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0年2月保共召開第14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了《民主社會主義宣言》和黨章,選舉了以利洛夫為主席的最高領導機構——最高委員會。
宣言在總結政治形勢時說,“由於行
2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政命令體製,過去所犯錯誤,特別是近些年的扭曲,使今天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之中。“
宣言確認當前黨所麵臨的任務就是“進行非史達林化和建立新型的現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即民主社會主義的黨,為建立“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為此要“徹底改革黨”
,要放棄對政權的壟斷,爭取在人民的自由選擇中贏得信任。宣言再次表明保共主張建立“有市場運行和社會取向的混合經濟。”
代表大會對保共的改名提出了多種方案。
4月,根據全體黨員投票的結果,保加利亞共產黨改名為保加利亞社會黨,決定參加6月的大選。
社會黨的競選綱領提出建立“穩定而受法律監督的政權”
,建立“有國家調節的市場經濟”
,主張以最低社會代價向市場經濟過渡,反對休克療法和社會動盪。競選期間社會黨員曾達到近百萬人。
民主力量聯盟在西方國家提供物質和道義的支持下展開競選活動,集中力量向社會黨發動攻勢。是社會黨終於在有40餘個政黨參加的大選中獲勝,取得大國民議會中4274%b席位,民主力量聯盟獲得36%席位,土族組織爭取自由和權利運動獲得474%議席,有百年歷史的政黨農民聯盟由於內b部分裂僅獲得4%議席。
由於保共14大通過的新黨章取消了民主集中製原則,而規定黨內實行“民主一致”原則,容許黨員“在維護黨組織統一的情況下有自行組織為思想流派、倡議、行動綱領及聯合組織的自由”
,而且“各種思想流派應在自由選舉產生的黨的機構中得到公正的反映……”。
大選後保共內部的派別組織曾發展到近10個。
其中有堅持馬克思主義路線的(如馬克思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94
主義選擇)
,有主張激進改革的(如供選擇的社會主義聯合會)
,有以歐洲一體化為目標的(如走向歐洲之路)
,有強調社會保障的(如民主社會主義運動)。它的黨員人數、活動能力和群眾影響受到嚴重削弱。
這屆社會黨政府因政治鬥爭激烈,政局動盪而難以正常工作。在經互會解體和海灣戰爭的影響下,保加利亞危機更加深重。
第四節 社會黨在大選後節節敗退
社會黨在大國民議會的選舉中雖然取得勝利,但是由於歷史包袱沉重,在新形勢下缺乏應變能力,麵對反對派的淩大大厲攻勢,顯得十分被動,丟盔卸甲,敗走麥城。
民主力量聯盟在大選初步結果公布後立即組織群眾街頭活動,宣稱選舉有詐,要求總統姆拉德諾夫辭職,接著就掀起席捲全國的罷工罷課浪潮。
7月大國民議會開會前,社會衝突升級,姆拉德諾夫被迫辭去總統職務。
8月在各黨派協商的基礎上大國民議會選舉民主力量聯盟領導人熱列夫為新總統。這期間,盧卡諾夫政府在社會黨中央和季米特洛夫親屬的同意下,將季米特洛夫的遺體遷出陵墓。支持獨立勞動聯合會主席特連切夫等極端分子又煽動一批暴徒燒毀了社會黨中央大廈。社會動盪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另一方麵,由於經濟困難,政府對某些基本食品實行配給製,並延請美國商會副主席理察。蘭為首的專家小組為保加利亞擬製發展經濟的長期規劃。
4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新政府成立時,民主力量聯盟仍拒絕參加。遂由社會黨盧卡諾夫再任總理,9月組成第二屆政府。
不過它遇到民主力量聯盟製造的種種困難和此起彼伏的倒閣浪潮,步履更加艱難。政府曾參照美國專家組擬定的經濟改革綱領提出施政綱領,包括私有化措施、貨幣政策、壓縮補貼、放開價格等。
但大國民會議中的民主力量聯盟議員抵製審議該綱領。盧卡諾夫又提出了百日應急計劃,也被議會擱置。與此同時,民主力量聯盟又利用經濟困難,策動群眾遊行集會、罷工罷課,甚至對社會黨議員和政府官員圍攻、毆打。
12月盧卡諾夫政府被迫辭職。
這一年國民收入比1989年下降了174%。
所幸的b是,保加利亞在9月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納為正式會員,為後來的金融改革準備了一定條件。同年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改名為保加利亞共和國,在政黨法中又增補了外交、司法、軍警非政治化的條款。國家的性質進一步發生變化。
190年12月下旬由無黨派法官波波夫組成的和平過渡政府共有19名成員,其中包括無黨派人士7人,社會黨員6人,民主力量聯盟成員4人,農民聯盟成員2人,絕大部分都是專門人才。此後國家進入短暫的安定和改革時期。
第五節 新憲法的製定和社會黨在191年大選中失利
波波夫政府上台後採取提高利率、放開價格和外匯匯率的貨幣主義政策,開始邁出經濟轉軌的步伐。
191年物價漲勢兇猛,通貨膨脹率達到474%,生產繼續滑坡,國民收入又
</br>
宣言在總結政治形勢時說,“由於行
2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政命令體製,過去所犯錯誤,特別是近些年的扭曲,使今天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之中。“
宣言確認當前黨所麵臨的任務就是“進行非史達林化和建立新型的現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即民主社會主義的黨,為建立“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為此要“徹底改革黨”
,要放棄對政權的壟斷,爭取在人民的自由選擇中贏得信任。宣言再次表明保共主張建立“有市場運行和社會取向的混合經濟。”
代表大會對保共的改名提出了多種方案。
4月,根據全體黨員投票的結果,保加利亞共產黨改名為保加利亞社會黨,決定參加6月的大選。
社會黨的競選綱領提出建立“穩定而受法律監督的政權”
,建立“有國家調節的市場經濟”
,主張以最低社會代價向市場經濟過渡,反對休克療法和社會動盪。競選期間社會黨員曾達到近百萬人。
民主力量聯盟在西方國家提供物質和道義的支持下展開競選活動,集中力量向社會黨發動攻勢。是社會黨終於在有40餘個政黨參加的大選中獲勝,取得大國民議會中4274%b席位,民主力量聯盟獲得36%席位,土族組織爭取自由和權利運動獲得474%議席,有百年歷史的政黨農民聯盟由於內b部分裂僅獲得4%議席。
由於保共14大通過的新黨章取消了民主集中製原則,而規定黨內實行“民主一致”原則,容許黨員“在維護黨組織統一的情況下有自行組織為思想流派、倡議、行動綱領及聯合組織的自由”
,而且“各種思想流派應在自由選舉產生的黨的機構中得到公正的反映……”。
大選後保共內部的派別組織曾發展到近10個。
其中有堅持馬克思主義路線的(如馬克思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94
主義選擇)
,有主張激進改革的(如供選擇的社會主義聯合會)
,有以歐洲一體化為目標的(如走向歐洲之路)
,有強調社會保障的(如民主社會主義運動)。它的黨員人數、活動能力和群眾影響受到嚴重削弱。
這屆社會黨政府因政治鬥爭激烈,政局動盪而難以正常工作。在經互會解體和海灣戰爭的影響下,保加利亞危機更加深重。
第四節 社會黨在大選後節節敗退
社會黨在大國民議會的選舉中雖然取得勝利,但是由於歷史包袱沉重,在新形勢下缺乏應變能力,麵對反對派的淩大大厲攻勢,顯得十分被動,丟盔卸甲,敗走麥城。
民主力量聯盟在大選初步結果公布後立即組織群眾街頭活動,宣稱選舉有詐,要求總統姆拉德諾夫辭職,接著就掀起席捲全國的罷工罷課浪潮。
7月大國民議會開會前,社會衝突升級,姆拉德諾夫被迫辭去總統職務。
8月在各黨派協商的基礎上大國民議會選舉民主力量聯盟領導人熱列夫為新總統。這期間,盧卡諾夫政府在社會黨中央和季米特洛夫親屬的同意下,將季米特洛夫的遺體遷出陵墓。支持獨立勞動聯合會主席特連切夫等極端分子又煽動一批暴徒燒毀了社會黨中央大廈。社會動盪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另一方麵,由於經濟困難,政府對某些基本食品實行配給製,並延請美國商會副主席理察。蘭為首的專家小組為保加利亞擬製發展經濟的長期規劃。
4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新政府成立時,民主力量聯盟仍拒絕參加。遂由社會黨盧卡諾夫再任總理,9月組成第二屆政府。
不過它遇到民主力量聯盟製造的種種困難和此起彼伏的倒閣浪潮,步履更加艱難。政府曾參照美國專家組擬定的經濟改革綱領提出施政綱領,包括私有化措施、貨幣政策、壓縮補貼、放開價格等。
但大國民會議中的民主力量聯盟議員抵製審議該綱領。盧卡諾夫又提出了百日應急計劃,也被議會擱置。與此同時,民主力量聯盟又利用經濟困難,策動群眾遊行集會、罷工罷課,甚至對社會黨議員和政府官員圍攻、毆打。
12月盧卡諾夫政府被迫辭職。
這一年國民收入比1989年下降了174%。
所幸的b是,保加利亞在9月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納為正式會員,為後來的金融改革準備了一定條件。同年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改名為保加利亞共和國,在政黨法中又增補了外交、司法、軍警非政治化的條款。國家的性質進一步發生變化。
190年12月下旬由無黨派法官波波夫組成的和平過渡政府共有19名成員,其中包括無黨派人士7人,社會黨員6人,民主力量聯盟成員4人,農民聯盟成員2人,絕大部分都是專門人才。此後國家進入短暫的安定和改革時期。
第五節 新憲法的製定和社會黨在191年大選中失利
波波夫政府上台後採取提高利率、放開價格和外匯匯率的貨幣主義政策,開始邁出經濟轉軌的步伐。
191年物價漲勢兇猛,通貨膨脹率達到474%,生產繼續滑坡,國民收入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