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仍由小農黨主席道比。伊斯特萬擔任。


    大選後其他政黨逐步消亡,形成了一黨製。


    8月,國民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匈牙利為人民共和國,是工人和勞動農民的國家,一切權力屬於勞動人民,規定國家權力的地方機關是州、區、市、鄉及城市區的議會。


    1940年10月,舉行首次地方議會選舉,建立了新的行政管理體係。


    在一黨製確立的同時,黨的領導權開始集中到拉科西為首的一小批人手裏。他們違反列寧的集體領導原則,破壞黨內民主,形成對拉科西的個人崇拜。主要由流亡蘇聯回國的一些領導人組成的小集團獨攬大權,其核心是拉科西等三人組成的國防委員會。


    1942年8月拉科西又兼任總理,集黨政


    24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大權於一人。黨組織對行政事務幹預過多,不僅為它製定方針政策,而且包辦行政事務,削弱了政府機關的作用,而國家機關增員過多又滋長了官僚主義。國民議會被當作黨的補充,黨組織往往把議會看作其執行機構。


    1940年把24個州合併為19個,進一步加強了集中管理。群眾團體形同虛設,成為黨組織的傳聲筒。


    人民陣線作用局限於組織國民議會選舉,大選後名存實亡。


    40年代初,影響較大的工會的活動也僅限於執行黨中央指示和組織勞動競賽,協助發展生產,加強勞動紀律和支持提高勞動定額。工會維護工人階級利益的行動則被斥為“工團主義”。


    在冷戰和蘇南衝突的國際背景下,匈黨接受了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不斷尖銳和在黨內尋找敵人的錯誤理論。


    1949年4月,逮捕了共產黨的老戰士和領導人、外長拉伊克。拉斯洛,並於數月後把拉伊克及國際部副部長、黨中央幹部部長等人錯定為美國情報機關的代理人、南斯拉夫間諜和霍爾蒂警察局的密探,以叛國罪判處死刑。這一案件為情報局作出《南斯拉夫共產黨掌握在殺人犯和間諜手中》的決議提供了主要依據,拉開了東歐各國“大清洗”的序幕。隨著不信任氣氛的蔓延,前社民黨人受到懷疑,他們被當作帝國主義的代理人、特務。


    1940年薩卡希奇。阿爾帕德(勞動人民黨主席、共和國主席團主席)


    、馬羅山。捷爾吉(黨副總書記)


    等知名領導人被投入監獄。卡達爾。亞諾什(黨副總書記)


    、卡拉伊。貝洛(外長)


    等人被捕入獄。


    大批老黨員遭排擠,被撤銷職務,甚至開除出黨。


    1941年464%的中央委員被撤換。


    b1949年3月,政府取消工廠委員會,將其合併於工會。大部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1


    分前社民黨左翼領導人被清除出工會。


    1949~1943年間共有470多人遭到清洗,20萬人受株連,近百萬人被當作懷疑對象。在階級鬥爭尖銳化理論的指導下,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現象到處可見。甚至出次品的工人被指責為搞破壞,完不成徵購任務的農民被定為富農。許多中農被劃為富農。限製富農政策轉變為消滅富農。


    歧視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子女。


    知識分子被定為反動階層。


    經濟建設誤入歧途,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1949年底匈以二年五個月時間提前超額完成三年計劃,工業產值比1938年增長28%,農業產值達1934~1938年平均產值的84%。消滅了失業現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衛生保健、社會保險和文化教育事業有了發展。


    從1948年秋開始實行農業生產合作化。起初還注意漸進和自願原則。在工業國有化上也採取了新的措施。


    1949年12月頒布法令,對僱傭10人以上的工礦交通企業、所有印刷企業及僱傭4人以上的電站、鑄造廠一律收歸國有,外資企業也被收歸國有。


    隨著蘇聯模式的推行,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拉科西奉行重工輕農、片麵發展重工業的突擊式的工業化政策,要把資源貧乏的匈牙利建成“鋼鐵國家”


    、“機器國家”。由於急於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在實行國有化政策後,對私人小工商業採取限製政策,使其從業人數急劇下降。


    為解決農業發展問題,決定在三四年內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粗暴違反自願原則,採取全麵限製個體農業經濟的發展。


    從1940年起,匈牙利實行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


    44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劃(1940~1944)。


    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在城鄉奠定社會主義基礎,加速社會主義工業化,把匈牙利由農業—工業國變成工業—農業國。


    鑑於國際局勢緊張和第一年經濟發展順利,1941年2月,勞動人民黨“二大”


    決定把計劃指標大幅度提高,投資額由410億福林提高到80~840億,國民收入由增長63%提高到130%,工業產量由增長86%提高到20%,農業產量由42%提高到40~4%,生活水平由34%提高到40~4%。這種唯意誌論的發展指標自然無法完成,1943年匈黨中央不得不對錯誤的指導思想作出糾正。五年計劃實際執行情況如下:投資額670億福林,國民收入增長40%,工業增長131%,農業生產幾乎未超過1940年。計劃期間新建工廠74個,擴建幾百個,出現了新的工業部門和工業區,新建10萬套住宅、數百所學校,福利保健、文化教育水平也有提高。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