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鄙蜃嫦堋⑽飭C生:《容庵弟子記》卷二。


    74輩渭《李鴻章全集?電稿二》第737—741頁。


    75輩渭同上,第752—753、758頁。


    767月11日,袁發燒躺倒,電告李鴻章:“凱素有發燒症,近因久病氣虛,昨夜劇犯,頭目昏瞀,周身疼痛,即延洋醫診視。據雲熱過百度,首置冰,始稍輕,似尚不致害事。……已飭唐守紹儀暫照料。唐優智略,明機宜,確有應變才,與韓西員均熟,必不至誤。”《李鴻章全集?電稿二》第773頁。


    77痹世凱去年已被清廷實授浙江溫處道的實缺(即道員),故簡稱袁道。


    787月18日(舊曆6月16日),清廷下旨調袁回國。李鴻章當日電告袁世凱:“總署午電,本日奉旨:‘袁世凱著準其調回。欽此。’希將經手各事交唐紹儀代辦即回津。鴻。”《李鴻章全集?電稿二》第788頁。


    79輩渭莊練:《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第117頁。


    80痹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27頁。


    81彼嗡(1861—1910),字平子,號六齋,小名燕生,浙江(溫州)平陽人。出身儒生世家,幼聰穎,通經史,16歲進學,後在書院任教。宋是當時著名維新派人士,曾以變法維新幹謁張之洞、李鴻章,但因所論多為社會倫理、經濟改革,未受重視。曾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宋懷有大誌,有文才,與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等為同誌,然其誌不得伸展,鬱鬱而終,年僅39歲。


    82奔次獬で歟武壯為其諡號。


    83彼銼﹃眩骸鍛山廬日記》(上),第307—308頁。


    外交“雙簧” [六]


    庚子事變後,為了挽救頹敗的國勢,慈禧太後不得不重新啟動變法,而守舊派陣營的瓦解,使改良派成為新一輪變法運動的主導力量。本章開頭所選奏摺就是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就變法問題向朝廷提出的十條建議。李鴻章之死將袁世凱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在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後,袁世凱依照他上陳朝廷的“十條”變法方針,廣泛招攬人才,在教育、實業、軍製、吏治等諸多方麵開展了全麵、紮實的變法維新活動,在不到六年的時間內,從戰後的廢墟上把直隸建設成為“如旭日之升,為全國所瞻具”的模範省份,充分表現出袁世凱非同尋常的行政才能,展示了他“治世之能臣”的一麵。“得人才者興”是句老掉牙的古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袁世凱的北洋新政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正在於他重視人才並能知人善任,因材施用,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袁世凱羅致了大批人才,形成了更高層次的北洋班底,從而為其事業的發展奠立了堅實的基礎。出長北洋的六年,是袁世凱一生中最有建樹的六年,北洋新政為中國近代的洋務運動添寫了光彩的篇章和圓滿的結尾。從這個意義上說,袁世凱作為李鴻章之後的新一代改良主義領袖是名至實歸的。


    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折1


    (1901年4月25日)


    奏:為遵旨敬抒管見,上備甄擇,恭折縷晰馳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恭奉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上諭:著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國大臣、各省督撫,各就現在情形,參酌中西政要,各抒所見。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聞,等因。欽此。伏讀之下,欽悚難名。仰見皇太後、皇上宵旰焦勞,懲前毖後,谘儆百爾,一意振興,詔求嘉謨,訓詞深痛,薄海臣庶,感動奮發,靡不涕零。環球列邦,共睹共聞,當亦同深欽服。臣忝膺疆寄,渥受國恩,值此時艱,莫能補救,夙夜愧憤,無地自容,敢不勉效一得之愚,仰恭聖明採納。


    臣維全局至重,庶政彌繁。當積重難返之秋,為改弦更張之計,因革損益,各有所宜。現或苦於人材之不敷,或絀於財力之不足,而又有浮議撓之,痼習蔽之,雖有良法美意,未易一概施行。臣權衡輕重緩急,通盤籌劃,其驟難興舉者,貴乎循序漸進,不可操切以圖;其亟須變更者,又貴乎明斷力行,不為龐言所動。核其要在於熟審治法,能慎始乃能圖終。探其本在於廣植眾材,能得人乃能行政。其餘理財講武,以次第施,因時製宜,興利剔弊,而成效乃可得而言也。臣愚慮所及,不敢為繁重闊遠之論,謹就言之易行,行之易效者臚列十條,敬為我皇太後、皇上陳之。


    一、慎號令。號令者,國之大權,臣民之所欽仰也。必精審詳度,計天下實可遵行者,而後毅然出之,決無反汗,期在必為,始可風動四方,日臻上理。倘不慎之於始,或發一號而窒礙多端,勢將半途中輟。或施一令而流弊叢出,又將易轍而行。甚或破除積習,不便貪庸,群起撼搖,多方阻格。持之不堅,終將廢置。迨號令頻更,眾情疑惑,遇有善政,亦且相率觀望,視若具文,不肯力行,安能收效?現值國家變通政治之初,號令所頒,中外竦企。竊以為事欲經久,先在於法可通行。在朝廷博採旁谘,群策輻輳,凡遇臣工條陳事件,自必詳加討論,擇善而從。然言之匪艱,行之惟難。設其中尚有應待推究之端,似宜飭將該條陳發還上言者明白詳復,或發交資深望重諸疆臣妥議具奏,內外合謀,不厭精詳。迨至稟承廟謨擇定施行,便成萬鈞不移之勢,無論如何為難,亦必堅持定見,始終不渝。臣下知其無可遷延,無可規避,自然奉行惟謹,奮力圖功。於是明定賞罰,以示鼓勵;限定歲月,以立程期;嚴申考成,以核功過。勤者有不次之擢,惰者無或貸之刑,庶人知勸懲,而百廢不難俱舉矣。


    二、教官吏。人才登進,向重正途,究之釋褐2之初,用非所學,類多嫻於文藝,拙於政事。又自鹹同軍興而後,保舉捐納,階進日多,流品益雜。京員半受成於胥吏,外官恆借重於幕友。不但通達時務、幹濟世之變者百無一二,即求其能稱職守,瞭然於分內應為之事,亦甚難其人。似亟須有以教之。擬請在京師設立課官院,簡派明達王大臣督其事,由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各衙門,精選品學敦實,才識明通者入其中,分延教習,課以本國史學、掌故、政治、律例以及各國約章公法。一切西政、西史,各就性之所近,學之所習,分門別類,各專其業,嚴定課程,考其殿最。其優異者,即按其所執之業,而試以所宜之事。其誌趣遠大者,或派令出洋遊歷,以驗其造詣而求其精實,回華之後,優予獎擢。並請飭下各行省,分設課吏館,專就吏治、時務、交涉等項,擇要輯書,發令候補人員學習。按月扃考,擇其連取優等者,酌予委用。不過一二年間,京外官吏,皆知講求實在經濟,臨事因應,自易措手。方今時艱日亟,需才孔殷。若待學校大興、人才輩出之後,方使之蒞官任事,勢必有所不及。但就現有之官吏,設法造就,俾皆成為有用之材,彼既無廢棄之憂,則鼓舞興奮,收效必速。濟急之方,莫先於此。


    三、崇實學。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古今立國,得人則昌。作養人才,實為圖治根本。查五洲各國,其富強最著者,學校必廣,人才必多。中國情見事絀,亟思變計,興學儲才,洵刻不容緩矣。擬請飭將京師本有之大學堂認真整頓,竭力擴充。並飭下各行省厚籌經費,多設學堂,或仿照各國學校章程,區分等次,依次推廣。務使僻壤窮鄉,皆有庠序。擇中外有裨實用之各項書籍及各國著有成效之各種學術,延師講授,分門肄習。但目前師資無多,惟有譯書之一法,最為便捷。似宜專派大員,考核各國書史,其已經譯出者多刊廣布,其未經譯出者,精選譯員譯成漢文。一麵分谘出使各國大臣,隨地購書,選擇谘送。近年來日本譯書甚多,而洋人之久在中華者亦多有譯本,均可搜羅印證,匯集成編,發交京外各學堂循序講貫,以期學術一律而免分歧。並可酌聘洋員,為之教習。迨所學漸有門徑,再分別資遣出洋,以資歷練。將見風行海內,而才彥不難蔚興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袁世凱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憶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憶江並收藏袁世凱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