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江山猶是昔人非—李煜 作者:漢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樣的德行,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真的不容易,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是“愛民如子,高風亮節”。這和日後他的子孫形成多大對比呀!
而在他百年之後,他的子孫展現世人的又是怎樣一幅畫麵?
在李昪的治理下,南唐國力顯著提升,成為“十國”中的強者,周邊諸如吳越、荊南、閩、南漢、後蜀、於闐等國都紛紛來朝。
時人沈彬在《金陵雜題》詠李昪:正慚海內皆塗地,來保江南一片天。
南唐升元七年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諡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陵曰永陵。
(5)復言李昪之死
李昪的死,實在令人百感交集,既有幾分惋惜無奈,又有幾分荒謬可笑之感,更不乏警示意義。
“吾欲求延年,試服金石,不想事與願違,反倒速死,汝當以此為戒。”這是李昪在臨時前對太子李景通說的。
南唐烈祖李昪於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因信奉長生道術,死於丹石中毒。中毒者全身發紅,身體滾圓,因丹藥發脹撐死。今人謝誌東研究唐朝共有21位皇帝,多食丹藥,這種“延年之藥”不僅沒有延長唐朝皇帝的壽命,還藥死過幾位皇帝。
唐朝皇帝前仆後繼地迷戀丹藥,真的是追求長生不老嗎?歷史上諸如秦始皇派徐福尋仙藥、漢武帝信方士求長生不老的英主大有,難道這次也不是意外嗎?其實不然,據說,唐皇帝吃丹藥還是為了治病。李唐皇族有一種遺傳病叫“風疾”。史籍中明確記載,患此病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順宗、穆宗、文宗、宣宗。風疾即現在所說的中風,發病急驟、死亡率高。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的醫學家的同時又都是煉丹家。葛洪(世稱他“葛神仙”)在其醫學著作《抱樸子內篇》中,有“金丹”、“黃白”二卷專門記述和總結如何煉製金丹仙藥;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包含了不少煉丹法的內容。這些名醫推崇下,促使許多人對丹藥更加深信不疑。
綜合這些原因,李昪篤信丹藥,受其父親影響難免信佛,自己又是唐憲宗後人,心理上難免暗示自己得了家族遺傳病,“尋丹問藥”也是合乎情理的。
李昪的死也昭示一個道理:過分迷信沉迷一件事物,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輕著害了自己,重著耽誤了整個國家。
烈祖李昪死後,南唐會是怎樣的光景呢?李景通,李煜父親,他登上皇位,南唐又會是怎樣的景象?歷史的洪波是奔湧向前還是遭遇變數,另一頭風雨動盪的後晉又是怎樣的垂死掙紮,是國陷契丹之手還是亡於弄臣之掌呢?
待我,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
二、 南唐中主
(1)性喜功興軍策
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駕崩,太子李景通即位,改元保大。
李景通即位初,還能沿襲先皇遺策,睦鄰友好,恭儉莊敬,禮賢下士。他常常以孫皓和陳叔寶兩位末代君主警醒自己:“君王當以酒色為戒,切不可學孫皓和陳叔寶兩主,耽於聲色,受麵縛銜璧之辱,落得個國破家亡。前車之鑑,朕當銘記於心矣!”
可惜,政治上無遠略、言行輕率的李景通,莫說持之以恆,甚至連身體力行也沒做到。他登上皇位後,獨斷專行,用人全憑自己喜好,所選都為“濫才”之人。我所說的“濫才”,並不是指他所用之人並無才華,相反,這些人非常有才華,文章卓越,文采飛揚。我指的“濫才”是指這些人的才華都浮華輕佻,並無深謀遠略、指點江山、論說時勢、定國安邦之能。時人譏為“五鬼”的馮延巳、馮延魯、魏岑、陳覺、查文徽就是這類人中的典型。
李景通在大臣枉縱之下,治國無為漸漸顯露,南唐國運開始變幻。南唐保大二年至五年(公元944—947年),閩國王氏兄弟為爭奪帝位大動幹戈,自相殘殺。戰禍鬧得閩國民生凋敝,閩國國內一片混亂,沸反盈天。李景通心存貪念,趁火打劫,派人攻打閩國國都建州。閩軍無暇顧及南唐入駐,竟使得南唐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建州於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陷落,閩天德帝王延政被俘虜,被扭送到金陵。
李景通對自己出征告捷攻取建州,俘虜了天德帝十分得意。他更加熱衷於對外擴張,先後將汀州、泉州、漳州等州縣收羅南唐版圖之下。
南唐進攻閩國,實屬非正義的戰爭。李景通自命“大唐苗裔”,卻不以仁義為念,反而縱容自己將帥,氣焰十分囂張。南唐軍隊攻占一城後馬上進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景通好大喜功,命臣下繼續揮師進攻福州,意圖吞併整個閩國。不料由於出師輕率,指揮失誤,不得民心,南唐軍隊慘敗,兩萬多兵士喪生,軍資器械損失逾十萬。 李景通自知兵敗後,為了安撫百姓,下詔罪己,言“上違天意,下奪農時”、“咎將誰執?在予一人。”這般虔誠的悔過,本以為李景通是抱著赤子之心痛改前非的,豈不知李景通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秉性不改,心心念念著再度征服它國。
有一大臣為討好他說:“待陛下平定江北,還都長安,臣乞任歸還。”
“平定江北,還都長安!”李景通欣欣然,心裏又開始蠢蠢欲動。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李景通乘西鄰楚國馬氏子弟內亂之機,發兵攻楚。
</br>
而在他百年之後,他的子孫展現世人的又是怎樣一幅畫麵?
在李昪的治理下,南唐國力顯著提升,成為“十國”中的強者,周邊諸如吳越、荊南、閩、南漢、後蜀、於闐等國都紛紛來朝。
時人沈彬在《金陵雜題》詠李昪:正慚海內皆塗地,來保江南一片天。
南唐升元七年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諡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陵曰永陵。
(5)復言李昪之死
李昪的死,實在令人百感交集,既有幾分惋惜無奈,又有幾分荒謬可笑之感,更不乏警示意義。
“吾欲求延年,試服金石,不想事與願違,反倒速死,汝當以此為戒。”這是李昪在臨時前對太子李景通說的。
南唐烈祖李昪於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因信奉長生道術,死於丹石中毒。中毒者全身發紅,身體滾圓,因丹藥發脹撐死。今人謝誌東研究唐朝共有21位皇帝,多食丹藥,這種“延年之藥”不僅沒有延長唐朝皇帝的壽命,還藥死過幾位皇帝。
唐朝皇帝前仆後繼地迷戀丹藥,真的是追求長生不老嗎?歷史上諸如秦始皇派徐福尋仙藥、漢武帝信方士求長生不老的英主大有,難道這次也不是意外嗎?其實不然,據說,唐皇帝吃丹藥還是為了治病。李唐皇族有一種遺傳病叫“風疾”。史籍中明確記載,患此病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順宗、穆宗、文宗、宣宗。風疾即現在所說的中風,發病急驟、死亡率高。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的醫學家的同時又都是煉丹家。葛洪(世稱他“葛神仙”)在其醫學著作《抱樸子內篇》中,有“金丹”、“黃白”二卷專門記述和總結如何煉製金丹仙藥;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包含了不少煉丹法的內容。這些名醫推崇下,促使許多人對丹藥更加深信不疑。
綜合這些原因,李昪篤信丹藥,受其父親影響難免信佛,自己又是唐憲宗後人,心理上難免暗示自己得了家族遺傳病,“尋丹問藥”也是合乎情理的。
李昪的死也昭示一個道理:過分迷信沉迷一件事物,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輕著害了自己,重著耽誤了整個國家。
烈祖李昪死後,南唐會是怎樣的光景呢?李景通,李煜父親,他登上皇位,南唐又會是怎樣的景象?歷史的洪波是奔湧向前還是遭遇變數,另一頭風雨動盪的後晉又是怎樣的垂死掙紮,是國陷契丹之手還是亡於弄臣之掌呢?
待我,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
二、 南唐中主
(1)性喜功興軍策
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駕崩,太子李景通即位,改元保大。
李景通即位初,還能沿襲先皇遺策,睦鄰友好,恭儉莊敬,禮賢下士。他常常以孫皓和陳叔寶兩位末代君主警醒自己:“君王當以酒色為戒,切不可學孫皓和陳叔寶兩主,耽於聲色,受麵縛銜璧之辱,落得個國破家亡。前車之鑑,朕當銘記於心矣!”
可惜,政治上無遠略、言行輕率的李景通,莫說持之以恆,甚至連身體力行也沒做到。他登上皇位後,獨斷專行,用人全憑自己喜好,所選都為“濫才”之人。我所說的“濫才”,並不是指他所用之人並無才華,相反,這些人非常有才華,文章卓越,文采飛揚。我指的“濫才”是指這些人的才華都浮華輕佻,並無深謀遠略、指點江山、論說時勢、定國安邦之能。時人譏為“五鬼”的馮延巳、馮延魯、魏岑、陳覺、查文徽就是這類人中的典型。
李景通在大臣枉縱之下,治國無為漸漸顯露,南唐國運開始變幻。南唐保大二年至五年(公元944—947年),閩國王氏兄弟為爭奪帝位大動幹戈,自相殘殺。戰禍鬧得閩國民生凋敝,閩國國內一片混亂,沸反盈天。李景通心存貪念,趁火打劫,派人攻打閩國國都建州。閩軍無暇顧及南唐入駐,竟使得南唐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建州於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陷落,閩天德帝王延政被俘虜,被扭送到金陵。
李景通對自己出征告捷攻取建州,俘虜了天德帝十分得意。他更加熱衷於對外擴張,先後將汀州、泉州、漳州等州縣收羅南唐版圖之下。
南唐進攻閩國,實屬非正義的戰爭。李景通自命“大唐苗裔”,卻不以仁義為念,反而縱容自己將帥,氣焰十分囂張。南唐軍隊攻占一城後馬上進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景通好大喜功,命臣下繼續揮師進攻福州,意圖吞併整個閩國。不料由於出師輕率,指揮失誤,不得民心,南唐軍隊慘敗,兩萬多兵士喪生,軍資器械損失逾十萬。 李景通自知兵敗後,為了安撫百姓,下詔罪己,言“上違天意,下奪農時”、“咎將誰執?在予一人。”這般虔誠的悔過,本以為李景通是抱著赤子之心痛改前非的,豈不知李景通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秉性不改,心心念念著再度征服它國。
有一大臣為討好他說:“待陛下平定江北,還都長安,臣乞任歸還。”
“平定江北,還都長安!”李景通欣欣然,心裏又開始蠢蠢欲動。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李景通乘西鄰楚國馬氏子弟內亂之機,發兵攻楚。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