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業領域的“一大二公”


    持續長達數十年之久的阿爾巴尼亞農業集體化經歷了一個“一大二公”的過程,進入70年代以後,它表現得更為明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74


    顯。


    1不斷強化合作社的公有製。


    1967年全國完成農業集體b化以後不久,即1971年,霍查在勞動黨“六大”上第一次提出,今後農村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使農業的集體所有製向全民所有製轉化,使農業合作社向國營農場靠攏,並最後轉變為國營農場,以逐步消滅兩種社會主義所有製形式之間的差別。他認為,農業合作社製度是過渡性的,農業集體化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改造的結束,而不把全部生產資料轉化為全民所有製,就談不上完全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反之,在實現了農業集體化以後,如果停止不前和限製進一步的轉化過程,將阻礙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實現集約化,滋長和加強集體所有製的心理而危及全民所有製。根據這一觀點,阿爾巴尼亞於1972年成立了47個高級社,不久又把平原地區的6個區劃定104萬公頃耕地作為優先實現集約化的地區,這些高級b社和這一優先集約化的地區。將通過國家投資不斷增加公有製成分,逐步實現集體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的交織,然後,隨著公有製因素的增長,集體所有製將向全民所有製靠攏,並在具備一些規定的條件之後,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轉變為全民所有製,農業合作社轉化為國營農場。


    1981年11月,在勞動黨“八大”上,霍查明確提出,要在現代化大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農業,並要求“繼續加強高級農業合作社,其中有一些將轉為國營農場”。


    1984年,高級社的耕地麵積占全國農業合作社耕地麵積的近23%。或占全國耕地總麵積的近18%;人口占農業合作社係統農村人口的14左右,勞動力a占農業合作社勞動力總數的約23%;主要生產資料占全國農業合作社生產資料的13以上。


    1984年底,國家投資占這些a合作社的總基金的24%左右。


    1983年,阿爾巴尼亞有2個農


    87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業合作社正式轉變為國營農場。


    與此同時,“一大二公”


    的趨勢還突出表現在農業合作社自身的規模不斷擴大上。下表所列統計數字充分說明了阿爾巴尼亞農業集體化所經歷的“一大二公”的全過程:農業集體化所占比例(%)


    年  份合作社數農  戶耕地麵積


    194670102b b1940903144b1944318109144b1946881319286b19471698464448b19481934632764b b19491829710831b19601484714848b b1964868773882b1966819800921b1967120810001000b b1968913


    1969742


    1970441


    1974424


    198242


    1984420


    從上表可以看出:(1)


    1947年,根據勞動黨中央全會的決議,全國農業合作社數一年中增加了一倍,由881個增加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74


    到1698個;(2)


    1960~1964年,按照勞動黨關於小社合併組成大社的指示,農業合作社從1960年的1484個減少到1964年的868個;1968年以後,特別是1970~1984年,在成立高級社的過程中,經過合併、擴大,全國合作社數從1967年的1208個減到1984年的420個。另據阿爾巴尼亞官方透露的資料,在70年代以後,農業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


    1984年初,全國每個合作社平均擁有耕地1322公頃,勞動力1130個;最大的合作社曾包括10~14個村,擁有耕地400公頃。


    2逐步減少社員的自留地。在農業集體化過程中,特別b是在“思想文化革命”運動中,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始終主張減少乃至取消社員的自留地和自留畜,認為這有助於根除農民的小私有者心理,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觀念,增加農牧業生產。進入70年代以後,勞動黨的這一主張進一步強化,提出要繼續減少自留地,使農民更緊密地與集體所有製聯繫在一起,加強合作社經濟。


    1970年,全國社員的自留地總麵積在全國耕地麵積中所占比例由1966年的84%減為44%。


    b1980年11月,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決定進一步減少社員的自留地,結果,1983年,全國近44%的社員家庭擁有的自留地麵積每戶不到400平方米,而16%的社員家庭幾乎沒有自留地。不僅如此,勞動黨還主張,當農業合作社轉化為國營農場時,自留地應完全取消。霍查在黨的“八大”


    (1981年11月)上也提出,自留地“將逐步削弱,直至取消”。


    3實行社員自留畜的合群飼養。對社員的自留畜,阿爾b巴尼亞採取了逐步減少頭數和普遍實行合群飼養兩個主要措施。在60年代的“思想文化革命”以前,阿爾巴尼亞的每戶


    08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社員家庭的自留畜限量為:牛1~2頭、羊14~20隻、豬1~2頭、蜂箱10~24個。牛1頭、羊10隻、豬1頭;全國共減少自留畜約40%。


    至於合群飼養的問題,這是1966年提出來的。當時,勞動黨和霍查認為,自留畜使社員依然局限於小農經濟和迷戀於個體生產,浪費勞動力,因而提出要對社員自留畜實行集體飼養。具體做法是:把自留畜集中起來,由專人負責牧養,而社員對牲畜保持所有權,所產的毛和小牲畜歸所屬社員所有,奶則按牲畜頭數平均分配。後來進一步提出了合群飼養,即社員不再對牲畜保持所有權。而隻保留參加合群飼養的牲畜頭數,畜產品均按所屬牲畜數量和平均產量進行分配。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