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所要求懲處的清軍將領主要是指袁世凱,而如上所述,李鴻章立意要保護的也是袁世凱。但為何在今天所能見到的當時談判的文獻中,並無袁的名字呢?筆者以為,一是李等根本否認爭端由我方挑起,自然也就無所謂責任和懲處問題;二是,伊藤可能明指袁為禍首,但李為防萬一,在向總署報告談判情況時,故意略去袁的名字不提。何以見得?這可求證於袁保齡當時給在老家避風的袁世凱的書信:“伊藤此次極力欲撼汝,尚賴合肥相國持正,頗費口舌,此節自是可感。”袁保齡在致李之親信幕僚章晴笙的信中也表示:“凱侄得蒙我帥力持正論以覆庇之,感徹心骨99。”
甲申軍事的勝利功在袁世凱,外交的失敗過在清廷和李鴻章不諳公法,梁啓超曾對《天津條約》第三款(即朝鮮有內亂,雙方無論誰派兵都須預先通知對方)的謬誤評論如下:
此項條約款對兩國的限製好象很平等,然而日本不過不能馬上得到其所想要得到的而已,我方則把原來既有的權利喪失殆盡了。就好象我一直有個僕人,卻忽然與客人約定說:我與客人都不能隨便使喚這個僕人。客人要管束僕人,必得請示於我;我要管束僕人,必得請示於客人。天津條約,正類似於此。總之,江華灣條約,使朝鮮自己認可不是我們的屬國;天津條約,使我們認可朝鮮不是我們的屬國。因為江華灣條約,明確了朝鮮與日本平等,日本既非他人之屬國,朝鮮自然也非他人之屬國;天津條約,明確了中國對於朝鮮之權利義務與日本平等,中國既然可以把朝鮮視為我們的屬國,日本自然也可以把朝鮮視為他們的屬國。100
這就是袁世凱回項城省親時中日交涉的大概,也是袁不久返回朝鮮時所要麵對的新的政治局麵。隨著清軍的撤出,他將不再有可指揮之兵,而失去軍事的後盾,單憑外交戰場上的縱橫捭闔來維護清廷對朝鮮的控製,他的能力將麵臨新的、更為困難的考驗。
注 釋
1薄獨詈枵氯集?譯署函稿》卷十六,第3300—3301頁。
2苯鷦手玻當時任朝鮮外署(即外交部)督辦,是親華的“東道西器派”的領袖人物,與袁世凱私交極好;尹泰駿,當時任朝鮮新軍後營使(指揮官),“東道西器派”重要成員,甲申政變中被開化派殺害;閔泳翊,閔妃後黨重要成員,甲申政變時被開化派砍傷,原與袁世凱關係密切,後因參與王室自立活動而與袁反目。
3畢芴,下屬對上司的尊稱,如憲台、上憲等。
4幣劣諍底,成語,意思是:到何種地步為止。
5敝裉斫一郎,原任日本駐仁川領事,壬午事變後擔任駐朝公使,是狂熱的帝國主義分子,甲申政變的幕後策劃者和主使人,政變失敗後逃回日本。
6毖斐爾,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兼駐朝鮮公使,也是朝鮮自立的幕後支持者。
7薄肚寮就飩皇妨稀返謔六卷,第15—16頁。
8閉佩(1853—1926),字季直,江蘇南通人,有“江南名士”之稱。1876年在浦口入吳長慶幕府,“治機要文書”,直至1884年吳病逝於奉天金州。光緒廿年,張考中狀元,後返鄉辦實業。民國初年曾任“名流內閣”的農林、工商總長。
9輩渭李宗一著《袁世凱傳》,中華書局版,第16頁。
10北曹,即兵部;判書,即尚書。朝鮮官製仿效中國,設吏、禮、工、刑、兵、戶六部,由於是中國的附屬國,為避免僭越之嫌,故稱部為曹(清廷六部的下一級機構統稱諸曹)。
11甭聿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黃山書社版,第264頁。
12弊練著《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冊),中華書局版,第90頁
13崩鈄諞蛔擰對世凱傳》,中華書局版,第20頁。
14痹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載《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四輯,第126頁。
15痹潑沃遊,漢高祖劉邦借巡遊雲夢澤之機,消滅地方諸侯韓信、彭越、英布的故事。大院君以此暗示清軍名為平亂,實則欲對他不利。
16鄙蜃嫦堋⑽飭C之撰《容庵弟子記》卷一。
17蓖上。
18蓖上。
19蓖上。
20蓖上。
21蓖上。
22比緋鮮國王李熙在宴謝吳長慶等清軍大員時,當時僅為普通幕僚的袁世凱也在被邀之列,9月底李熙還曾單獨接見袁世凱,並親自向吳長慶指名借調袁訓練新軍。參見李宗一《袁世凱傳》第21頁。
23鄙蜃嫦堋⑽飭C生撰《容庵弟子記》卷一。
24痹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四輯,第126頁。
25苯鷦手玻骸對蒲集》卷三,參見《中日戰爭》(二),第404頁。
26蓖上,第405—406頁。
27蓖上,第315頁。
28鄙蜃嫦堋⑽飭C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29鼻迓逃兵製,提督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官階從一品;總兵在提督之下,官階正二品,負責一鎮(清代最高一級軍事編製)軍務。清代地方行政分為省、道、府(或州)、縣四級。同知為文職,是知府(或知州)的佐官,分別負責督糧、緝捕、海防、河工、水利等事務。
30蓖注23
31背鮮統治階層中主張仿效清朝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模式的官僚集團,主要成員有金允植、魚允中、金弘集等。壬午兵變後,此派與後黨集團聯合組織政府,其成員出任政府尤其是外務部要職。
32鄙蜃嫦堋⑽飭C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33繃沙雁海,成語,泛指邊疆沿海。庾信《對燭賦》有“龍沙雁塞甲應寒,天山月沒客衣單”的詩句;龍沙,西域有白龍堆沙漠,後泛指西北或東北邊疆。雁塞,傳說西北梁州有雁塞山,山中有大池,為大雁聚集棲息之地,故又稱雁海,疑為今天之青海湖。此詩句後人用以泛指邊疆海隅等蠻荒地帶,此處指邊境外的藩屬國家。
34鄙膠喲礪,成語,寓意國家永存。《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漢高祖建國時與眾功臣盟誓誓言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將來黃河狹窄如衣帶,泰山細小如礫石,國家依然永存。
35苯廷黻:《中國近代史》,嶽麓書社版,第63—64頁。
36蓖上,62、65頁。
37甭斫ǔ#即馬相伯,馬建忠之兄,不久就離任回國;穆麟德,德國人,前德國駐天津領事。
38泵娑怨家內亂外患不絕,危機深重的狀況,朝鮮統治階層中一批青年官僚和貴族子弟在本國和外來啟蒙思想影響下,主張尊王攘夷,獨立自主;開放改革,富國強兵,並結成秘密團體,主要成員為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徐光範、徐載弼等。比起“東道西器派”,“開化派”的主張更為激進,而且由於清政府支持後黨政府並不肯放棄宗主國地位,“開化派”遂接受日本的拉攏欺騙,主張仿效日本明治維新,並依靠日本的力量實現國家獨立。這不啻為與虎謀皮的幻想,最終在日本吞併朝鮮的事實麵前破滅了。
</br>
甲申軍事的勝利功在袁世凱,外交的失敗過在清廷和李鴻章不諳公法,梁啓超曾對《天津條約》第三款(即朝鮮有內亂,雙方無論誰派兵都須預先通知對方)的謬誤評論如下:
此項條約款對兩國的限製好象很平等,然而日本不過不能馬上得到其所想要得到的而已,我方則把原來既有的權利喪失殆盡了。就好象我一直有個僕人,卻忽然與客人約定說:我與客人都不能隨便使喚這個僕人。客人要管束僕人,必得請示於我;我要管束僕人,必得請示於客人。天津條約,正類似於此。總之,江華灣條約,使朝鮮自己認可不是我們的屬國;天津條約,使我們認可朝鮮不是我們的屬國。因為江華灣條約,明確了朝鮮與日本平等,日本既非他人之屬國,朝鮮自然也非他人之屬國;天津條約,明確了中國對於朝鮮之權利義務與日本平等,中國既然可以把朝鮮視為我們的屬國,日本自然也可以把朝鮮視為他們的屬國。100
這就是袁世凱回項城省親時中日交涉的大概,也是袁不久返回朝鮮時所要麵對的新的政治局麵。隨著清軍的撤出,他將不再有可指揮之兵,而失去軍事的後盾,單憑外交戰場上的縱橫捭闔來維護清廷對朝鮮的控製,他的能力將麵臨新的、更為困難的考驗。
注 釋
1薄獨詈枵氯集?譯署函稿》卷十六,第3300—3301頁。
2苯鷦手玻當時任朝鮮外署(即外交部)督辦,是親華的“東道西器派”的領袖人物,與袁世凱私交極好;尹泰駿,當時任朝鮮新軍後營使(指揮官),“東道西器派”重要成員,甲申政變中被開化派殺害;閔泳翊,閔妃後黨重要成員,甲申政變時被開化派砍傷,原與袁世凱關係密切,後因參與王室自立活動而與袁反目。
3畢芴,下屬對上司的尊稱,如憲台、上憲等。
4幣劣諍底,成語,意思是:到何種地步為止。
5敝裉斫一郎,原任日本駐仁川領事,壬午事變後擔任駐朝公使,是狂熱的帝國主義分子,甲申政變的幕後策劃者和主使人,政變失敗後逃回日本。
6毖斐爾,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兼駐朝鮮公使,也是朝鮮自立的幕後支持者。
7薄肚寮就飩皇妨稀返謔六卷,第15—16頁。
8閉佩(1853—1926),字季直,江蘇南通人,有“江南名士”之稱。1876年在浦口入吳長慶幕府,“治機要文書”,直至1884年吳病逝於奉天金州。光緒廿年,張考中狀元,後返鄉辦實業。民國初年曾任“名流內閣”的農林、工商總長。
9輩渭李宗一著《袁世凱傳》,中華書局版,第16頁。
10北曹,即兵部;判書,即尚書。朝鮮官製仿效中國,設吏、禮、工、刑、兵、戶六部,由於是中國的附屬國,為避免僭越之嫌,故稱部為曹(清廷六部的下一級機構統稱諸曹)。
11甭聿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黃山書社版,第264頁。
12弊練著《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冊),中華書局版,第90頁
13崩鈄諞蛔擰對世凱傳》,中華書局版,第20頁。
14痹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載《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四輯,第126頁。
15痹潑沃遊,漢高祖劉邦借巡遊雲夢澤之機,消滅地方諸侯韓信、彭越、英布的故事。大院君以此暗示清軍名為平亂,實則欲對他不利。
16鄙蜃嫦堋⑽飭C之撰《容庵弟子記》卷一。
17蓖上。
18蓖上。
19蓖上。
20蓖上。
21蓖上。
22比緋鮮國王李熙在宴謝吳長慶等清軍大員時,當時僅為普通幕僚的袁世凱也在被邀之列,9月底李熙還曾單獨接見袁世凱,並親自向吳長慶指名借調袁訓練新軍。參見李宗一《袁世凱傳》第21頁。
23鄙蜃嫦堋⑽飭C生撰《容庵弟子記》卷一。
24痹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四輯,第126頁。
25苯鷦手玻骸對蒲集》卷三,參見《中日戰爭》(二),第404頁。
26蓖上,第405—406頁。
27蓖上,第315頁。
28鄙蜃嫦堋⑽飭C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29鼻迓逃兵製,提督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官階從一品;總兵在提督之下,官階正二品,負責一鎮(清代最高一級軍事編製)軍務。清代地方行政分為省、道、府(或州)、縣四級。同知為文職,是知府(或知州)的佐官,分別負責督糧、緝捕、海防、河工、水利等事務。
30蓖注23
31背鮮統治階層中主張仿效清朝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模式的官僚集團,主要成員有金允植、魚允中、金弘集等。壬午兵變後,此派與後黨集團聯合組織政府,其成員出任政府尤其是外務部要職。
32鄙蜃嫦堋⑽飭C生:《容庵弟子記》卷一。
33繃沙雁海,成語,泛指邊疆沿海。庾信《對燭賦》有“龍沙雁塞甲應寒,天山月沒客衣單”的詩句;龍沙,西域有白龍堆沙漠,後泛指西北或東北邊疆。雁塞,傳說西北梁州有雁塞山,山中有大池,為大雁聚集棲息之地,故又稱雁海,疑為今天之青海湖。此詩句後人用以泛指邊疆海隅等蠻荒地帶,此處指邊境外的藩屬國家。
34鄙膠喲礪,成語,寓意國家永存。《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漢高祖建國時與眾功臣盟誓誓言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將來黃河狹窄如衣帶,泰山細小如礫石,國家依然永存。
35苯廷黻:《中國近代史》,嶽麓書社版,第63—64頁。
36蓖上,62、65頁。
37甭斫ǔ#即馬相伯,馬建忠之兄,不久就離任回國;穆麟德,德國人,前德國駐天津領事。
38泵娑怨家內亂外患不絕,危機深重的狀況,朝鮮統治階層中一批青年官僚和貴族子弟在本國和外來啟蒙思想影響下,主張尊王攘夷,獨立自主;開放改革,富國強兵,並結成秘密團體,主要成員為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徐光範、徐載弼等。比起“東道西器派”,“開化派”的主張更為激進,而且由於清政府支持後黨政府並不肯放棄宗主國地位,“開化派”遂接受日本的拉攏欺騙,主張仿效日本明治維新,並依靠日本的力量實現國家獨立。這不啻為與虎謀皮的幻想,最終在日本吞併朝鮮的事實麵前破滅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