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周作人。


    我這裏所譯的是日本最古史書兼文學書之一,《古事記》(kojiki)的


    上卷,即是講神代的部分,也可以說是日本史冊中所記述的最有係統的民族


    神話。《古事記》成於元明天皇的和銅五年(712),當唐玄宗即位的前一年,


    是根據稗田阿禮(hiedanoare)的口述,經安萬侶(yasumavo)用了一種特


    別文體記下來的。當時日本還沒有自己的字母,平常紀錄多借用漢字,即如


    同是安萬侶編述的《日本書紀》便是用漢文體所寫。《日本書紀》是一部歷


    史,大約他的用意不但要錄存本國的史實,還預備留給外國人(自然是中國


    同朝鮮人)看的,所以用了史書體裁的漢文。但是一方麵覺得這樣一來就難


    免有失真之處。因為用古文作文容易使事實遷就文章,更不必說作者是外國


    人了,所以他們為保存真麵目起見,另用一種文體寫了一部,這便是《古事


    記》。(雖然實際上是《古事記》先寫成。)因為沒有表音的字母可用,安


    萬侶就想出了一個新方法,借了漢字來寫,卻音義並用,如他的進書表文(這


    原來是一篇驕文)中所說,“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訓,或一事之內全以訓錄。”


    不過如此寫法,便變成了一樣古怪文體,很不容易讀,如第三節中所雲,“故


    二柱神立天浮橋而指下其沼矛以畫者,鹽許袁呂許袁呂邇畫鳴而引上時,自


    其矛末垂落之鹽,累積成島,是自淤能棋呂島”,即其一例。但到了十八九


    世紀,日本國學發達起來,經了好些學者的考訂註解,現在已經可以了解了。


    我這裏所譯,係用次田潤的注釋本,並參照別的三四種本子。我的主意並不


    在於學術上有什麽供獻,所以未能詳征博考,做成一個比較精密完善的譯本,


    這是要請大家預先承認原諒的。


    我譯這《古事記》神代卷的意思,那麽在什麽地方呢?我老實說,我的


    希望是極小的,我隻想介紹日本古代神話給中國愛好神話的人,研究宗教史


    或民俗學的人看看罷了。普通對於這種東西有兩樣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都不


    很對,雖然在我所希望他來看的人們自然不會有這些錯誤。其一是中國人看


    神話的方法。他們從神話中看出種種野蠻風俗原始思想的遺蹟,——其實這


    是自然不過的事,他們卻根據了這些把古代與現代溷在一起,以為這就足以


    作批評現代文化的論據。如《古事記》第三節裏說,二大神用了天之沼矛攪


    動海水,從矛上滴下來的泡沫就成了島,叫作“自凝島”,讀者便說這沼矛


    即是男根的象徵,所以日本的宗教是生殖崇拜的。天之沼矛或者是男根的象


    征,(在古人的眼裏什麽不含有性的意味呢?)但並不能因此即斷定後來的


    宗教思想是怎樣。世界民族,起初差不多是生殖崇拜的,後來卻會變化,從


    生殖崇拜可以變出高尚的宗教和藝術。而且在一方麵看來,就是生殖崇拜自


    身,在他未曾墮落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他的美的。大家知道希臘的迭阿女索


    思祭(dionysia),本為生殖崇拜之一相,後來的那偉大的戲劇卻即由此而


    起。即在其初未經蛻變之時,如“布魯達奇”(piutarch)所說:“昔者先


    民舉行迭阿女索思之祭,儀式質樸而至歡愉,有行列,挈酒一瓶,或一樹枝,


    或牽羊,或攜柳筐,中貯無花果,而殿以生支(phalios)。”固純是原始的


    儀式,但見於藝術者,如許多陶器畫上之肩菡萏的“狂女”(mainades)以


    及發風露醜的“山精”(satyroi),未始不是極有趣味的圖像。我們可以把


    那些原始思想的表示作古文學古美術去欣賞,或作古文化研究的資料,但若


    根據了這個便去批評現代的文明,這方法是不大適用的。


    其二是日本人看神話的方法,特別是對於《古事記》。日本自己有“神


    國”之稱,又有萬世一係的皇室,其國體與世界任何各國有異,日本人以為


    這就因為是神國的關係,而其證據則是《古事記》的傳說。所以在有些經國


    家主義的教育家煉製成功的忠良臣民看來,《古事記》是一部“神典”,裏


    邊的童話似的記事都是神聖的,有如《舊約》之於基督教徒,因為這是證明


    天孫的降臨的。關於鄰國的事我們不能像《順天時報》那樣任情的說,所以


    不必去多講他,但這總可以說明,我們覺得要把神話看作信史也是有點可笑


    的,至少不是正當的看法。十多年前日本帝國大學裏還不準講授神話學,當


    初我也不明白是什麽緣故,後來看夏目漱石集中的日記,才知道因為日本是


    神國,講神話學就有褻瀆國體的嫌疑了。就這一件事,可以想見這種思想是


    多麽有勢力。可是近年來形勢也改變了,神話學的著作出版漸多,(雖然老


    是這兩三個著者),連研究歷史及文化的也吸收了這類知識。在古典研究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