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對外關係方麵,他主張向英、美作出讓步,不加區別地對待蘇聯和美國、英國。五中全會認為,解放初期發生的有些問題,如“資產階級分子混入政權和陣線機構”
,不徹底的減租法令和土改法,都與馬利紹瓦有關。
當時,霍查則認為,國內外敵對勢力正在對阿爾巴尼亞加緊進行陰謀破壞活動,因此必須加強階級鬥爭,鞏固作為無產階級專政一種形式的人民民主國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在打擊敵人的同時,阿爾巴尼亞對政權機關和民主陣線普遍地進行了清洗,並於1946年進行了“淨化”
首都的工作,
4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勒令1940~1946年遷入的資本家和投機商人一律遷出地拉那。在經濟上普遍打擊本國資產階級的同時,對所有資產階級家庭逐個進行查抄;在農村打擊和孤立富農的過程中,不公開明確劃定誰是富農,而把“富農”當成農村幹部手中打人的“棍子”
,隨時可以按照某個幹部的需要給人扣上“富農”的帽子而推入劫難的深淵。在經濟領域,霍查認為,在解決了政權問題以後,革命的首要任務是要在所有經濟部門消滅私有製,建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製。
他還認為,解決所有製問題不能等待生產力的發展,相反,所有製問題的解決將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條件。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他主張“一切為了加強國營部門,與私人資本作無情的鬥爭”
,要“杜絕私人資本得以發展和加強的一切可能”。他還提出,“擴大和加強國營部門已經提上了日程,成了我們麵臨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在對外關係方麵,霍查認為,同蘇聯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友好是阿爾巴尼亞對外政策的基礎,而美、英則執行著侵略政策,威脅著阿爾巴尼亞的獨立和主權。
兩種觀點衝突的結果,馬利紹瓦在五中全會上被譴責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
但是,霍查與馬利紹瓦之間的這場較量僅僅是當時另一場規模更大、影響更深的鬥爭的序幕。這另一場鬥爭就是194~1948年發生的霍查與科奇。佐治之間的鬥爭。
佐治當時是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書記,部長會
1霍查在黨的五中全會上作的報告,1946年2月21日。載《霍查文集》第3卷,第269~272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3
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在政府裏,他實際上是第二號人物。
這場鬥爭是在培拉特市舉行的黨的二中全會(1944年11月23日)上開始的。據阿爾巴尼亞後來的資料記載,在全會開幕以前,佐治、馬利紹瓦、納科。斯皮洛和潘迪。克裏斯多等人進行了“幕後活動”。
這次全會原定的主要議題是對戰爭時期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進行分析和總結,製定全國解放後的黨的路線。但是,全會剛開始,佐治等人就提出了一係列重大問題。
他們認為,“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不是真正的共產黨”
,其“路線和領導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
,“黨所經歷的道路是由宗派主義到機會主義,由機會主義到宗派主義”的“充滿錯誤和反常現象的道路”
;戰爭期間,在黨內、在軍隊裏和人民中存在著“恐怖主義傾向”。他們認為,霍查是“一切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錯誤的集中表現”。
馬利紹瓦還提出,霍查“不配黨所交給他的職位”
,從而建議另設黨的主席。在全會上,佐治等人的觀點被一些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所接受。但是,他們提出的關於解除霍查總書記職務的建議沒有被全會所通過。
南斯拉夫於1948年根據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二中全會的速記稿公布了一些材料,其中說,霍查曾經在全會上作了檢討,承認“我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能力”。納科。斯皮洛在一份書麵材料中則認為,霍查“才智平平,……在黨內搞宗派。
現在企求受人尊敬,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宗派。
他希望在一切方麵都成為頭麵人物,並把周圍所有的人都踩在腳下。……他沒有絲毫領導才能,壓製一切主動性。他在人
6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民中並不有名,在知道他的人中間沒有威信“。
這些記載說明,這場鬥爭不僅關係到戰時路線和政策的是非曲直,並且還涉及霍查是否能保住其領導地位的問題。
二中全會後,佐治等人提出,由於黨的總書記霍查還擔任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應該隻管國家事務,“企圖把總書記從黨的領導崗位排擠出去”
,並且“事實上黨的整個領導工作已集中在中央組織書記科。佐治的手裏”
1。這時,雙方爭奪領導地位的真正目的已經十分明顯,而霍查當時在政治局已處於少數,其領導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
為了改變局勢,在1946年6月9日舉行的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霍查提出了《關於重新審查阿共二中全會的要點》。
他認為,“培拉特全會不是一次正常的會議”
</br>
,不徹底的減租法令和土改法,都與馬利紹瓦有關。
當時,霍查則認為,國內外敵對勢力正在對阿爾巴尼亞加緊進行陰謀破壞活動,因此必須加強階級鬥爭,鞏固作為無產階級專政一種形式的人民民主國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在打擊敵人的同時,阿爾巴尼亞對政權機關和民主陣線普遍地進行了清洗,並於1946年進行了“淨化”
首都的工作,
4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勒令1940~1946年遷入的資本家和投機商人一律遷出地拉那。在經濟上普遍打擊本國資產階級的同時,對所有資產階級家庭逐個進行查抄;在農村打擊和孤立富農的過程中,不公開明確劃定誰是富農,而把“富農”當成農村幹部手中打人的“棍子”
,隨時可以按照某個幹部的需要給人扣上“富農”的帽子而推入劫難的深淵。在經濟領域,霍查認為,在解決了政權問題以後,革命的首要任務是要在所有經濟部門消滅私有製,建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製。
他還認為,解決所有製問題不能等待生產力的發展,相反,所有製問題的解決將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條件。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他主張“一切為了加強國營部門,與私人資本作無情的鬥爭”
,要“杜絕私人資本得以發展和加強的一切可能”。他還提出,“擴大和加強國營部門已經提上了日程,成了我們麵臨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在對外關係方麵,霍查認為,同蘇聯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友好是阿爾巴尼亞對外政策的基礎,而美、英則執行著侵略政策,威脅著阿爾巴尼亞的獨立和主權。
兩種觀點衝突的結果,馬利紹瓦在五中全會上被譴責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
但是,霍查與馬利紹瓦之間的這場較量僅僅是當時另一場規模更大、影響更深的鬥爭的序幕。這另一場鬥爭就是194~1948年發生的霍查與科奇。佐治之間的鬥爭。
佐治當時是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書記,部長會
1霍查在黨的五中全會上作的報告,1946年2月21日。載《霍查文集》第3卷,第269~272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3
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在政府裏,他實際上是第二號人物。
這場鬥爭是在培拉特市舉行的黨的二中全會(1944年11月23日)上開始的。據阿爾巴尼亞後來的資料記載,在全會開幕以前,佐治、馬利紹瓦、納科。斯皮洛和潘迪。克裏斯多等人進行了“幕後活動”。
這次全會原定的主要議題是對戰爭時期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進行分析和總結,製定全國解放後的黨的路線。但是,全會剛開始,佐治等人就提出了一係列重大問題。
他們認為,“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不是真正的共產黨”
,其“路線和領導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
,“黨所經歷的道路是由宗派主義到機會主義,由機會主義到宗派主義”的“充滿錯誤和反常現象的道路”
;戰爭期間,在黨內、在軍隊裏和人民中存在著“恐怖主義傾向”。他們認為,霍查是“一切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錯誤的集中表現”。
馬利紹瓦還提出,霍查“不配黨所交給他的職位”
,從而建議另設黨的主席。在全會上,佐治等人的觀點被一些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所接受。但是,他們提出的關於解除霍查總書記職務的建議沒有被全會所通過。
南斯拉夫於1948年根據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二中全會的速記稿公布了一些材料,其中說,霍查曾經在全會上作了檢討,承認“我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能力”。納科。斯皮洛在一份書麵材料中則認為,霍查“才智平平,……在黨內搞宗派。
現在企求受人尊敬,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宗派。
他希望在一切方麵都成為頭麵人物,並把周圍所有的人都踩在腳下。……他沒有絲毫領導才能,壓製一切主動性。他在人
63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民中並不有名,在知道他的人中間沒有威信“。
這些記載說明,這場鬥爭不僅關係到戰時路線和政策的是非曲直,並且還涉及霍查是否能保住其領導地位的問題。
二中全會後,佐治等人提出,由於黨的總書記霍查還擔任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應該隻管國家事務,“企圖把總書記從黨的領導崗位排擠出去”
,並且“事實上黨的整個領導工作已集中在中央組織書記科。佐治的手裏”
1。這時,雙方爭奪領導地位的真正目的已經十分明顯,而霍查當時在政治局已處於少數,其領導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
為了改變局勢,在1946年6月9日舉行的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霍查提出了《關於重新審查阿共二中全會的要點》。
他認為,“培拉特全會不是一次正常的會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