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另有一點十分可愛的地方,是長得漂亮,一表人才(他所娶的太太傳說極醜,倘若真是如此,那就更足以顯出他的“偉大”。我的父親曾經告訴我:“諸葛亮娶一個醜太太,是十分聰明的舉動。否則,他就不能專心辦公了。抗戰期間我在重慶,有一位熱心的朋友向我建議,公開演講時,說諸葛夫人是“三心牌”:見麵的時候噁心,擺在家裏放心,想起來傷心。其實,諸葛夫人並不難看,“難看”的謠言的主要來源,是黃承彥老太爺自己一封信。黃老太爺在信中向諸葛亮說,“我有一個女兒,雖然長得難看一些,卻可以幫你做一些掃地煮飯之類的粗事。”謠言的另一來源,可能是南陽的女孩子們或襄陽的女孩子們“同行相嫉”,見到諸葛夫人嫁得了那麽漂亮的小夥子,就妒火中燒,紛紛想像諸葛夫人的毛病,例如太高了,太矮了;眼睛大得像驢子,或小得像一條線;耳朵肥大像豬,或長長的像兔子;臉是馬臉,又麻;或臉是扁得像餅,鼻孔朝天,等等……這雖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卻可以說得上是“仇人心中出無鹽”了)。


    我應該把文章寫得略為平淡一些。諸葛亮與他的夫人,未必是一對堪比於孫策與橋大小姐,或周瑜與橋二小姐之“一對璧人”;也未必是“郎才女貌”。至少是,郎才而女不太醜罷。


    一般老百姓另有他們喜歡諸葛亮的原因:諸葛亮會呼風喚雨(借東風),會製造自動的木牛流馬,也會把周瑜氣死,把王朗罵死。這些,都是上了《三國演義》作者的當。


    諸葛亮哪裏會有什麽呼風喚雨的能力呢?他也不曾製造出不需人力推動的木牛流馬;妙計他誠然有,而且很多,卻未必每一次都能勝利。總之,隻是比起一般的文臣武將,較有能力而已,不是天才,更不是“妖道”。


    他生平不曾穿過那八卦袍,也沒有不分寒暑,手搖鵝毛扇子一柄。他頭上戴的是不是有青絲帶的帽子(綸巾),也大有問題。


    最先說諸葛亮“嚐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的,是《三才圖會》的著者王圻。王圻是明朝入。


    宋朝的蘇軾,認為“手執羽扇,頭戴綸巾”的,是周瑜。蘇軾在他的“赤壁懷古”一首《念奴嬌》詞裏寫了:“遙想公瑾(周瑜)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比王圻早了好幾百年,離開三國時代較近,似乎他說的話要比王圻的“可靠”。卻也未必。蘇大先生的詩詞好,文章好,字也寫得好。考據與考證的學問卻常常有毛病。《赤壁賦》中的赤壁,並不是當年周瑜對曹操打仗之時的赤壁。賦中有“東望夏口,西望武昌”的話,把這兩個城市的地理位置也說得很不精確。


    他在“赤壁懷古”的這一首詞之中,說周瑜剛剛娶了“小喬”不久。事實是,已經娶了她九年以上。


    蘇軾不曾注意到“赤壁之戰”發生之時,並不是夏天,而是冬天,周瑜不需要揮動他的“羽扇”。


    那末,究竟是誰有“羽扇綸巾”?是宋朝蘇軾所說的周瑜呢?還是明朝王圻所說的諸葛亮呢?是不是王圻確有所本,而蘇軾並無所本?是不是王圻與蘇軾都不過是“說說罷了”,沒有下過什麽考據與考證的功夫?


    倘若我們去請教京劇專家,他們的答覆就很容易叫我們立刻有“無可奈何的滿意”。專家說:“歷史是歷史,戲是戲。”“羽扇綸巾,諸葛亮在戲台上已經用了;就讓他用下去罷。周瑜,有兩根野雞毛插在頭上,就不必也用羽扇綸巾了。”


    京劇之中的諸葛亮是老生,而周瑜是小生。歷史上的諸葛亮卻比周瑜小上七歲。當時,建安十三年,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


    京劇之中的渚葛亮,嘴唇上掛了很長很多的黑顏色的鬍子。這個我當然反對,但是還可以容忍。周瑜呢,一位蓋世英雄,被專家們插野雞毛在他的頭上,披了粉紅色的袍子在他的身上,而且逼著他用娘娘腔說“小生”式的湖北話,真正豈有此理!


    誠然,“歷史是歷史,戲是戲”。但是,我們學歷史的人從來不敢糟蹋京劇家們的戲;為什麽京劇家們老是喜歡歪曲我們的歷史呢?


    乘此機會,我代表敝同行若幹人對三家電視台的某一些歷史連續劇的製作人、編劇人、導播人、登廣告的提倡人,同時附帶地提出相當嚴重的抗議。抗議什麽呢?抗議你們把呂四娘送進了少林寺,和許多和尚混在一起!也抗議你們把雍正皇帝也寫得年輕英俊,一度迷惑了呂四娘。對不起。


    話歸本題,我們還是談談諸葛亮罷。他家原姓葛,老家在徐州琅邪郡諸縣(山東諸城),遷居到陽都縣(沂水)。他本人流落到荊州南陽郡的鄧縣。漢朝的鄧縣故城一名“隆中”。不在今天的河南,而在今天的湖北,襄陽縣之西二十裏。


    他之所以流落,由於父親諸葛珪早死,隨了叔父諸葛玄到(江西南昌)豫章郡。諸葛玄受劉表之任命,當過很短時間的豫章太守;被曹操派來的朱皓趕走,去了襄陽閑住;不久,病死。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失了依靠,就作了農夫,在“隆中”長住下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說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東方並收藏細說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