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月右翼及中派領導人退出社民黨領導機構。匈共政治局與社民黨領導機構就兩黨合併達成原則協議。
1948年3月社民黨第36次非常代表大會作出清除右翼分子出黨和實現兩黨合併的決定,匈共政治局3月決議對社民黨36大立場表示歡迎。
兩黨成立聯合政治委員會和聯合組織委員會;地方和基層黨組織成立統一委員會,一般由23匈a共代表和13社民黨代表組成,各級黨組織在黨代會前進行a合併。
6月12~14日在兩黨分別召開黨代會基礎上舉行聯合代表大會,合併為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由原社民黨總書記薩卡希奇。阿爾帕德任黨主席,原匈共總書記拉科西為黨總書記,匈共的法爾卡什。米哈伊、卡達爾。亞諾什,社民黨的馬羅山。捷爾吉為副總書記。中央委員會、政治局也按2∶1比例組成。
代表大會通過黨的綱領聲明,宣布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勞動者的黨,以民主集中製為組織原則,以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為奮鬥目標。大會提出了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鞏固人民民主製度,提高勞動人民生活水平,向社會主義發展等當前任務和長遠目標。
代表大會未明確提出人民民主國家已執行無產階級專政職能,在綱領中出現了向社會主義發展必將激化階級鬥爭等觀點。兩黨的合併邁出了建立一黨製和照搬蘇聯模式的重要一步,對黨和國家今後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同時,解放後
60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兩黨出於競選需要曾大批吸收黨員,致使合併時黨員總數超過100萬,其中匈共887萬,社民黨241萬(1947年曾有b黨員74~78萬,合併前部分黨員已轉入匈共,部分已退黨,24萬人被開除出黨)。
黨的隊伍過於龐大必然會招致黨員質b量的下降和黨內的戰鬥力的削弱。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01
第七章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政府的建立和二月事件
第一節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中的策略和民族陣線政府的成立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建於1918年10月28日,它是在奧匈帝國解體的基礎上由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西斯拉夫民族建立起來的。該帝國70%以上的工業集中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使這個新生的共和國成為當時世界上10個工業國之一,人均國民總產值高於奧地利、義大利等國。托。馬薩裏克總統實行西方式的資產階級議會民主製,宣傳“捷克斯洛伐克主義”
,不承認斯洛伐克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在外交上奉行親西方政策。
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運動發端於19世紀70年代,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成立。
1921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左派召開第14次代表大會,宣布接受共產國際的條件,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1929年2月召開的黨的“五大”
,確立了克。哥特瓦爾德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國攫取政權,法西斯侵略的危
80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險威脅著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政府首腦在慕尼黑簽署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領土和主權的慕尼黑協定。同年10月,德軍占領蘇台德區。
12月,捷共被取締,被迫轉入地下活動。次年3月,德軍占領整個捷克,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愛。貝奈斯在倫敦組織流亡政府。
捷共領導遵照共產國際的指示,結合本國具體情況,提出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有農民、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抗德資產階級和其它進步力量參加的全國民族陣線。哥特瓦爾德提出“留在國內,爭取群眾”
,採用各種鬥爭形式,破壞德國在捷克的軍火生產、運輸,直至開展遊擊戰爭。哥特瓦爾德多次強調,“要把民族解放鬥爭同社解放會鬥爭結合起來,把民族解放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以共產黨為領導的工人階級在民族解放鬥爭中應取得領導地位。”
1
由於鬥爭環境險惡,捷共中央決定,哥特瓦爾德、斯蘭斯基、西羅基等前往莫斯科,在那裏叢麵指導國內鬥爭,國內留下薩波托茨基、杜蘭斯基、伏契克、斯姆爾科夫斯基等,組成地下中央委員會,直接領導國內鬥爭。
捷共地下中央,有三屆均被敵人破壞,領導人大都被德寇殺害和關進集中營。
著名民族英雄伏契克即為捷共第二屆地下中央委員,慘遭敵人殺害。
捷共在莫斯科的領導和國內地下中央領導了1944年8月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參加者達4400人。斯洛伐克共產黨負責人什維爾馬、什米特基、胡薩克等直接領導了這次起義,他們發表《斯洛伐克民族宣言》,成立人民委員會、革命工人
1《哥特瓦爾德選集》第二卷,捷文版第23~24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01
委員會,在解放了的村鎮接管政權,實行“工廠歸工人”和“土地歸農民”
的口號,使反法西斯起義成為民族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著名共運領導人什維爾馬在起義中英勇獻身。
這場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沉重打擊了敵人,為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統一的人民民主國家奠定了基礎。起義中成立的民族陣線和人民委員會成為後來新政權的各級權力機構。
</br>
1948年3月社民黨第36次非常代表大會作出清除右翼分子出黨和實現兩黨合併的決定,匈共政治局3月決議對社民黨36大立場表示歡迎。
兩黨成立聯合政治委員會和聯合組織委員會;地方和基層黨組織成立統一委員會,一般由23匈a共代表和13社民黨代表組成,各級黨組織在黨代會前進行a合併。
6月12~14日在兩黨分別召開黨代會基礎上舉行聯合代表大會,合併為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由原社民黨總書記薩卡希奇。阿爾帕德任黨主席,原匈共總書記拉科西為黨總書記,匈共的法爾卡什。米哈伊、卡達爾。亞諾什,社民黨的馬羅山。捷爾吉為副總書記。中央委員會、政治局也按2∶1比例組成。
代表大會通過黨的綱領聲明,宣布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勞動者的黨,以民主集中製為組織原則,以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為奮鬥目標。大會提出了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鞏固人民民主製度,提高勞動人民生活水平,向社會主義發展等當前任務和長遠目標。
代表大會未明確提出人民民主國家已執行無產階級專政職能,在綱領中出現了向社會主義發展必將激化階級鬥爭等觀點。兩黨的合併邁出了建立一黨製和照搬蘇聯模式的重要一步,對黨和國家今後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同時,解放後
60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兩黨出於競選需要曾大批吸收黨員,致使合併時黨員總數超過100萬,其中匈共887萬,社民黨241萬(1947年曾有b黨員74~78萬,合併前部分黨員已轉入匈共,部分已退黨,24萬人被開除出黨)。
黨的隊伍過於龐大必然會招致黨員質b量的下降和黨內的戰鬥力的削弱。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01
第七章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政府的建立和二月事件
第一節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中的策略和民族陣線政府的成立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建於1918年10月28日,它是在奧匈帝國解體的基礎上由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西斯拉夫民族建立起來的。該帝國70%以上的工業集中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使這個新生的共和國成為當時世界上10個工業國之一,人均國民總產值高於奧地利、義大利等國。托。馬薩裏克總統實行西方式的資產階級議會民主製,宣傳“捷克斯洛伐克主義”
,不承認斯洛伐克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在外交上奉行親西方政策。
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運動發端於19世紀70年代,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成立。
1921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左派召開第14次代表大會,宣布接受共產國際的條件,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1929年2月召開的黨的“五大”
,確立了克。哥特瓦爾德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國攫取政權,法西斯侵略的危
80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險威脅著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政府首腦在慕尼黑簽署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領土和主權的慕尼黑協定。同年10月,德軍占領蘇台德區。
12月,捷共被取締,被迫轉入地下活動。次年3月,德軍占領整個捷克,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愛。貝奈斯在倫敦組織流亡政府。
捷共領導遵照共產國際的指示,結合本國具體情況,提出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有農民、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抗德資產階級和其它進步力量參加的全國民族陣線。哥特瓦爾德提出“留在國內,爭取群眾”
,採用各種鬥爭形式,破壞德國在捷克的軍火生產、運輸,直至開展遊擊戰爭。哥特瓦爾德多次強調,“要把民族解放鬥爭同社解放會鬥爭結合起來,把民族解放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以共產黨為領導的工人階級在民族解放鬥爭中應取得領導地位。”
1
由於鬥爭環境險惡,捷共中央決定,哥特瓦爾德、斯蘭斯基、西羅基等前往莫斯科,在那裏叢麵指導國內鬥爭,國內留下薩波托茨基、杜蘭斯基、伏契克、斯姆爾科夫斯基等,組成地下中央委員會,直接領導國內鬥爭。
捷共地下中央,有三屆均被敵人破壞,領導人大都被德寇殺害和關進集中營。
著名民族英雄伏契克即為捷共第二屆地下中央委員,慘遭敵人殺害。
捷共在莫斯科的領導和國內地下中央領導了1944年8月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參加者達4400人。斯洛伐克共產黨負責人什維爾馬、什米特基、胡薩克等直接領導了這次起義,他們發表《斯洛伐克民族宣言》,成立人民委員會、革命工人
1《哥特瓦爾德選集》第二卷,捷文版第23~24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01
委員會,在解放了的村鎮接管政權,實行“工廠歸工人”和“土地歸農民”
的口號,使反法西斯起義成為民族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著名共運領導人什維爾馬在起義中英勇獻身。
這場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沉重打擊了敵人,為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統一的人民民主國家奠定了基礎。起義中成立的民族陣線和人民委員會成為後來新政權的各級權力機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