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軍事技術學校具有實業學堂特點者,還有一些,如魚雷學堂、操炮學堂、北洋武備學堂等。這裏不一一羅列。


    為了能比較全麵地了解洋務派所辦的學堂,茲列表於下:


    第十八章 洋務運動與各方麵的關係——兼論有關洋務運動一些理論問題


    第十八章 洋務運動與各方麵的關係——兼論有關洋務運動一些理論問題


    一、洋務運動與太平天國的關係


    一、洋務運動與太平天國的關係


    寫到上一章為止,組成洋務運動這架大機器的零部件可以說是基本上闡述清楚了。現在應該帶綜合性地敘述它與各個方麵的關係。首先談與太平天國的關係。


    一談起洋務運動與太平天國的關係,人們總是很自然地想到,它是作為太平天國對立麵發生的。不錯,促使洋務運動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為主流的農民革命運動,但遠不止於這一種關係。洋務運動與太平天國還有更為深刻和廣泛的關係。洋務運動就清政府的目的說,是“資取洋人長技”以拯救清朝封建統治的運動。要拯救清朝統治,它一定內之鎮壓人民革命,外之抵禦列強侵略。當力量不足以鎮壓人民革命,則聯外以製內,當力量不足以禦外時,則又會用妥協求和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統治。不管怎麽表現,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發展生產力、發展近代工業的結果,都是促使中國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洋務運動促使中國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與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至少有如下麵點密切的關係。


    一個是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發展了商品經濟。由於太平軍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勢力,多數地區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增加了產品的商品率;同時,天國的“商旅出入,徵稅甚微”的利商政策,也使市場貿易出現了繁榮,有的地方甚至做到“百貨雲屯,盛於未亂時倍蓰”。太平軍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僅在國內市場呈現出來,同時也表現在國際貿易中。以絲、茶出口為例:1849—1850年,茶出口約為5400萬磅,絲為1.6萬餘包,1855—1856年增為茶9200萬磅,絲5萬餘包,到太平軍基本占領茶、絲產地的江蘇、浙江以後的1862—1863年,茶出口為12000萬磅,絲為8.3萬餘包了。比之戰前的輸出量,茶增加一倍多,絲則為五倍以上。盡管有的學者說,絲的出口之所以增加如此之多,重要原因之一是因戰爭使絲綢主要消費者地主士紳逃亡和人民窮困缺乏購買力所造成,因此,絲的國內市場大大縮小,出口增加“五倍以上”,不等於產量和商品也增加五倍。這個見解是有道理的,但這不能否認在太平天國統治地區無論國內市場和出口貿易,在商品量上大大發展的事實。當然,這些商品量主要是小生產者所提供,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商品的量的增加,很容易導致資本主義關係的出現。這對作為促使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洋務運動,不能不起到有利的作用。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另一後果,是封建關係鬆懈前提下的小農經濟大發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較多,其中丁、口減少招客民開墾是其一端。在戰爭中,蘇、浙、皖、贛等省一些地方丁、口大量減少,例如嘉興府,從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30餘年間,戶數從541,386戶,減為253,447戶;丁從1,665,948,減為546,160,口從202,864,減為73,756。戶數減去一半有零,丁數和口數減掉三分之二以上。這就使無主荒地隨處皆是。清政府在鎮壓太平軍後,各地方政府採取招客民開墾的辦法以恢復生產,那些開墾的可耕地,有全歸開墾者的,有半歸開墾者半歸公的,但多數是誰墾誰種,並輕其賦稅。因此,客民“始則利其免科,繼則利其租輕,爭先占墾”。客民往往因“開墾荒萊,前往營田,多得上腴之利,移家置宅,為富人居”。也就是說客民因墾荒而致富了。地權的轉移與更易,在太平軍占領區是比較普遍的。浙江有些地方的土地,“輾轉易主,遂至境內之田,盡非原戶”。以上這些情況表明,封建關係大大地鬆懈了。封建關係鬆懈條件下的小農經濟與封建桎梏下的小農經濟的社會作用是不同的。後者受封建主義經濟規律的製約,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前者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及其製約下的價值規律逐漸起著主導作用,因而它是資本主義的溫床。小民“得上腴之利”,除自給外,有著更多的商品出售,擴大了商品市場,加速他們向兩極分化,這對資本主義必然起著催生婆的作用。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所造成的不管是第一個後果還是第二個後果,都對資本主義有利,而洋務運動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撳動了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綠燈的電鈕。它之所以能撳動電鈕就使資本主義“車流”通過,是因為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近代工商業發生的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不僅是外國資本主義侵入所造成,太平天國革命也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後者作用的性質雖然不同於前者,卻殊途同歸地為洋務運動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在太平天國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它如果成功的話,其前途必然是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從這一意義上說,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是“殊途而同歸”。這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從實際情況看,太平天國的活動有不少事情同洋務運動中的實踐活動是相通的,或者說是有某些相近之處的。太平軍“師夷長技”地使用洋槍洋炮甚至早於清軍,在這一點上本書已有敘述,這裏不贅。這裏主要談一下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對資本主義看法的某些一致性。這主要表現在洪仁玕的《資政新篇》中。此文撰寫於1859年,一向被學者們視為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文中對經濟、政治和文化思想都有資本主義模式的論述。除強調“公舉”“立法以為準”的民主法治,和舉辦新聞事業“以泄奸謀”、通上下之情等政治上實行民主製度與洋務運動無共同點外,在“師夷長技”發展近代工商業方麵的言論,與洋務派如出一轍。洪仁玕稱讚“外國人技藝精巧”:輪船、火車、鍾錶、電火表、千裏鏡、連環槍……等物,“皆有奪造化之巧”,中國必須向他們學習,應允許外國“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大力鼓勵對技藝的創新:“有能造如外邦火輪車……者,準自專其利”;“或用火、用氣、用力、用風,任乎智者自創,首創至巧者,賞以自專其利”;“有能造精奇利便者,準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罰之。”等等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思想,是可貴的,但天國未能,也不可能實行,而洋務派卻在洋務活動的實踐中逐步加以實現。這種“實現”,既是太平天國的思想,也是洋務派所達到的認識水平的反映。因此,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在發展資本主義工業和提高科技水平這一點上,是有共同性的。盡管二者的領袖們並沒意識到這點,但這卻是客觀的事實。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洋務運動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東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東元並收藏洋務運動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