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變態心理的朋友。我恐怕也是癡呆症裏的一個人,隻是比較的輕一
點,有時還要覺得略有不舒服;憑了遺傳之靈,這自然是極微極微的,可是,
嗟夫,豈知就是憂患之基呢?這個年頭兒,在風狂與癡呆的同胞中間,哪裏
有容人表示不舒服之餘地。你倘若有牢騷,隻好安放在肚子裏,要上來的時
候,唯一的方法是用上好黃酒將他澆下去,和兒時被老祖母強迫著吞仙丹時
一樣。這個年頭兒真怪不得人家要喝酒。但是普通的規則,喝了酒就會醉,
醉了就會喜歡說話,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隻要說的不犯諱,沒有違礙字樣,
大約還不妨任其發表,總要比醒時所說的胡塗一點兒。我想為《語絲》寫點
文章,終於寫不成,便把這些酒後的胡思亂想錄下來,暫且敷衍一下。前朝
有過一種名叫《茶餘客話》的書,現在就援例題曰《酒後主語》罷。
民國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燈下記。
□1926年
8月刊《語絲》91期,署名豈明
□收入《談虎集》
夜讀抄小引
幼時讀古文,見《秋聲賦》第一句雲:“歐陽子方夜讀書”,輒涉幻想,
仿佛覺得有此一境,瓦屋紙窗,燈檠茗碗,室外有竹有棕櫚,後來雖見“紅
袖添香夜讀書”之句,覺得也有趣味,卻總不能改變我當初的空想。先父在
日,住故鄉老屋中,隔窗望鄰家竹園,常為言其誌願,欲得一小樓,清閑幽
寂,可以讀書,但先父侘傺不得意,如卜者所雲,“性高於天命薄如紙”,
才過本壽,遽以痼疾卒,病室乃更湫隘,窗外天井才及三尺,所雲理想的書
室僅留其影象於我的胸中而已。我自十一歲初讀《中庸》,前後七八年,學
書不成,幾乎不能寫一篇滿意的文章,庚子之次年遂往南京充當水兵,官費
讀書,關餉以作零用,而此五年教練終亦無甚用處,現在所記得者隻是怎樣
開槍和爬桅竿等事。以後奉江南督練公所令派往日本改習建築,則學“造房
子”又終於未成,乃去讀古希臘文擬改譯《新約》,雖然至今改譯也不曾實
行,——這個卻不能算是我的不好,因為後來覺得那官話譯本已經適用,用
不著再去改譯為古奧的文章了。這樣我終於沒有一種專門的學問與職業,二
十年來隻是打雜度日,如先父所說的那樣書室我也還未能造成,隻存在我的
晝夢夜夢之間,使我對於夜讀也時常發生一種愛好與憧憬。我時時自己發生
疑問,像我這樣的可以夠得上說是讀書人麽?這恐怕有點難說罷。從狹義上
說,讀書人應當就是學者,那我當然不是。若從文義上說來,凡是拿著一本
書在讀,與那不讀的比較,也就是讀書人了,那麽,或者我也可以說有時候
是在讀書。夜讀呢,那實在是不,因為據我的成見夜讀須得與書室相連的,
我們這種窮忙的人那裏有此福分,不過還是隨時偷閑看一點罷了。看了如還
有工夫,便隨手寫下一點來,也並無什麽別的意思,隻是不願意使自己的感
想輕易就消散,想叫他多少留下一點痕跡,所以寫下幾句。因為覺得夜讀有
趣味,所以就題作《夜讀抄》,其實並不夜讀已如上述,而今還說誑稱之曰
夜讀者,此無他,亦隻是表示我對於夜讀之愛好與憧憬而已。
民國十七年一月三日於北京。
□1928年
2月刊《北新)2卷
9號,署名豈明
□收入《夜讀抄》
夜讀抄後記
《夜讀抄》一卷,凡本文二十六篇,雜文十一篇,共計三十七篇,其中
除三篇外均係去年七月以後一年中的作品。這些文章從表麵看來或者與十年
前的略有不同,但實在我的態度還與寫《自己的園地》時差不多是一樣。我
仍舊不覺得文字與人心世道有什麽相關,“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經典,可以千
百年來當人類的教訓的,隻有紀載生物的生活現象的
biologie才可供我們參
考,定人類行為的標準。”這是民國八年我在《每周評論》上說過的話,至
今我還是這樣的想。
近來常有朋友好意的來責備我消極,我自己不肯承認,總覆信說明一番。
手頭留有兩封底本,抄錄於後,以作一例:
承賜《清華特刊》,謝謝。關於××一文聞曾付××而未能刊出,頃見《華北文藝
周刊》上×君之文,亦雲××不用,然則如不佞之做不出文章,亦未始非塞翁之一得也。
尊集序文容略緩即寫,大抵敝文以不切題為宗旨,意在藉機會說點自己的閑話,故當如命
不瞎恭維,但亦便不能如命痛罵矣。四月廿三日。(與紙君)
惠函誦悉。尊意甚是,唯不佞亦但贊成而難隨從耳。自己覺得文士早已歇業了,現
在如要分類,找一個冠冕的名稱,仿佛可以稱作愛智者,此隻是說對於天地萬物尚有些興
</br>
點,有時還要覺得略有不舒服;憑了遺傳之靈,這自然是極微極微的,可是,
嗟夫,豈知就是憂患之基呢?這個年頭兒,在風狂與癡呆的同胞中間,哪裏
有容人表示不舒服之餘地。你倘若有牢騷,隻好安放在肚子裏,要上來的時
候,唯一的方法是用上好黃酒將他澆下去,和兒時被老祖母強迫著吞仙丹時
一樣。這個年頭兒真怪不得人家要喝酒。但是普通的規則,喝了酒就會醉,
醉了就會喜歡說話,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隻要說的不犯諱,沒有違礙字樣,
大約還不妨任其發表,總要比醒時所說的胡塗一點兒。我想為《語絲》寫點
文章,終於寫不成,便把這些酒後的胡思亂想錄下來,暫且敷衍一下。前朝
有過一種名叫《茶餘客話》的書,現在就援例題曰《酒後主語》罷。
民國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燈下記。
□1926年
8月刊《語絲》91期,署名豈明
□收入《談虎集》
夜讀抄小引
幼時讀古文,見《秋聲賦》第一句雲:“歐陽子方夜讀書”,輒涉幻想,
仿佛覺得有此一境,瓦屋紙窗,燈檠茗碗,室外有竹有棕櫚,後來雖見“紅
袖添香夜讀書”之句,覺得也有趣味,卻總不能改變我當初的空想。先父在
日,住故鄉老屋中,隔窗望鄰家竹園,常為言其誌願,欲得一小樓,清閑幽
寂,可以讀書,但先父侘傺不得意,如卜者所雲,“性高於天命薄如紙”,
才過本壽,遽以痼疾卒,病室乃更湫隘,窗外天井才及三尺,所雲理想的書
室僅留其影象於我的胸中而已。我自十一歲初讀《中庸》,前後七八年,學
書不成,幾乎不能寫一篇滿意的文章,庚子之次年遂往南京充當水兵,官費
讀書,關餉以作零用,而此五年教練終亦無甚用處,現在所記得者隻是怎樣
開槍和爬桅竿等事。以後奉江南督練公所令派往日本改習建築,則學“造房
子”又終於未成,乃去讀古希臘文擬改譯《新約》,雖然至今改譯也不曾實
行,——這個卻不能算是我的不好,因為後來覺得那官話譯本已經適用,用
不著再去改譯為古奧的文章了。這樣我終於沒有一種專門的學問與職業,二
十年來隻是打雜度日,如先父所說的那樣書室我也還未能造成,隻存在我的
晝夢夜夢之間,使我對於夜讀也時常發生一種愛好與憧憬。我時時自己發生
疑問,像我這樣的可以夠得上說是讀書人麽?這恐怕有點難說罷。從狹義上
說,讀書人應當就是學者,那我當然不是。若從文義上說來,凡是拿著一本
書在讀,與那不讀的比較,也就是讀書人了,那麽,或者我也可以說有時候
是在讀書。夜讀呢,那實在是不,因為據我的成見夜讀須得與書室相連的,
我們這種窮忙的人那裏有此福分,不過還是隨時偷閑看一點罷了。看了如還
有工夫,便隨手寫下一點來,也並無什麽別的意思,隻是不願意使自己的感
想輕易就消散,想叫他多少留下一點痕跡,所以寫下幾句。因為覺得夜讀有
趣味,所以就題作《夜讀抄》,其實並不夜讀已如上述,而今還說誑稱之曰
夜讀者,此無他,亦隻是表示我對於夜讀之愛好與憧憬而已。
民國十七年一月三日於北京。
□1928年
2月刊《北新)2卷
9號,署名豈明
□收入《夜讀抄》
夜讀抄後記
《夜讀抄》一卷,凡本文二十六篇,雜文十一篇,共計三十七篇,其中
除三篇外均係去年七月以後一年中的作品。這些文章從表麵看來或者與十年
前的略有不同,但實在我的態度還與寫《自己的園地》時差不多是一樣。我
仍舊不覺得文字與人心世道有什麽相關,“我不信世上有一部經典,可以千
百年來當人類的教訓的,隻有紀載生物的生活現象的
biologie才可供我們參
考,定人類行為的標準。”這是民國八年我在《每周評論》上說過的話,至
今我還是這樣的想。
近來常有朋友好意的來責備我消極,我自己不肯承認,總覆信說明一番。
手頭留有兩封底本,抄錄於後,以作一例:
承賜《清華特刊》,謝謝。關於××一文聞曾付××而未能刊出,頃見《華北文藝
周刊》上×君之文,亦雲××不用,然則如不佞之做不出文章,亦未始非塞翁之一得也。
尊集序文容略緩即寫,大抵敝文以不切題為宗旨,意在藉機會說點自己的閑話,故當如命
不瞎恭維,但亦便不能如命痛罵矣。四月廿三日。(與紙君)
惠函誦悉。尊意甚是,唯不佞亦但贊成而難隨從耳。自己覺得文士早已歇業了,現
在如要分類,找一個冠冕的名稱,仿佛可以稱作愛智者,此隻是說對於天地萬物尚有些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