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正不是無意義的事,介白的努力也就很足稱道了。


    民國二十二年七月九日識。


    □1933年刊“開明”版《文學的藝術》,署名周作人


    □收入《看雲集》


    性的心理


    近來買到一本今年新出板的藹理斯所著《性的心理》,同時不禁聯想起


    德國“卍”字黨的燒書以及中國輿論界同情的批評。手頭有五月十四日《京


    報》副刊上的一則“燒性書”,茲抄錄其上半篇於下:


    最近有一條耐人尋味的新聞,德國的學生將世界著名的侯施斐爾教授之性學院的圖


    書館中所有收藏的性書和圖畫盡搬到柏林大學,定於五月十日焚燒,並高歌歡呼,歌的起


    句是日耳曼之婦女兮今已予以保護兮。


    從這句歌詞我們窺見在極右傾的德國法西斯蒂主義領袖希特勒指導下一班大學生焚


    燒性書的目的,申言日耳曼之婦女今後己予以保護,當然足見在以往這些性書對於德國婦


    女是蒙受了不利,足見性書在德國民族種下了重大的罪惡。


    最近世界中的兩大潮流——共產主義和法西斯蒂——中,德國似蘇聯一樣與我人一


    個要解決的謎。步莫索裏尼後興起的怪傑希特勒,他揮著臂,指揮著數千萬的褐衫同誌,


    暴風雨似的,謀日耳曼民族的復興,爭拔著德國國家地位增高,最近更對於種族的注意,


    嚴定新的優生律和焚燒性書。


    下半篇是專說“中國大談性學”的張競生博士的,今從略。張競生博士


    與


    dr.magnushirschfeld,這兩位人物拉在一起,這是多麽好玩的事。性書


    怎樣有害於德國婦女,報館記者與不佞都沒有實地調查過,實在也難以確說。


    不過有一件事我想值得說明的,便是那些褐衫朋友所發的歇私底裏的叫喊是


    大抵不足為憑的。不知怎的,我對於右傾運動不大有同情,特別讀了那起頭


    的歌詞,覺得青年學生這種無知自大的反動態度尤其可惜,雖然國際的壓迫


    使國民變成風狂原是可能的事,他們的極端國家主義化也很有可以理解的地


    方。北歐方麵的報上傳出一件搜書的笑話來,說大學生搜查猶太人著作,有


    老太婆拿出一本聖書,大家默然不敢接受。這或者是假作的,卻能簡要的指


    出這運動的毛病,這還是“十九世紀”的老把戲罷了。在尼采之前法人戈比


    諾(arthurdegobineau)曾有過很激烈的主張,他注重種族,讚美古代日耳


    曼,排斥猶太文化,雖近偏激卻亦言之成理。後來有歸化德國的英人張伯倫


    (h.s.插m-bein)把這主張借了去加以閹割,讚美日耳曼,即指現代德


    國,排斥猶太,但是耶穌教除外,這非驢非馬的意見做成了那一部著名的《十


    九世紀之基礎》,實即威廉二世的帝國主義的底本。戈比諾的打倒猶太人連


    耶穌和馬丁路得在內,到底是勇敢的徹透的,張伯倫希特勒等所為未免有點


    卑怯,如勒微(oscarlevy)博士所說,現代的反猶太運動的動機,乃隻是畏


    懼嫉妒與虛弱而已。對於這樣子的運動,我們不能有什麽期望,至於想以保


    護解決婦女問題,而且又以中古教會式的焚書為可以保護婦女,恐隻有堅信


    神與該撒的宗教信徒才能承認,然而德國大學生居然行之不疑,此則大可駭


    異者也。


    德國大燒性書之年而藹理斯的一冊本《性的心理》適出板,我覺得這是


    很有趣的一件事。八月十三日《獨立評論》六十三期上有一篇《政府與娛樂》


    說得很好,其中有雲:


    因為我們的人生觀是違反人生的,所以我們更加作出許多醜事情,虛偽事情,矛盾


    事情。這類的事各國皆有,拉丁及斯拉夫民族比較最少,盎格魯撒克遜較多,而孔孟的文


    化後裔要算最多了。究竟西洋人因其文化有上古希臘,文藝復興,及近代科學的成分在內,


    能有比較康健的人生觀。


    藹理斯的《性的心理》第一卷出板於一八九八年,就被英國政府所禁止,


    後來改由美國書局出板才算沒事,至一九二八年共出七卷,為世界性學上一


    大名著,可是大不列顛博物館不肯收藏,在有些美國圖書館裏也都不肯借給


    人看,而且原書購買又隻限於醫生和法官律師等,差不多也就成為一種禁書,


    至少像是一種什麽毒藥。這是盎格魯撒克遜的常態罷,本來也不必大驚小怪


    的。但是到了今年忽然刊行了一冊簡本《性的心理》,是紐約一家書店的《現


    代思想的新方麵》叢書的第一冊,(英國怎麽樣未詳,)價金三元,這回售


    買並無限製,在書名之下還題一行字雲學生用本,雖然顯然是說醫學生,但


    是這書總可以公開頒布了。把這件小事拿去與焚書大業相比,仿佛如古人所


    說,落後的上前,上前的落後了,藹理斯三十年的苦鬥總算略略成功,然而


    希耳施斐爾特的多年努力卻終因一棒喝而歸於水泡,這於水泡,這似乎都非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