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南方基業時,楊行密褪去武將浮誇自負的作風,選賢任能、重視人才,發展農桑。


    905年,楊行密溘然長逝。當地百姓無不為之扼腕。


    楊行密去世後,徐溫逐漸排除對手掌握了軍政大權,擁立楊隆演建立了吳國,之後又主持為楊溥謀劃稱帝,因而成為吳國的第一大臣。他讓自己的長子徐知訓駐守揚州(今江蘇揚州東北),自己則坐鎮潤州(今江蘇鎮江),隔江控製朝中大權,而徐知誥也漸漸顯露才華。


    徐知誥長大後,不但相貌出眾,而且膽略過人,他為人厚道,待人誠懇,人緣也很好,威望高過徐溫的其它兒子們。


    不多年後,徐溫讓徐知誥做樓船軍使,率領水軍駐守在金陵,後隨軍出征立下戰功,被升為昇州(今南京)刺史。徐知誥勤於政事,力求節儉,廣交儒生,實施仁治,深得百姓愛戴。


    不久,徐知訓因與部下朱瑾存在恩怨,被朱瑾尋機殺死。揚州頓時大亂,徐知誥隔著長江見對岸火光閃爍,馬上召集部下渡江過來,進城之後,很快就平定了朱瑾的叛亂。


    徐知誥已經平息了叛亂,穩定了局勢後,徐知誥也代替徐知訓治理揚州。


    徐知誥執政後,揚州在漸漸繁榮阜豐。徐知誥春風得意正當時,而遠在金陵的徐溫老邁身體也漸漸衰弛。


    (3)步步為營帝王路


    順義七年(927年),徐溫病死在金陵。


    這對當時已年近不惑之年的徐知誥是一個天大的際遇,也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徐知誥不僅有能力,也很有抱負。早在他十歲時,他便作詩《詠新竹》,其間有一聯顯示了他徐知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宏大誌向,那便是:


    棲鳳枝梢猶軟弱,


    化龍形狀已依稀。


    徐溫死後,徐知誥馬上行動起來,他一方麵以最快的速度將金陵接管過來,另一方麵派兵阻止徐溫親生兒子徐知詢來繼承徐溫之位而由自己繼承了徐溫之位。徐知誥代替了徐溫的權臣職位,將楊溥推上了皇帝的寶座,自己掌握朝中實權。


    “挾天子以令天下”這招很快見效,徐知誥自恃羽毛豐滿,吳王楊溥和徐溫諸子軟弱可欺,徐知誥加快了政治上的篡代步伐。


    徐知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正名——借光復李唐之名來獲取民心。


    徐知誥畢竟也不真是個小嘍囉,未成孤兒前,他父親可是十分有背景有聲望的。他可是唐憲宗之後,身份持重,當今天下分崩離析,可哪一個是師出有名的?


    世人多半懷念大唐,對“朱溫滅唐”耿耿於懷,頗有詬罵。


    唐朝,多麽富麗華貴的時代?浩蕩千年歷史,載不盡的就數 “唐”了!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富麗張揚,包羅萬態;四方來朝,威名遠播;歌舞美酒,美人難數;文章詞作,妙筆難書……


    老百姓都期盼那樣的時代,即使那個時代遠離,著眼現實,放眼秦淮河,笙歌曼舞,那一片光華中,似乎透著大唐的影子?


    即使不能回到大唐,為何不相信那個有氣度有謀略的大唐皇室後裔,給我們重塑這樣的輝煌?


    徐知誥改名李昪,達到的效果雖不是一呼百應的,但百姓對他卻也十分敬畏,也對他滿懷希望。


    光光名字還不夠,李昪需要更多,他不僅需要百姓敬畏他,他還需要百姓膜拜他!


    不日,秦淮河上便流傳著一曲廣泛流傳一首隱喻李氏興、楊氏衰的民謠:


    江北楊花作雪飛,江南李樹玉團枝;


    李花結子可憐在,不似楊花無了期。


    李和楊,李花結子,楊花無期?這不是說李昪有前途,大有作為;而楊家已經窮途末路,江河日下了嗎?


    百姓之中流言蜚短流長,津津樂道的有,舉棋不定的也有,心裏嘀咕的也有,故作深沉的也有,不一而足。可百姓這些反映,正合了李昪的心意。


    一切被布置的高超精妙,深不可測。一樁樁神乎其神的事後,李昪的王者形象愈發深入人心了。水到渠成,因勢利導,李昪終於在知命之年登上帝王寶座。


    (4)與民休息守仁義


    說說李昪的仁義節儉,主要是想和他的子孫作比,從中我們看看我們的男主角和我們的開國皇帝究竟有怎麽樣的區別。


    李昪當上皇帝後,更是念起南唐百姓來,仁義之風盡顯。他登位後恪守準則,決心與民休息,不動幹戈。他先後拒絕了南漢王提出的聯兵伐楚的提議,以及朝臣提出的征討新主繼位的吳越國的請求。


    他時常勸導太子李景通:“汝守成業,宜善交鄰國,以保社稷。他日北方倘以武力尋釁,汝能守吾言則為孝子,百姓定謂汝為賢君矣!”


    你也許會覺得李昪這樣一個深諳權謀、胸有大誌、行軍有道的將才治國之才甘於守業,而不是開疆拓土、圖謀一統天下,肯定是安於現狀,貪圖享受,樂不思蜀了。實則不然,李昪與民休息時自己也是力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對於他的太子也是如此,有司奏請李,言及太子李景通要用杉木製作板障,李昪批曰:“杉木固然不乏,但宜留作戰艦,板障以竹代之可也。”


    這個寒門出身的君王,平日著裝樸素,腳穿蒲編草鞋,衣無羅綺錦繡;盥洗、飲食等各類日常用具全為鐵器,嚴禁有司添置金銀製品;他不貪圖聲色犬馬,下令將後宮年輕貌美的姝麗全部裁汰,在身邊隻留幾名老醜勤快的宮女照顧起居,對於那些使歷代帝王玩物喪誌的歌伎以及舞樂、苑圃、器玩等等,他更是深惡痛絕,棄之不用。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猶是昔人非—李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滴並收藏江山猶是昔人非—李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