一批人民民主國家的出現和社會主義體係的形成,史達林提出了“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


    的理論,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在擺脫資本主義市場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自己內部的市場,發展自己的經濟,因實行自我封閉政策,把蘇聯和東歐國家禁錮在經互會的小圈子裏,失去了許多利用世界科技革命成就發展壯大自己的機遇。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