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值得一書的,是魏源最早提出培養新式人才的設想。發展近代工商業,必須有相應的新式人才,而原來的科舉取士顯然不能適應這一需要。魏氏主張學習西洋“專以造船駕舶、造火器奇器取士掄官”的辦法,例如,“有能造西洋戰艦、火輪舟,造飛炮、火箭、水雷奇器者,為科甲出身”。採用這類鼓勵措施,新式科技人才必將湧現出來,科技水平也將很快提高。“風氣日開,智慧日出”,“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是可以預期的!
由於魏源有了如上所述的資本主義傾向,所以他對西方的民主政治也是憧憬的。關於民主政治製度的提出和宣揚,仍可上溯到林則徐。這就是他所說的“三占從二”。林氏在其主編的《四洲誌》中寫道:美國設總統一人,“綜理全國兵、刑、賦稅、官吏黜陟。然君國重事,關係外邦和戰者,必與西業會議(國會)而後行。設所見不同,則三占從二。升調文武大吏,更定律例,必詢謀僉同。……數百年來,育奈士迭(美國)遵成富強之國。……故雖不立國王,僅設總領,而國政操之輿論,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聞,事簡政速,令行禁止,與賢辟所治無異。此又變封建郡縣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文中對美國民主製度雖未置可否,但字裏行間還是流露了讚賞之情的。繼林則徐之後的魏源對此加以發揮。他在《海國圖誌》《外大西洋墨利加洲總敘》中,對於美國總統製的“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載即受代,一變古今官家之局”的製度,稱之為“公”;對於“議事聽訟,選官舉賢”聽從群眾的意見和“三占從二。舍獨狗同”少數服從多數等做法,稱之為“周”。“公”與“周”,都是肯定語,都是贊同的口吻。他雖沒有說出、也不敢說出中國的君主專製不若美國的民主共和製,但他卻給予了“墨利加北洲之以部落代君長,其章程可垂奕世而無弊”的稱許。
了解西方,學習西方,“師夷之長技”以拯救國家民族於危弱之中的主張,雖由於頑固派的反對、林則徐的撤職流放而未能付之實踐,但作為一種對外開放、欲求改變中國封閉落後的思想,還是在繼續發展著,在19世紀40—50年代形成為一種思潮。繼《四洲誌》、《海國圖誌》之後,留心洋事,對西方國家了解認識的著作,不斷出現。1844年梁廷佘的《海國四說》,1846年姚瑩的《康偶托小罰1848年徐繼佘的《瀛環誌略》,和稍後的《中西紀事》等書,都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藝和民主政治等方麵,進行了較為深刻的闡述和探討。他們的目的,誠如姚瑩所說是要“知彼虛實”、“徐圖籌製夷之策。……冀雪中國之耿,重海疆之防,免胥淪於鬼蜮”。也即外禦強寇,內事改革,以圖改變落後西貌。他們都是在敘述西國的風俗人情之外,著重對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加以介紹。如說蒸汽火車“用以運載貨物,不假人馬之力而駛行特速,可省運費”;說紡織廠裏的“紡車織具,並以水火力代之,機動而布自成,故製成多而用力省”。之所以不用人畜之力而生產效率那樣的高,是由於“以火蒸水”產生力量,使“輪轉機動,行駛如風”的緣故。他們尤其看到了技術不斷革新的趨勢,說“其法時時變易,奇幻出人意表”。“時時變易”一語,既說明了資本主義競爭的特徵,也是對中國長期停滯不變的諷刺。
技藝而外,梁廷枬、徐繼佘等人,對於美國民主政治製度也是讚許的,而且比之魏源的認識還有所發展。梁氏著重從法治上論述,他說:“凡一國之賞罰禁令,鹹於民定其議,而後擇人以守之。未有統領先有國法”,“終未嚐以人變法”。這就是說,民主國家的“法”是由人民製訂的,官吏不過是守法執法者,即使是總統也絕不能“變法”。梁氏稱讚總統製的優越性說:總統“既不能據而不退,又不能舉以自代,其舉其退,一公之民。”這就是說,美國的總統屆期必退,既不能戀棧不走,又不能自定接班人,這就防止了終身製,也防止了家長式的偏見。所以梁廷枬熱情地稱許說,中國古代所謂“視聽自民之茫無可據者,至是乃彰明較著而行之,實事求是而證之”了。不僅此也,梁氏又進一步論證這種製度的好處,還在於促使總統努力工作,力求在短短的任期內加快步伐以有所作為,他說:“為統領者,既知黨非我樹,私非我濟,則亦惟有力守其法,於瞬息四年中,殫精竭神,求足以生去後之恩,而無使復當前之浚斯已耳。又安有貪侈凶暴以必不可固之位,必不可再之時,而徒貽其民以口實者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美國的總統不可能是屍位素餐者。這實際上就是說,清朝封建專製製度,遠不如資產階級民主製健康。所以梁廷枬的結論是:由於以美國為代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而非人治,“其舉其退,一公之民”,“是以創一開闢未有之局,而嚴然無恙以迄於今也。”這與魏源所說的“可垂奕世而無弊”同調。
比梁廷枬後兩年的徐繼佘,對於民主製也有明確的肯定語。他說:美國的民主製度,“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其他類似梁廷枬的論述還很多,這裏不贅。
</br>
由於魏源有了如上所述的資本主義傾向,所以他對西方的民主政治也是憧憬的。關於民主政治製度的提出和宣揚,仍可上溯到林則徐。這就是他所說的“三占從二”。林氏在其主編的《四洲誌》中寫道:美國設總統一人,“綜理全國兵、刑、賦稅、官吏黜陟。然君國重事,關係外邦和戰者,必與西業會議(國會)而後行。設所見不同,則三占從二。升調文武大吏,更定律例,必詢謀僉同。……數百年來,育奈士迭(美國)遵成富強之國。……故雖不立國王,僅設總領,而國政操之輿論,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聞,事簡政速,令行禁止,與賢辟所治無異。此又變封建郡縣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文中對美國民主製度雖未置可否,但字裏行間還是流露了讚賞之情的。繼林則徐之後的魏源對此加以發揮。他在《海國圖誌》《外大西洋墨利加洲總敘》中,對於美國總統製的“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載即受代,一變古今官家之局”的製度,稱之為“公”;對於“議事聽訟,選官舉賢”聽從群眾的意見和“三占從二。舍獨狗同”少數服從多數等做法,稱之為“周”。“公”與“周”,都是肯定語,都是贊同的口吻。他雖沒有說出、也不敢說出中國的君主專製不若美國的民主共和製,但他卻給予了“墨利加北洲之以部落代君長,其章程可垂奕世而無弊”的稱許。
了解西方,學習西方,“師夷之長技”以拯救國家民族於危弱之中的主張,雖由於頑固派的反對、林則徐的撤職流放而未能付之實踐,但作為一種對外開放、欲求改變中國封閉落後的思想,還是在繼續發展著,在19世紀40—50年代形成為一種思潮。繼《四洲誌》、《海國圖誌》之後,留心洋事,對西方國家了解認識的著作,不斷出現。1844年梁廷佘的《海國四說》,1846年姚瑩的《康偶托小罰1848年徐繼佘的《瀛環誌略》,和稍後的《中西紀事》等書,都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藝和民主政治等方麵,進行了較為深刻的闡述和探討。他們的目的,誠如姚瑩所說是要“知彼虛實”、“徐圖籌製夷之策。……冀雪中國之耿,重海疆之防,免胥淪於鬼蜮”。也即外禦強寇,內事改革,以圖改變落後西貌。他們都是在敘述西國的風俗人情之外,著重對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加以介紹。如說蒸汽火車“用以運載貨物,不假人馬之力而駛行特速,可省運費”;說紡織廠裏的“紡車織具,並以水火力代之,機動而布自成,故製成多而用力省”。之所以不用人畜之力而生產效率那樣的高,是由於“以火蒸水”產生力量,使“輪轉機動,行駛如風”的緣故。他們尤其看到了技術不斷革新的趨勢,說“其法時時變易,奇幻出人意表”。“時時變易”一語,既說明了資本主義競爭的特徵,也是對中國長期停滯不變的諷刺。
技藝而外,梁廷枬、徐繼佘等人,對於美國民主政治製度也是讚許的,而且比之魏源的認識還有所發展。梁氏著重從法治上論述,他說:“凡一國之賞罰禁令,鹹於民定其議,而後擇人以守之。未有統領先有國法”,“終未嚐以人變法”。這就是說,民主國家的“法”是由人民製訂的,官吏不過是守法執法者,即使是總統也絕不能“變法”。梁氏稱讚總統製的優越性說:總統“既不能據而不退,又不能舉以自代,其舉其退,一公之民。”這就是說,美國的總統屆期必退,既不能戀棧不走,又不能自定接班人,這就防止了終身製,也防止了家長式的偏見。所以梁廷枬熱情地稱許說,中國古代所謂“視聽自民之茫無可據者,至是乃彰明較著而行之,實事求是而證之”了。不僅此也,梁氏又進一步論證這種製度的好處,還在於促使總統努力工作,力求在短短的任期內加快步伐以有所作為,他說:“為統領者,既知黨非我樹,私非我濟,則亦惟有力守其法,於瞬息四年中,殫精竭神,求足以生去後之恩,而無使復當前之浚斯已耳。又安有貪侈凶暴以必不可固之位,必不可再之時,而徒貽其民以口實者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美國的總統不可能是屍位素餐者。這實際上就是說,清朝封建專製製度,遠不如資產階級民主製健康。所以梁廷枬的結論是:由於以美國為代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而非人治,“其舉其退,一公之民”,“是以創一開闢未有之局,而嚴然無恙以迄於今也。”這與魏源所說的“可垂奕世而無弊”同調。
比梁廷枬後兩年的徐繼佘,對於民主製也有明確的肯定語。他說:美國的民主製度,“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其他類似梁廷枬的論述還很多,這裏不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