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肖者而摹仿之,於是文與言判然為二,一人之身而手口異國,實為二千年


    來文字一大厄。”黃氏雲:


    “居今之日讀古人書,徒以父兄師長遞相傳授,童而習焉,不知其艱,


    苟跡其異同之故,其與異國之人進象胥舌人而後通其言辭者,相去能幾何


    哉。”二者意思相似,都說得很通達,“手口異國”一語更很得要領,這種


    態度頗有點近於一元化的了,但是這總是極少數,在那時辦白話報等的人大


    都隻注重政治上的效用也是事實,而且無論理論如何寫出來的白話文還不能


    夠造成文藝作品,也未曾明白地有此種企圖。十二年後即宣統庚戌(一九一


    0)在東京的舊《民報》社員編刊一種《教育今語雜誌》,於“共和紀元二


    千七百五十一年”一月創刊,共出了六冊,內容於社說外分中國文字學、群


    經學、諸子學、歷史學、地理學、教育學等七門,用白話講述,目的在於行


    銷南洋各地,宣傳排滿,如發刊緣起中所說,“期邦人諸友發思古之幽情,


    勉為炎黃之肖子焉。”撰稿者有章太炎、陶煥卿、錢德潛諸人。那時錢君還


    不叫作“玄同”,隻單名一個“夏”字,取其為“中國人也”的意思,在《今


    語雜誌》中署名“渾然”,撰過兩篇關於文字學的文章,第一冊裏有一篇《共


    和紀年說》,主張用周召共和來做中國紀年,也是他所寫的。今抄錄一節,


    可以見當時的文體與論調:


    還有那外國人打進來,滅了我國,自稱皇帝,像那元朝的樣子,我們中國人倘然還


    有一口氣沒有絕,總不應該扁扁服服,做他的奴隸牛馬,自稱大元國的百姓。他的國號紀


    年不但和我們不相幹,並且是我們所絕不應該承認他的。但是從宋帝趙昺赴海以後,天完


    帝徐壽輝起義以前,這七十一年中間中國竟沒有皇帝,到這種時候用皇帝來紀年的竟沒有


    法子想了,就是真講愛國保種的也止好老老麵皮用元朝來紀年了。你們想,中國史上用外


    國人紀年,道理上怎麽講得過去,況且中國沒有皇帝可紀元的時候還不止宋和天完間的七


    十一年麽?


    那時的作者自然也是意不在文,因為目的還是教育以及政治的,其用白話乃


    是一種手段,引渡讀者由淺入深以進於古學之堂奧者也。


    民國六年以至八年文學革命的風潮勃興,漸以奠定新文學的基礎,白話


    被認為國語了,文學是應當“國語的”了,評論小說詩戲曲都發達起來了,


    這是很熱鬧的一個時代,但是白話文自身的生長卻還很有限,而且也還沒有


    獨立的這種品類,雖然在《新青年》等雜誌上所謂隨感錄的小文字已經很多。


    八年三月我在《每周評論》上登過一篇小文,題曰《祖先崇拜》,其首兩節


    雲:


    “遠東各國都有祖先崇拜這一種風俗。現今野蠻民族多是如此,在歐洲


    古代也已有過。中國到了現在,還保存這部落時代的蠻風,實是奇怪。據我


    想,這事既於道理上不合,又於事實上有害,應該廢去才是。


    “第一,祖先崇拜的原始的理由,當然是本於精靈信仰。原人思想以為


    萬物都有靈的,形體不過是暫時的住所。所以人死之後仍舊有鬼,存留於世


    上,飲食起居還同生前一樣。這些資料須由子孫供給,否則便要觸怒死鬼,


    發生災禍。這是祖先崇拜的起源。現在科學昌明,早知道世上無鬼,這騙人


    的祭獻禮拜當然可以不做了。這種風俗,令人廢時光,費錢財,很是有損,


    而且因為接香菸吃羹飯的迷信,許多男人往往藉口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謬


    說,買妾蓄婢,敗壞人倫,實在是不合人道的壞事。”


    無論一個人怎樣愛惜他自己所做的文章,我總不能說上邊的這兩節寫得


    好,它隻是頑強地主張自己的意見,至多能說得理圓,卻沒有什麽餘情,這


    與渾然先生的那篇正是同等的作品。民國十五年五月我寫了一篇五百字的小


    文,投寄《晨報》,那時還沒有副刊,便登在“第七版”上,題曰《美文》:


    “外國文學裏有一種所謂論文,其中大約可以分作兩類。一批評的,是


    學術性的。二記述的,是藝術性的,又稱作美文。這裏邊又可以分出敘事與


    抒情,但也很多兩者夾雜的。這種美文似乎在英語國民裏最為發達,如中國


    所熟知的愛迭生,蘭姆、歐文,霍桑諸人都做有很好的美文,近時高爾斯威


    西、吉欣,契斯透頓也是美文的好手。讀好的論文,如讀散文詩,因為他實


    在是詩與散文中間的橋。中國古文裏的序記與說等,也可以說是美文的一類。


    但在現代的國語文學裏,還不曾見有這類文章,治新文學的人為什麽不去試


    試呢?我以為文章的外形與內容的確有點關係,有許多思想,既不能作為小


    說,又不適於做詩,便可以用論文式去表他。他的條件同一切文學作品一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