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剛先生在其力作《晚清七十年》中,論及帝製運動時,有一節關於“真小人”和“偽君子”的精闢論述,頗有助於我們探尋袁世凱失敗的原因,這裏不妨摘錄若幹以饗讀者:
袁公之不幸,是他原無做皇帝之實,卻背了個做皇帝之名。“皇帝”在“近代中國政治轉型史”中,被認為是“萬惡之源”。一個政客,一旦背上“做皇帝”之惡名,他就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遺臭萬年了。
可是一個野心的政客如果想做皇帝,就真的去搞個帝製運動,努力去做皇帝,這種政客雖是個“真小人”;但是某些野心政客、寡頭獨裁者,他分明早已是個事實上的皇帝,而表麵上卻偏偏偽裝成“主席”、“總統”去向人民打馬虎眼,那這種政客就是“偽君子”了。我們如從“社會倫理學”的觀點來看,則“做偽君子”反不若“做真小人”之有道德勇氣也!
可是,朋友知否?在我們中國的政治圈內,做“偽君子”無傷也!您千萬不能做“真小人”。何也?因為在政治圈內耍政治的政客,哪一位不是偽君子呢?大家都是一丘之貉,狐鼠成群,爾虞我詐;兵來將擋,水至火迎,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偽君子有啥稀罕?為啥要大驚小怪呢?!
“真小人”就不然了。真小人的表現,第一是“率直”;第二是“笨”。這兩重德行,在政治圈內是不易生存的。縱能勉強生存,也要遺臭後世的。
我國政治史上,那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便是個真小人。但是“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是有其安定漢末亂局之功勳的。可是他遭人辱罵,也是兩千年不能平反。
我民國政治史上,第一任正式大總統袁世凱,原也是個第一等大政客、偽君子。不幸受了兒子愚弄,群小包圍,以一念之差,偶一失足,變成了真小人——至今不能翻身,亦可嘆矣。88
“兒子愚弄,群小包圍”,是使袁世凱喪失了政治現實感,做出錯誤判斷和決策的重要原因,也是專製政治圈中幾乎必然會發生的一種現象。不信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政壇諸公,看看有多少是真正能夠過得好老婆、子女這一關的。一個人官做得小的時候,往往能夠作到謙虛謹慎,但隨著官越做越大,其自我也難免於隨之膨脹;如果一旦做到了領袖這個位置,程度不夠的人往往就沒有了自知之明,真箇覺得自己英明偉大得不行,對於不同的、甚至逆耳的意見就難得聽的進去了。手下的政客們,自然也不脫政治人的本性,箇中的況味,當然瞭然於胸,對領導人的心理變化早也揣摩得明白透徹。話撿好聽順耳的說,高帽子不妨時時遞上幾頂,領導高興,自己也由之發達,何樂而不為呢?報喜不報憂、輿論一律等等,就是這麽來的。像稱帝這種大事,積極參與擁立,那在新朝可就都是“從龍”之臣,前途未可限量著呢。一個精明的領袖人物,存了當皇帝的私慾,就暴露出了自己的弱點,給了“小人”可鑽的空子,久而久之,其心智會為這種諂媚逢迎的環境蒙蔽、窒息,不可避免地陷入“當局者迷”的狀態。閻錫山當時是山西督軍,作為冷眼旁觀者,後來曾指出:
促成袁世凱稱帝的有五種人:一為袁氏長子袁克定,意在獲立太子,膺承大統;一為清朝的舊(官)僚,意在爾公爾侯,謀求子孫榮爵;一為滿清的親臣,意在促袁失敗,以作復清之地步;一為副總統黎元洪之羽翼,意在陷袁於不義,冀(希望)黎得以繼任總統;一為日、英、俄三國,意在促中國於分崩離析,永陷貧弱落後之境地,以保持其在中國之利益與東亞之霸權及瓜分中國的陰謀。……可以說慫恿帝製的人,很少是主張關係,大多數是為富貴利祿所趨,或者是另有別圖。89
譬如,當時既無廣播,又無電視,外界信息或來自政府報告公文,或來自報刊,袁氏十分關注國內外輿論對帝製運動的反應,小袁為了當太子,也知道父親能否下稱帝的決心,輿論的影響很關鍵,於是夥同親信偽造了袁世凱最看重的《順天時報》,悄悄替換下了真的《時報》,若不是讓他妹妹揭破,老袁恐怕到死還被蒙在鼓裏呢。
----------------------------------------------------------------
更多txt電子書下載,請訪問雨楓軒:http://txt.rain8</a>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電子書本著交流學習的目的
均由網友提供並更新,
僅供讀者研究學習,不得用作商業用途,
強烈建議廣大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電子書版權為原出版社和作者所有,
如侵犯了您的版權,請通過email或電話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
送“高帽”的學問 [六]
《順天時報》是當時在北京銷行數量比較多的日本人所辦的漢文報紙。我父親平時在公餘之暇,總是專門看它。這大概由於它是日本人辦的報。可是,也就是因為這個緣由,才使他受了假版《順天時報》的欺騙而毫不自知。假版《順天時報》,是大哥糾合一班人……搞出來的。不但我父親看的是假版,就是我們家裏別人所看的,也同樣都是假版。大哥使我們一家人和真實的消息隔絕了開來。有一天,我的一個丫頭要回家去探望她的父親,我當時是最愛吃黑皮的五香酥蠶豆的,便讓她買一些帶回來吃。第二天,這個丫頭買來了一大包,是用整張的《順天時報》包著帶回來的。我在吃蠶豆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張前幾天的報紙,竟然和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順天時報》的論調不同,就趕忙尋著同一天的報紙來查對,結果發現日期相同,而內容很多都不一樣。我當時覺得非常奇怪,便找二哥,問是怎麽回事?二哥說,他在外邊早已看見和府裏不同的《順天時報》了,隻是不敢對我父親說明。他接著便問我:“你敢不敢說?”我說:“我敢。”等到當天晚上,我便把這張真的《順天時報》拿給了我父親。我父親看了之後,便問從哪裏弄來的,我便照實說了。我父親當時眉頭緊皺,沒有任何表示,隻說了一句:“去玩去吧。”第二天早晨,他把大哥找了來,及至問明是他搗的鬼,我父親氣憤已極,就在大哥跪著求饒的聲音中,用皮鞭子把大哥打了一頓,一邊打,一邊還罵他“欺父誤國”。大哥給人的印象是,平素最能孝順父母,所以他在我父親麵前的信用也最好。我父親時常讓他代表自己和各方麵聯繫。可是從這以後,我父親見著他就有氣,無論他說些什麽,我父親總是麵孔一板,從鼻子裏發出“哼”的一聲,不再和他多說什麽話,以表示對他的不信任。90
自己的兒子尚且如此,手下的官員,可想而知,更難得向他講真話,所以袁滿耳朵聽到的都是想要聽到的話,在這種錯誤信息基礎上所做的決策,偏離了實際情況,當然會導致失敗。
當然,袁世凱的部下故交之中也不都是諂媚之徒,也有直言相諫的朋友。譬如當年與他一起在直隸辦新政的嚴修,可說是袁世凱的患難之交。前清末造袁世凱失勢,罷官回鄉之時,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敢於出頭說話的,獨嚴修上折為袁鳴不平,且親自到車站為袁送行,自己後來亦因此丟官。袁世凱復出後,一直想以高位酬報這位患難朋友,但嚴修絕意仕進,拒絕了一切高官厚祿,以在野之身從事教育,今天的南開大學就是嚴所創辦的。但嚴修答應袁世凱看顧指導他兒子的教育,所以,克定、克文等於嚴修都有師生之誼。1915年8月,籌安會成立,嚴看出袁世凱有稱帝之意,出於私誼公義,他致信張一?,要張向袁轉達自己對帝製問題的看法:
</br>
袁公之不幸,是他原無做皇帝之實,卻背了個做皇帝之名。“皇帝”在“近代中國政治轉型史”中,被認為是“萬惡之源”。一個政客,一旦背上“做皇帝”之惡名,他就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遺臭萬年了。
可是一個野心的政客如果想做皇帝,就真的去搞個帝製運動,努力去做皇帝,這種政客雖是個“真小人”;但是某些野心政客、寡頭獨裁者,他分明早已是個事實上的皇帝,而表麵上卻偏偏偽裝成“主席”、“總統”去向人民打馬虎眼,那這種政客就是“偽君子”了。我們如從“社會倫理學”的觀點來看,則“做偽君子”反不若“做真小人”之有道德勇氣也!
可是,朋友知否?在我們中國的政治圈內,做“偽君子”無傷也!您千萬不能做“真小人”。何也?因為在政治圈內耍政治的政客,哪一位不是偽君子呢?大家都是一丘之貉,狐鼠成群,爾虞我詐;兵來將擋,水至火迎,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偽君子有啥稀罕?為啥要大驚小怪呢?!
“真小人”就不然了。真小人的表現,第一是“率直”;第二是“笨”。這兩重德行,在政治圈內是不易生存的。縱能勉強生存,也要遺臭後世的。
我國政治史上,那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便是個真小人。但是“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是有其安定漢末亂局之功勳的。可是他遭人辱罵,也是兩千年不能平反。
我民國政治史上,第一任正式大總統袁世凱,原也是個第一等大政客、偽君子。不幸受了兒子愚弄,群小包圍,以一念之差,偶一失足,變成了真小人——至今不能翻身,亦可嘆矣。88
“兒子愚弄,群小包圍”,是使袁世凱喪失了政治現實感,做出錯誤判斷和決策的重要原因,也是專製政治圈中幾乎必然會發生的一種現象。不信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政壇諸公,看看有多少是真正能夠過得好老婆、子女這一關的。一個人官做得小的時候,往往能夠作到謙虛謹慎,但隨著官越做越大,其自我也難免於隨之膨脹;如果一旦做到了領袖這個位置,程度不夠的人往往就沒有了自知之明,真箇覺得自己英明偉大得不行,對於不同的、甚至逆耳的意見就難得聽的進去了。手下的政客們,自然也不脫政治人的本性,箇中的況味,當然瞭然於胸,對領導人的心理變化早也揣摩得明白透徹。話撿好聽順耳的說,高帽子不妨時時遞上幾頂,領導高興,自己也由之發達,何樂而不為呢?報喜不報憂、輿論一律等等,就是這麽來的。像稱帝這種大事,積極參與擁立,那在新朝可就都是“從龍”之臣,前途未可限量著呢。一個精明的領袖人物,存了當皇帝的私慾,就暴露出了自己的弱點,給了“小人”可鑽的空子,久而久之,其心智會為這種諂媚逢迎的環境蒙蔽、窒息,不可避免地陷入“當局者迷”的狀態。閻錫山當時是山西督軍,作為冷眼旁觀者,後來曾指出:
促成袁世凱稱帝的有五種人:一為袁氏長子袁克定,意在獲立太子,膺承大統;一為清朝的舊(官)僚,意在爾公爾侯,謀求子孫榮爵;一為滿清的親臣,意在促袁失敗,以作復清之地步;一為副總統黎元洪之羽翼,意在陷袁於不義,冀(希望)黎得以繼任總統;一為日、英、俄三國,意在促中國於分崩離析,永陷貧弱落後之境地,以保持其在中國之利益與東亞之霸權及瓜分中國的陰謀。……可以說慫恿帝製的人,很少是主張關係,大多數是為富貴利祿所趨,或者是另有別圖。89
譬如,當時既無廣播,又無電視,外界信息或來自政府報告公文,或來自報刊,袁氏十分關注國內外輿論對帝製運動的反應,小袁為了當太子,也知道父親能否下稱帝的決心,輿論的影響很關鍵,於是夥同親信偽造了袁世凱最看重的《順天時報》,悄悄替換下了真的《時報》,若不是讓他妹妹揭破,老袁恐怕到死還被蒙在鼓裏呢。
----------------------------------------------------------------
更多txt電子書下載,請訪問雨楓軒:http://txt.rain8</a>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電子書本著交流學習的目的
均由網友提供並更新,
僅供讀者研究學習,不得用作商業用途,
強烈建議廣大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電子書版權為原出版社和作者所有,
如侵犯了您的版權,請通過email或電話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
送“高帽”的學問 [六]
《順天時報》是當時在北京銷行數量比較多的日本人所辦的漢文報紙。我父親平時在公餘之暇,總是專門看它。這大概由於它是日本人辦的報。可是,也就是因為這個緣由,才使他受了假版《順天時報》的欺騙而毫不自知。假版《順天時報》,是大哥糾合一班人……搞出來的。不但我父親看的是假版,就是我們家裏別人所看的,也同樣都是假版。大哥使我們一家人和真實的消息隔絕了開來。有一天,我的一個丫頭要回家去探望她的父親,我當時是最愛吃黑皮的五香酥蠶豆的,便讓她買一些帶回來吃。第二天,這個丫頭買來了一大包,是用整張的《順天時報》包著帶回來的。我在吃蠶豆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張前幾天的報紙,竟然和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順天時報》的論調不同,就趕忙尋著同一天的報紙來查對,結果發現日期相同,而內容很多都不一樣。我當時覺得非常奇怪,便找二哥,問是怎麽回事?二哥說,他在外邊早已看見和府裏不同的《順天時報》了,隻是不敢對我父親說明。他接著便問我:“你敢不敢說?”我說:“我敢。”等到當天晚上,我便把這張真的《順天時報》拿給了我父親。我父親看了之後,便問從哪裏弄來的,我便照實說了。我父親當時眉頭緊皺,沒有任何表示,隻說了一句:“去玩去吧。”第二天早晨,他把大哥找了來,及至問明是他搗的鬼,我父親氣憤已極,就在大哥跪著求饒的聲音中,用皮鞭子把大哥打了一頓,一邊打,一邊還罵他“欺父誤國”。大哥給人的印象是,平素最能孝順父母,所以他在我父親麵前的信用也最好。我父親時常讓他代表自己和各方麵聯繫。可是從這以後,我父親見著他就有氣,無論他說些什麽,我父親總是麵孔一板,從鼻子裏發出“哼”的一聲,不再和他多說什麽話,以表示對他的不信任。90
自己的兒子尚且如此,手下的官員,可想而知,更難得向他講真話,所以袁滿耳朵聽到的都是想要聽到的話,在這種錯誤信息基礎上所做的決策,偏離了實際情況,當然會導致失敗。
當然,袁世凱的部下故交之中也不都是諂媚之徒,也有直言相諫的朋友。譬如當年與他一起在直隸辦新政的嚴修,可說是袁世凱的患難之交。前清末造袁世凱失勢,罷官回鄉之時,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敢於出頭說話的,獨嚴修上折為袁鳴不平,且親自到車站為袁送行,自己後來亦因此丟官。袁世凱復出後,一直想以高位酬報這位患難朋友,但嚴修絕意仕進,拒絕了一切高官厚祿,以在野之身從事教育,今天的南開大學就是嚴所創辦的。但嚴修答應袁世凱看顧指導他兒子的教育,所以,克定、克文等於嚴修都有師生之誼。1915年8月,籌安會成立,嚴看出袁世凱有稱帝之意,出於私誼公義,他致信張一?,要張向袁轉達自己對帝製問題的看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