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以後,至今亦已有二十二年,算是每年平均出書一冊,也還不多。但是
這一冊裏的文章二十幾篇,差不多全是半年中所寫,略有十萬字左右,那就
不能算寫得少了吧。這個原因本來也很簡單,因為我從前說過,以看書代吸
紙菸,近來則又以寫文章代看書,利用舊存稿紙筆墨,隨時寫幾頁,積少成
多,倏忽成冊。紙菸吸過化為煙雲,書看了之後大半忘記,有點記得的也不
久朦朧地成了塵影,想起來都似乎是白花了的,若是做文章則白紙上寫黑字,
總是可以留存得住,雖然這本身有無價值自然還是一個問題。話雖如此,既
然寫下來了,如有機會,收集起來設法出版,那也是人情之常,以前的二十
一冊都已如此的印出來了,這回可以說是照例而已,別的說明原來是無須的,
所以這裏就不多說了。
我寫文章也已不少,內容雜得可以,所以隻得以雜文自居,但是自己反
省一下,近幾年來可以找出兩個段落,由此可看得出我的文章與思想的軌道。
其一,民國廿九年冬我寫一篇《日本之再認識》,正式聲明日本研究店的關
門,以後對於不懂得的外國事情不敢多開口,實行儒家的不知為不知的教訓。
其二,民國卅一年冬我寫一篇《中國的思想問題》,離開文學的範圍,關心
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如顧亭林致黃梨洲書中所說,本國的事當然
關切,而且也知道得較多,此也可以說是對於知之為知之這一句話有了做起
講之意吧。
我對於中國民族前途向來感覺一種憂懼,近年自然更甚,不但因為己亦
在人中,有淪胥及溺之感,也覺得個人捐棄其心力以至身命,為眾生謀利益
至少也為之有所計議,乃是中國傳統的道德,凡智識階級均應以此為準則,
如經傳所廣說。我的力量極是薄弱,所能做的也隻是稍有論議而已,卻有外
國文士見了說這是反動,我聽了覺得很有意義,因此覺得恐怕我的路是走得
不錯的,因為冷暖隻有自家知,有些人家的非難往往在己適成為獎勵也。以
前雜文中道德的色彩,我至今完全的是認,覺得這樣是好的,以後還當盡年
壽向這方麵努力,雖然我這傳統的根據卻與世界的知識是並行的,我的說話
永久不免在新的聽了以為舊,在舊的聽了以為新,這是無可如何的事。因為
如此,我又感覺我的路更沒有走錯,蓋那些人所想像的路大抵多是錯的也。
我重看這集子的目錄,所慚愧的隻是努力不夠,本來力量也自然不很大。
我寫文章雖說是聊以消遣,但意思卻無不是真誠的,校讀一過,覺得蕪雜原
不能免,可是對於中國卻是多少總有益的吧。說到文章,實在不行的很,我
自己覺得處處還有技巧,這即是做作,平常反對韓愈方苞,卻還是在小時候
中了毒,到老年未能除盡,不會寫自然本色的文章,實是一件恨事。立春之
後還未寫過一篇文章,或者就此暫時中止,未始非佳,待將來學問有進步時
再來試作吧。
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知堂記於北京。
□1945年刊“太平”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立春以前》
知堂乙酉文編題記
右散文十七篇,本係《乙酉文編》原稿的一部分,在一九五二年冬天編
成後,久藏篋底。三年前曹聚仁先生北遊見訪,出以相示,承他帶至香港,
在雜誌上發表若幹篇,後來集印為一冊,即《過去的工作》便是。餘下的這
一部分,他又為整理出版,就使用這《乙酉文編》的名稱。曹先生的種種厚
意,實在很可感謝的。
說起乙酉年來,這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社會情形既今昔不同,那麽有
些感慨牢騷已經失時效,這是要請讀者原諒,而在作者卻又很引為大幸的。
講到名物和民俗的幾篇,在這裏或者分量並不多,但是有讀者偏愛這些,在
解放後我也還寫許多簡短的,給報刊補白,今年挑選較成片段的,輯了一本
《草葉集》,大約在三四月裏也可以和讀者見麵了。
一九六○年二月十六日,知堂記於北京。
□1961年刊香港“三育”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知堂乙酉文編》
魯迅的故家總序
上海出版公司要將我所寫的《百草園雜記》印成單行本,這事我沒有不
贊成的道理,隻是依照了友人的意見,從別的雜文中間選取相關的若幹篇,
編為第二部分,名曰《園的內外》,又把《魯迅在東京》和《補樹書屋舊事》
那兩部分加在裏邊,作為附錄。
這一冊書共總有一百多篇文章,差不多十萬字,寫時也花了四五個月工
夫,但是它有一個缺點,這是陸續寫了在《亦報》上發表的,缺少組織,而
且各部分中難免有些重複之處,有的地方也嫌簡略或有遺漏,現在卻也不及
補正了,因為如要訂補,大部分就需要改寫過,太是費事了,我想缺少總還
</br>
這一冊裏的文章二十幾篇,差不多全是半年中所寫,略有十萬字左右,那就
不能算寫得少了吧。這個原因本來也很簡單,因為我從前說過,以看書代吸
紙菸,近來則又以寫文章代看書,利用舊存稿紙筆墨,隨時寫幾頁,積少成
多,倏忽成冊。紙菸吸過化為煙雲,書看了之後大半忘記,有點記得的也不
久朦朧地成了塵影,想起來都似乎是白花了的,若是做文章則白紙上寫黑字,
總是可以留存得住,雖然這本身有無價值自然還是一個問題。話雖如此,既
然寫下來了,如有機會,收集起來設法出版,那也是人情之常,以前的二十
一冊都已如此的印出來了,這回可以說是照例而已,別的說明原來是無須的,
所以這裏就不多說了。
我寫文章也已不少,內容雜得可以,所以隻得以雜文自居,但是自己反
省一下,近幾年來可以找出兩個段落,由此可看得出我的文章與思想的軌道。
其一,民國廿九年冬我寫一篇《日本之再認識》,正式聲明日本研究店的關
門,以後對於不懂得的外國事情不敢多開口,實行儒家的不知為不知的教訓。
其二,民國卅一年冬我寫一篇《中國的思想問題》,離開文學的範圍,關心
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如顧亭林致黃梨洲書中所說,本國的事當然
關切,而且也知道得較多,此也可以說是對於知之為知之這一句話有了做起
講之意吧。
我對於中國民族前途向來感覺一種憂懼,近年自然更甚,不但因為己亦
在人中,有淪胥及溺之感,也覺得個人捐棄其心力以至身命,為眾生謀利益
至少也為之有所計議,乃是中國傳統的道德,凡智識階級均應以此為準則,
如經傳所廣說。我的力量極是薄弱,所能做的也隻是稍有論議而已,卻有外
國文士見了說這是反動,我聽了覺得很有意義,因此覺得恐怕我的路是走得
不錯的,因為冷暖隻有自家知,有些人家的非難往往在己適成為獎勵也。以
前雜文中道德的色彩,我至今完全的是認,覺得這樣是好的,以後還當盡年
壽向這方麵努力,雖然我這傳統的根據卻與世界的知識是並行的,我的說話
永久不免在新的聽了以為舊,在舊的聽了以為新,這是無可如何的事。因為
如此,我又感覺我的路更沒有走錯,蓋那些人所想像的路大抵多是錯的也。
我重看這集子的目錄,所慚愧的隻是努力不夠,本來力量也自然不很大。
我寫文章雖說是聊以消遣,但意思卻無不是真誠的,校讀一過,覺得蕪雜原
不能免,可是對於中國卻是多少總有益的吧。說到文章,實在不行的很,我
自己覺得處處還有技巧,這即是做作,平常反對韓愈方苞,卻還是在小時候
中了毒,到老年未能除盡,不會寫自然本色的文章,實是一件恨事。立春之
後還未寫過一篇文章,或者就此暫時中止,未始非佳,待將來學問有進步時
再來試作吧。
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知堂記於北京。
□1945年刊“太平”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立春以前》
知堂乙酉文編題記
右散文十七篇,本係《乙酉文編》原稿的一部分,在一九五二年冬天編
成後,久藏篋底。三年前曹聚仁先生北遊見訪,出以相示,承他帶至香港,
在雜誌上發表若幹篇,後來集印為一冊,即《過去的工作》便是。餘下的這
一部分,他又為整理出版,就使用這《乙酉文編》的名稱。曹先生的種種厚
意,實在很可感謝的。
說起乙酉年來,這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社會情形既今昔不同,那麽有
些感慨牢騷已經失時效,這是要請讀者原諒,而在作者卻又很引為大幸的。
講到名物和民俗的幾篇,在這裏或者分量並不多,但是有讀者偏愛這些,在
解放後我也還寫許多簡短的,給報刊補白,今年挑選較成片段的,輯了一本
《草葉集》,大約在三四月裏也可以和讀者見麵了。
一九六○年二月十六日,知堂記於北京。
□1961年刊香港“三育”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知堂乙酉文編》
魯迅的故家總序
上海出版公司要將我所寫的《百草園雜記》印成單行本,這事我沒有不
贊成的道理,隻是依照了友人的意見,從別的雜文中間選取相關的若幹篇,
編為第二部分,名曰《園的內外》,又把《魯迅在東京》和《補樹書屋舊事》
那兩部分加在裏邊,作為附錄。
這一冊書共總有一百多篇文章,差不多十萬字,寫時也花了四五個月工
夫,但是它有一個缺點,這是陸續寫了在《亦報》上發表的,缺少組織,而
且各部分中難免有些重複之處,有的地方也嫌簡略或有遺漏,現在卻也不及
補正了,因為如要訂補,大部分就需要改寫過,太是費事了,我想缺少總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